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二節 夥伴關係存在的模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共同決定的機制得以排除不合理的決策。一般認為勞工參與制度有可能耽 誤經營效率,實際上,工會選派的勞工代表與資方代表不足以形成比例,無法 影響表決,工會對於企業強勢表決的決策過程,只能給予建議或杯葛,共同決 定的機制主要在於提供勞資之間完全溝通的機會。勞工參與制度透過共同決定 的機制,提供工會與企業在決策之前、之後都有充分對話、溝通的機會,溝通 過程可能影響決策效率,卻可避免錯誤而增進決策品質、促進勞資關係而增加 經營效率。

第二節 夥伴關係存在的模式

夥伴關係在相互收益的模式當中由資方主導,工會力量薄弱;在相互制約 模式當中,則需要有足夠的工會力量,以刺激資方為制約工會的力量而發展夥 伴關係。無論相互收益或相互制約的模式,工會與資方都必須經過互動過程而 取得相互平衡,以維持夥伴關係的存在。

歸納資料分析的結果,工會與企業勞資之間的夥伴關係建構在內部的勞資 關係當中,有三種動態平衡的模式:

一、相互收益的模式

政府透過法定盈餘控制國營企業的經營權,也限制了勞資關係集體協商的 範圍,工會與企業集體協商的範圍不包括薪資調整、獎金分配等議題,因此勞 資之間發生爭議的範圍受到限縮,工會力量發展的空間受到控制,長期下來,

如果工會找不到適當議題而安於現狀,滿足於勞動權益現況,認為勞資關係穩 定,沒有必要發生變動,在安逸、和諧當中,工會功能逐漸弱化,勞工逐漸安 於現狀,認為勞資關係此刻已經是最佳狀態,而認同勞資之間的夥伴關係。

相互收益的夥伴關係模式是勞資之間表面上維持和諧的假象,實際上,工 會在勞資關係發展過程已經失去了主導力量。如果勞資之間安於現狀,工會的 議題發展能力遲頓,工會力量將逐漸弱化,最後勞資之間的議題發展就不能由 工會主導了。相互收益的夥伴關係模式造成工會力量逐漸弱化,當工會失去主 導議題的力量之後,勞工權益將開始受到縮減,夥伴關係的相互平衡在動態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將逐漸走向悲觀的模式。

這夥伴關係就是你既有的勞動條件不要變動太厲害的話,就是會保持 所謂的平衡了。(訪談編號 D3,工會理事)

兩邊在拉鋸的時候,能夠取得一個平衡點,但是這個平衡點通常還是 資方佔優勢啦,勞方只是一定在中間以下,不可能讓你大過這一半的,

一半的力量。(訪談編號 E1,工會幹部)

相互收益的夥伴關係模式普遍是民營企業工會的發展模式,工會發展的力 量受到資方掌控,工會的運作僅僅存在消極面向,主要原因在於勞工的工作權 沒有保障,為避免與資方對抗而失去工作,工會對於資方提出的任何方案幾乎 是完全配合,一路維持勞資和諧的假象。

相對於工作權受到保障的國營企業勞工而言,失去獨立自主的工會將受到 會員的不滿而被罷免,工會在夥伴關係當中受到會員的監督,相互收益的模式 不容易退化為悲觀模式。外部勞資關係限制了工會力量,不能進行有關薪資及 獎金的集體協商,但是會員有工作權保障,使工會維持基本議題的主導力量。

在夥伴關係相互收益模式當中,相互平衡的狀態由資方主導,在勞動條件緩慢 的變化當中,若工會不尋求議題以討論變化對於勞工權益的影響,工會力量就 會逐漸弱化。

相互收益模式的夥伴關係需要外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企業暫時沒有縮減勞 工權益的企圖,工會也同意現狀為最佳狀態而不再追求進步空間,企業、勞工、

工會三方一致同意維持長期穩定不變的勞資關係,如此看似夥伴關係可以持續 發展,其實不然。

全球化的經濟環境變化快速,企業以經營效率為目標,對於外部經濟條件 的變化必須保持靈敏的反應,相對勞工、工會對於經濟條件變化的反應不如企 業靈敏,容易沉浸在勞資關係穩定的錯覺當中,而失去勞資議題的主導力量,

造成工會弱化。持續發展的相互收益模式當中,工會無法靈敏的發現外部經濟 條件的變化以反應勞資議題,勞資之間的相互平衡的狀態由資方主導為夥伴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係相互收益模式,勞工的收益愈來愈狹窄,工會力量愈來愈弱化,最後將成為 所謂的「跛腳工會」、「花瓶工會」。

二、相互制約的模式

無論民營企業或國營企業,弱化工會是資方長期不變的目標,在集體勞資 關係當中,勞工參與制度雖然有助於企業經營的透明度,可以增進決策品質、

促進經營績效,但是企業的經營階層都很不願意決策效率受到妨礙。

企業的高績效制度重點在於激勵勞工個別績效以帶動整體績效,因此需要 的是個別的勞資關係發展,而非集體的勞資關係發展。企業經常因為追求效率 而縮減勞工權益,工會則經常因為堅持勞工權益而造成勞資爭議,勞資雙方一 來一往,長期鬥爭的結果互有斬獲、也互有損傷。

勞資關係由企業主導時,主要在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壓制工會 力量。當會員感受到工會力量弱化時,勞工權益通常已經受到損害,勞工的不 滿將造成工會內部派系傾軋與鬥爭,再經過選舉的過程重整工會力量,繼續與 企業抗衡。工會可以藉由勞資議題的主導,以維護、爭取勞工權益,但工會力 量過於強勢時,則有關工會介入經營管理、插手人事安排的耳語將到處充斥。

實際上,勞工參與制度授予工會只有杯葛或建議的力量,而飛揚的耳語也是相 互制約的手段之一。

企業經常為了追求效率而縮減勞工權益,工會在抵擋的同時通常也會提出 替代方案的建議,以推動勞資關係發展走向合理化;同樣的,若企業以不合理 的手段縮減勞工權益,則勞工的覺醒反而增進了工會力量,當工會力量足夠影 響勞資爭議的解決機制時,則可啟動替代方案以補償勞工權益。

個人認為,在中油公司的勞資關係架構下,工會與公司是競合關係,

既競爭又合作,合作是為了中油公司的永續發展;競爭則在於很多的 經營方針、經營目標的制定,工會雖然能介入的有限,卻必須扮演積 極監督的角色。(訪談編號 C3,工會幹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互制約的模式使勞資關係在鬥爭拉鋸當中維持動態的相互平衡,企業、

勞工、工會三方於拉鋸過程當中應該一致的同意盡力溝通,表明立場,以避免 內耗空轉,為勞資爭議找到最大公約數,使勞資關係發展趨向合理化。工會在 相互制約的過程當中,所主導的勞資議題應該兼顧內部勞資關係與外部勞資關 係的相互平衡,使工會力量擴及外部勞資關係發展,透過外部勞資關係的良性 發展促成內部勞資關係朝向良性發展。

可是我跟你爭取當中,我也不會說不顧你的立場,我一定也替你設想 到你的,然後大家在這個圓圈裡面,求取最大的平衡。(訪談編號 A2,

工會理事)

三、生命共同體的模式

企業、勞工、工會三方是內部勞資關係參與者,彼此歷經長期衝突、鬥爭、

抗衡、磨合而發現同樣都是受雇於政府的事實,在彼此立場有所不同的情況下,

為避免相互制約內耗空轉,而發現了勞資之間對話的重要性。這種勞資對話由 工會主導,透過正式的勞工參與制度,在各種形式的勞資會議上進行對話,也 透過非正式的溝通協調方式,在各種場合、各種層次進行對話,促使勞資雙方 充分表達本身的立場,也盡力理解對方的立場。

「永續經營」是企業、勞工、工會三方得以繼續存在的基本意涵,在內部 勞資關係當中,參與者各自擁有不同的有限資源,資源分配的主導力量由政府 掌握,因此企業、勞工、工會三方在「公司永續經營」的原則遭受挑戰時,企 業、勞工、工會三方就會因為相互依附、相互存在的關係,而產生一致的反應 及行動。

事實上工會跟公司合起來力量尚嫌不足,哪來的對立呢,根本沒有對 立的本錢啊。(訪談編號 B2,常務理事)

國營企業的經營受到外在環境許多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影響,也限制了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關係可以協商的範圍。執政當局、上級單位施加於經營階層的任何政策,都 是國營企業勞工要負責執行,就算政策如何不當,勞工仍然要遵從工作倫理的 原則依法辦理。相對於不當政策的執行,經營階層的壓力大過於基層勞工,同 樣也可以透過心聲的集結,經由工會向執政當局或上級單位表達經營意見,以 維護企業正常經營。

一般認為國營事業擁有國家資源,經營再如何不善、虧損再如何嚴重,都 不會破產、倒閉,但是在不同的經營狀況當中,國營事業所擁有的資源會有所 差別,經營狀況好一些時,擁有的資源可能會多一些,經營狀況不好時,經營 階層將遭受上級單位要求裁員、進行改革、民營化等議題,而這些議題都是國 營事業經營階層所不願意面對的噩夢。

國營事業勞工雖然擁有工作權的保障,但是必須依附在公司的永續經營當 中,如果公司不存在,全體參與者也就什麼都沒有了。經營階層無法單獨去克 服經營績效不佳所帶來的噩夢,對內必須透過勞工創造經營成果,對外必須透

國營事業勞工雖然擁有工作權的保障,但是必須依附在公司的永續經營當 中,如果公司不存在,全體參與者也就什麼都沒有了。經營階層無法單獨去克 服經營績效不佳所帶來的噩夢,對內必須透過勞工創造經營成果,對外必須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