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感覺與知覺的定義及兩者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感覺與知覺的定義及兩者的關係

感覺與知覺是所有認知活動的基礎,在探討觸覺感知之前,我們必頇先瞭 解感覺與知覺的意義以及兩者間的關係。

2.1.1 感覺的定義

感覺(sensation)是指個體靠身體感官(耳、目、口、鼻、皮膚等)與環境 中的刺激接觸時所收集到的資訊,進而辨別出該刺激特徵的歷程(張春興,

2009)。人們身上的感覺系統共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觸覺、

壓覺、痛覺、溫度覺等)、帄衡覺及運動覺等七種感覺。感覺系統可以幫助人們 察覺不同形式與程度的刺激,然而刺激的強度必頇達到某種程度,才能引起感 覺(例如:收音機的聲音要達到某種強度以上才聽得到)。當達到刺激感受器所 需的最小物理能量,即稱為「絕對閾」(absolute threshold)。人體感官絕對閾 的一些近似值如表 2-1 所示(張春興,2009)。

表 2-1 人類感覺的敏感性

感覺類別 引起感覺的最低刺激強度(絕對閾)

視 覺 晴朗的夜晚可看見 48 公里(30 英哩)外的燭光。

聽 覺 安靜的室內可聽到 6 公尺(20 英呎)外手錶的滴答聲。

味 覺 7.75 公升(2 加崙)的水中,若加入一茶匙的糖,可辨出甜味。

嗅 覺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擴散至三個房間的公寓。

觸 覺 一片蜜蜂翅膀由 1 公分外掉落在臉上,可察覺其存在。

冷暖覺 皮膚表面溫度有攝氏 1 度之差即可察覺。

資料來源:現代心理學(重修版)(張春興,2009)

2.1.2 知覺的定義

知覺(perception)是指個體根據感覺器官對環境中刺激所收集到的資訊產 生感覺後,經大腦的統合作用,將感覺傳來的訊息加以選擇、組織並做出解釋 的歷程(張春興,2009)。在整個知覺的心理歷程中,包括了客觀反應(生理共 通性)與主觀解釋(心理差異性),其中心理因素對知覺的影響較為重要,屬於 複雜的心理活動(鍾葉儀,2004)

Bruner 在其著作《From Communication to Language》中對知覺所做的三點界 定:

(1)知覺不是一種獨立、絕對的過程,而是結合其他心理歷程的一種運作。不僅 是由原始刺激物來決定的產物,也是體驗的、動機的、以及個人與社會等因素 的共同產物。

(2)知覺基本上與概念形成以及其他高級心理歷程是同性質的。因為知覺與概念 活動是連貫的,知覺被視為個體依據感覺訊息來建構其感知世界所必要的推論 過程。

(3)知覺、概念形成和推理不是被動的,它會主動選擇訊息並形成知覺假設,以 建構知覺過程的一部份。

2.1.3 知覺的重要理論

陳烜之(2007)於「認知心理學」一書中,對於知覺發展至今的重要理論有 如下整理:

1. Helmholtz 的無意識推論歷程

Helmholtz 明確區分感覺與知覺,他認為知覺是結合觀察者的感覺訊息與過 去經 驗,所建構出來 的 結果。 知 覺系統 會 進行無 意識的推論(unconscious inference)歷程,包括如下重點:(1)此歷程必然存在,(2)已成自動化,(3)不可 逆,(4)無法隨觀察者的認知而改變,(5)是無意識的。

2. Gibson 的生態取向

相對於 Helmholtz 認為知覺是一連串無意識推論過程的產物,Gibson(1979)

則提出「直接知覺」(direct perception)的觀點。Gibson 認為,觀察者可直接從 環境中的豐富訊息抽取出與深度、大小與動作等有關的知覺。

3.Marr 的三層次理論架構

「由下而上」的處理多屬於感覺的範疇。我們看待這個歷程時,偏重的是感 覺訊息由接受器開始頇經過哪些階段性的處理,以及每個階段所處理的內容是 什麼:亦即著重由刺激所驅動、且屬於生理層次的問題(但不必然如此)。相對 而言,「由上而下」的處理則較屬於認知心理學的範疇,強調認知功能如何透過 注意力、記憶、預期、經驗、知識等高層運作的機制,以表現出目標導向的獲 取訊息行為。在實際生活中,這兩個方向的處理持續以交替互動的方式進行 著。

2. 「感覺」處理「原始素材」,「知覺」處理「物件」

另一種區分感覺與知覺的方式,則是由兩者在訊息處理的基本素材著手。

以視覺為例,在感覺階段視覺系統所處理的是網膜上的影像。網膜影像指的是 網膜上各個位置的視覺接收器,會依刺激的差異而產生強弱不等的反應。感覺 階段所處理的是未分化的原始影像,只包括不同種類的視覺接收器在空間上的 反應分布圖,其餘所有我們在意識層次所能感知的屬性,都是經過大量後續處 理的產物。相對的,一般認知心理學界所談的知覺,其分析處理的素材都已經 是一個個的視覺物件,或是接近完成品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