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制度介紹與文獻回顧

2.2  外人直接投資之投資理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 直 接 投 資 的 因 素 進 行 解 釋 :OLI 模 型 (Ownership, Location,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 model; OLI 模型)、新古典資本使用者成本理論與核心-邊陲模型 (Core-Periphery model, CP 模型)。以下簡單討論此三種理論模型。

2.2.1 OLI 模型

Dunning (1981) 認 為 企 業 決 定 跨 國 投 資 的 因 素 , 主 要 受 到 獨 特 的 所 有 權 (ownership) 優勢、區域化 (location) 優勢與內部化 (internalization) 優勢所影響。跨 國企業是否從事外人直接投資,與跨國企業對投資地主國是否獲利為相同的問題。

因此,所有權優勢、區域化優勢和內部化優勢,關乎於跨國企業投資計畫的獲利性,

即其影響外人直接投資的因素。所有權優勢之定義為其他企業所沒有的無形資產,

如商標、商譽、品牌、專利權與獨特的技術 (know-how) 等。區域化優勢受到被投資 國當地經濟環境的影響,如生產過程中的勞工、資本、能源與運輸成本等,以及出 售產品當地政府對外國企業的管制。跨國企業於地主國直接從事經營活動與授權或 外包等相比,若直接從事經營活動較為有利,即存在內部化優勢。

OLI 模型並未特別針對外人直接投資與租稅之關聯進行討論,但模型下的區域 化優勢,即地主國之經濟環境,與租稅效果與外人直接投資之關係最為直接。因此 當地主國的公司所得稅越低時,其租稅環境對企業越友善,使跨國企業在區域化優 勢上越有利。簡言之,跨國企業投資地主國的租稅負擔越低,越能吸引跨國企業投 資。

2.2.2 新古典資本使用者成本理論

Jorgenson (1963), King and Fullerton (1984), Jorgenson and Yun (1991) 的新古典資 本使用者成本理論,在生產函數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的假設下,以資本使用者成本解釋公司所得稅對投資之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之經濟利潤為零的機會成本。由於公司所得稅的課徵降低了投資計畫之報酬,因 此在課稅的情況下,相較於沒有稅負時,此投資計畫之邊際投資計畫的機會成本較 高,投資量下降。因此,透過資本使用者成本,租稅與投資得以緊密的連結。目前雖 有不同的理論解釋租稅於投資之關聯,但資本使用者成本仍然為財政學界最有共識 的模型。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新古典資本使用者成本理論的架構下,跨國企業係以稅後 報酬決定投資。因此,當一國之公司所得稅稅率提升時,資本使用者成本上升,使 跨國企業投資該國應賺取的正常報酬也隨之增長,導致投資量下降。換言之,公司 所得稅稅率與資本使用者成本呈現同方向的變動,只要調升公司所得稅稅率,就會 降低跨國企業的投資意願,反之亦然。此一結論能清楚的詮釋現今國際間為吸引外 人直接投資,競相調降公司所得稅的情形。

延續新古典資本使用者成本理論,King and Fullerton (1984) 以資本使用者成本 計算有效邊際稅率 (effective marginal tax rate; 以下簡稱 EMTR),衡量邊際投資計畫 的最適投資量;Devereux and Griffith (2003) 計算 EATR,即投資計畫之實際租稅負 擔。EATR 的高低將影響投資計畫之投資區位的選擇。

2.2.3 核心-邊陲模型

新經濟地理學 (new economic geography) 派中的 Krugman (1991) 所提出之核心 -邊陲模型,從群聚效應 (concentration forces) 與分散效應 (dispersion forces),來解 釋農業分散到邊陲與企業集中於核心的現象。模型後來被應用於全球化經濟活動的 發展,如何影響外人直接投資的決定。其基本模型假設邊陲市場規模較小,核心區 市場規模較大,市場結構為不完全競爭,廠商可自由決定經營區位,並且廠商生產 產品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

當企業從事經營活動時,存在群聚效應與分散效應,影響企業之投資行為。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謂群聚效應包含市場進入效果 (market-access effect) 與生活成本效果 (cost-of-living effects)。在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市場結構下,廠商具有市場力量 (market power) 可賺 取超額利潤,並且會偏好於市場規模大的核心市場 (core market) 以賺取較大的市場 份額 (market share),此即市場進入效果。另外,生活成本效果則為廠商與消費者之 間連鎖需求的現象。由於廠商生產產品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會使廠商偏好集中於 核心市場生產大量的產品,因此在核心市場的產品價格會低於其他區域。12 當消費 者考量其生活成本時,會偏好集中於核心市場,並投入核心市場的勞動市場,使廠 商在核心市場的產品需求與勞動供給同時增加,導致廠商偏好投入核心市場從事經 營活動。

然而,企業在從事經營時,分散效應與群聚效應同時存在,使企業不一定集中 於核心市場。分散效應為當新競爭廠商進入核心市場時,既有廠商所面對的市場份 額隨之減少,導致整個產業的平均利潤下降。因此,在廠商進入市場的同時,也迫 使部分的廠商退出核心市場,往邊陲市場散去。而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群聚效應與 分散效應的大小,由運輸成本的高低所決定。當運輸成本不高時,企業會偏好於核 心市場設廠並出口至邊陲市場,即群聚效應大於分散效應。要特別注意的是,核心-邊陲模型,即在假設運輸成本不高的情況下,以群聚效應的特性解釋影響投資的決 定因素。

在群聚效應中具有惰性 (inertia) 與非線性 (no-linearity) 的兩個特性,來解釋外 人直接投資,如何受到經濟條件改變所影響。所謂惰性,係指群聚效應大於特定經 濟條件的改變,不會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例如當公司所得稅稅率調降時,因著惰 性的緣故,會使企業的投資量不改變。非線性則是當資本報酬率改變時,企業的投 資量剛開始會小幅度的增減;當資本報酬率持續改變時,導致群聚效應無法將企業 的資本集中,則會有大規模的移動。是而,當某國公司所得稅稅率降低時,由於惰

12 本地產品大量生產價格較低,並且只要存在運輸成本,進口商品加上運費的價格會高於本地生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與非線性的關係,外人直接投資不會大幅的增加,但稅率若是持續下降,當租稅 負擔調降的好處大於群聚效應時,資本則會移動到其他區域。換言之,核心-邊陲模 型認為降低稅率不必然增加投資,顛覆了新古典資本使用者成本理論,降稅必刺激 投資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