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根據多元文化教育理論,並以八年級國中「隋唐五代的盛衰」歷史單 元為例,設定多元文化的歷史單元教學目標,進而設計多元文化的歷史教學活 動與教學評量,期間研究者運用多元文化課程理論建議的「問題探究法」和「合 作學習法」分組所進行的實驗教學與評量,已獲得初步的研究成果。茲將本次 教學研究所獲得的結論歸納整理如次,同時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感 想,也樂於提供日後想要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論進行歷史教學活動的教師們一些 參考性的建議。

壹 結論

首先,就教學目標而言,本次研究主要在探討「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在「國 中歷史單元教學」上落實的可行性,根據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設計的歷史單元教 學目標即為本研究的基礎與主軸。研究者以八年級國中歷史「隋唐五代的盛衰」

的單元教學,明確制訂出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認知與情意目標,檢視其寓 意內涵均能與國民中學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呼應配合,說明了多元文 化教育在國中歷史教學實施上確有其適切性。

然而,多元文化課程的最高理想是結合家長、學校行政、社區、教師等共 同合作重塑教學結構,希望學生能將批判歧視、捍衛族群平等與追求社會正義 等課程目標化為實際行動,但因涉及整體教育環境的改造與配合,在歷史教學 實務上有其難以落實的困境,本研究僅能藉由現行國中歷史單元教材與多元文 化思想結合的「附加模式」進行實驗,當然無法完整有效的達成多元文化理想 的教育目標。如何突破當前國中課程的格局與困境以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的理想,

實有待持續的努力。

其次,就教材教法而言,本次教學研究依據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理論建議,

選擇以「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實驗教學,都能順利的完成教學 活動,結果顯示這兩種教學法都足以在歷史單元教學中承擔多元文化教育的責 任。

在教學過程中,兩組教學方法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參與知識建構,研究者 藉由隋唐時代兼容並蓄的歷史文化特色與多元文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探討 的是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族群議題,同時在教學活動中也儘量結合生活化的實 例,頗能引起學生高度共鳴,並願意投入教學活動之中。尤其是平時學習動機 並不是很強烈的學生,在這次實驗教學中也獲得能表現與被肯定的機會,因此 整個學習過程相信對提升與深化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有相當的助益。

130

若進一步檢視整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其中以「問題探究法」進行的實驗教 學,特點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老師擔任引導者的角色,運用隋唐歷史文化內 涵素材設計符合多元文化概念的探究點,課堂中藉由師生積極有效互動,進行 歷史單元教學的同時也協助學生建構多元文化素養。教學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 課堂氣氛、教學節奏以及時間調配,而為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探究與討論,教 師除了需具備正確的多元文化價值理念,安排適切與豐富的多元文化歷史教材 做好課前準備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現場中應有臨機應變的能力,能根據學生 的回饋立即反應,給予正確的回饋,同時還要引導其他同學一起參與課堂討論,

俾能達成有效教學。

至於,運用「合作學習法」的實驗組,在進行多元文化歷史單元教學過程 中遭遇的挑戰較多。實驗教學之前,各學習小組分配合作討論的題目,即發生 學生反映無法掌握題意以及討論方向的狀況,研究者作為實驗教學的教師必須 及時補救,對學生充分講解題意並提供思考及討論大原則與大方向,使學生的 合作學習不致討論失焦,最後能有效率地在課堂上進行合作討論。另外,因為 課堂時間有限,各學習小組主題報告往往受制於時間掌控,學生對於與生活經 驗結合的多元文化議題無法暢所欲言,對學生的討論立即歸納或再延伸的「教 師回饋」相對也被壓縮,若待隔週的歷史課再行補充,教學時效性不足,勢必 影響合作學習成效。

最後,就教學評量而言,為了考核多元文化歷史教學實驗的成果,研究者 運用了紙本的評量學習單與量表、教師課堂觀察記錄、學生訪談等方式進行探 討分析。其中在認知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方面,依據研究統計結果顯示,無論是 經由「問題探究法」還是「合作學習法」,本次多元文化實驗教學的學生,都有 85%以上的達成度,進一步分析兩種教學法間達成度的差異,分布都在 5%以內,

並無顯著差距。

此外,在情意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方面,也顯示「問題探究法」與「合作學 習法」皆為有效的教學方法。若進一步分析比較心理量表統計結果,運用「問 題探究法」進行實驗教學的學生,對多元文化價值的認同程度相較於另一實驗 組呈現較高的信心水準,結合研究者觀察與訪談得知,學生對於「師生共同探 究」形成的多元文化價值與信念更具信心。至於實施「合作學習法」的同學在 進行測驗時,針對開放性的問答題,較能展現更多的自我創意與想法;而且由 於強調同儕間觀念的互動交流,所以學生的作答較為多元開放,展現更多創意,

同時也能用較完整的文字敘述解釋思考與邏輯程序。

總結而言,本次的實驗教學,從根據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訂定歷史單元教學 目標、經由分組進行單元教材教法的實驗以及教學評量之後,應可確信本次的 實驗教學已在相當程度上落實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想。

131

貳 建議

研究者在本次教學實驗中獲得的一些具體的經驗與心得,也樂於分享給未 來有志在歷史課堂上從事多元文化教育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歷史教師們。首先 就教師的立場而言,在教法選擇上,若要兼顧「不額外增加授課時間」和「配合 原來教學進度」的前提落實多元文化教育,建議優先採用「問題探究法」,教學 仍以學生為主體,但由教師擔任問題探究的引導者,對於課程節奏與時間的掌 控優於「合作學習法」,在高度授課時間與進度壓力的國中歷史教學場域,「問 題探究法」較能兼顧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完整度與流暢性。其次,善用教學技巧 對於提升學生多元文化的學習動機與成效十分重要。依據課堂觀察與學生訪談 得知,本次實驗教學,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活動為課堂討論與動畫播放。具開放 性沒有標準答案又能與生活情境結合的多元文化議題頗能吸引學生投入討論與 思考,連平時較欠缺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課堂都能得到表現與被肯定的機會,歷 史教學也因為多元文化素材的帶入而更活潑生動;而且使用優良的教學媒體對 於提升教學品質也有加分的效果。本次實驗教學運用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的 短篇動畫,片長僅三分半鐘,令學生留下深刻學習印象。可見,善用教學媒體 有利提升學生上課專注度以及建立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其次,就學生的狀況而言,雖然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都能遵守上課秩序並 積極參與,但藉由課堂觀察與紀錄發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往往凌駕文字閱 讀與表達,文字敘述有口語化、片段化等趨勢,缺乏完整的邏輯推論。建議教 師在學生書寫學習單之際給予積極指導,使學生明確理解題意,訓練其思考判 斷與適切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時向學生確認是否真正理 解學習內容並及時給予說明,以確保學習成效的達成。此外,設計教學目標與 評量時要切合學生能力的發展,避免陳義過高而出現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例如:

設計認知評量前,應先評估與配合學生的中文閱讀理解能力,建議文言文史料 閱讀若要入題,題目旁應給予白話文翻譯或名詞解釋,才能有效評量學生的「歷 史認知」程度。

針對主管教育行政的相關機關,研究者也誠懇的提出呼籲。依據多元文化 課程理論,以「合作學習法」最受學者推薦肯定,既以學生為主體建構多元文 化歷史素養,同時提供不同族群或特質的同學有合作討論與學習的機會,完全 切合多元文化教育精神。然而本次研究的實務經驗卻顯示,以「合作學習法」

在國中階段進行多元文化教學卻最容易被有限的授課時間影響教學成效,因為 無論課前合作找相關資料,課中的小組合作討論、發表,還是課後教師對課堂 的討論進行歸納整理或價值澄清,都必須以充裕的教學時間運作為前提基礎。

所以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給予或保障社會領域可運用的彈性時間,以確保多元 文化教育理想在國中階段可以順利有效的落實。

132

參考書目

一、史料

1.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影印古籍(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資料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線上圖書館:《資治通鑑》全文檢索 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745983

2.《全唐詩》

資料引自:國 科 會 數 位 典 藏 國 家 型 科 技 計 畫 -95 年 度 數 位 典 藏 創 意 學 習 計 畫 「《 全 唐 詩 》 全 文 檢 索 系 統 」

http://cls.hs.yz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

二、專書

(一)中文部分

1.于友西等,《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年。

1.于友西等,《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