•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含研究者本身、訪談大綱與研究者札記,將一一說明 如下。

壹、研究者

Patton 認為在質的研究中,研究者即是工具,一個質的報告必須具有相關 研究者的資訊。質的研究之效度,大部分的關鍵在於進行實地工作者之技巧、

能力和嚴謹地執行其工作。(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在質性研究中,研究 者個人主觀的興趣、情緒、和價值觀,無可避免的會對研究造成影響。然而在 一份好的質性研究中,並非去追求所謂絕對的客觀世界,而是透過自省檢視研 究者自身的觀點、方法的侷限性與主觀性(齊力,2005)。另外,在質性研究的 過程中,研究者除了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親和力以及理論的敏感度外,

還要有邏輯思考和組織能力,甚至良好的寫作能力也是必要的(范麗娟,

2004)。因此,以下將說明研究者的成長背景以及在此研究中應扮演的角色為:

一、研究者的成長背景

研究者因父親在小學六年級時便因病過世,所以本身的家庭照顧者以母親 為主,她是家中的強者,凡事他都能夠親力親為,一般家庭中男性所擔負的工 作,她也能一肩扛起,在媽媽的價值觀中女性絕對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弱者,也 不能被看輕。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我,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這樣的概念,

再加上大學及研究所就讀社會科教育系所,接觸到許多有關兩性的議題,因 此,培養出我對女性相關議題的濃厚興趣,在看待事情時往往能加入性別的思 考角度,並對女性生活中所遭受的壓力或束縛,有較高的敏銳度。

另外,大學時輔修教育與心理輔導學系,曾修習多門與諮商有關的課程,

因此,對於在訪談過程中需給予研究對象的關懷、尊重、傾聽、接納與同理心,

甚至是訪談時對話的方法,都有相類似的實務經驗,並且練習過相關的技巧。

而且,研究者本身的個性是比較開朗、健談,可以在短時間內融入他人生活圈 的,這也有助於在訪談時能夠迅速和研究對象建立關係,並且讓其願意放心的 吐露。最後同為教師的身份,同樣有在職進修的經驗也能夠在訪談時減少和研 究對象的隔閡、拉近彼此的距離,透過彼此分享的互動過程,收集到更完整、

深入的資料。

二、研究者角色

(一)了解與傾聽者

質性研究主要想要了解研究對象的生活世界,探究她們的感覺和對事情的 建構意義,而通常我們會透過深度訪談來達成蒐集資料的目的。在訪談的過程 中,研究者除了要努力提昇自己的訪談技巧,更必須做到積極的傾聽、給予受 訪者完全的尊重,並保持開放的心胸,才能讓受訪者願意侃侃而談,因而蒐集 到更豐富完整的資料。

(二)意義詮釋者

Kao(1997)質性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想要解釋意義,必須跳脫先前理解,

反覆閱讀文本,建構-解構-再建構,並和受訪者做互為主體的確認,以做出最 有意義的詮釋結果(引自陳盈詩,2006)。因此,研究者必須藉由廣泛的閱讀文 獻來豐富相關理論的背景,並透過與受訪者、指導教授的反覆討論與確認,對 此研究做出最為貼近的意義詮釋。

(三)研究倫理遵循者

研究倫理是對於研究對象的ㄧ種保護,也是ㄧ份研究最基本的要求,研究 再完美精闢,只要是違反倫理規範,都不能稱的上是ㄧ份好的研究,甚至是基 本的嚴謹都沒有達成。因此,研究者應該時時謹記研究的倫理規範。例如:訪

談前要取得同意、告知內容;訪談時受訪者如感覺不舒服或有不欲人知的隱私 部份,隨時可以要求暫停或停止錄音;在研究進行中,每次訪談結束後要小心 收藏訪談稿。並且,研究中所有的資料應謹守不公開、不討論、不做其他用途,

確實保密。

(四)學習者

質性研究的訪談是去發現存於受訪者心中的是什麼,盡量去接近受訪者的 觀點與取向,而不是將事件放進受訪者心中,不斷設法要他對某事表示意見或 看法(簡春安、鄒平儀,1998)。研究者同時以學習者的態度進入研究中,可以 保持自己的敏感度和自覺性,有助於檢視自己的言行態度,以高度的自我覺察 與省思避免對研究對象或是研究情境,甚至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綜上可知,研究者本身是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工具,因此研究者是否能夠 稱職的扮演好他的角色,將是影響研究品質的重要因素。在此研究中。研究者 透過每次的訪談經驗中學習成長、經由文獻的探討累積意義詮釋的能力、隨時 提醒自己謹遵研究倫理規範並透過不斷的反省成為虛心的學習者。

貳、訪談大綱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因此根據研究目的與架構及對文獻的分析 探討、與教授的討論再加上個人對此研究範疇的主觀知覺或相關經驗而逐漸形 成初步訪談大綱,經過試訪後修訂形成正式的訪談大綱(附錄三)。

參、協同分析員

為了增強對資料分析的敏銳度和可信度,研究者將另外邀請一位協同分析 員共同進行本研究之資料分析工作。在訪談結束並將內容轉謄為逐字稿後,研 究者與協同分析員將反覆閱讀訪談逐字稿,並分別進行開放編碼與主軸編碼,

且開始做初步的分析與歸納,然後檢證兩者間一致性係數高低,計算方式為:

(兩人相同編碼數量×2)÷兩人總編碼數量。最後得出結果為 0.85。在確定編碼 工作達一致性標準後,再持相同原則,由研究者完成後續所有編碼與資料分析 工作。

肆、研究者札記

用以記錄訪談進行時受訪者的ㄧ些非口語行為,如表情、動作、情緒、態 度反應等。並在完成訪談後,寫下這次訪談的相關訊息,如聯繫過程、偶發或 重要事件,以及對訪談結果的初步分析或想法。研究者札記扮演輔導與說明的 角色,可使資料收集過程更有系統,蒐集多方訊息,做為分析資料的佐證。

五、工具

除了上述訪談大綱以及研究者札記外,尚須一些訪談要使用的硬體設備,

例如錄音機、錄音筆、麥克風、電池等。

第五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再將蒐集到的資料加以 分析檢視而逐漸形成主題呈現。而在質性研究中,資料的分析工作,絕對不是 等資料全部蒐集完畢後才著手進行分析,而是採取迴遞式的研究設計方式。研 究雖是以資料蒐集、分析、詮釋、到理論建構等幾個步驟逐步發展而來,但研 究者在進行研究過程中,會在幾個步驟中來來回回反覆進行(潘淑滿,2003)。

接下來針對幾個主要步驟做說明:

壹、將訪談內容轉為逐字稿

本研究的資料蒐集,除了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外,主要來自訪談內容之文 本(texts)。 將訪談時的錄音資料,轉謄為逐字稿,然後把逐字稿讓受訪者進 行確認與校對,並可另外給予回饋。確認無誤後,將研究過程中的非口語訊息 加入,在逐字稿上註明清楚,並將研究者訪談過程中的觀察、紀錄與初步想法

也加以整理歸納,統整為資料的ㄧ部分。

貳、將蒐集到的資料反覆閱讀

ㄧ再閱讀整理好的逐字稿與各項相關資料,對研究對象的生活經驗有整體 深入的了解,以開放的態度進入受訪者的生活樣態訊息中,注意文字透露的訊 息,並隨時標記可能的主題、詮釋及想法,以便將來分析之用。

參、進行開放編碼

將上述初步所得,放入整個情境與文字脈絡中作考量,並從個別逐字稿中 發現相關敘述,加以整合歸納成呼應研究目的與架構的意義單元,找出關鍵 字、重要事件或主題,做初步、暫時性的編碼。

肆、進行主軸編碼

著重在綜合歸納或比較不同資料之間的編碼,企圖在資料中建構出主軸概 念。亦即幫助研究者在概念或主題間找出共通或相異之處,讓研究者能更深層 次的簡式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連性,找出資料的主軸核心,賦予定義,依內容 與屬性加以概念化,以探求現象本質更深層的內涵

伍、再次閱讀資料

個別意義單元的分析可能改變對整體資料意義的理解,所以要再次回到資 料的整體內容,重新檢視其中是否有矛盾或衝突。並且也再次詳讀相關文獻資 料,提供理論概念用以協助研究者進行最後的整合、統整出研究結論,已達成 研究目的。

陸、後續訪談與檢核

就進行資料分析過程中所產生的不確定或疑惑,藉由互為主體的對話與受 訪者進行澄清,並在分析出研究結果後與受訪者再做確認,力求真切的呈現出 其本質與背後隱藏的意義。另外,透過與指導教授及協同分析員的討論,共同

檢証與解釋,不僅可避免受到自我價值觀的束縛,使研究結果更周詳,也能提 高研究的嚴謹性與可性度,促進研究品質。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ㄧ份好的研究必須兼具信度與效度,以下將針對此研究的信效度議題作ㄧ 探討。

壹、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觀點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同樣重視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在質的研究方面,所謂 信度,Kirk & Miller 以科學的客觀性為判定標準,強調信度為可重複性,測 量方法有狂想信度:對不同研究對象,持續採同一種方式來回應,避免不同回 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歷史信度:在不同時間點所測得的結果之間相似;與同 步信度:在同ㄧ時間內產生相似的研究結果。(引自胡幼慧、姚美華,2006)

而在效度方面,Kirk & Miller 則將質性研究的效度測量分為明顯效度:

而在效度方面,Kirk & Miller 則將質性研究的效度測量分為明顯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