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識字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能力,同時也是進行其他領域學習的必備能力,以下就 識字的義涵與漢字的辨識歷程分述如下。

一、 識字的義涵

口語表達的發展早於文字的辨識與書寫,多數的兒童在學前已建立口語理解能

21

力與部分認字技能。然而,在正式學校教育中,學童仍然需熟悉解碼技巧與字碼的 知識,才能藉以理解字義,在書面語的習得歷程中,學習辨識與運用文字符號,順 暢的閱讀以理解文本意義,進而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識字(word recognition)又稱解字(word decoding)或字的指認

(wordidentification)。認字是將文章中的字,一個一個念出來,並找到它的意 義,其中包含了字形的辨認、字音辨讀與字義搜尋。在此歷程中,學童應具備有包 含「字形的辨認」和「組字的規則」之能力,其中包含字形的辨認(letter identification),字音的辨讀(phonetic activation)及字義的搜尋(semantic encoding)三種活動(柯華葳,1993)。張春興(1988)認為閱讀歷程中,「認字識 義」是首要的工作。以訊息處理論而言,學童在進行單字學習時,會將編碼表徵歷 程輸入並且儲存到長期記憶中,閱讀活動時,能將單字從長期記憶中提取出相對應 的意義,此即為解碼。

由於漢字方塊形體的特殊性,不同於拼音文字的發展系統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例如字母代表聲音,語音的組合是有規律且可預測(葉素玲,2009)。漢字是以字

(character)、部件(radical)或詞素(morpheme)作為意義單元的「表意文字」,

因此漢字屬於意符的文字系統;漢字是形、音、義的組合,在閱讀歷程中字形的視 覺刺激需能引發聲、義的反應;在聽講時則因聽到字音而能促發字形與字義的反應。

賴慶雄認為(1999)學童必須熟記字形的完整結構,將字音、字形與字義緊密的聯 繫在一起,字形書寫需正確無誤、字音要念得準確、字義要懂得意義;三個條件都 具備了才算「全識字」。

綜上所述,在日常口語表達、文字辨識和閱讀時,不寫錯別字、不讀訛音、明 瞭字義,才合乎漢字的識字內涵。

二、 漢字的辨識歷程

文字是表達情思的記錄符號,而文字的解碼是閱讀的必要條件。研究漢字識字 歷程較具代表性的有曾志朗(1991)的「激發-綜合」二階段模式,以及胡志偉、

22

顏乃欣(1995)「多層次字彙辨識理論」,分述如下。

(一)「激發—綜合」二階段模式

曾志朗(1991)綜合Fang,Horng、Tzeng(1986)和連韻文(1985)以小學生 為對象的研究,發現為漢字的辨識歷程同時採用語音及字形等各種線索,不同的線 索之間相互合作,使得各種線索的綜合加乘效果提高文字解碼的推測率。他認為漢 字之「字音」、「字形」與「字義」是以平行的方式儲存於記憶系統。在「激發」

的閱讀階段,與刺激字相關的所有可能發音相關訊息都會被激發;到了「綜合」階 段,讀者會根據視覺與發音的多重線索,合成一個最有可能的發音並做出反應,各 個線索之間會互相聯結,最後形成字音、字義與字形結合的認知。

說明圖示如圖2-1。

圖2-1 激發-綜合二階段模式

資料來源:曾志朗(1991)。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550

漢字的主要功能在提供閱讀,曾志朗認為漢字雖然不是拼音文字,但漢字的認知需 經由視覺管道傳進來的訊息,轉錄成語音形態以便處理,漢字中同音字多,但在生 活中可藉助於上下文的脈絡以釐清字義。

(二)多層次字彙辨識理論

胡志偉、顏乃欣(1995)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討論字彙辨識的歷程。二位學 者所提出「多層次字彙辨識理論」,是參考Glushko(1979)McCelland 與 Rumelhart

23

(1981)所提出的英文字「多層次辨識理論」(interactive model)而來。在此 模式中,一般讀者會依據識字與閱讀的經驗,將訊息累積在記憶中,對常用字彙的 整體構形建立「字形記憶」;在讀者的學習經驗中,字形與字音、字義之間會有強 弱不等的聯結,這些連結之間受熟悉度的影響會產生相互激發或抑制的作用,讀者 要一層一層的進行訊息比對,從字形表徵記憶與字義、字音表徵字義連結達到最高 活動位階到達意識層面,完成文字辨識的工作。

如看到「好」時,由於「女」「好」都是常用的字彙,這些字形的記憶同時被 激發,又會激發「如」「奴」等形似字的記憶,這些字形記憶也會相互抑制,當熟 悉度越高,字音、字形和字義記憶表徵受到更多的連結,而完成文字辨識的歷程。

其說明圖示如圖2-2。

圖2-2 多層次字彙辨識理論

資料來源:胡志偉、顏乃欣(1995)。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49

24

綜合上述兩種漢字彙的辨識歷程的分析結果,「激發-綜合」二階段模式主張 字形、字音與字義線索是同時平行處理,依據需求字的不同,提取所需要的線索連 繫而成為可理解的訊息,沒有先後次序的差別;「多層次字彙辨識理論」則是認為 字形比字音和字義先被激發,再與字音、字義產生連結後才達到辨識的作用。在漢 字的系統中,二位學者主張或不同,仍一致說明要正確辨識漢字彙,均須將字形、

字音和音義三者連結一起。承上所探討的理論內容,提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參 考之依據,以學生識字發展階段的整體認知為基礎,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再遷移到 其他生字的學習,以增加識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