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媒體素養教育之課程實踐

當前,各國雖依各自國情架構出媒體素養教育的核心概念。但媒體素養因 擁有廣泛的定義及應用方式,因而衍生多元的研究取向,各取向間則因詮釋不 同,有著難以避免的衝突性(Hobbs, 2013)。以哲學體系來論,楊倍昌

(2014)認為媒體素養教育因發展未近百年,知識不夠厚重,因而在知識內容 及教學表現上過於零散,無法有定論。在課程推動上,則可能因授課教師的背 景不同,對課程詮釋也多所差異(劉蕙雯,2015b)。本章透過探討國際上媒體 素養教育課程推動的阻力作為借鏡、淺談國內實施媒體素養教育現況、媒體素 養教育課程的可行的教學方式及評量等,以作為本研究設計課程時的參考。

壹、 媒體素養教育的實施借鏡

面對數位化媒體的浪潮,於美國深耕媒體素養教育研究的學者 Hobbs 提出 一份白皮書,點出數位化的媒體素養四大面向,自社區支援、師培教育發展、

測驗與研究、家長參與及國家政策介入等,做全面性的推展宣言。依照四大面 向又細分十點,詳述如下(Hobbs,2010):

1. 架構社區數位化的支援

(1)整合社區資源:提供小額贈款進行社區推廣及找尋合作夥伴,發展數位 媒體素養能力計畫。

(2)支援全國暑期網路學習計畫:將數位媒體素養融入公立特許學校課程。

(3)支援數位媒體素養救國團計畫:透過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和其他社區中

心為數位落差及資源不足等社區進行數位媒體素養服務。

2. 和師培及在職教師發展夥伴關係

(4)支援高等教育及跨學科整合:將數位媒體素養教育的核心概念納入師培

訓練計畫。

(5)創立區域分級計畫:聯合生活社區及夥伴,將數位媒體素養計畫置入

K-12 課程裡。

28

(6)與媒體極科技公司合作:與當地和國內新聞媒體攜手,以教育方式推廣

公民參與。

3. 線上支援及教育系統開發

(7)發展線上數位媒體素養評測系統:開發線上數位媒體素養教學系統,

使學習者掌握自身素養況狀及學習歷程,也藉此提升教師教育專業。

4. 集結家長、國家政策及相關參與者

(8)聯合娛樂產業共同制定道德規範計畫,並製作相關教育影片創造社區

參與:隨著數位化社交媒體興起,閱聽大眾懂得使用卻未實踐網路中

的文化素養及規範。此方面欲落實,於日常觀賞電視及使用電腦時,

與家長及娛樂產業聯合推動最為有效,建議討論以下關乎道德行為爭 論例如:竊聽監控、騷擾、直播內容、網路霸凌與批評、網路性侵害 等。

(9)主辦相關比賽,加強宣導數位媒體素養意識:數位媒體素養計畫以青 年為推動重心。透過創建青年之聲雜誌、鼓勵開立青年電視臺等,發 展批判性的媒體素養;讓青年加強語言,圖像,聲音,音樂與大眾溝 通外,了解媒體的社會責任及媒體倡議等功能。

(10)支持華盛頓州舉辦的數位媒體素養會議及教育家比賽,藉此提高數位 媒體素養於國家的領導地位:當前,全國媒體素養教育協會每兩年召 開一次全國性會議;華盛頓州將提升數位媒體素養的推動層級,並加 入 k-12 教育計畫裡。當中,欲透過聯合媒體專業人士、國會議員、聯 邦和政府官員、商業,貿易和公民會員協會等參與發展媒體素養教育 的推動。

透過上述可知,有別過往只定位在學校教育或相關研究者範疇,美國已將 媒體素養教育提高實踐的層級,並擴展到社區及無國界的實踐。從學校教育至 社區銜接課程、師資培育及後勤支援、暑期數位學習彌補教育落差、聯合相關

29

產業、科技公司、國家政策等相關要界推動、甚至發展線上檢測系統,目的在 落實全面性的發展。真實回應媒體及生活的哲學觀,從個人、學校、社區至國 家層層遞進,讓媒體素養教育這項浩大的工程,變成全民責任。其中華盛頓州 州長在 2017 年 4 月 20 日簽署法案,成為全美首個立法把媒體素養列為教育課 程的州,也算是對於此白皮書的回應。相較臺灣於白皮書裡只點出「全民健康 社區」的理想,此份報告有更實際的推展。

除上述外,深耕媒體素養教育多年的美國國家媒體素養教育協會(簡稱:

NAMLE),更進一步於 2016 年提出對媒體素養評量辦法的報告;提出數項當前 所面臨的挑戰,可做為臺灣推動媒體素養課程的重要參考,分別如下(Schilder, Lockee, & Saxon , 2016):

1. 評定的依據、尺度及內涵並非通用:目前尚未有大眾認定的測量方式,當前 的研究只適用「特定」的學習者。所以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創建及使用各 種評估方法發展及相關標準

2. 批判性思考的教學不易實踐:不可否認的,批判性思考確實是提升媒體素養 的關鍵,但問題在於,如何提升?

3. 教育者及學者對媒體素養概念解釋不同:如何評估學生的媒體素養能力是教 育者及相關學者必定面臨的問題,但個人的哲學觀、生活背景經驗都會影響 他們對媒體素養的判定。或者說,對於「達成」的認定未有共識。

4. 量化的評測與媒體素養內涵矛盾:以量化的方式了解媒體素養所涉及的各種 能力是有困難的。有 45%的受訪者認為,用選擇題或任何書面考試作為高 層次思考的測量工具並不恰當。

5. 缺乏師培及在職進修等相關訓練:受訪人員曾觀察到,課堂中教師對於學生 詢問難以回答或課堂外的問題,即使在有趣,教師多半不會多做回應。媒體 素養也經常用綜合、跨領域方法進行評估;但對於缺乏媒體素養培訓的教師 來說,準確評估媒體素養學習並不容易,他們大多只會運用媒體科技及相關

30

教學法進行媒體素養課程。

6. 變成既定測驗後,後續發展難以控制:除要避免某些專業人士對於評定有特 定的偏好外,制定成為國家考試也同樣帶來不少問題。以英國為例,媒體素 養為國家考試的科目之一,但學習的過程卻淪於鑽研寫作模式及不斷的書面 測驗,卻減少對媒體的實作課程;這一切已經變得過於注重結果,考試和測 量特定技能,而非真正提升素養。上述都違反媒體素養教育欲發展的內涵。

7. 質性的評量則消耗過多資源及時間:受訪者表示,評估媒體素養學習及高層 次思考雖然可行,但過於耗費時間且複雜,難以在一般教室內使用。例如:

要對全班四十人做系統性的觀察及比對相關文件並非不能完成,但若他專注 研究,則需要其他人做教學,這筆工作費用應由誰支付?

8. 批判性思考發展內涵與課程實施、評量相互矛盾:受訪者指出,欲讓學習者 發展批判性自主權與客觀的評量方式產生了矛盾。例如:教師欲讓學習者自 主化學習,透過自我設定目標及評估來檢視學習成果,但這與大眾所認定的 學習方式不同;大家比較能接受的是書面呈現、紙筆測驗等「具體成果」。 就媒體素養內涵觀之,其欲發展的根本能力為-批判性思考,這項高層次的 思考技能本身就與臺灣固有的教育思維有很大的差異;當前臺灣無論身為學生 或是師培經驗及至成為了教師,無不被要求成為一個服從、有紀律的人。即使 社會瀰漫一股重視改革、開放討論的氛圍,但課堂的老師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學 生提出課本上找不到答案的問題?莫說批判思考難以測量,它與規訓化的臺灣 教育環境是否相容,也相當值得深思。此部分與上述報告中指出,現今困擾媒 體素養教育發展最大的問題為媒體素養師資缺乏且不易養成(Schilder et al., 2016),回到社會脈絡來看,更能理解媒體素養教育實踐的不易。以下將視野從 國際聚焦回臺灣,探討國內推動的狀況。

貳、 我國媒體素養教育之政策推動現況

相較於國際間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臺灣起步較晚。臺灣媒體素養教育初

31

期,政府部門在政策上較少給予實質協助,缺乏課程與教學的支援體系;當前 推動上多以非營利組織為主,主要機構有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 會、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 等,媒體方面則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台為代表(林雍智,2015)。

在多方努力下,教育部於 2002 年初委託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延攬傳 播、教育專家學者、基層教師代表與學校主管、媒體專家等,於該年八月提出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當中指出未來師資培育的方向,及媒體素養教育 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並積極向基層中小學教師配合,將媒體素養教育融入於現 有學科中,欲提升國民素養能力並建構所謂「健康媒體社區」之理想。自此,

台灣始以官方力量推動媒體素養教育(莊雪華,黃繼仁,2012)。

但於推行過程中,諸多人為因素使得媒體素養教育課程的推動並不順利。

例如:至白皮書公布六年後才正式展開師資培訓、教案研編與推廣;到 2012 年 又因經費短缺,暫停完整的培訓工作,改以精進計畫推廣(黃聿清,2014)。

在 2010 年舉辦的全國教育會議中,媒體素養與資訊科技議題被視為同一 層次的概念。因此,很多學校都將媒體素養課程視為資訊科技學習領域,或交 由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教師負責;也有認定為視覺影像製作,而納入藝 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呂傑華、白亦方,2012)。此番爭論,可知當前對媒體的涵 蓋範圍並無共識。

此外,教育部也曾委託世新大學辦理「民國 100 年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 納入媒體素養知能」的計畫,集結傳播及教育領域背景的學者成立「媒體素養 教育特色中心」,共同推動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當時,更依據媒體素養教 育白皮書所公布的五項內涵發展了分段能力指標,讓課程實施者也更明確的參 照。此外,全國紛紛成立十二所媒體素養教育特色中心,分布於全臺中南東部 四大區。(媒體素養教學資源網,2011)。只是,相關配套不足夠,政策缺乏持 續性實踐、或是師培、教材、課程地位…等也缺乏銜接,目前幾乎呈現停擺

32

(林雍智,2015)。

在 2012 年,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推動「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 畫」,將媒體素養規畫為現代公民的五大涵養之一,使得媒體素養的官方地位再 次受到注目。緊接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核心素養」做為課綱發展 的主軸(教育部,2014),將多年來難以定義與實施的媒體素養教育找到較為明

在 2012 年,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推動「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 畫」,將媒體素養規畫為現代公民的五大涵養之一,使得媒體素養的官方地位再 次受到注目。緊接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核心素養」做為課綱發展 的主軸(教育部,2014),將多年來難以定義與實施的媒體素養教育找到較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