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籍配偶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外籍配偶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

家長與教師是影響學童成長的重要關鍵人物,然學童學習成效的提升並非單 方面的努力可以達成,家長與教師雙方的配合十分重要,親師間要能有效的配合 則必須有緊密的聯繫與良好的溝通,才能增進親師的關係,對學童的學習發揮正 向的影響效果。教師面對外籍配偶的親師溝通,可能因為親師雙方截然不同的成 長背景、教養信念、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差異,影響親師間訊息的傳達與溝通,本 節將對外籍配偶親師溝通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整理,包含外籍配偶親師溝通及外 籍配偶親師溝通的具體策略,以對外籍配偶親師溝通的現況能更深入的了解,以 利本研究之進行。

一、外籍配偶親師溝通

學者蔡茗湘認為學校應協助暢通親師合作的管道,積極推展親職教育。家庭 是培養個體成長的基礎,而外籍配偶因語言溝通能力的不足,年紀輕輕就要負起 教養子女的責任,可能會比較缺乏成熟的管教子女的態度,因此學校應該協助外 籍配偶獲得教養子女的正確知識及概念、與子女溝通的技巧及協助子女成長的輔 導策略,以使兒童能發展出正向的人格特質,這些都有賴學校辦理親職教育活動,

積極協助親師間的合作,並鼓勵外籍配偶參加類似活動以增加與教師的互動。此 外教師應主動加強親師聯繫,促進親師溝通管道的暢通,以培養外籍配偶子女正 向的人格特質。教師與父母是外籍配偶子女最主要的學習對象,所以教師與父母 掌握瞭解外籍配偶子女在家中、學校裡的心理狀況、學習狀況及生活狀況是相當 重要的,而礙於外籍與大陸配偶語言溝通上較為不足,因此,教師應該主動積極 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並同心協力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培養正確的人格 特質,使身心能有健康的發展(蔡茗湘,2007)。

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支持與協助能使孩子獲得很大的幫助,但有時因為家長 工作的忙碌而疏忽或是對教育理念不正確的觀念而對孩子學習成長有所影響,譬 如,有些家長認為教育的工作是老師的事,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聞不問,孩子在 校表現情形或課業上需家長配合的,常相應不理,或是不知道在家該如何輔導管 教自己孩子。面對此項問題,就需要學校和老師主動和他們進行溝通。

教師與家長,是孩子教育的合夥人,共同爲親子健全的成長而努力。親師衝 突主要源於親師溝通上的不良、失誤或中斷,因為教師與家長的關係不如與學生 來得直接,所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大都透過學生傳達,由於口傳的失誤,或學生 有意及無意的誤傳或中斷訊息,將造成親師間的誤解。可見溝通知能的增進,對 教師有切的需求性(蘇福壽,1998)。

徐綺穗認為親師溝通的障礙可分為溝通者的心態、人格特質、訊息能力、外 在因素四方面來述說。在溝通者的心態方面:父母會有受批評的恐懼及患得患失 的心情;老師則有達成目標的壓力與挑戰專業權威的擔憂;親師共同的問題是親 師信念的差異及對角色的界定不同。在人格特質方面:由於個人天生個性的差異,

導致其行為方式的差異。在訊息能力方面:訊息能力使指反應與回饋的能力。而 外在因素方面:包括十分廣泛,如角色、規範、行為步驟、場合、物理環境等(徐 綺穗,1996)。

黃建銘認為外籍配偶在親師溝通方面的影響因素為:語言的隔閡、現實因素 的影響、親師學識地位相差過大、及親師教養觀念的認知差距(黃建銘,2005)。

林瑞華認為新移民女性參與親師溝通的情形有五種,分別為新移民女性與班 導師的互動情況少,且多半處於被動溝通的狀態;家長感覺受到學校尊重,將會

性受國情因素影響之下,不同的跨國文化、語言隔閡和教育程度的差異,以致於 知能有限影響親師溝通;新移民女性對親師溝通的方式,參與程度會因子女就讀 的年級不同而展現不等程度的反應;家庭因素中,家人的支持態度會影響新移民 女性參與親師溝通的意願(林瑞華,2006)。

綜合言之,外籍配偶參與親師溝通時普遍受異國文化差異的影響,而有語言 隔閡,溝通不易的情形存在。

二、親師溝通的具體策略

有效的溝通不但能讓對方瞭解,達到正確傳達訊息的效果,有時更可增加情 誼。無效的溝通不但可能誤傳訊息,更有可能因而產生衝突(蘇福壽,1998:33)。 外籍配偶因語言文化的隔閡,在親師溝通方面可能因懾於教師權威、溝通的用詞 不當、或學生傳話時的曲解與誤傳,而面臨親師溝通上的困境。

曾俊凱認為親師溝通時彼此應把握下列原則有下列四項:放下身段,姿態要 低;尊重對方,不要主觀;建立好感,尋求認同;明確簡短。而最常用的溝通方 式是面對面的訪談、電話、聯絡簿、家庭訪問、書面資料、刊物通訊及會議座談 等。有時學校舉辦大型活動如親師懇談會或運動會時,亦是一個親師溝通不錯的 好時機(曾俊凱,2002)。

親師溝通時,教師應有五個正確觀念分述如下:第一教師應正面鼓勵少負面 責難。第二教師要有信心。第三先站在父母的立場來看問題。第四與家長溝通時,

溝通的技巧要能因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第五溝通時要針對問題。另外,親師溝通 應有以下十二項理念:教師應主動策進,以帶動家長從被動趨向主動;平時溝通 勝於問題溝通;溝通出於誠意,行於和諧,成於共識;溝通要出口直言,用語文 雅;溝通依理服人,不鬧意氣;溝通重於問題解決,但不損面子;溝通始於良好 氣氛,終於美好收場;溝通針對事,不做人身攻擊;溝通抓住重點,慎防節外生 枝;溝通時常持同理心,多替別人設想;溝通生態需平衡,場所宜靜雅;溝通可 多次多元化,不必急於一次完成。再者,在親師溝通的修養及技巧應具備下列條 件:同理心;主動接觸,經常聯繫;親切隨和,心平氣和;給予具體的建議,真 誠的協助(蘇福壽,1998)。

溝通等三個部份(胡珍瑜,2006)。

綜上所述,親師溝通要達到良好的效果,除了教師與家長兩者都須具備正確 的溝通理念之外,尚需了解溝通的技巧的運用,透過親師雙方的合作,以彰顯教 學目標,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共創親、師、生三贏局面。外籍與大陸配偶的行為 模式與價值觀不同於台灣社會,初來台灣不易與社區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且外籍與大陸配偶隻身在異地文化社會中生活,舉目無親,當婚姻不順遂或生活 發生問題,很難與主流社會打成一片;加上婚姻移民婦女離開母國,中斷與娘家 及過去支持系統的關係;另一方面家人擔心他們與外界接觸太多,自我意識提高,

刻意限制其對外聯繫,將他們生活侷限在家庭內。且語言溝通能力亦有所限制,

使其無法獲得更多的生活資訊及社會資源,無法及時尋求協助的對象。諸如此類 的狀況都在在使她們的社會支持網絡薄弱。

另外經由個人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較具體的說明可提供擔任新班級導師的 參考,如:多與家長閒談、經常打電話、多加利用聯絡簿等。在多與家長閒談方 面,當家長來接送孩子時,經常和他們談談以培養熟悉感,這對信任感的建立有 極大的重要性,在這簡短的意見交換時間,家長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了解和認 識,看到老師親切叫孩子名字並迎接他們,會讓家長放心且增加對老師的信任與 尊重。當家長在忙碌的放學時間詢問老師許多細節事項時,老師可給予更多訊息 及回應。在經常打電話方面,對於無法每天接送小孩的家長,電話可提供機會,

將孩子在校的優良表現或特殊狀況告知父母,表示關心。另外,教師應多加利用 聯絡簿,聯絡簿可幫助老師傳達訊息通知家長,亦可分享孩子在校一天的表現,

或作業繳交情形及提醒孩子課業上該注意之處,老師亦可設計心情留言讓家長、

孩子給予回饋。

此外學校方面也可以經常辦一些活動來增進親師溝通,例如:親職講座、團 體活動、書面交流等。在親職講座方面可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針對親師溝通的議題 來做說明,讓父母與老師都能自我成長學習,使得親師溝通能夠做得盡善盡美。

在團體活動方面可辦理家長會、父母成長班、社區家長讀書會、校慶及親職活動 等。這些活動有助於家長們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彼此聯絡感情交換意見。此外,

在書面交流方面,藉由校刊、班刊、輔導通訊等溝通訊息,均是不錯的書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