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問題,蒐集的資料包含三層面,一為了解學生於食品安 全資訊融入健體領域之媒體素養課程發展的課堂表現;二為學生於食品安全資 訊融入健體領域之媒體素養課程發展實施後的改變;三為我對食品安全資訊融 入健體領域之媒體素養課程發展的省思及成長。因此,本研究主要蒐集質性資 料,像是研究實施中對學生及相關參與者的訪談,及課堂實施中的參與觀察,

以及學習單、回饋、班級網站回覆、教學現場的錄影等其他資料作為分析來 源。說明如下:

壹、 教學評量工具

依照先前與文獻的對話,瞭解媒體素養教育未有通用的指標,只能依據研 究者需求發展適合場域的參照工具(Lockee et al., 2016)。雖質性研究較耗時且 複雜,但可彌補量化工具無法真正測出高層次思考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採用 學生訪談紀錄表(附錄一)、研究者省思札記(附錄二)、學生課堂觀察紀錄表

(附錄三)、課堂學習單(附錄四)等,觀察及比較學生在研究中媒體素養的改 變。茲說明如下:

一、 評量認知目標之工具

本研究依世新大學(2011)公布之《媒體素養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內 容,以及臺大食品安全中心所劃分的食安五大議題,發展出五項此媒體素養課 程方案的認知目標。分別為以下內涵,如表 3-1:

65

66

表 3-2 媒體素養課程方案的情意目標 媒體素養分段能力指標(高年

級)

本研究之課程評量指標內涵說明

2-3-1 檢視媒體內容中的刻板印 象影響。

能覺察食安資訊,並分析當中所存的立場

三、評量行動目標之工具

按照課程規劃,此階段行動評量指標世新大學(2011)公布之《媒體素養 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內容及臺大食品安全中心所劃分的食安五大議題,發展 出此媒體素養課程方案的行動規準,如下表 3-3。我則透過前幾次已建構的初步 新聞編制概念,於課堂中,引導各組學生完成一份新聞稿、拍攝一則食安新 聞,及透過媒體監督組織管道反應不實報導作為學習表現參考,據此檢視學生 是否能達到以下指標。

此外,依據課堂中學生於課堂中的互動、發表、分享及其他綜合表現,一 併計入課堂觀察紀錄裡(附錄三)。針對有疑慮處則以隨機訪談的方式,深入了 解學生在研究進行中的行動轉變為何。

表 3-3 媒體素養課程方案的行動目標 媒體素養分段能力指標(高年

級)

本研究之課程評量指標內涵說明

4-3-1 了解媒體產製過程 透過實際拍攝新聞,了解訊息皆為人為 建構。運用此方式透過公民投書或管道 表達看法。

5-3-2 關注公共議題並表達意見 學童能關注食安資訊,並透過公民投書 或管道表達看法。

67

貳、 研究資料蒐集

針對上述研究問題,以下分別敘述各資料蒐集方式及內涵。

(一) 相關人員訪談紀錄

除了學生訪談以外,我考慮食安議題牽涉性過廣,諸如:公共衛生、健康 促進、毒物醫學、健康素養、法律層面等皆為相關範疇,為免資料呈現過於偏 頗,因此本研究訪談食品科技、新聞媒體業相關領域人員,針對當前媒體所呈 現的食安報導真實度、食安報導後大眾對本行業的衝擊提出看法及建議。此目 的在加深學生對議題的了解,並有另一條有別於媒體的食安資訊管道。

訪談稿依照我及學生於課堂中討論或省思札記有疑慮處編擬而成(見附錄 五),訪談毒物研究醫師、食品科技大廠業者、烘焙採購業者、甚或是媒體記者 本身對於食安報導的看法;此外,也作為我對於食安報導疑惑處的諮詢者。訪 談結果經同意後以紙筆或錄音方式記錄,經同意公開之內容做為課程來源。

(二) 研究者省思札記

我為了解本課程的實施狀況,於本研究中,身兼研究者、課程設計者及教 學者的工作,以參與者的觀察角色進入場域,為讓研究過程更為透明化,研究 過程中的所有活動盡可能告知相關人員,充分尊重每位參與人員。為助自己釐 清原先隱而不察的主觀思考,於當天課後紀錄個人較為主觀的想法及推測於省 思札記中(見附錄二)。

(三) 課堂觀察紀錄表

課程實施中,在教室後方架設錄影機全程錄影教學過程。課後我會邀請校 內曾實施過媒體素養教育課程的老師,一起觀看錄影。並參照課程進行前學生 已具的媒體素養(先備概念)評量指標的關鍵字詞,依照研究問題分認知、情 意、行動三環,將課堂上學生較特殊的反應、關注的議題及課堂中的轉變等一 併記錄下來,作為研究分析時的重要參考。另外,教師講述方式、營造的氣氛 情境及學生的反應、互動、表情、動作、口語等則為記在特殊表現裡。透過上

68

述各種方式,於自我反省及現場不斷辯證下,再現現場原貌。

(四) 其他相關文件

本研究於每堂課進行前,會事先發下一張學習單(附錄五),內容與即將進 行的課堂相關,並於課堂實施後收回批改。此份作業可讓學生於課堂前對於不 了解的部份,事先蒐集資料、討論以便快速掌握課程。

課後則請學生書寫回饋,能讓研究者瞭解學生對課程的想法及相關建議,

及最喜愛或受獲最多的活動為和,有助於授課教師自省並改進教學之用。至於 課堂中相關的課堂照片、錄影、網站回覆等多元方式皆為研究蒐集來源。

(五) 學生訪談紀錄表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進行,方式分為兩種。一為我透過課堂實施的省思 札記、學生課堂中出現的特殊表現、課後繳交的評量,任何發現或欲深入了解 的部份,例如:對食安資訊及課程的看法等等,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訪談。二 為研究實施前後,依據事先擬定的訪談稿(如附錄一),以分組訪談的方式,了 解學生在研究進行中對於食安資訊的認知、態度、或行動轉變為何。為顧及學 生受教權利,以不影響學習為最大考量,訪談時間在午休及課後時間進行,事 前會告知受訪者才開始進行錄音,錄音內容則於事後編譯成逐字稿。

參、 研究資料分析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為先集合所有原始性資料,再分類和編輯原 始性資料,使其成為易分辨和易取得的檔案庫;最後,依研究問題與發現的類 型,進行交叉分析。進行分析時,研究者需反覆閱讀,以求前後立場一致,盡 量掌握學生的改變狀況,以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推論,以下分作說明。

一、訪談紀錄

據受訪者的回答情況,仔細聆聽並轉譯成文字,若於資料分析時有疑義 處,可據此資料與其他相互檢證。為求閱讀方便及真實性,於聽打時受訪者若 使用其他語言則依語意翻譯成國語,於段落會另外加註(台語)或其他語言;

69

而若說話者有明顯講錯,也不會更改成正確的詞句,會依照受訪者原字句輸 入。資料編碼上首先註名「訪」接著說明身分及時間,標示如下:訪生

07160502,意即於 2016 年 5 月 2 日訪問 7 號學生;若有訪問其他人員,則編碼 上的身分以職業註記。

二、課堂觀察紀錄、研究者省思札記

我將課堂上學生較特殊的反應及課堂中的轉變、師生互動等為觀察重點;

編碼標示如下:觀 1160328,意即於 2016 年 3 月 28 日第一堂課的觀察紀錄。

省思札記則為自身對於課後的省思與檢討,其編碼標示為省課 1160328,表示 自身於 2016 年 3 月 28 日第一堂課的省思札記。

黃政傑(1987)指出為使課程設計更趨完美,可交由教學專家、或對學習 者了解的諍友對課程進行形成性評鑑,修正課程設計的缺失。本研究委託兩位 現場教師進行課程評鑑與修正,資料如下表 3-4:

表 3-4 課程方案諮詢教師表

課程評鑑者 媒體素養教育相關經歷

陳老師 現職為國小教師。曾為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在教學現場推行媒體素養 教育已經十餘年,為三峽國教院、教育部媒體素養專案講師。以及國 語日報「米迪亞看媒體」「紙上採編營」「教室辯論會」等及聯合報兒 童天地版「讀報分享包」專欄作者。

鄭老師 現為國小教師。曾為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在教學現場推行媒體素養教 育十餘年,曾參與辦理許多師資培訓,研發媒體素養教學課程,現仍 經常擔任教師研習講師,並且是「傳媒與教育」電子報的教案撰稿 人。

70

我與以上兩位教師透過 Line、電聯或親自見面的方式說明、溝通其想法。

於課程實施階段,我親自擔任教學者,並透過課堂回饋表、師生訪談、教師省 思札記……等文件,予以蒐集並分析資料,從中進行教學反思,必要時發展新 的循環。最後為成效評估,依據上述的資料分析結果,做更深入的探究與討 論,以此了解目前課程進行的困境及探討可因應之策略,及提出對未來投入相 關研究者的建議及省思。

三、其他相關文件

若與訪談或觀察紀錄所呈現的資料相左時,則必須做更深入的研究,並據 學生的提供上述文件,對照和本研究原先設定的學習目標是否符合。說明時,

應盡可能引述該資料出自何處。上述所有編碼如下表 3-5 所示:

表 3-5 編碼意義彙整表

訪生 7160502 2016 年 5 月 2 日訪問 7 號學生 訪食科 160502 2016 年 5 月 2 日訪問食品科技業者 觀 1160328 2016 年 3 月 28 日第一堂課的觀察紀錄 省 1160328 2016 年 3 月 28 日第一堂課的省思札記 單 26160502 26 號學生於 2016 年 5 月 2 日完成的學習單

網 01160502 組別 1 於 2016 年 5 月 2 日在食安或媒體相關網站的貼文 影 01160502 組別 1 於 2016 年 5 月 2 日製作的影片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