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向度評量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1 多向度評量法

多向度評量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簡稱 MDS)是透過數學運算的方 式,將人對一群事物感知彼此間的相似性資訊,轉換成一包含各事物的多向度 知覺空間,使在此空間中兩事物的距離與其相異性相符。由此空間,不但可以 綜觀此群事物的知覺輪廓與分佈情形,更重要的是能發現那些潛藏於此空間 中,將事物凝聚與拉開的幕後知覺因素。

2.11.1 MDS 法的概念論述

人對於不同個體刺激的差異程度代表著人對個體間的心理認知距離。MDS 法能將這些相異程度的資料,轉換成一個多向度的空間關係。它把個體的刺激 看成空間中的點,而點與點的距離和個體間的差異程度有著相當一致的關係 性。再者,藉由空間構面的分解,可以讓原本散亂的資料有系統地被定位。並 透過軸向意義的合理解釋,更清楚地描述人對個體差異的認知方式。

2.11.2 MDS 法的計量與非計量尺度

MDS 所分析資料的量測尺度包括順序(ordinal)、等距(interval)與比率

(ratio)尺度,但不能為名目尺度。依照資料量測尺度的不同,MDS 分析可分 為兩大類:其中順序尺度是以個體間距離排序為主,可稱做非計量多向度評量 法(nonmetric MDS);而等距與比率尺度是以個體間距離大小為主,屬於計量 的資料分析,也被稱做計量多向度評量法(metric MDS)。值得一提的是,非計 量多向度評量法可以從非計量的順序尺度資料中,導出精確的空間座標資料。

2.11.3 資料的分類概念

(1)古典式 MDS(Classical MDS,簡稱 CMDS):

最早發展的 MDS 分析只能輸入單一矩陣,亦即只針對單一受詴者來分析,這 種模式稱為「古典式 MDS 法」。

(2)重複式 MDS(Replicated MDS,簡稱 RMDS):

當分析對象為一群人時,先將這群人的個別差異判定資料帄均,以求得一帄 均差異判定矩陣。將這矩陣資料輸入上述 CMDS 模式中,就可得到一帄均認 知空間結構。這種模式稱為「重複式 MDS 法」。一般而言,假如知道受詴者 對某些刺激事物的感覺差異不大時,可用 RMDS 分析。本研究即使用此種分 析模式。

(3)比重式 MDS(Weighted MDS,簡稱 WMDS):

將一群受詴者的差異判定矩陣,輸入一特別設計的 MDS 分析模式(如 INDSCAL)中,此模式能在內部將這些不同的差異判定協調,而產生一個共 通的認知空間結構,及一個所有受詴者對這空間結構中,對不同向度重視程 度的比重矩陣。這種特別的 MDS 模式稱為「比重式 MDS」。

2.11.5 MDS 圖形的運算原理

透過矩陣資料的輸入後,MDS 將刺激的差異量轉變為空間中刺激座標點之 間的距離,而距離的廣義定義,可由 Minkowski 的距離函數表示如下:

當 r =2 時,即是常見的「歐氏幾何距離」(Euclidean distance),一般的 MDS 分析大都採用歐氏幾何距離的定義。另外,當 r =1 時,兩點距離的計算像 是棋盤格中水帄與垂直距離的相加,因此這種距離又叫做「棋盤市街距離」(city block distance)。

由於歐氏幾何距離的計算方式,即使空間圖形做了「相似性轉形」(similarity transform)後,仍可維持點與點之間的關係不變。因此由 MDS 分析所得的圖形 並非唯一的解。所謂的相似性轉形有以下幾種:

(1)圖形可依原點旋轉(rotation)

(2)可以帄移變換原點(move)

(3)圖形可依各軸「鏡射」(reflection)

(4)各軸可同時延展或壓縮

以上這些轉形,均不會改變輸入資料在原來空間結構的意義。

2.11.6 空間向度的決定

空間向度的數量代表可以解釋資料的變因數量,數量多,可解釋百分比較 高,但較難解釋空間的架構與意義。我們對向度數量選擇的判斷標準,在於以 最少的向度數目,能權衡解釋較大的資料訊息。通常我們期望能在熟悉的二度 或三度空間結構中來解釋資料,超過四度或五度的知覺空間結構資料,向度意 義的解讀將會變的很困難。此外,在 MDS 的分析數據中,所求出解答的壓力係 數(Stress)也是決定向度數量的重要判斷指標。它說明了向度結構輸入值與導 出值的差異量,因此當差異量越小表示向度的空間結構越符合原來資料的解釋 關係。

2.11.7 空間向度的解釋與調整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由 MDS 所分析出來的解,並不是唯一的;它只說明了刺 激物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關係,而非空間中的絕對位置。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空

間的旋轉,找出最適合解釋資料的軸向角度,並賦予軸向意義。

對空間向度進行解讀是 MDS 分析最為關鍵的階段。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個方 式來幫助我們判斷向度的意義:

(1) 研究者的專門知識

(2) 在空間中疊合屬性評比所轉換的向量軸

(3) 找出空間結構旋轉前後,各屬性與軸向度座標值的相關分析或對應次序 性分析較高之屬性。

2.11.8 近似矩陣的型式

不論是經由排序、評比或其他方式所獲得的刺激間相似性資料,在進入 MDS 分析前,必頇將資料整理成刺激相互比較的方形近似矩陣,再轉化成相異 性矩陣,如下所示:

其中 O 代表刺激物,E 為每對行與列刺激物間相異的程度。MDS 對所分析 的相異程度資料種類非常具有彈性,可因其衡量尺度、形狀和受限制而有不同 的資料類別,分析時並可包含一些的遺漏資料(張紹勳等,2000)。

此外,依照相異矩陣的形狀與性質可分為以下三類:

(1) 完全無條件相異矩陣(intact unconditional proximity matrix):

為形狀對稱的正方形矩陣,行與列代表相同的刺激物,其中 Eij與 Eji的值相 同,也就是上三角與下三角矩陣是相同的,因此可將相同部分省略。

(2) 完全條件相異矩陣(intact conditional proximity matrix):

為形狀對稱的正方形矩陣,行與列代表相同的刺激物,但 Eij與 Eji的值可不 同。

(3) 非對稱條件相異矩陣(off-diagonal conditional proximity matrix):

為形狀不對稱的長方形矩陣,行與列分別代表兩組不同刺激物,矩陣中的 E 則是這兩組刺激物的相異不相容性資料,此資料可用於偏好性分析。

回頭看本研究的相似性實驗,是將握杯兩兩比對的結果,因此有相同的行 與列刺激,屬於完全無條件相異矩陣。

2.11.9 MDS 法的工具介紹

MDS 的套裝工具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以相似為基礎和以偏好為基礎所 發展出來的。前者的目的是把刺激物的相似程度轉換成空間架構的關係,主要 的工具有 KYST,ALSCAL;後者的目的是在空間中找出理想點,然後依據刺激 物與理想點的距離來計算偏好程度,其相關工具為 MDPREF,PREFMAP 等。

本研究是先透過 SPSS 軟體的 ALSCAL 分析,找出握杯樣本在空間向度中的 座標位置,再以 PC-MDS 軟體的 PREFMAP 工具,將 SD 調查的偏好資料疊合進 共同空間中,以此分析結果進行後續的討論。以下,分別對所使用的 ALSCAL 與 PREFMAP 工具進行說明。

(1) ALSCAL 分析

ALSCAL(Alternative Least-Square SCALing)是一個多用途的 MDS 分析工 具,透過選項的設定可以處理多種類型的近似矩陣資料。其主要的功能是將刺 激間近似矩陣的資料,透過運算轉換成空間向度中的刺激座標點,而點與點的 距離即表示相似程度的關係。但其只適用於一般歐氏距離定義的 MDS 分析,而 不適用其他 Minkowski 距離的 MDS 分析。

在 ALSCAL 的分析中,我們必頇注意向度的配適度的問題。其判斷指標為 壓力係數,壓力係數越小表示該空間向度的圖形結構與原始輸入資料配合度越 好。表 2-6 是 Kruskal 壓力係數和配適度的關係:

表 2-6 壓力係數和配適度關係

Kruskal 壓力係數 配適度 0.200 以上 poor(差)

0.100 fair(普通)

0.050 good(好)

0.025 excellent(優)

0.000 perfect(完美)

此外 RSQ 也是配適度的指標,其為距離間的相關係數帄方,值愈高愈好。

(2) PREFMAP 分析

PREFMAP 是以由相似性資料架構出的空間為基礎,所進行的偏好性分 析。因此,在進行 PREFMAP 分析前,我們需要使用受測者對刺激物的相似性 資料與偏好性資料。首先透過 KTST 或 ALSCAL 等工具來分析相似性資料,將 刺激物間的相異關係,轉換為空間向度中點與點的關係,並得到各點在空間向 度的位置座標。接著將這些座標數值和刺激物的偏好性資料矩陣一起輸入 PREFMAP 進行分析。

在 PREFMAP 分析過程中,可以進行四個階段的演算(PhaseⅠ∼Ⅳ)。其中 PhaseⅢ是將偏好屬性表為理想點的模式,刺激物若與屬性理想點的距離越近,

則代表其對該屬性的偏好度(或相符度)越高。PhaseⅣ則是將偏好屬性表示成 向量(可視為理想點在向量端點處)的模式,刺激物到向量的投射值,代表其對 該屬性的偏好(相符)程度。至於 PhaseⅠ與 PhaseⅡ一樣是以理想點的方式表 現,只是因為有了不同的軸權重值和角度,偏好的程度會視理想點為軸心,以 橢圓或旋轉過之橢圓形式向外衰減。此外,對於四種階段的解釋模式,階段數 越小則偏一般性的解釋模式,越大則越偏特例性的解釋模式。

在分析結果中,我們可以從相關性分析(R 值)來瞭解偏好屬性被解釋的程度,

R 值越高則解釋程度越高,並從 F 值瞭解四個演算階段的改進程度,進而判斷出 最適合的解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