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太陽能電池產業現況與趨勢

第四章、 太陽能電池產業特性

4.1 太陽能電池產業現況與趨勢

太陽能電池雖與光電顯示及半導體產業有類似的技術背景,但由於屬於再生能源產業的 一員,也是國家能源供應的一環,對國家經濟之長遠發展具重大影響,其產品應用範圍廣泛,

市場成長空間大,已成為各先進工業國家競逐的目標。由於太陽能電池屬能源供應的來源,

故系統的穩定,壽命與保養遠比半導體產品更為嚴苛,尤其電池模組與系統驗證時間長,甚 至需要以十年以上時間確認新技術的可行性,故極須不同的環境資源與政策配合,方能扶植 此新興產業的成長。完整的太陽電池系統結合了半導體,材料,機電,化學以及奈米技術等 各領域,上下游所需技術層面極廣,技術障礙頗高,而從成本競爭考量,產能規劃極大化已 不可避免,但因新技術發展多具不連續性,新進業者仍可因技術優勢在市場存活,與光電顯 示及半導體業惟大者才能生存之特性不同。

4.1.1 太陽能電池產業鏈

太陽能電池產業鏈中,最上游的原料為矽,由矽長晶成晶棒再切割成矽晶圓,作為太陽 能電池之主要原料,再加以組裝成模組,最後建置成太陽能電池系統,另有電力調節器負責 直/交流電之轉換。目前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在資本支出影響下,愈上游廠商家數愈少;在成本 結構的部分,目前從上游的矽原料一直到模組大約佔總成本66%,而安裝費及支架、配電盤、

電錶等零組件也約佔22%,電源轉換器約12%比重;在價格的部分,因為自2004下半年開始 太陽能電池需求大量增加,在上游廠商無法即時擴充產能下,原料出現嚴重短缺現象,使產 業鏈中各環節之售價有提升趨勢,毛利率亦隨之上升,其中以最上游矽原料廠之毛利率成長 最多。

近期上游廠商紛紛有擴廠動作,預估至2008年產能陸續開出後,原料短缺之現象可獲得 疏緩。台灣太陽能電池2004年~2005年起受到重視,主要是受到德國市場的需求帶動,但由 於矽原料由少數國際大廠(SGS)所壟斷,不論是矽砂來源或是純化技術台灣廠商均無涉足 機會;台灣太陽能電池級的矽晶圓供應大多原屬半導體產業之需求(中美矽晶為第一家量產 太陽能級的矽晶棒晶圓),太陽能電池製造部分是目前已具規模的部分,但除茂迪(2009年 全球前十大)大多公司產量小或建構中,而下游部分,國內需求仍小,尚不足以刺激這個產 業的活動力。

圖 8 太陽能電池晶圓長晶片切片流程

資料來源:IBT綜研所整理

表 22 結晶矽太陽能電池產業鏈

矽晶材料 晶圓 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模組 太陽能系統

各次產業成本結構 電力>40% 矽晶材料

30~60%

其他 40~70%

晶圓 60~70%

Pastes 10~20%

Chemicals<5%

其他 5%

電池 60~70%

EVA(封裝膠膜) 10~15%

玻璃 10~15%

框架 10~15%

其他<5%

模組 80~90%

Inverter 5~10%

底座 5~10%

線材<5%

資料來源:工研院材料所,工研院IEK

4.1.2 太陽能電池全球產值與市佔率

在太陽能電池產業中,上游矽原料及矽晶圓多掌握於美國手中,但因美國政府補助政策 推動較晚,使美國在太陽能電池之發展較緩慢,市佔率只有9%,因此目前美國之原料常成為 各國主要的供應來源。主要市佔率如下圖。在太陽能電池產業領域,日本居於領導地位,市 佔率達46%,其次為德國28%,近幾年大陸也積極發展太陽能電池產業,無錫尚德是中國最大 的太陽能電池廠商,擴產速度相當快,2005年投產產能已達82MW,全球排名第九大,台灣亦

有4.15%之市佔率。整體而言,目前全球的太陽能電池產業多掌握於日本、德國及美國,另上 游原料主要掌握於國際大廠,矽原料之前五大廠達82%市佔率,矽晶圓之前五大廠也掌控了89%

市佔率。

圖 9 太陽能電池矽晶圓廠商全球市佔率

依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各階段,區分出各階段的主要廠商與所佔成本之比重如下圖。

圖 10 太陽能電池產業鏈與主要廠商

資料來源: IEK,CSBF, Daiwa,Morgan Stanley(2006)

就國家別觀之,全球太陽能電池產業,美日歐為太陽電池製造之主要國家,合計約佔全 球太陽電池生產量之9成,且日本幾乎佔據了全球一半之產量。就發展歷程觀之,1990年代中

期開始,美國原於全球生產影響力居4成,逐漸被日本擠壓,截至2004年日本於全球太陽能電 池市場已佔有5成生產量,美國僅持有11.63%之市場佔有率,歐洲地區則持續保持2-3成的市 佔比例。

而美國與日本至2004年皆尚有產量可供外銷。有鑑於德國政府積極拓展環境保護與推廣 太陽光電之應用,短期內德國仍為全球太陽能電池最大輸入國家。除了此3個主要國家市佔率 較高之外,其他潛在國家包含法國、西班牙、中國、台灣、印度及澳洲。

另就產地來看,前十大模組廠商產地以日本為主,占前十大模組廠商之74.68%,其次依 序為美國及德國;而西班牙、中國、印尼產地亦佔有重要角色。

下表展示出過去三年到未來三年的太陽能電池產業預估,包含產能、產能成長率、全球 模組價錢、全球模組成長率、共營收入、共營利潤等統合性的指標。

表 23 Outlook for the solar power sector 2007

OVERALL SECTOR DATA 2005 2006 2007 2008e 2009e 2010e 2011e Production (MW) 1700 2600 3450 6100 10200 15100 20500 Production Growth (%YoY) 44% 58% 53% 54% 66% 48% 36%

Global ave. factory gate module price ($/watt)

$3.5 $4.10 $3.9 $3.6 $3.5 $3.3 $3.2 Global ave. wholesale module price

($/watt)

$3.7 $4.30 $4.1 $3.8 $3.7 $3.5 $3.3 Module price growth (%YoY) 14% 16% -5% -7% -4% -4% -6%

Global ave. installation price ($/watt) $7.10 $7.8 $7.5 $7.0 $6.6 $6.2 $5.9 Installation price growth (%YoY) -2% 9% -3% -8% -6% -5% -6%

Revenue pool ($bn)(共營收入) $12 $20 $30 $43 $67 $94 $121 Industry ave. pre-tax margin (%) 25% 33% 35% 37% 39% 40% 41%

Pre-tax profit pool ($bn)(共營利潤) $3 $7 $11 $16 $26 $38 $50 Pre-tax profit pool growth (%YoY) 111% 133% 56% 50% 65% 47% 31%

資料來源:工業技術研究院,太陽能光電設備技術部。(2007)

4.1.3 太陽能電池全球大廠概況

目 前 全 球 太 陽 能 電 池 賀 芬 達 指 標 (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1)=1143.51 。 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 即為市場前 50 家廠商或所有廠商銷售佔有率之平方和,而目前美國司法部說 明其判定標準為:高度競爭:HHI<1,000;中度競爭:1,000<HHI<1,800;低度競爭:HHI>1,800。

本研究以領導廠商之生產市佔率取代銷售市佔率算後計算。

全球太陽能電池領域,整體雖呈現中度競爭,然前四大廠商具影響全球市場 5 成以上之

能量,若單純由市場佔有率觀點來看,自 1994 年開始,產業皆以寡佔方式運作,由於德國二 線光電製造商和中國廠商的急速攀升,故 2003 年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市場佔有率減 少 9 個百分點,然總體而言,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廠商仍然持有著超過 80%的市場佔有率。

2006 年,前四大廠商多維持固定,以日商 Sharp、Sanyo,德商 Shell Solar,及美商 BP Solar 為主,其中又以日商 Sharp 之太陽能電池產量顯著高於次要領導廠商,為強勢領導廠商。2004 年 Mitsubishi 及 Q-Cell 以 75MW 產量躍升第四、五;而台灣茂迪(Motech)則正式進入全球十 大,中國尚德(Suntech)及德國 SolarWorld 之 Deutsche cell 則緊追在後。

另單就專業模組生產廠商來看,主要專業模組大廠為德國 Solar、SMD、Solarwatt,三者 產能皆大於 50MW,而日本 MSK 產能則於 250MW,其共同特色為,發展初期,皆由內需市 場支持。

自 1995 年來太陽能電池市場年年顯著成長,1999 年起即使在亞洲經濟風暴時期,累積 安裝量成長率也都有 30-40%,近兩三年產業爆紅後,2005 年更大幅超越前幾年成長率,甚 至高達 60%,但因為 2006 下半年因為歐洲市場反轉。在 2009-2010 年各方對太陽能電池市場 規模的未來預估眾說紛紜,而最悲觀及最樂觀預估 2009-2010 年產值將為 186-315 億美元,

未來仍呈現巨幅成長。

表 24 不同單位對太陽能電池在 2009/2010 年市場預估

太陽能電池市場預測 預測單位

Year MWp

Sharp 2010 7251 Q-Cell 2010 4000

Sanyo 2010 3000 Solarbuzz 2010 3000-3900 EPIA 2010 3000-5400 Photon Vision 2009 10000

Daiwa 2010 82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