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論文將先從作者的作品和相關文獻做資料整理,以此為研究基礎,而後分析 作品文本,解讀小說意識,進而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透視作品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一、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

在文學性的脈絡下,文本(text)原意指的是原始的文章,和作品(work)不同之處 在於前者是開放的、不完滿、不自足的,11比起後者為已定型、已完整的意義來說,

重視的是讀者、研究者、批評者的主體性,文本的意義開放給閱讀的人,而非作 家當初書寫的意象和思想。文本分析的概念可以協助我們將事物客體化為研究對 象,並透過詳盡的分析而將事物的意義作充分的考察。傳統的文學批評因欠缺心 靈深層以外,涵蓋歷史、社會集體因素的隱喻,而喪失開創另一種思維風潮的力 量,「文本」的概念便漸受重視12,探討文字以外的未盡之言,及處於「社會」架 構下,試析其價值觀,這些沉默因素可視為一有機體,展現的樣態會有所不同,

而文本即是對此作出宣稱的重要概念。

(二)文學社會學理論

向田邦子成長過程中經歷二次戰前至戰後日本社會環境的變遷,在作品中常提 及當代的流行文化和尋常百姓的生活百態,爬梳向田邦子的作品,透過文學社會 學的觀點來檢視作品取材與內涵。文學社會學是指社會主義的文學批評,是運用 社會學的方法來研究、探討、考察整體的文學現象的文學、美學批評理論和方法 論13。文學要產生意義,就要把文學跟社會的現實面及社會生活結合才行,社會結 構的轉型深深的影響到今日整體的文學現象,而文學也在反映現實之際以某種程 度的力量不斷的改變社會。文學可以視作對社會當下現象的回應方式,文學的社 會學家就是要從浩瀚的文學史和作品中,理解人在物質的社會意識(material social

11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頁 145。

12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頁 145。

13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1989 年)頁 1

8

consciousness)影響下,所產生的基本社會行為。14

論及文學社會學,就必須討論到馬克思主義及其相關學派。在古典馬克思主義 後的社會學理論,無論臧否,都受到馬克思主義及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 的左派思想影響。15要特別一提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社會學的奇特地位。馬克思 主義在戰前日本社會學的討論雖存在,但其實並不活躍,因為戰前馬克思主義的 發展是受到右派軍國主義壓制的。但是在二戰期間,馬克思主義對於軍國壓制的 抵抗,反而造成其「神格化」。即使在戰後走向資本主義的日本,社會主義革命幾 乎不再可能,但是馬克思主義在日本卻享有極高權威的「正統」學術地位。用塩 原勉(1998:23)的話來說: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種主張,更是理解許多社會學 說的基本符碼16

當代馬克斯主義的話語系統中的「意識型態」,大致是指我們所言所思的一切,

並非只是簡單的說明我們根深蒂固、無意識的信仰,而是指出這些感覺、評價他 們和我們所處的社會權力和結構有某種關聯17

這其中具有兩層可加以區別的涵義。其一,作為權力集團塞給勞動階級的虛幻 意識。其二,人們必須依照某種慣例去想像自己與自身存在實際狀況之間的關係,

而意識型態即是這樣的一種慣例。意識型態不緊緊只是一個權力集團的產物。相 反的,它無處不在,包含了一切對現實的再現和一切社會慣例。因此,社會文本 和文學文本是一種彼此開放和互文性的關係。文學不只是被動地反映外在社會現 實,它本身就是一個建構文化的現實感的動因。它是一個更大的象徵系統的一部 分,通過它,某一特定歷史時刻的「現實」才會上升到觀念的層次,文學才能想 像出它與自身存在的實際條件之間的關係。由此來說,文學在參與歷史的過程的 同時,亦在參與對現實的管理。18

14 彭輝榮(2003):馬克思的文學主義論。彰師大文學院學報,2,頁 266。

15 彭輝榮(2003):馬克思的文學主義論。彰師大文學院學報,2,頁 265。

16 蘇碩斌(2008):導讀:熟悉的日本、陌生的日本社會學。《基礎社會學》,頁 7。

17 Terry Eagleton(1993):《文學理論導讀》(譯者:吳新發)。頁 2。

18 程光煒(1996):誤讀的時代。創世紀,106 春季號。

9

二、研究步驟

本文共分成五章。第一章緒論,分為四節,分別討論「研究動機與目的」、「研 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向田邦子相關研究」。第五章為本論文總結。

(一) 本文第二章為「人」「文」相生─向田邦子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有鑑於向田邦子不論是在實際生活,或是作品當中不難發現家人和家庭對她的 影響力,因此在討論短篇小說創作之前,有必要先行介紹向田的家庭背景,再以 作家的作品、筆記、信件、妹妹的回憶錄等資料研究作家的生平,了解向田邦子 的生命及其創作歷程。

(二) 第三章為幸福申論題─向田邦子短篇小說主題意識。

針對向田邦子書寫的主題加以分析歸納,向田邦子的書寫主題集中,將焦點聚 於人們渴望幸福,為了通往幸福之路做了選擇,在社會的道德框架之下,卻未見 得有對錯清明的理想公式。小說內容中透過外遇和家庭紛爭的事件來延展主人翁 的心理狀態,本章將分析作者藉由作品提出幾道關於幸福的申論題,進而從文本 中找尋答案。

(三) 第四章為幸福的意識─向田邦子短篇小說意識與社會關懷。

向田邦子的小說世界中可觀察到一種書寫意念的一致性,不同的故事圍繞在同 樣的核心,探究個人在當代社會生活的不滿狀態,渴求幸福的理想人生。而作者 不斷暗示的「對幸福的渴求」是否和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有著關連性?文學是社 會脈動下的產品,和歷史事件和社會的社經動態息息相關,更和社會人的的彼此 互動,以及主體意識有密切關連19。因而在談論到向田主題意識的書寫,將之放在 社會學的脈絡當中,嘗試用文學社會學的相關理論來試析向田邦子短篇小說作品 當中所呈現的意識,是如何與當代社會環境產生關連,進而找出她所認同的幸福 表徵為何。

19 彭輝榮(2003):馬克思的文學主義論。彰師大文學院學報,2,頁 266。

10

第四節 向田邦子的相關研究

向田邦子在日本被譽為國民作家,在文學界有極高的評價,國內關於向田邦子 的研究也不在少數。目前在日本有關向田的相關文獻收藏於母校實踐女子大學,

該校設有文庫,更在之後創辦「向田邦子」研究會和「向田邦子研究所」,發起人 平原日出教授出版的相關研究著作為向田邦子研究的濫觴。這裡借用彭瑞竹在《向 田邦子-以其家庭劇為中心》論文中檢索、收集的日本文獻資料作為二手文獻20,在 先行研究中歸納出日本探究向田邦子的幾個方向,(一)為向田邦子的品味,從妹妹 和子整理的回憶錄中的相關照片和敘述,可以看出向田邦子除了創作之外,亦愛 好服裝、飲食和服裝,獨特的個人品味興起一陣「向田邦子熱」,許多書迷到處走 訪向田喜愛的美食;其(二)為昭和庶民生活考,由於向田多部作品均以大戰前後的 昭和時期作為故事背景,連帶吸引大家對當時的生活樣貌進行考證和回憶;第(三) 為創作技法研究,此類多以散文、隨筆創作為分析對象,在文學創作上融入極具 個人特色的寫作手法,也有針對向田在劇本寫作的研究;最後(四)則聚焦於向田邦 子的「父親」,以父親為首的男性角色群常出現在向田的隨筆和劇本當中,成為大 眾心中最熟悉的象徵符號,其與父親敏雄的互動也成為研究的焦點。而研究者更 指出,多數日本研究學者仍習於將焦點放在「父親」的主題,然對於向田在 後期小說創作的研究或電視劇本則較為少見,更不用說在台灣的研究,向田邦子 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共有八部,加上其妹和子兩本關於向田的回憶錄,有相當的知 名度,出版中譯作品的麥田文化出版社還特別成立「向田邦子官方部落格」21,整 理華文作家的評論和相關作品介紹,然而中文相關研究卻相當稀少。

在學位論文的範疇裡,僅有彭瑞竹《向田邦子研究:以其家庭劇為中心》一篇,

其研究透過七部主要代表作品中的人物對白及劇情走向,分析家庭劇的中心思想 與定位,筆者以向田家庭劇中的整體家庭為觀察對象,發現向田靈感泉源和角色 定位來自於原生家庭,進而解讀向田邦子的家庭觀點。筆者提到感受向田邦子由

20 彭瑞竹:《向田邦子-以其家庭劇為中心》(輔仁大學應用日文系,民 94)碩士論文,序章,頁 3-4。

21 向田邦子官方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mukoda

11

一個以強勢父親來反襯舊式家庭美好的傳統捍衛者,隨著時代演變,逐漸轉為樂 件劇中人發生衝突、再從崩壞中尋找新生希望的「辛辣」劇本家。而不變的是對 於血緣、家人、家庭的認同情感,進而成了一種信仰。

彭瑞竹(2005)最後也提到,向田邦子跨文類的創作,研究的領域可開拓至散文 和小說。然而十年的時間過去,向田邦子在台灣的研究仍是鳳毛麟角。

而在專書評論或期刊的部分,資料也不甚豐富,計有散文集評論數篇,小說集 一篇,將相關重點歸納整理如下。

(一)高大威(2006)在評論《父親的道歉信》22時,指出書中二十四篇作品的主題 就像二十四件織物的綻口線頭,故事自此一一抽扯出來。文章中一個個記憶檔案 之間有著隨性的連結,點與點之間連成一道道的敘事折線,可將之視為作者的心

(一)高大威(2006)在評論《父親的道歉信》22時,指出書中二十四篇作品的主題 就像二十四件織物的綻口線頭,故事自此一一抽扯出來。文章中一個個記憶檔案 之間有著隨性的連結,點與點之間連成一道道的敘事折線,可將之視為作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