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為結論,於瞭解本研究之結果後,提出總結;第二節 為建議,提出相關之政策建議及後續研究之改進與參考方向。

第一節 結論

區域發展之差異性普遍存在於各國,台灣各區域之不均衡發展一直以來為政 府關注的問題,而關於區域發展之差異現象涉及許多層面,例如失業與就業層面。

失業率近年來節節高升,各縣市之失業水準各異,主要受總體環境因素、區域差 異因素及其個別特質因素所影響。過去失業議題之相關研究大多以經濟觀點衡量 失業現象,較少探討空間相鄰因素對於失業差異是否造成影響或失業率是否存在 空間聚集現象。此外,以往研究地區失業課題時,關於區域差異因素大多採用社 經因素,鮮少加入政府規劃因素探究其相互影響關係,故為本文欲採用的影響因 素之一。因此,本研究以台灣 22 縣市為範圍,基於失業之區域差異現象,以空 間自相關檢測方法分析失業率是否存在空間相關性與其空間聚集區位;並以 21 年之長期追蹤資料進行實證分析,藉以瞭解何種區域差異因素對於失業率有顯著 影響及其相互關係。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各縣市失業率存在空間相關性及空間聚集性

本研究利用空間自相關分析檢測空間相關性以及空間屬性聚集分佈情況。經 由Moran’s I 值及 LISA 分析,發現台灣各縣市存在某種程度之空間相依性,尤 其以 1996 至 2000 年期間最為顯著且係數值最大,表示各縣市具有空間上的正向 關係,也就是基於鄰近關係的影響,縣市失業率會因鄰近縣市之失業率高,而造 成該縣市失業率高;或因鄰近縣市之失業率低,而造成該縣市失業率低。

再者,觀察 LISA 結果中具顯著性部分,發現四個年度之空間聚集分析結果 皆顯示北部之宜蘭縣,中部之南投縣,東部之花蓮縣、台東縣及南部之屏東縣、

高雄市呈現 L-H(低-高)的類型,代表低失業率被高失業率圍繞的現象,也就 是這些縣市之失業率較低,而周圍縣市之失業率較高的負向空間相關性,推測可 能因每人公共設施分配比例較高,使失業率較低。公共設施分配高對地區發展的 影響,在產業方面可能產生聚集經濟效益,吸引更多相關產業投入,增加就業機 會,因而失業率可能較低。此外,L-L(低-低)類型之地區集中在北部之桃園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2

新竹縣、新竹市,中部之苗栗縣、雲林縣地區,推測可能因這些縣市之交通建設 或科學園區之設置,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並對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有正面影響。

例如桃園縣有桃園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省道、鐵路、捷運等,交通 建設發達。交通是桃園縣具競爭優勢的基礎,也是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 新竹縣市之交通建設方面有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省道、鐵路等通過,且新竹地 區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帶動當地與鄰近地區經濟發展。是 以,台灣各縣市存在之空間相關性落實到實際空間分佈時,其高、低失業率之聚 集情況不僅考慮空間相鄰因素,更有許多區域個別特質及區域差異因素可能為造 成失業現象空間聚集結果之解釋因素。

二、人口、產業、經濟發展支出、都市化程度及工業區面積變數對失 業率有顯著影響

由各影響變數進行長期追蹤資料之固定效果模型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人口數、

工業及服務業就業者百分比、政府經濟發展支出百分比、都市化程度以及工業區 面積百分比對於失業率有顯著影響,除了工業區面積百分比外,皆與預期結果相 符。人口數對失業率呈現正向的顯著影響,表示人口數愈多,失業率會愈高,由 於當縣市地區之人口數增加時,其勞動供給愈多,對於工作需求亦愈大,此時若 就業機會不足以吸納過多的勞動人口,則使得失業率上升。產業結構中工業及服 務就業者百分比對失業率呈現正向的顯著影響,表示工業及服務就業者比例愈高,

失業率可能會愈高,不違背本研究之預期結果。可能因某些製造業對於技能性勞 動者之需求將增加結構性失業,而營造業所需之非技能性勞動者可能因景氣循環 而增加循環性失業(Mizuno et al., 2006)。此外,雖然服務業之發展可將經濟成 長率轉化為實質的就業機會(廖德琦,2004),但過去許多研究突顯台灣的結構 性失業問題,主要原因為產業結構由勞動需求較高的農業、工業,轉變成創造就 業效果較低的高科技業及服務業,因此傳統工業所釋放出之大量勞動力無法有效 被勞動市場所吸收,使得失業率上升。由此結果表示,於台灣各縣市中的二級與 三級產業就業比例之增加,失業率可能會上升。

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經濟發展支出百分比對失業率呈現負向的顯著影響,表 示政府於經濟發展支出比例愈高,失業率會愈低。由於經濟發展支出包含農業、

工業、交通及其他經濟服務等支出,例如對於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或其他公共建 設項目之支出,皆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吸納過多的失業人口。因此,台灣各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3

方政府之產業或公共建設等經濟發展投資之增加,對於降低失業率有所幫助。此 外,關於都市化程度對失業率呈現正向的顯著影響,表示都市化程度愈高的地區,

失業率會愈高。探究其原因,可能由於愈大的都市有愈多的工作機會,但相對吸 引更多的失業人口,不僅勞動供給增加,同時工作需求亦增加,導致就業機會之 供不應求,因此造成台灣各縣市之都市化程度愈高地區,失業率亦愈高。最後,

工業區面積百分比對失業率呈現正向的顯著影響,表示工業區面積劃設比例愈高,

失業率會愈高,推測可能因計畫面積不等於實際開發面積所造成的落差,此外,

可能基於預期心理,導致過多人口移入而使失業率上升。此結果表示,於台灣各 縣市中工業區面積比例之增加,失業率可能會上升。

三、縣市之區域固定效果及時間固定效果對失業率具影響性

由二元固定效果模型得知,各縣市所在地區之自身特有條件對於該縣市之發 展具有潛在影響,區域固定效果即本身未被觀察到且不受時間影響的縣市特質。

實證模型控制自變數之影響後,各縣市之區域固定效果證實台北縣與桃園縣之區 域特徵對其歷年失業率產生負向顯著影響效果;南投縣、嘉義縣、台東縣與花蓮 縣之區域特徵對其歷年失業率產生正向顯著影響效果。

區域固定效果為負的縣市為台北縣與桃園縣,表示因其本身區域個別特質影 響下,其失業率較低,推測可能與地理條件、都市層級以及交通建設有關。台北 縣內交通路網密集完善、工作機會多且生活機能較佳。其主要交通建設有高速公 路、快速道路、省道、縣道、鐵路、捷運等,內外交通路網密集。此外,鄰近台 北市之松山機場、桃園國際機場與基隆港、台北港等海空運輸。而桃園縣有桃園 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省道、鐵路、捷運等,交通建設發達。區域固 定效果為正的縣市為南投縣、嘉義縣、台東縣與花蓮縣,表示因為這些縣市本身 區域之個別特質影響下,其失業率較高,推測可能與本身地理條件及交通因素有 關。因這些縣市大多為山地地形,形成地理位置較隔閡,使其地方經濟發展受限 於當地資源及市場規模,交通建設發展亦有限,相對之交通便利性較不足。因此,

地理環境及中央投資之交通建設等因素,雖然受限於資料蒐集未納入分析,但可 作為解釋區域失業差異的可能因素。

再者,根據時間固定效果之顯著性與係數值,發現大部分年度皆具顯著性,

並且特定時間對於台灣各縣市失業率之影響有由負向轉為正向的趨勢,表示過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4

21 年台灣失業率為低失業率轉為高失業率之現象,推測因總體經濟環境下特定 時間效果之影響,可能使得時間面的特定衝擊對於失業率有顯著影響,造成此失 業率之變化趨勢。因此,由時間固定效果發現區域發展與總體經濟發展有關,失 業狀況可能同時受國際與國內衝擊的影響,經濟與就業間如何連結值得思考。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失業率確實存在空間相關性,即使並非所有年度之全 域型空間自相關皆為顯著,但可發現空間特性對於區域發展有所影響,即各縣市 之間因地理鄰近性可能造成失業率互相影響的情況,而出現相同屬性之失業現象 聚集的結果,此檢測結果與許多國外研究結果相符(Molho, 1995;Badinger and Url, 2002;Márquez and Hewings, 2003;Patacchini and Zenou, 2007;Cracolici et al., 2009)。此外,區域相關影響變數方面,實證結果顯示人口數、產業結構中工業 與服務業就業比例、都市化程度、政府經濟發展支出及工業區面積比例對於失業 率具有顯著影響。雖然工業區面積百分比之變數實證結果為正向,但由政府經濟 發展支出百分比之實證結果可發現政府因素可改善失業問題,政府對於產業發展 及公共建設等經濟發展支出增加時,可能有降低失業率之成效。再者,不考慮自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失業率確實存在空間相關性,即使並非所有年度之全 域型空間自相關皆為顯著,但可發現空間特性對於區域發展有所影響,即各縣市 之間因地理鄰近性可能造成失業率互相影響的情況,而出現相同屬性之失業現象 聚集的結果,此檢測結果與許多國外研究結果相符(Molho, 1995;Badinger and Url, 2002;Márquez and Hewings, 2003;Patacchini and Zenou, 2007;Cracolici et al., 2009)。此外,區域相關影響變數方面,實證結果顯示人口數、產業結構中工業 與服務業就業比例、都市化程度、政府經濟發展支出及工業區面積比例對於失業 率具有顯著影響。雖然工業區面積百分比之變數實證結果為正向,但由政府經濟 發展支出百分比之實證結果可發現政府因素可改善失業問題,政府對於產業發展 及公共建設等經濟發展支出增加時,可能有降低失業率之成效。再者,不考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