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以前「活到老,學到老」的諺語,到近年來「終身學習」觀念的提倡,

不斷的自我充實與再學習,達成自我的實現與增進對自我的肯定,成為社會上 所強調的重要價值觀。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們當然無法置身事外,社會變遷 迅速、知識與技術更迭不斷,教師必須藉由進修掌握更多新知,才能帶給學生 更正確、最適合現代社會的學習內容。加上,師資培育法第三條規定:「師資 培育包括師資及其他教育專業人員之職前教育、實習及在職進修」;教師法第 二十三條也規定:「各級學校教師在職期間,應主動積極進修、研究與其教學 相關之知能」。在民國 85 年更制訂了「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明確說明教 師進修的給假方式、補助、敘薪等相關規定。因此,教師的進修是有其法律根 源性、及時代潮流必要性的。

此外,隨著時代的轉變,教師的角色與地位也有所不同。來自學生家長與 社會大眾的監督與壓力,迫使老師必須適度改變自己原有傳統的教學方法,將 教學與班級經營呈現在大家面前。因此,教師也緊接著感受到必須建立自我專

常無法建立真正的專業形象,而被歸類為半專業人員(韓諾萍,2002)的情況。

因此,在職進修成為許多教師提昇自己專業能力的選擇。期望透過再回到校 園,吸收更多與教學相關的新知,並透過教學經驗與理論的結合激盪出更多的 教育理念與實際教學方法,促進自己的教學技巧。誠如吳清基(1995)所言,教 師在正式擔任教學工作以後, 為適應社會變遷與自我進步的需要,仍須參考實際教

學經驗,持續參與在職進修,一面教、一面學,以彌補職前養成教育之不足。另一

方面,學位的取得,也能獲得更多的肯定。

再加上近年來師資培育的多元化政策,許多ㄧ般大學紛紛成立教育類研究 所,而師範院校體系也擴增許多研究所。此外,各大學院校因應終身學習觀念 的潮流與成人教育的日漸普及也廣開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專班,使得教師的進修 管道更加寬廣,擁有碩士學歷的教師人數比率也逐年增加。由教育部統計處 2007 年的統計資料可知,國小教師取得碩士學位的人數比率由 85 學年度的 1.8

%提升到 96 學年度的 17.6%(見表 1-1)。

然而,擁有碩士學位的教師逐年增加,也在教師身上形成一種同儕壓力。

同事之間的競爭再加上家長對學校教師的互相比較,更促使許多教師興起再進 修取得學位的念頭。再加上,近幾年來超額教師的問題,教師的積分評比制是 最常被採用的解決方式,而其中,教師的學歷也是納入評分的一點,因此擁有 更高的學歷也等於是多了一分的保障。另外,以往教師的進修規定必須是教育 相關系所,在取得碩士學位後才能跳級敘薪,其他一般科系不包含,現今卻已 不再加以限制,更是成為鼓勵教師投入在職進修的ㄧ大動力。因為許多研究的 結果皆顯示獲取學位、晉級加薪為教師參與研究所碩士班之主要原因之一(施 叔娟,2005;陳柏岑,2002)。

表 1-1 擁有碩士學歷之國小教師人數統計表 國小教師

學年度 總 人 數 研究所學歷人數 研究所學歷所占比率%

85 90,127 1,656 1.8

86 92,104 2,085 2.3

87 95,029 2,922 3.1

88 98,745 4,083 4.1

89 101,581 4,458 4.4

90 103,501 5,682 5.5

91 104,300 6,888 6.6

92 103,793 8,440 8.1

93 102,882 10,177 9.9

94 101,682 12,341 12.1

95 100,692 14,865 14.8

96 101,352 17,841 17.6

資料出處: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50.xls 在上述總總因素交互影響之下,不僅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意願提高許多,

實際參與在職進修時也較為便利。因為以往教師的在職進修時往往只能選擇九 所師範院校,路途遙遠或是交通不便往往就成了阻礙教師參與進修的原因之 一。但是在教師進修也能選擇一般大學所開設的在職專班後,這一方面的困擾 便可降低,尤其是對已婚的教師而言,如此ㄧ來在職進修對他們家庭生活的影 響,如小孩的接送與照顧問題、時間不足的困擾,便可稍微減輕,這也成為吸 引他們重新思考繼續進修的ㄧ大誘因。

然而,已婚的成人重返校園勢必面對比一般研究生更多的角色衝突與拉 扯,尤其是在傳統父權社會中被賦予家庭主要照顧者角色的女性,其所承擔的 責任更是龐大,她們為何選擇重回校園?她們面對了哪些的壓力?在職進修對 她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她們如何做調適?如果能夠深入了解這些問

題,並且給予必要的協助,那麼將能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給予參與 在職進修的已婚女教師適當的協助,才能落實透過在職進修來提昇教師的專業 能力、給予學生更好的教育品質。

貳、 自己在職進修後身心俱疲的經驗

自從畢業後投入職場,因為教師在職進修取得碩士學位的風潮漸盛,學校 內在職進修的老師也不少,我們這些剛投入教職的新血,往往被視為最有衝勁 的ㄧ群,因此常常聽許多同事問起:「有沒有打算要去唸書啊?」,但是漸漸的 我卻發現,每當這句話如果是從已婚的女同事口中提起,通常她們都還會加上 ㄧ句:「是啊,要趁年輕、還沒結婚趕快去念ㄧ念啊,不然到時候再念就會更 累。」當時的我聽到這句話都只是笑笑的點頭,並沒有多說些什麼,因為我心 中也認為不管是什麼事情,通常在結婚後總是必須多了許多限制,當然結了婚 再去念書,也會有許多的不便。

ㄧ直到我自己開始在職進修就讀研究所,才終於體會到了要兼顧學業與級 務工作的困難,光是學生與教師兩種身分,要能夠適切的安排時間、將ㄧ切的 工作妥善的完成,都必須要花許多的心思,有時候都必須要犧牲掉一些原本的 生活享受或者是適度的降低自己的標準,那種辛苦不是親自體驗真的很難想 像。不論上班或是上研究所的課,每天回到家後總是有種被榨乾的感覺,有時 還得熬夜寫報告或是批改從學校扛回家的學生作業。因為請一天公假去上課,

在學校的時候根本沒有多餘空堂可以處理那些堆積如山的作業,縱使幾乎天天 成為最後離開學校的老師,還是無法通通改完。不過幸運的是,通常我回到家 後媽媽會煮好熱騰騰的晚餐等著我,而且因為媽媽心疼我看起來總是非常勞 累,在我修課的那一陣子,媽媽也會盡量減少要求我做家事,總是叮嚀我要好 好的去休息。

感謝欣喜之餘,更讓我想起在就讀研究所時接觸到一些正參與在職進修的 已婚女教師,未婚的我沒有太多家庭的羈絆都已經覺得這麼分身乏術,何況她 們呢?無怪乎每次看到她們總是行色匆匆,臉上掛著明顯的倦容,若剛好有機 會可以多聊上幾句,她們常常都喊著:「好想趕快放假」或「好想趕快畢業」、

「好想好好的陪陪我女兒(兒子)」。這又讓我再次想起以前那些同事們給我的 叮嚀,果然,踏入婚姻、有了小孩之後,再進入研究所唸書,似乎無法那麼單 純的享受當學生的快樂了!

另外,從大學就讀社教系一直到在職進修就讀社教所,常常有機會修習有 關性別議題的課程,這樣的訓練,使得原本就對性別議題有興趣的我,對於生 活周遭性別有關的事物更具興趣與敏感度,於是,便興起了研究已婚女教師在 職進修的動機,因為已婚女教師在傳統父權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與束縛之 下,在參與在職進修的過程中,家庭部分所面臨的壓力和親職的負擔上,和男 性必定有所不同,也期許自己經由這樣的研究歷程,能將以往所學的女性研究 相關理論及批判能力做適當的運用。

參、 相關研究的闕如

隨著近年來教師進修的風潮興起,在國小的行政運作以及教師的教學與生 活方式…等方面也造成了許多改變,因此,有關於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的相關研 究也日益增多。然而,有關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的問題,從以往針對在職進修的 需求所做的相關研究(史詩琪,2001;李素滿,2006;李裕雄,2001;陳金山,

1997;楊川榮,2006;魏萬能,2003),到進一步對在職進修的動機加以研究

(王誌鴻,1999;張志鵬,2000;陳萬生,1999;黃惠玲,2003;蔡春綢,2003;

韓諾萍,2002),甚至到近年來探討教師專業的提昇、教學效能的改進(吳慧 玲,2002;林月鳳,2002;馬蕙慈,2003;涂明甫,2003;張美玉,1999;郭

威秀,2004 郭茂松,2000;陳建志,2004;陳靜婉,2000;楊吉秀,2000;),

這些都還只侷限於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基本面向,或是對於教學上的影響,而其 中除了張美玉(1999)採質性研究外,其他都採用量化研究法。另外,就進修 對於教師教學以外的影響加以討論的,只有戴素珍(2000)「女性教師生涯的 詮釋學研究─以一位在職進修教師為例」、蘇沁怡(2004)「女性國小教師在職 進修角色衝突之個案研究」及施淑娟(2005)「國小老師在職進修對家庭與子 女的影響」三篇。而其中並未針對已婚的女教師參與在職進修所做的研究,尤 其是她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以及採用何者因應策略作為調適。

基於上述三點原因,讓研究者對於已婚國小女教師的在職進修議題有了濃 厚的興趣,並決定著手進行研究,希望透過本研究對此範疇做一初步的探討,

並將研究成果提供給教育單位作為擬定相關制度的參考,或者是讓未來計劃在 職進修的已婚國小女教師能有更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