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分為準備階段、實驗教學階段、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及撰寫研究報告階 段,研究實施程序如圖 3-2。

準備階段

1. 研讀相關文獻 2. 篩選研究對象 3. 擬定研究方法

4. 編製教材、課程設計 5. 試探性教學

實驗教學階段

1. 蒐集基線資料 2. 進行補救教學 3. 成效評量施測

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1. 視覺分析 2. C 統計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階段 1. 撰寫研究報告 2. 提出建議 圖 3-2 研究程序

52

程序說明如下:

一、準備階段

(一)蒐集文獻資料

研究者閱讀國內有關識字教學之文獻,確認研究主題後,著手進行有關漢字的 特性、識字和識字的理論基礎、識字教學的相關研究及字族文教學理論基礎與實證 性研究資料,並參考國內針對語文低成就學生識字補救教學相關文獻,以建立本研 究的理論基礎。

(二)篩選研究對象

因研究者兼任學校行政工作,研究對象係由任教學校二年級導師推薦語文低成 就學生,施以中文年級認字量表(黃秀霜,2001)篩選出四名識字能力低於同儕之 個案,並取得家長同意後參與本研究。

(三)擬定研究方法

因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有四名語文低成就學生,故採適合人數較少,著重個 別行為特質的單一受試研究法進行研究(杜正治,2006),並採撤回實驗設計。

(四)編製教材、課程設計

採用字族文識字教學法進行研究。研究者自康軒版國語課本一到四冊,歸納整 理出八組字族,每組字族包含一個母體字五個子體子,參考或改編《字族文識字寶 典》、《識字兒歌》與莊淳如(2009)或研究者自編字族文,共計八篇作為研究中 實驗教學之主要教材,並依據各單元設計所需之教材、教具與學習單。

(五)編擬識字成效評量

依據本研究識字成效的定義,研究者編擬識字學習成效評量八份,評量初步編 製完成後,敦請在學界語文領域專長教授與指導教授進行審題,以求評量試題之專 家效度;另請研究者任教學校一位普通班低年級教師、一位中年級教師,以及在國 教輔導團擔任輔導員深耕多年之高年級教師進行審核,以確認內容符合教學內容與 評量目的。

53

(六)試探性教學

進行試探性教學三節課,完整進行一單元字族文識字教學,以瞭解學生的反應 情形、教學程序和時間安排是否適當。試探性教學以「包」為母體字,為避免和正 式實驗教學內容一樣,字族文以及部分子體字與和正式教學不同。其教學教案設計 見【附錄五】。

二、實驗處理階段

(一)蒐集基線資料

開始實驗教學之前,為瞭解所有欲教學生字在基線期之表現,並控制每次評量 字數相同,因此對四名受試者進行四次的識字評量,以蒐集基線資料,計分方式以 答對題數計算。

(二)進行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進行八個單元,每單元三節課,每週二晨光與午休時間、週三晨光時 間進行教學,每週三節課,共計二十四節,教學者由研究者擔任。

(三)實施教學成效評量

於每單元教學結束後實施識字立即成效評量【附錄六】,包括「看字讀音」、

「聽寫」、「看字造詞」、「句脈中選字」;並於所有教學單元結束的第三、四週 實施保留成效評量四次,以蒐集保留期之資料。評量者由研究者擔任,計分方式以 答對題數計算。

三、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一)視覺分析

於評量結束後整理四名受試者所有評量資料,將資料進行登錄,並繪製每位受 試者的得分折線圖,以進行統計比較,藉以了解字族文補救教學之成效;另以單一 受試實驗研究圖表資料的視覺分析法整理階段內及相鄰兩階段間的分析摘要表,觀 察其中變化與差異。

54

(二)C統計分析

根據登錄之評量資料,求出各階段,以及合併基線期和教學處理期、教學處理 期和保留期之資料,進行C統計分析,整理C統計分析摘要表,彌補視覺分析資料之 不足。

(三)質性分析

進行實驗教學期間,記錄研究對象接受教學與評量時之反應,研究者據以完成 課堂觀察紀錄與教學省思等資料,進行質性描述與量化分析互為佐證。

四、撰寫研究報告

根據視覺分析、C統計分析與質性資料之課堂觀察、省思札記撰寫研究報告,

並對教學實驗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