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人」「文」相生─向田邦子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第一節 孵育期(1929-1950)

昭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位於東京市是田谷町若林,向田邦子出生了,她 是向田敏雄和阿勢的第一個小孩。向田敏雄出身貧苦,學歷不高,靠著過人的拼 勁和毅力在一家保險集團攀上分行經理的職位,因工作需要常調職到不同城市,

向田家也隨之不斷搬遷移徙。

出生後不到半年,隔年四月即舉家遷移至一百公里外的宇都宮市,五歲時又搬 遷一次,七歲在宇都宮西元小學就讀,讀了一學期後搬回東京市目黑區。

八歲那年罹患肺門淋巴腺炎,暑假期間至東京府西多摩郡小河內村休養,開學 後,隨著家人從三丁目搬到四丁目。小學三年級時因父親工作調動,移居到鹿兒 島縣鹿兒島市,就讀當地的學校;然而小六時又搬遷至香山縣高松市。一剛升上 國中,向田家又必須遷回東京市目黑區,此時邦子繼續留在高松就讀了一個學期,

九月後才回東京與家人同住。

隔年在東京市內又搬了一次家,直到十八歲那年,父母親遷往仙台(其中又搬 過兩次),而邦子和弟弟寄居在東京都的外祖父母家。

昭和二十五年,邦子二十一歲,從實踐女子專科學校畢業後兩個月,父母搬 回東京都久我山,邦子亦回家和父母同住,直至三十五歲離家之前,終於有穩定 居住的地方。總計在二十一歲之前,搬家多達十一次,向田邦子的求學生涯,就 在頻繁的轉校與搬家中度過,這段童年時光對她影響十分深遠,在她後期創作的 散文隨筆中,不斷地被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就是在戰後大環境動盪不安

16

以及家人工作關係不斷遷移,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訓練下,使得家人之間的感情連 繫的更為緊密。向田邦子的散文隨筆處處可見描述家人的習慣和生活樣態,有一 次回想起三十二年前的舊事,那時舉家搬遷至四國高松,爸爸帶回了一種當地很 特別的飲料,對於當時的細節還記得相當清楚:

應該是初夏時節吧。出差回來的父親把家人叫到客廳,拿出一個 用報紙包的大酒瓶,瓶身沒有貼標籤。父親親自打開木栓,幫每 個人倒了四分之一杯的紫紅色液體,母親、祖母和我們四個小孩 圍坐在餐廳前,目不轉睛的看著父親的動作,然後母親從茶壺加 進開水,我們才拿起來喝。……那時媽不是穿著毛料和服,上面 是淡紫加黃色的條紋嗎?還有杯子不是拿招待客人用的六角玻璃 杯嗎30

在向田家,父親若有事和家人告知或分享,總是把大家叫到客廳,事隔多年仍 能記得父親倒出液體的高度,母親拿茶壺加進開水,甚至當時穿的衣服等等,可 以看出向田邦子在當時定是目不轉睛、全神貫注的關心著正在發生的事情。之後 求證母親也確實無誤,如此近距細微的觀察就建立在貼身親密的相處,也因次能 夠在多年之後,還保有鮮明的記憶。

寫作的養成從閱讀開始,向田邦子從小就喜愛閱讀,受到父親的影響致甚。向 田敏雄從小家境不好,學歷也只有國小畢業,但非常喜愛閱讀,因此向田家有個 倉庫全堆滿了書。由於沒有其他娛樂,邦子一放學就找書來看。在散文隨筆〈書 店的媳婦〉中曾提到31

放學回到家,如果祖母、母親說:『已經送來了喲!』就是指書店 已經把《小學三年級生》、《小學五年生》之類的雜誌送過來了。

我總是隨即甩開身上的書包,一頭栽進書本的世界裡。連點心、零 食也是邊看書邊吃。……讀著《夏目漱石全集》、《明治大正文學

30 向田邦子:〈茲魯的赫〉《女兒的道歉信》(張秋明譯:臺北:麥田,2007)

31 向田邦子:《午夜的玫瑰》(蘇炳煌譯:臺北:麥田,2007)

17 全集》和《世界文學全集》等書。

從邦子曾戲言要嫁給書店老闆,打著可以免費看書的如意算盤,就看得出來閱 讀在她的生活當中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她在隨筆〈一本書〉中曾提到《夏目 漱石全集》第一冊《我是貓》,對當時才小五的她,只是當作很有趣的故事書來 看,日後再回想,才意識到影響之深遠32

讀著用大人語言深刻敘述的社會百態,我突然覺得平常和妹妹們 的爭吵、為了點心大小而哭鬧的行為是多們愚蠢無聊。苦澀的諷 刺、詼諧、男人的本性,以及小說,說得更誇張點就是文學。雖 然很難解釋,但這本書教會了我何謂廣大、深遠、可怕的存在。

我作夢也沒想到在二十五、三十年後會靠著鬻文維生,直到最近 才發覺這本書在我心中早已成為人生的刻度。

這是向田邦子的文學啟蒙,一方面因搬家而常處於異地不容易結交朋友,也讓她 在課餘時間不斷閱讀。讀膩安徒生、格林童話世界後,就跟同學交換當時流行的 少女小說《花物語》,媽媽和祖母的婦女雜誌也在閱讀範圍之內33

妹妹和子在《向田邦子的青春》中提到在鹿兒島讀書時,邦子代表學校為祭祀 鹿兒島出身的英靈合葬典裡寫的悼文被刊登在報紙上;念女子專科學校時期的邦 子為了想賺取學費念大學打過許多工,其中包括幫政治家的選舉寫文宣,因為寫 得不錯,還被邀請去當秘書,但後因父親反對而作罷。此時已可見邦子優秀的寫 作和表達能力。由上可知,不論是閱讀習慣的養成,進而展現寫作才華;亦或是 與家人緊密的情感,成為日後創作的主題,都與當時環境的變動息息相關。

二、 親子互動-父母的影響

在此時期,要特別談到父母親對向田的影響。在向田邦子的成長期中,父親扮 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雙親形象一直是向田邦子在創作「家庭」題材電視劇本的重 要參考,而在散文中亦不斷提及與父親相處的情形,在她筆下,父親在家是個脾

32 張秋明(譯)(2007):女兒的道歉信(原作者:向田邦子)。臺北:麥田。

33 彭瑞竹:《向田邦子-以其家庭劇為中心》(輔仁大學應用日文系,2003)碩士論文,第二章,頁 17。

18

氣壞又強權的人,曾經向田邦子也因為其蠻橫無理的態度,打從心底感到厭惡。

幾次與當時日本有名的作家、演員聊天時提到,父親在世時,真的很討厭他34。但 之後在向田邦子小說中看見的父親,雖然缺點很多,卻不令人討厭,過往的回憶 在她的筆下,都帶了溫柔和諒解。向田究竟帶著什麼樣的眼光在看待自己的父親,

妹妹和子也有過相同的疑問,幼時相當厭惡父親的和子曾經問過邦子出生在向田 家的感覺,向田邦子認真的回答:

我覺得很好呀。

在喜悅的情況下出生、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像一般人一樣生活,

我覺得很感激。父親從貧困走到我們認為稀鬆平常的現在的地位,

不知經過了多少的辛苦。他是不服輸的勤奮家,也許有些怪毛病,

但他是靠自己的力量爬到現在的位置。我覺得父親很了不起。和子 如果也出社會,就會明白這一點。必須把父親當成一個個人來看待,

這麼一來才會客觀,才能冷靜面對。

向田邦子用著體諒和成熟的眼光看待父親,解讀父親的壞脾氣實則在掩飾他不 擅於表達感情的羞赧,也有許多回憶可以看出父親疼愛小孩的一面。在這段成長 期當中,有幾段精彩、令人動容的敘述:

已過世的父親是個勤於寫信的人。我進女校的第一年,首度離開 父母身邊,父親不到三天就會寄一封信來。……父親寫信給女兒,

寫「某某小姐收」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四、五天前還過著被直呼

「喂!邦子」,甚至拳打腳踢、大罵「混帳東西」的日子,突然 改變這麼大,真令人背脊發癢、混身不自在。……那個穿著丁字 褲在家裡到處走動、大口喝酒、脾氣一上來就對母親和小孩動手 的父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威嚴和父愛的完美父親35。 這篇〈沒有寫字的明信片〉,先從描述向田邦子收到父親的書信開始,看到了暴

34 同註 18,頁 10。

35 向田和子:《向田邦子的情書》(張秋明譯:臺北:麥田,2006)頁 172。

19

君父親背後害羞、充滿父愛的一面,而所謂沒有寫字的明信片,是指當時么妹(向 田和子)因為戰爭疏散,必須將妹妹寄養鄉下,出發前一晚,爸爸準備厚厚一疊明 信片,要當時還不會寫字的小女兒在上頭打「圈」表示健康快樂。然而隨著時間 過去,妹妹打上的圈越來越小,後來變成了「叉」,之後連畫「叉」的明信片都 不再寄來,後來妹妹終於回家團聚,在回來的那天深夜,有這段的敘述:

坐在客廳裡的父親光著腳衝出大門,就在擺放消防水桶的大門前,

抱著妹妹瘦弱的肩膀嚎啕大哭,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男人放聲哭 泣。

這段回憶,妹妹和子長大後已經不記得了,而向田邦子當時站在旁邊看盡眼裡的,

是慈祥、深厚的父愛,是即便因環境動盪,家人被迫分離的無奈,彼此的心仍緊 緊相依的情感。

而向田邦子的母親阿勢則是天性樂觀,一生奉獻給家庭,操持家務並照顧小孩 的傳統女性,擅長料理,行事步調緩慢,個性大而化之,面對脾氣暴躁的丈夫,

時常是逆來順受的。或許也正是這種溫柔內斂的個性,向田筆下對於母親描述並 不存在著如同對父親又愛又討厭那般矛盾複雜的情感,而是帶有一種新發現的心 情,看似一貫迷糊個性的母親,某次父親在藝妓的陪同下回到家中時,讓向田得 以窺得母親的另一個面貌:

母親「喀」的一聲打開衣櫃,匆忙換上短外褂,帶著微笑到門口 迎接,但一退回飯廳,就板著臉對我們說「小孩子快去睡」……

當時不懂嫉妒這個字,理當也還不了解夫妻之間的微妙情感。

但從那一刻起,似乎開始依稀感受過去所不知曉的成人世界。

但從那一刻起,似乎開始依稀感受過去所不知曉的成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