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思達教學法的意涵

學思達教學法為近年來新興的教學方式,因此大部分的定義由創辦人張輝誠 老師提出,但是這幾年如狂風般席捲全台,受影響的老師甚多,其中較有名的有 高雄市英明國中的郭進誠老師、南投縣爽文國中的王政忠教師等(張輝誠,

2016)。因此本節所探討學思達教學的定義、核心精神與操作方法將廣納各家名 門集大成。

壹、學思達的定義

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張輝誠老師有感於傳統式教學太過於教師單向輸出,學 生只能不斷作筆記學習接收訊息,這樣的填鴨式教學將摧毀學生學習的快樂,因 此結合「翻轉教室」的理念與自身十五年的教學經驗創造了一套全新的「學思達」

教學法,融合了翻轉教室及學習共同體的觀念,期許自己培養出有學習熱忱的學 生,將來成為有能力在出社會後解決難題的國家棟梁(學思達官網,2019)。學思 達教學法是一套針對學生學習所設計的教學方法,透過教師在課前設計好以問題 為導向的講義,讓學生可以「自學」、在課堂中「閱讀」並「思考」課堂問題,

透過異質分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分析」講義資料,最後由教師進行課程「歸 納」、引導學生上台進行「表達」、將課堂所學的內容進行「寫作」等,是訓練學 生多元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張輝誠,2015)。

臺東高中的化學科教師-羅勝吉(2015)老師認為學思達的「學」為放手讓學生 閱讀課本找答案並進行自學;「思」是進行小組討論,提供學生思考、討論、 合 作的機會;「達」是自我表達,是回答組內同學的問題,或上台講解問題的答案,

可以訓練學生表達的能力。

貳、學思達的核心精神與架構

學思達教學法的核心精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並教導學生完成學習內容為 目標,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建構各方面的基礎能力,適用於教育時期的 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科目,最後的目標是讓學生得到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就 是目前十二年國教的終極目標,培養學生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教師培育學生透 過自「學」、「思」考、表「達」,養成並內化習得的知識並展現出來的能力。雖 然學思達教學法是讓學生成為教室的主體,但老師為了設計講義必須蒐集更多資 料並內化才能產出一套適用於學生的教材,付出的時間與精神可能比傳統式教學

14

而是點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Timothy, A. P, 2008)。

如英國知名教育學者麥可楊(Michael Young)所言:「決定新世紀教育的不 是教學,而是學習」。學思達教學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必須讓教室的主角位置由教 師改成學生(張輝誠,2015)。就像是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的觀念一樣,他希望讓 傳統的教學歷程中著重於教師單方面的「教學」可以扭轉成加強學生的「學習」,

唯有讓學生自主、高效率、充滿思考性、體驗性、討論式的學習,才能把「從學

15

習中逃走」的學生重新拉回樂意學習的行列(張輝誠,2015)。

張輝誠老師提出一個比喻,他說若是現在有兩個人在聊天,一個滔滔不絕的 說(教師)、另一個只能默默地聽或是點頭(學生),這樣的對話不只無聊更會厭煩;

若是稍微做點改變,讓兩人可以為了一個共同話題(問題)進行討論,分享彼此的 想法,這樣一來不只雙方都很有精神而對於談話內容都會記在心裡。教學現場也 是一樣的道理,學生先透過小組討論有了初步共識之後再上台進行發表,教師則 扮演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從旁引導學生表達、給予鼓勵、統整歸納學生的答案,

一堂課程結束後,學生不只學習到課程內容,也訓練了上台的勇氣與口語表達的 能力,更是符合現階段所追求的多元智能(張輝誠,2015)。

二、點燃學生的好奇心

猜燈謎是每年元宵節個地方會舉辦的活動之一,主持人會先講解題目,若遇 上有人答對,主持人會興奮大叫恭喜答對的人以外,也會摘下謎紙並向大家解釋 為何答案是這個,這時大夥兒就會了解答案並點頭如搗蒜,然後你會聽見:「 原 來如此、真厲害,這樣也想的到」;若是有人答錯,主持人會搖頭,一臉惋惜:「還 有更好的!你再想看看!」隨口又再透露一些提示,讓大家繼續去思索更準確的 答案,教室內的教學氣氛若能營造的像猜燈謎一般,肯定老師跟學生都會聚精會 神一整節課(張輝誠,2015)。

老師的身分要轉換成節目主持人,上課時不再霸佔講台滔滔不絕,而是著重 在事前的準備工作,製作出以問題為導向的講義(像猜燈謎),為了引發學生的 好奇心,題目的難易度要有層次,最好還包含封閉式與開放式的答案(羅勝吉,

2015)。然後提供足夠的資料讓學生自行去閱讀、分析、思考、討論、判斷,最 後讓學生上台去發表結果(就像猜謎要答題一樣),答對了,記得給予滿滿的鼓 勵!答錯了也沒關係,老師可以透過不斷的引導或追問讓回答者說出更深層的內 容,或者讓其他同學上台進行補充,一直引導至出現正確答案為止,至於沒有回 答的其他學生會在這個聆聽的過程中同步學習著、觀摩著(張輝誠,2015)。傳統 的講述式教學法常常是老師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不管學生接不接受,這就是答 案;但是猜燈謎式教學法的迷人之處在於「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透過 這種求解而不可得的過程中,會讓學生產生另一種追求知識的奇妙迫切與渴望 感。

三、學思達教學法與傳統講述法之差異

張輝誠(2015)指出,學思達教學法與傳統講述法之最大的差別就是學生不 再是被動學習,當學生擁有了自學的能力之後,在學校上課可以集中精神把課業 完成,放學之後也就不需要再到補習班去上課,學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自然更 有精神應付白天的學習。當然,傳統講述法並不是全部都是缺點,畢竟是從古至 今流傳最久、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式(劉素卿,2013)。下表 2 將呈現學思達教學 法與傳統講述法之差異。

16

17

講義製作要像美國心理學教授布魯納(J.S. Bruner)提出的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一樣,由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由動作表徵到符號表徵等循序

18

有整體性。與學思達教學法的問題主軸不謀而合。

引用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提出的黃金圈理論運用至上課講義的問題設 計,將問題設計成三個層次:(1)WHAT 事實性提問(擷取訊息)、(2)HOW 推論性 提問(統整解釋)、(3)WHY 評論性提問(省思評鑑),透過不同層次的提問可以讓

19

週、二週或配合段考時間公布成績以吸引學生投入學習(張輝誠,2015)。另一 種的評分方式是由學生的「等級」來決定分數,由於分組時是採用異質分組,若 是各組成績最好的 A 學生回答且答對只得一分;相反的若是由成績最差的 D 學 生則可得四分,計分方式採用海螺計分法,在上課前由教師在黑板畫上海螺,藉 由公開的計分讓學生各組之間彼此競爭以增加學習動機(謝逸帆,2019)。

五、 教師的引導

教師的引導是學思達教學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教學就是要以解決問題為中 心,而在學思達的課堂中,教師必須像個節目主持人一般,透過身體的律動、音 調的高低起伏營造一種類似猜燈謎的節目現場,不斷的「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

蒐集資料到解決問題,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自身完成才會印象深刻(張輝誠,

2015)。在引導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營造一個合理的班級氣氛,製作以問 題為導向的講義,讓學生透過思考、合作、交流、討論去解決每一道題目。引導 式的教學策略要讓學生主動的去參與教學與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由教師直接將知 識告訴學生(魏志雄,2018)。

使用學思達教學法上課時,班上可以準備兩支麥克風,一支在台上讓學生發 表意見專用,另一支則是教師在台下引導學生時專用,當學生的答案不正確或不 完整時,教師應遵守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為原則,透過學生互相討論激盪出來的 火花遠比傳統講述法效果驚人(張輝誠,2015)。不過教師除了擔任課堂主持人 以外,也要在每一個問題結束後給予統整,才能讓學生有個深刻又不失完整的答 案(吳勇宏,20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