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親師溝通的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親師溝通的理論

人際溝通是人類每日不斷進行的活動,但是要達到有效的溝通並非易事,因 為他涉及一連串複雜的認知歷程,影響因素可能包括個人因素、文化因素及環境 因素等,本節透過對 Rohwer 的親師溝通模式、Crable 的互動溝通模式、Hargie 的 人際溝通模式等三位學者溝通模式的分析,做為研究外籍配偶親師溝通模式的理 論基礎。其溝通模式分述如下:

一、Rohwer 的親師溝通模式

Rohwer(1991)透過文獻的歸納,發展出一嶄新的親師溝通模式(如圖 2-2-1), 並以此為架構來評估教師在親師會談中的溝通表現。其中包含了親師會談前的計畫 與會談中的思考與做決定的過程。經過研究,其發現大部分的教師表現出較能完整 地向家長「解說」事情,但少能成功地向家長「提問題」及事後進行「詳盡地檢討 工作」。而高效能的教師較能使用「回饋」的技巧,以增進親師溝通品質。此親師 溝通模式包含溝通、作決定、會談技巧三方面,及發送訊息、接收訊息、訊息、回 饋、計畫、即席反應、提問題、解說、會談計畫、溝通、管理、事後檢討和追蹤等 十二項特質。Rohwer 認為,這些特質不但是構成親師會談的主要成分,亦可作為

評估親師會談的指標。其研究結果發現,在「作決定」方面的特質上,無論是溝通

相對於大部分的外籍配偶,學校教師屬較高級的知識份子,對於親師溝通歷程的 認知與運用應較為熟悉,在親師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可能是溝通歷程的主導者,

而外籍配偶則可能處於溝通的弱勢地位,多數為訊息的接受者,因此教師需察覺 此結構性因素,適時引導外籍配偶表達意見、想法、情感或態度,以增進親師溝 通互動的效果。

二、Crable 的互動溝通模式

Crable(1979)認為,溝通是雙方透過口語、非口語等方式來傳遞意義或訊息 的持續互動歷程,並且溝通歷程會受到溝通者本身、溝通者的觀念背景、訊息、

回饋、媒介、干擾等因素的影響,Crable 的互動溝通模式如圖 2-2-2(胡珍瑜,2006)。

圖 2-2-2:Crable 的互動溝通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胡珍瑜(2006)

此模式的各要素分述如下:1、溝通者:凡有意與他人分享或是他人有意與其 分享意見、想法的人;2、觀念背景:係指溝通者的知識程度、過去的經驗及不同 各種管道,包括口語描述、書寫的內容、臉部的表情,或是非口語的活動等方式

,將其意念表現出來;4、回饋:係指個體對所接受到的訊息的反應;5、媒介:

傳遞訊息時所使用的方式;6、干擾:在溝通過程中任何會妨礙、干擾訊息傳遞的 因素(胡珍瑜,2006)。

溝通者 發訊者 接受者

溝通者 發訊者 接受者 媒介

回饋 訊息 干擾

觀念背景 觀念背景

依此模式分析外籍配親師溝通,外籍配偶與教師兩者為雙向互動的溝通者,

兩者同時暨是發訊者也是訊息的接收者,各自以其觀念背景為基礎,透過不同的 管道,如口語表達,聯絡簿溝通、及肢體語言等方式將訊息傳遞給對方,然而外 籍配偶與教師進行親師溝通的時候可能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而影響溝通效果,例 如溝通的地點、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三、Hargie的人際溝通模式

人際溝通是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的活動,但是要達到有效的溝通並非易事,

因為它涉及到一連串複雜的認知歷程,如何促使雙方達成有效的溝通,除了注意 口語和非口語的表達外,對於雙方的不同特質、認知的歷程、以及相關情境的掌 握,都應該有更深入的瞭解。因此,Hargie(1986)的人際溝通互動模式適合作為 親師溝通的理論基礎(徐綺穗,1996)。Hargie的人際溝通互動模式如圖2-2-3。

圖2-2-3:Hargie的人際溝通互動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徐綺穗(1996)

心在於雙方相互傳遞訊息,如圖2-2-3的中間部份,一方藉著知覺產生反應,而另 一方知覺其反應後,便產生另一個回饋的反應,而回饋又成了前者的知覺刺激,

經由如此相互往返的過程而產生一連串的溝通行動。除了核心的溝通歷程外,個 人因素也是影響溝通的一項重要因素,它會影響個人的動機,並據此確立溝通的 目的,進而影響個人的知覺與反應。再者,由於人際的溝通互動是社會性活動,

所以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如文化、環境等也會對溝通產生影響(徐綺穗,1996)。

外籍配偶與教師進行親師溝通時,外籍配偶的國籍、性別、年齡、膚色外表、學 歷、使用中文溝通的能力、來台居住時間的長短、在台婚姻家庭的支持等因素即 為影響外籍配偶親師溝通的個人因素,而外籍配偶與教師溝通的時間、情境場合

、物理環境、及外籍配偶啟動親師溝通的主動或被動的行為步驟等因素,可歸納 為親師溝通的情境因素,在情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影響之下,外籍配偶與教師透 過訊息的傳遞、知覺、及回饋產生一連串的溝通互動歷程。

學者朱珊妮認為Hargie的人際溝通模式中,「個人特質及情境因素」形成了溝 通的背景因素,其中個人特質指的是社會人口統計的特色、知識、動機、態度、

人格、情緒偏好等個人本身所具備的特質。情境因素指的是有關個人的社會事件 的總和,包含角色、規則與規範、場合、氣氛之物理環境、人為環境等。並且指 出在其他學者所提出的溝通模式中,幾乎完全沒有考慮到個人特質和情境等背景 因素,Hargie的溝通模式將溝通的情境脈絡考慮進去,符合個體發展受到各種不同 環境脈絡的影響,在溝通時也不例外。此外,在溝通歷程中,有一連串的溝通過 程運作,溝通者會對主要的溝通事件持有「目的」,依此目的,溝通的個人內在 會有一個「中介過程」,將訊息聚焦、綜合、推論、儲存、重新提取、選擇訊息

、執行。當一個人決定要表達什麼之後,會做出「反應」。此時,對方會針對他 她的「反應」給予「回饋」,接收者也會對這樣的回饋有所「知覺」。在Hargie的 人際溝通模式中所提及的因素,在溝通發生時,都是交錯在一起,相互影響的(

朱珊妮,2002)。

四、小結

從Rohwer的親師溝通模式中可以發現教師為親師溝通的主體,家長為親師溝

於家長溝通時的影響因素則缺乏探討。其次在Crable的互動溝通模式中,強調溝通 雙方為對等的溝通主體,並受到溝通者觀念背景、訊息、回饋、媒介、干擾等因 素影響。而在Hargie的人際溝通模式中,溝通的雙方受到個人因素及情境因素的影 響,在知覺刺激與回饋反應交互運作下構成一個溝通的動態歷程。

然而,此三種溝通模式均強調溝通雙方的互動,亦即教師與家長溝通互動的 歷程,教師是訊息的接收者,也是訊息的發送者,溝通的雙方透過訊息的交互傳 遞達成溝通的目的。此外,在Crable的互動溝通模式與Hargie的人際溝通模式中,

更強調溝通進行時會受到溝通者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