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重障礙學生家長生活品質相關研究重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重障礙學生家長生活品質相關研究重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此章節將研究相關文獻分為三節作整理,分述為:多重障礙學生家 長生活品質相關研究重點、多重障礙學生的定義與特徵、生活品質的定 義與評量方式。

第一節 多重障礙學生家長生活品質相關研究重點

綜合相關研究,有關身心障礙者家長生活品質的研究,大致可從下 列四個角度來加以探討:生活品質的滿意度、不同障礙類別主要照顧者 生活品質之差異、研究對象年齡、其它影響多重障礙學生主要照顧者生 活品質之因素。

壹、 生活品質的滿意度

針對癲癇病生母親進行生活品質之探討,並與親職壓力、照顧負 擔、癲癇烙印、疾病嚴重度、家庭功能等變項做相關性的研究,結果顯 示癲癇病生母親在生理層面、心理層面的各向度皆高於平均值以上,代 表其生活品質均高過一般美國民眾;而生理與心理層面的滿意度與親職 方面的互動、感受被標籤化的程度、日常家務的進行與家庭支持、家中 經濟衝突都有顯著相關(楊宇寧,2008)。

以中重度及多重障礙孩子照顧者做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在

「臺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estionnaire on Quality of Life: BREF-Taiwan Version)以四個層面觀 察得分狀況,顯示得分排序分別為生理、社會、環境、心理範疇,在主 要照顧者自行評分的項目,僅在平均值邊緣(胡蓉、林金定,2009)。

針對接受早期療育家長的相關研究,發現在家長的綜合生活品質、

綜合生活滿意度皆屬中等偏低。其中以生理健康的得分較佳,其次分別

9

為社會、環境、心理範疇。而四個範疇經由單一樣本 t 考驗顯示皆與一 般人有顯著差異,係指家長對各範疇的感受都較一般人來的差(王思 淳,2012)。由以上幾篇可知,因家中有身心障礙者對於家庭成員的照 顧負擔加重,於教育、醫療等花費也比一般家庭來的多。

然而,在吳佩珊(2009)對於老年身心障礙者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 質研究中,發現總生活品質為中度以上,而四個範疇得分高低分別為社 會關係、生理、環境、心理範疇,四個範疇皆有中等以上的得分,質性 訪談部分可知社會支持也是影響各方面生活品質的關鍵要素。而研究發 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生家庭的生活品質,以自編生活品質量表與家庭功 能量表為研究工具,發現目前發展遲緩兒生家庭生活品質現況為近於尚 佳狀態,而其中接受早期療育此項因素得分較佳,代表家庭因參與早期 療育服務而對生活品質有較好的感受;而生、心理與環境互動因素較其 要素感受來的差(陳琦棻,2008)。其中值得探討的是,多數研究顯示 家有遲緩兒或身心障礙者之家庭生活品質,應較一般民眾或家庭有顯著 差異,影響因素可能與樣本的回收來源有關,但肯定的是,接受外在資 源如早期療育或居家照顧的家庭,對於此項的生活品質有較好的感受。

在近期幾篇研究中也有不同的結果,對於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學齡 前自閉症患生、居家長期照護病患、裘馨型肌肉失養症患孩主要照顧者 的生活品質研究,皆呈現中等程度的狀況,代表有身心障礙者家人的主 要照顧者其生活品質未低於一般的平均數,與一般家庭並無顯著的差異

(高寶蓮,1998;孫佩雯,2006;陳貞吟,2007;張惠玲,2011)。於 裘馨型肌肉失養症患生研究比較父、母親的生活品質,並無發現顯著差 異,僅在照顧負荷與社會支持方面有顯著差異,母親所感受到的照顧負 荷較高且感受到社會支持的程度達到中度偏低,另外比較自閉症者父、

母親的生活品質也發現,母親的心理狀況也較父親差,其原因可能為母 親通常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傳統觀念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也是歸屬於 母親較多,故母親較父親容易感受到壓力而造成低生活品質(高寶蓮,

10

1998;吳佳賢,2002)。而針對長期照護病患之主要照顧者研究,因大 多數的家庭都有其他人輪流照護,或是聘請外籍看護,所以在生活品質 自覺上呈現中等的狀態(陳貞吟,2007)。

主要照顧者的人格特質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主要照顧者的人格堅毅 特質、得到的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呈現正相關;生活品質也會與主要照 顧者人格特質與被照顧者屬性來做討論,國內有研究發現個人特質及被 照顧者屬性與壓力、生活品質呈現交互作用的關係。由此可知,主要照 顧者的人格特質越堅毅、正向,孩子的障礙程度越輕,會減少照顧者所 感受的壓力,生活品質也隨之提升(孫珮雯,2006;翁麗淑,2009;張 惠玲,2011)。

由以上幾篇研究可見,針對各種身心障礙兒生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 質研究便有不同的結果,可能也與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關,且不 同的研究地區、受訪者家庭經濟條件、障礙兒生的基本狀況、主要照顧 者的人格特質等等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重要因素。

貳、不同障礙類別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之差異

綜觀國內外相關的研究主題,本文將研究對象以障礙類別區分,分 為發展遲緩兒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自閉症學生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 質、智能障礙學生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三方面做探討:

一、發展遲緩兒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以國內的研究而言,針對六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的主要照顧者、家庭 做生活品質的調查。發現在生活品質的結果皆呈現不同的狀態,從尚 佳、與一般人無顯著差異及中等偏低,其造成結果差異之原因可能跟樣 本的大小、取樣的地區、使用的研究量表有關,故無法斷言發展遲緩兒 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與一般人比較的差異(唐紀絜,2004;陳琦棻,2008;

潘雨辰,2011;王思淳,2012)。

11

而針對臺灣遲緩兒家庭生活品質現狀的研究,發現其生活品質近於 尚佳狀態。家庭生活品質量表分為六個因素向度,是為:家庭互動與心 理福祉、家庭健康與經濟福祉、生態環境與安全、家庭產能與自我決策、

家庭社會福祉、家庭生活常規福祉。以社會福祉得分最高。每一向度都 是普通生活品質到尚佳的生活品質(唐紀絜,2004)。

二、自閉症學生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以自閉症學生的主要照顧者進行研究,其分別為較差與中等程度的 結果。值得探討的是,一則是以篩選精神疾病的量表作測量,另一則為 簡明版的生活品質量表,其出來的結果亦有所不同(吳佳賢,2002;孫 佩雯,2006)。

國外探討自閉症學生主要照顧者的文獻分別為:自閉症主要照顧者 休閒、社交參與及健康相關之生活品質)、自閉症主要照顧者健康相關 生活品質之測量。兩篇文獻皆是以 12-ItemShort–Form Health Survey 做 為研究量表,發現相較一般學生的主要照顧者有較差的生活品質。Rizk 等人(2011)特別指出在 35-44 歲之間的主要照顧者其生活品質較差,

而參與較多的休閒活動與社交生活的受訪者,其自評生理的生活品質反 而較低(Khanna, Madhavan, Smith, Patrick, Tworek & Becker-Cottrill, 2011;Rizk, Pizur-Barnekow & Darragh, 2011)。

國外研究 483 位自閉症學生家長與一般家長做比較,顯示自閉症學 生家長較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並憂慮孩子的生活品質。他們比對照組 有較高程度的照顧負擔、較少機會參與宗教活動、因孩子照顧問題辭掉 工作的比率高;學生方面也容易出現上學遲到、留級與較少參與社區公 眾事務。可知自閉症學生家長在養育兒女期間所承受身體、情緒、財務 多方的耗竭,此外也對孩子學習方面與學校欺負的問題相當擔憂(Lee, Harrington, Louie & Newschaffe,2008)。

針對高功能自閉症家長與一般家長的研究,也指出與對照組在親職

12

壓力、因應處理、資源、生活品質都有顯著的差異。對高功能自閉症家 長而言,在家庭收入、家中子女數能有效預測生理生活品質,亦指收入 多、孩子多則生活品質越佳;社會心理方面僅有親職壓力一項能有效預 測。這裡顯示談到家中子女數多則家長的生活品質佳,因其他正常手足 能分擔照顧障礙子女的責任(Lee, Lopata, Volker, Thomeer, Nida, Toomey, Chow & Smerbeck, 2009)。在張淑真(2000)也提到相同的觀念,當家 中僅有障礙子女時,因子女的發展較一般孩子遲緩,家庭的運作時程容 易產生遲滯不進的現象,但因隨著正常子女出生後,家庭功能方能跟著 正常子女的成長做不同的改變,這也是造成子女數對於生活品質所帶來 的影響。

三、智能障礙者學生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國內針對臺灣三所特殊學校 597 位家長做生活品質的調查,並以實 驗設計介入,研究在家長參加舒壓工作坊的前後的憂鬱程度的差異,結 果顯示家長的生活品質顯著低於一般民眾(胡蓉、林金定,2008)。翁 麗淑(2009)探討嘉義國小啟智班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影響的因素,發 現不同程度的照顧壓力與社會支持造成生活品質的顯著差異,而以上兩 因素對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表現具有聯合預測力。

以新竹地區智能障礙者及多重障礙成年人的主要照顧者做研究,得 知較重度的家庭與比較不重度的家庭做比較,在健康狀況、社交支持、

生活品質有顯著的差異(Chou, Chiao & Fu, 2011)。國外調查 42 位家有 智能障礙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對所有層面表示一般滿意,最滿意是家庭 關係,財務狀況則是持平。主要照顧者認為心理支持的重要程度比實際 支持來得高 (Rillotta, Kirby, Shearer & Nettelbeck, 2012) 。

瑞典的父母之間的生活品質也有所不同,智能障礙學生的母親比父

瑞典的父母之間的生活品質也有所不同,智能障礙學生的母親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