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鑑於國內目前對於台灣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定義與範疇並不明確,故在此先建立對服務 業認知後,再依續介紹國內外知識密集服務業定義與分類之相關文獻、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的重要性及其創新,以作為本研究界定台灣知識密集服務業之參考。

一、服務業定義、特性與分類

依古典經濟學家的觀點,服務是不具生產力的、是不具價值的,因為服務並無法產生 任何具體的東西,事後尚可用來交換;財貨是可以在經濟個體之間轉讓的,而服務則是因 某個經濟個體的活動,而導致另一經濟個體本身或所屬之物的狀態的改善。這個改善可以 是物質方面實體上的改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這個服務增加了另一經濟個體本身或其 所屬之物的價值。

故服務業的特性有服務的對象明確、會生產無形的價值、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必須接 觸,以及服務業為集中性產業等之特性。服務業涵蓋的經濟活動非常多元,因此在分類上 並無一定的版本,較具代表性的有國際標準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faction System)、EC的經濟活動統計分類、Browning and Singelmann(1975)以及Miles(1995)。依服 務功能分類,其中又以Browning and Singelmann(1975)最為廣泛使用,他們將服務業分為四 類:(1)分配型服務業:包括商業、運輸、通訊、倉儲等,此種服務之特性為它是一種網路 型的,透過此網路把貨物、人及資訊從一地運送到另一地,或從一人傳遞給另一人;(2)生 產型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法律工商服務、經紀等,其特性為它是知識密集型的,為 顧客提供專業性的服務;(3)個人型服務業:包括家事服務、個人服務、餐旅、休閒等;(4) 社會性或非營利服務業:包括教育、醫療、福利服務、公共行政服務等,其特性為提供者 通常是政府或非營利機構。也有學者稱之為集體型(Collective)服務。

知識及創新是新服務經濟發展中,貢獻經濟成長及繁榮的中心元素。自我服務活動 (Self-service Activity)的發展,創造了對新的服務的需求,例如:網路或電視購物等自我服 務型態的服務業興起,促成了新的零售系統及服務等新型態服務業的產生;過去視服務為 經濟發展的落後部門的看法已有所改變。研究指出,某些服務業是技術使用的先驅,尤其 資訊科技的發展與突破,也已增進了知識密集服務的發展。根據OECD資料顯示,主要的 經濟體內之服務業(指ISIC6-批發與零售貿易;ISIC7-運輸、倉儲與通訊;ISIC8-金融、

保險、房地產及企業服務;ISIC9-社群、社會及個人服務;政府服務及其他生產者)佔GDP 的比重超過60%。KIBS是與ISIC8有關,其對促進公司與公司部門間的資訊與技術流動扮演 主要角色。這些服務業佔總體服務業GDP的比重為20%~40%;就業佔總體服務業比例為 20%;知識密集服務業是和知識的創造、累計或擴散有關的經濟活動。知識密集型企業的 服務更是這類服務的重要範例。

二、高科技服務業

受到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許多產業逐漸有轉型的趨勢,如製造業發展跨行業的新型

技術服務業,以強化本身在產業的競爭力與附加價值。從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

產業結構的調整通常都先由農業(一級產業)經濟為主的發展階段,逐漸轉變為以工業(二級 產業)發展為主的經濟,再過渡到以服務業(三級產業)為主體的經濟社會。由過去服務業的 發展及貢獻觀察,服務業在工業化過程中吸收工業部門釋放出來的勞力,對於創造就業機 會、緩和失業問題等均有相當的助益。而且在工業部門歷經兩次石油危機的期間,大多數 的工業化國家製造業巨幅衰退,唯獨服務業持續成長,可見服務業對於穩定經濟景氣波動﹐

有相當的貢獻。

服務業的本質及內涵隨著經濟結構的升級及社會的變遷而產生相當重要的轉變。由於 經濟的持續成長,工業化、都市化及財富累積的結果,提高了人民及企業對於勞務相關服 務的需求。例如,對於運輸通勤、休閒旅遊、洗衣、美容等消費性服務之需求相對增加,

再加上人口老化、教育水準提高、女性投入勞動市場,整體社會對於醫療保健、公共服務、

社會福利、教育訓練等社會性服務之需求也大為提高。另一方面,企業基於經濟規模及產 業分工的原則,對於過去內含在財貨生產過程中之服務,例如,企業內部資金管理、租賃、

保險、財務管理等業務﹐均逐漸轉由第三者提供,外部化的結果,誘發了服務業可發展的 空間。

此外,由於全球通信及資訊科技的重大突破,個人電腦網路的應用範圍日廣,使用對 象日益普遍,直接、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在此一趨勢下,企業為改變產業區位 劣勢及強化資訊取得之競爭優勢,對於資料處理及網路加價等方面的強烈需求,也帶動了 相關高科技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另外,新的通訊科技提升了跨國企業多部門間資料傳遞之 效率,也使得高科技服務業的生產與行銷逐漸多元化與專業化。企業界可透過全球資訊網 際網路,有效掌握資訊,並便於企業內部的控制,結果助長了跨國跨行業間貿易及投資行 為,更有利於生產性、分配性服務業及勞務貿易的快速發展。這些趨勢皆助長製造業資源 流向服務業部門發展,也使得產業間的界限及分野趨於模糊。以上種種高科技服務業快速 密集發展所匯集的動力,實在是當今世界經濟結構轉變的主因。可見高科技服務業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趨於成熟,益顯其重要性。關於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互動的研究觀點,不論是 美國或台灣,高科技公司這種打破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界限,是創造另一波企業成長空間的 做法。

三、「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特性

「知識密集」的涵義可以從服務提供者與服務購買者對服務的知識密集要求兩個構面 來定義:在服務的提供者方面,企業傾向因行業本身的特性以及服務需求者持續對行業知 識化程度提高需求,使其傾向提供高知識密集型服務的趨勢,以不同客製化程度滿足市場

需求;在服務購買者方面,需求者則在此供需關係下,具有獲取高知識密集的服務之需求 的傾向。「知識密集」的程度即由服務提供者與服務需求者兩者對特定要求的表示、傳輸 及吸收能力之關係所決定(Hauknes and Hales, 1998)。

2.3.1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重要性

「 經 濟 合 作 開 發 組 織 」 (OECD) 在 1996 年 發 表 了 著 名 的 「 知 識 經 濟 報 告 」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以來,認為以知識與資訊為本位的經濟即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 態;知識已成為生產力提昇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甚至逐漸取代了土地、資本、勞動 力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高度應用,世界各國的產出、就 業及投資將明顯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自此而後,「知識經濟」即普遍受到各國學者與政 府的高度重視,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也甚至至和以國家為單位的「國家創新系統」概念連結 在一起。

知識密集服務業在這連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地位。首先,不論是公家的研究機構、

政府單位或是私營企業,均因為業務的需要而不斷藉由創新提高績效,成為國家創新系統 的主要動力。另一方面,知識密集服務業還扮演協助其它產業的角色產生創新的角色,其 提供的服務品質與數量,往往成為其它產業能否突破傳統產生創新的關鍵。因此知識密集 型服務便成為評估國家經濟發展、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在知識密集服務市場方面的發展,據 1971~1981 年統計資料可以瞭解,這產業發展趨 勢及佔全部服務業的重要比例是相當大的。隨著時間的改變,Katsoulacos and Tsounis(2000) 提出市場及產業的複雜化與擴大過程中,對於知識密集服務業的需求則是日益增加。知識 密集服務業這幾年在我國經濟產業中擁有了一定的重要地位,市場的高需求下也間接地提 高了它的價值及發展潛力。

2.3.3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創新

Hauknes(1998)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也重視創新,但和製造業的創新有以下的不同:

(1)研發經費,較少用於新科技的發展,而用以共同開發及技術應用;(2)服務業的研發成果 很少以專利產出的形式出現;(3)服務業的創新支出中,非研發支出比研發支出更重要,且 多涉及資本支出,特別是資訊科技設備,組織變革、與人力資本等;(4)合作與網絡連結在 服務創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能更甚於製造業;(5)一些知識密集服務業,如顧問諮 詢、訓練、研發、電腦資訊服務在創新網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於被視為傳統產、

官、學研究以外的第二個知識基礎架構(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知識轉型與創新是產業發展在中間投入的重要角色。新的產品是商

業化的結果,由發明開始、經生產、最後到交易市場,如此的製造過程中需要許多不同功 能型態的專業輔助,也就是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範疇,而其中也包括管理、研發、知識、訓 練等專業服務,「這些在創新網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被認定為傳統產、官、學研究 以外的第二知識基礎架構(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產品在研發階段需要專業化技術及服 務,甚至需要面對面討論新的想法,生產服務業者與顧客雙方一起解決問題,是一種學習、

創新、延伸資訊的關係,是一種共同生產、互動的關係,可算是知識密集服務創新的運用 概念。OECD 會員國近年來也提出創新政策的新方向為服務業與創新的關係,整個經濟結 構有了不同的改變,開始以服務業和許多製造業者轉為服務業者(如 IBM)為主。根據 OECD

創新、延伸資訊的關係,是一種共同生產、互動的關係,可算是知識密集服務創新的運用 概念。OECD 會員國近年來也提出創新政策的新方向為服務業與創新的關係,整個經濟結 構有了不同的改變,開始以服務業和許多製造業者轉為服務業者(如 IBM)為主。根據 O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