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訪談設計

開放式訪談取得廣泛資料,再採取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方 式取得書面具體資料,如此得以綜合研究實際之合作目標與達成程度,將可瞭 根在工作場所層次,或有涉及大數量的員工(Geary & Trif, 2010: 9),其次的 考量是勞工對夥伴關係缺乏重點反應(Johnstone et al., 2009: 272),在夥伴關 係尚未確認是否存在之前,個案研究母群體的選擇以工會為最佳目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2 工會組織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工會會務手冊,未出版。

由於立意抽樣的樣本元素來自於研究的目的及研究者自身的判斷(趙碧華、

朱美珍,2000),因此透過研究目的以非隨機方式選取適合的樣本,以蒐集符 合研究使用的資料。研究對象的選取採取非隨機抽樣方式,以立意抽樣法進行 半結構式訪談。

由於會員代表係由各分會依照比例直接選舉產生,深具代表性,且會員代 表具有部門主管或勞工身分,對於工會及企業互動過程極為嫻熟,因此依照部 門主管、基層勞工、公司幕僚與工會職務內容,以 3 人為 1 組進行立意抽樣,

共抽樣5 組計 15 人。

依照工會組織架構考量樣本分布程度,以及工會與企業之互動情形,列舉 受訪者名單如表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1 受訪者名單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工會理事係由會員代表舉行大會,由第二階段間接選舉產生,總數27 人,

由於工會理事歷經多次選舉過程,同時具備工會及企業的抽樣代表性,因此立 意抽樣的重點在於工會理事對於工會內部、企業高層以及外部政治環境運作及 互動過程皆有親身參與經驗,勞資關係經歷豐富而且熟悉各種制度規範,因此 同樣依照部門主管與勞工之比例進行立意抽樣,抽樣理、監事共 8 人,且其中 1 人有企業勞工董事的經歷。總計接受訪談的工會理、監事已經接近工會理事 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深度訪談大綱

藉由整體事件的開端進行訪談,作者希望受訪者能夠將思考情境回溯到當 時的情況,從記憶當中迅速回顧整體過程,從而詳細描述當時油價凍漲政策的 相關問題及影響,沿著國營企業虧損導致勞資關係變遷的脈絡,追尋當時勞資 關係的發展及過程,透過受訪者的觀察,以確認勞資之間夥伴關係的存在模式,

並探討夥伴關係可持續的模式。因此列舉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如下:

一、 油價凍漲措施對勞資關係有何影響??

二、 虧損對於勞資關係影響程度如何?

三、 工會走上街頭能否清楚表述勞工心聲,社會觀感對於勞資關係有何 影響?

四、 在勞資關係當中,企業、勞工、工會三方各自擁有什麼獨特的資源?

五、 工會與企業在勞資關係當中如何相互制約?夥伴關係有可能存在嗎?

六、 若夥伴關係有可能存在,可能是何種模式,何種模式可以持續?

 訪談標準

質化研究是採用建構主義(naturalistic)的途徑,針對真實世界已存在的具 體情況從現象當中尋求理解(Golafshani, 2003: 600),相對於實證主義的量化研 究方法所強調的信度與效度,質化研究同樣必須建立標準(criteria),以確認 研究過程到研究成果在可接受的偏誤以內,讓真實世界的各種現象,可以在不 同的研究或觀點當中,得到可靠、穩定、一致而可推論的詮釋。

一、訪談標準的控制

Lincoln 和 Guba (1986)提出建構調查需求不同的標準,從傳統社會科學當 中建議:以確實性(credibility)類推為內部效度、轉移性(transferability) 類推為外 部效度、可靠性(dependability) 類推為信度、確認性(confirmability) 類推為客觀 性,並集合了這些標準成為信實度(trustworthiness)(Patton, 2001: 546)。

也有學者認同質性研究的確實性、轉移性、可靠性和確認性,取代了實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慣用的內部效度、外部效度、信度、和客觀性(Denzin & Lincoln, 2005: 24),

因此對於訪談標準的控制,即可依循上述的標準進行控制而建立研究的信實度。

表 3-2 訪談標準

資料來源:整理自Patton(2001);潘惠玲(2003);Denzin & Lincoln(2005)。

二、 研究的信實度

信實度仍是一項研究之所以能夠成立的重要依據(潘慧玲,2003:132),

透過多重的觀察法、理論、研究方法、及不同來源的資料蒐集,研究者期望克 服單一觀察法、理論、研究方法的內在偏誤(Patton, 2001: 555),儘管受訪者 對於相同問題的回應有所差異,不能建立問題焦點單獨而相干的輪廓,但是彼 此突出而不同的詮釋,卻經常讓研究的結果更為確實而客觀(O’Donoghue, T.A. & Punch, K., 2003: 78)。因此本研究同時可透過資料來源的三角交叉檢定 法(triangulation):由相同的研究方法當中,不同資料來源的關聯性當中核對 分析資料;再利用理論/觀點的三角交叉檢定法:利用多重觀點或理論以詮釋資 料(Patton, 2001: 556)建立信實度。

因此有關本研究建立信實度之具體作法如表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3 建立質性研究信實度的具體作法

資料來源:整理自 Shenton(2004: 73)。

依據表3-3 整理的內容,建立訪談標準的具體作法說明如下:

1. 確實性

研究者依據抽樣結果進行訪談,必須以親切、誠懇、尊重之態度獲得 受訪者信任,從而取得受訪者真實之敘述。於訪談結束完成錄音後,為避 免疏漏,一定要儘可能於最短時間內完成逐字稿,以保留完整之資料,利 用參與者檢核(member check)的方式,將所蒐集之資料或所做的分析、詮 釋與結論拿給參與者表示意見(潘慧玲,2003:130),此為建立研究確實 性之一重要作法。

2. 轉移性

轉移性被認為是平行於定量研究的外部效度或普遍性(Sinkovics, Penz, and Ghauri, 2008: 699),訪談者與受訪者互動過程當中,因而產生的經驗或

研究的觀察或訪談時,很難免會滲入研究者的偏見(Patton, 2001: 574),

因此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以確認研究的成果。

「稽核軌跡」(audit trail)是關鍵過程(Shenton, 2004: 72),將研究過程 的紀錄經過外部評鑑者進行稽核或提出審查意見(黃政傑,2004:99),以

「稽核軌跡」驗證資料蒐集的確認性,可減小偏誤(bias)、增進準確度,使不 準確度與偏誤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Patton, 2001: 93)。最後,透過資料來源的 三角交叉檢定法進行資料分析,並利用理論/觀點的三角交叉檢定法詮釋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之後,受訪者仍然可以匿名以維持隱私。遵守隱私原則使外界無法判斷受訪 者的個人身分,遵守保密原則使外界無從探悉而鎖定特定受訪者。

二、自願原則

研究者必須獲得受訪者知情的同意,且自願的參與,才可以進行訪談,應 避免受訪者因受強迫而產生不完整或誤導之資料。訪談過程對於研究對象的正 常作息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干擾,基於保障個人的基本人權,任何被選為研究對 象的個人,都有拒絕接受的權利,未經徵得當事人的同意,研究者不得逕行對 其進行研究,即使徵得同意,當事人亦可隨時終止參與。

第五節 資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