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歷史教學目標

第二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歷史教學目標-

所謂「教學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預期要達成的目標或學習成果,通常 以具體可觀察評量的形式,來說明單元教學完成之後所預期的學生學習表現。75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指引學習方向的標竿,而且也是檢討教學成效的依 據。76在美國和澳洲等多元文化教育發展得較早而且比較成熟的國家,已經針對 歷史教學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所要達成的目標作明確的規範。反觀同是多元文化 社會的台灣,雖然教育部沒有刻意針對多元文化教育歷史教學目標進行設定,

但現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卻有許多教育理念與多元文化教育所提倡的理 念一致。所以,本節擬先探討台灣現行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目標所具備的多 元文化教育理念;其次再汲取美國和澳洲兩個國家對多元文化歷史教學目標設 計與訂定的經驗;第三則是參酌國內的多元文化教育學者配合國情與現況在進 行多元文化教育族群議題行動研究時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最後再進行綜合歸納,

確立本次多元文化教育歷史單元教學目標。

壹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與多元文化教育

戰後台灣的歷史教育長期以民族主義和愛國教育為核心,強調大中華文化 傳承和國家認同。後來隨著解嚴,政治日益民主,社會日益開放。民國 80 年代,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將多元文化教育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此外,

《原住民族教育法》在課程部分的規定,可說是我國最早明訂多元文化課程必 須納入學校教育的正式依據。77國民中小學增加了「鄉土教學」、「認識台灣課程」, 開始讓學生了解各族群對台灣開發的貢獻,珍惜各種文化遺產,逐漸培養學生 尊重、接納與欣賞各種文化的胸襟,陶冶愛家、愛鄉、愛國的民族文化情操。

接著,面臨全球化的挑戰,為了使下一代更具競爭力,政府回應各界對教育改 革的呼聲,教育部於民國 87 年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其理念 即在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 身學習的健全國民。自民國 90 年開始實施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雖然內涵 與特色並非針對多元文化教育量身打造,但卻有許多教育理念主張與多元文化

75 林寶山,《實用教學原理》(台北:心理,2003 年),頁 94。

76 陳豐祥,〈布魯姆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 5 卷第 2 期(1994 年 8 月),頁 75。

77 劉美慧、陳麗華,〈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第 10 期(2000 年),頁 102。

30

教育所追求的理念一致。例如,九年一貫課程要建立學生十大基本能力78,包括: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其中,「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表達、溝通與分享」、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規劃、組織與實踐」、「主 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都可以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活動中 獲得實踐。而且,九年一貫課程只頒佈課程綱要,並無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

各校可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和鄉土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也沒 有全國統一版本的教科書,學校和教師可根據學校特色和學生需求自行設計教 材,這種強調多元和尊重差異的理念與多元文化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不謀而合;

再進一步分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更發現,兩者都 強調「統整」的功能,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就社會領域課程目標來看,十項 當中更有多項深具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如下:

一﹑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二﹑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 開發的重要性。

三﹑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四﹑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五﹑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六﹑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

七﹑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九﹑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十﹑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79

78 資料引自: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basic.php

79 中華民國 92 年 1 月 15 日台國字第 092006026 號發布。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31

其中第一項「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第二項「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 源開發的重要性」、第四項「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第六 項「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第七項「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 決問題的能力」、第八項「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與第九 項「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等,均與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相同,而後 教育部頒布的「重大議題80」中的性別平等、人權教育中提及的階級問題,也都 與多元文化教育對正義與公平的追求相符。

80中華民國 101 年 5 月 15 日臺國(二)字第 1010074428C 號令修正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 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32

貳 美、澳兩國的多元文化歷史教育目標

從 1970 年代開始,國際上已經有不少國家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反映出國內 強烈種族衝突事件和保守民族主義的抬頭,在此同時,也有部分國家因應其國 內多元民族社會與國際多元文化社會而做出積極性的教育規劃。他山之石,可 以攻錯。以下分別就美國和澳洲兩個國家多元文化教育歷史課程的發展,觀察 同樣是多元民族移民組成的國家,歷史教育在面對多元文化的族群議題教材與 教法如何調整,多元文化歷史教學可達成什麼認知目標與情意目標。

一﹑美國的實施情形

美國從 1960 年代以來受到各種民權運動和族裔民族主義運動的衝擊,之後又 再加上全球化加劇造成的移民潮與跨國經濟發展,更加深美國社會種族、族群、

語言和階級的多樣性,預計到 2020 年美國將有高達 48%的有色人種。因應現實 發展的趨勢,多元文化教育從上個世紀延續到今日都一直是美國重要的教育課題。

而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政策與目標也充分反映在國家歷史課程標準上,其特色在 於「統一和多元並存」,一方面教導學生了解美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同時又不忘 教導學生體認,讓美國國內這麼多民族團結成一個國家的是自由、民主和人權的 信念。81美國歷史課程有八項關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條列如下:

(一)建立對其他族群文化的容忍,促進族群交流

(二)消除種族的偏見與歧視

(三)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對於形成美國遺產的貢獻

(四)教導學生從各種不同族群的文化觀點看世界

(五)幫助弱勢族群學生學習並發展發展他們對社會貢獻的信心

(六)提倡地球村觀念的教育,了解全世界許多民族的歷史文化

(七)瞭解美國社會的多樣性,諸如種族、族裔,社會階級,性別和宗教

(八)瞭解美國共同的公民認同:美國史應該反映美國人共同的文化價值觀與 共享的公民價值。82

尤其最後兩項,是特別針對保守民族主義者所做的回應。因為強烈質疑多元 文化理念將導致國家分裂瓦解,而由美國政府教育當局所做出的政策回應可見 政府在設定多元文化教育歷史教學目標時試圖兼顧統一的國家認同與多元的民 族認同課題。

81 Gray B. Nach Charlotte Crabtree, and Ross E. Dunn, History on Trial: Culture War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Past.

(New York: Alfred A. Knope,1998)pp.163-165

82黃綉媛,〈美、澳多元文化教育在歷史課程中實踐的比較:種族、文化、認同相關課題的探討〉,《歷史教育》

第 8 期(2001 年),頁 24。

33

二﹑澳洲的實施情形

澳洲曾經在 20 世紀前期,長期實施限制移民的「白澳政策」,澳洲的多元 文化教育到 1970 年代後才開始推展,以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全球移民進入 澳洲的不同族群團體,同時也展現澳州政府當局對 70 年代之前對移民進行同化 教育的反省,轉而肯定移民者的文化資產是澳洲社會整體的一部份。

1996 年,澳洲政府公佈多元文化四個主目標:首先為「雙文化的認同」,族 群認同與澳洲人認同(國家認同)並行不悖;其次為「多元文化認知」,教導學 生認知與欣賞各種文化;其三為「消除族群偏見」,學生要能省察自己的族群態 度,透過認知活動消除偏見;其四則為「跨文化的教育」,透過各學科的多元文 化教學,了解並欣賞各族群對國家正面貢獻。83

以上所揭示的是整個國家教育發展的大方向,若再進一步聚焦在多元文化 教育的歷史科教學,則以新南威爾斯州為例,將該州發表的多元文化歷史教育 目標整理成四個要點:

(一)透過澳洲在歐洲人殖民之前和之後的歷史學習,學生能理解和賞識澳洲

(一)透過澳洲在歐洲人殖民之前和之後的歷史學習,學生能理解和賞識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