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失業現象之意涵與相關影響因素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二節 失業現象之意涵與相關影響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第二節 失業現象之意涵與相關影響因素

失業率較高的地區,易受外在因素衝擊而影響經濟發展及惡化生活環境品質,

如 Bande and Karanassou(2009)發現在經濟不景氣時高失業率地區比低失業率 地區受到更嚴重的衝擊;而在經濟繁榮時期,高失業率地區不像低失業率地區受 益那麼多。因此,失業問題為各國政府所關注之議題,而地理失業率時常為區域 社經表現的指標(Cracolici et al., 2009)。由於影響失業率之因素多而複雜,涉 及各個層面,以下探討失業現象之意涵與影響失業率之相關因素,以及全國性失 業率與地區性失業率之差異,有助於瞭解失業差異現象之成因及各因素間的相互 關係,以成為改善失業問題及區域差異現象之參考,並藉以決定本研究欲採用之 影響因素。

一、失業率之定義與計算標準

依行政院主計處1有關失業率(%)之定義為失業人口占勞動力之百分比。

其公式為:(失業人口數/勞動力人口數)× 100。而我國目前失業人口之定義,

係參採國際勞工組織(ILO)之規定,與先進國家所公布之失業率定義相同,

即凡在資料標準週內,年滿十五歲,同時具有(1)無工作;(2)隨時可以工作;

(3)正在尋找工作或等待工作結果等三項條件者,謂之失業人口。此外,尚包 括等待恢復工作者及找到職業而未開始工作亦無報酬者。

一般而言,失業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摩擦性失業:指失業者是初次找尋工 作者或想轉換工作但暫未能找到者。第二類為結構性失業:指都市經濟結構產生 變化,既有產業因受新興產業取代而萎縮或消失,使原本既有產業雇用的員工不 具備新興產業需要之技術,無法加入新興產業而失業者。第三類為循環性失業:

指因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整體產業普遍低迷,以減少工時或裁員為因應,使原 有員工遭解雇而失業者。

二、全國性失業率與地方性失業率

Mollick(2008)以美國、墨西哥邊境的五個大都會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MSA)之分類,調查國家性失業率與地區性失業率的差別。其研

1資 料 來 源 : 中 華 民 國 統 計 資 訊 網 , 人 力 資 源 調 查 統 計 編 製 方 法 概 述 與 名 詞 定 義 , http://www.stat.gov.tw/。取用日期:98 年 11 月 15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究表示國家性失業率對解釋當地邊境城市失業的幫助有限,美國、墨西哥邊境城 市之失業率已明顯的高於美國帄均失業率。在某些地區,所有邊境城市比貣全國 帄均而言有更高的失業率,可見全國性失業率對當地失業率有較小的約束。有鑒 於此,全國性失業率非為當地失業的主要解釋因素,尤其對邊境城市。然而,儘 管邊境城市的失業數字一直高於全國,大都市的失業接近全國帄均值。

Meyer and Muheim(1997)為了反映美國之領土條件及發展趨勢的差異,依 據鄉村或都市程度,將區域分成三種不同類型:主要鄉村(predominantly rural)、

中間型(intermediate)、主要都市(predominantly urbanised),而有較高全國就業 成長的國家,在中間型區域之就業成長呈現較小的區域差異。Niebuhr(2003)

研究區域失業差距之空間結構,發現歐洲地區的失業率與相同歐盟國家內其他地 區之帄均失業率相比,更接近鄰近地區的失業率,因此,歐盟地區持續失業差距 之重要特徵為空間依賴。再者,Cracolici et al.(2009)之研究認為地區間有必然 的失業和就業差異,而國家以勞動市場之政策減少全國範圍的失業率,但各省間 卻有較高的失業差異,原因為勞動市場的低彈性使某些北部省份達成更高就業結 果,而在南部省份只能適度降低其失業率。

由上述可知,不同區域間之失業率確有差距存在,因此在分析台灣失業問題 時,若只將台灣視為一整體來看可能導致區域上的錯誤判斷,此亦說明不同區域 具有其差異因素,對於失業率之變動具影響力。若以全國性失業率解釋地方性失 業率,其結果並非完全正確,如同 Mollick(2008)發現國家失業率對於解釋地 方性邊境城市失業幫助有限,且於不同的產業部門有所差異。因此可得知全國性 失業率不足以解釋地區性的失業狀況,仍頇加入區域差異因素加以考量,以瞭解 不同地區的失業現象。

三、影響失業率之相關因素

各區域間之失業率可能不同,某方面是基於各區域具有的特定因素,因相關 區域因素之變化及互動關係導致地方性失業率各異,或全國帄均失業率與地方性 失業率有所落差的情況。Bande and Karanassou(2009)探討西班牙區域失業率 的動態變化及確定區域失業率間差異之驅動力。而區域差異之形成係因地區性力 量的影響,而影響失業率之因素眾多,可依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不同面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

區分,例如人口、產業、所得、人力資本、交易成本、遷移成本、公共政策等區 域差異因素。

Lopez-Bazo et al.(2005)指出在 1990 年代後期,設施分配不均是失業率空 間差異的主要原因。而失業於各地理區域不相同,這些差異之基礎可歸因於文化 的因素,以及公共政策的差異(Carrington, 1993)。依 Marston(1985)的觀點,

視當地失業有兩個基本情況:不均衡是由於高遷移成本及兩地區間勞動力流動緩 慢造成;均衡即勞工會遷移直到沒有其他促使其移動的動機。然而,在短期內卻 有遷移的障礙,使不帄衡存在一段時間。Niebuhr(2003)認為空間距離成本顯 然是區域勞動市場之間不帄衡力量的原因之一,地區是由遷移、通勤、區域間交 易而緊密聯繫,這些類型的空間互動可能造成區域勞動市場環境之空間依賴,但 研究結果證明,明確地區分通勤、遷移或區域間交易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困難。

Molho(1995)以各地區失業多樣之當地特徵(例如居住和環境)、當地人 口的個別特徵(例如種族、年齡和技能結構)、當地需求變數等進行橫斷面研究,

發現需求衝擊會暫時的影響失業,因一次性就業衝擊雖在一開始減少失業,但會 引發遷移作回應,直到相對失業率回到其原本的水準。因此,美國及英國當地失 業之研究皆顯示失業率之基本空間均衡的存在;而藉由遷移調整需求衝擊至空間 均衡之過程是緩慢的,至少兩到三年。然而,關於遷移對失業率之影響,一州淨 遷移與失業率呈負相關(Izraeli and Murphy, 2003)。此外,預期實質所得之組 成會影響淨遷移,其於相對就業率有統計上顯著性(Molho, 1995)。所得愈高 的地區,就業機會愈多(Kim et al., 2003);換句話說,經濟增長率愈高,失業 率就愈低(Okun, 1962)。張隆宏(2005)亦指出經濟成長率、帄均每就業人數 的 GDP 變化,對失業率有顯著的影響。另外,不同區域之失業率間的空間相關 性,主要原因為勞工可以在不同地區尋找工作,從而造成地區間的往返流動,即 勞動力流動,而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人力資本和當地人口結構,應係由時間滯後 變數(time lagged dependent variable)獲得(Patacchini and Zenou, 2007)。

Francis(2007)在對稱與非對稱市場下調查失業的空間模式,假設區域在各 方面相同,除了人口規模,結果發現聚集經濟對失業有顯著影響。其研究指出在 過去十年半之經濟文獻中,地理的角色已復甦,其中心是稱為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之模型,此模型假設規模經濟和運輸成本的交互作用將鼓 勵公司與勞工聚集。而失業率在區域聚集是下降的,若與聚集較少的地區相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較多聚集的地區有較低的失業率。因為交易成本下降,創造一個「核心-外圍」

(core-periphery)的國際生產模式。最初,交易成本下降,失業率在核心為降低,

在外圍為上漲;然而,進一步由於交易成本下降,失業率傾向集中。此外,如果 經濟達到完全聚集,失業率將趨於最小,而較低的運輸成本則有較低的失業率。

聚集經濟的好處不僅所得增加,就如同 Krugman(1991)所表明,就業也將增加。

陳怡如(2009)以空間外溢、區域特性、一國之總體經濟環境等因素探討對 區域失業之影響,其研究結果發現對於台灣區域失業確實同時產生影響,但空間 外溢效果可能是影響台灣失業率之主要因素,此外溢擴散程度亦隨距離之拉長而 遞減。此外,都市化程度較高、行政資源較為充裕的直轄市,其勞動市場顯著受 到相鄰縣份的正向外溢影響。而 Mizuno et al.(2006)指出愈大的城市有愈多工 作機會,但同時必頇考慮工作需求或勞動供給亦增加,因此失業率可能愈高。

Vipond(1974)亦認為較大的城市有較大的工資差異,求職者更可能有動機延長 求職,若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較大的都會區會有較高的失業率。再者,陳怡如(2009)

對於影響區域失業變異數之可能因素,研究顯示人力資本對各區域失業率不具影 響力;另當區域間的產業比重、工資水準差異愈大時,區域失業率的變異數也愈 高,特別是製造業比重的差異;不同交通設施對區域失業差異的影響不盡相同。

然而,Rodriguez-Oreggia(2005)表示於墨西哥環境下,人力資本政策對於減少 各地區差異方面深具影響,但其他政策無法排除,係因地方建設能力需要大量的 時間、協調及重點明確的區域政策。

Bande and Karanassou(2009)探討西班牙區域失業率之動態,模型包括全 國性及區域特定變數,並考慮西班牙有限勞動力與公司流動性。Sacks(1999)

以勞動力於各產業所佔比例之變化研究勞動力和區域差異改變之關聯,例如勞動 力差異比例之下降主要歸因於農業工作者數之差異,其結果證明現存勞動力變化

以勞動力於各產業所佔比例之變化研究勞動力和區域差異改變之關聯,例如勞動 力差異比例之下降主要歸因於農業工作者數之差異,其結果證明現存勞動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