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思達教學法在國中社會領域的可行性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探討

第一節 學思達教學法在國中社會領域的可行性

本節將探討學思達教學法在國中社會領域的可行性,從研究結果來看是具有 可行的,以客觀面來分析,大多數學生的成績評量是進步的;以主觀面來談,學 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態度與課程參與度也變得更加積極了。以下將說明學生的成績 變化、學習態度、課程參與度,並以學生的晤談紀錄、觀課教師的課堂紀錄與研 究者的自我省思做為佐證資料。

壹、研究者認為可以提升學生的成績

本研究的上課對象為 108 學年國中七年級的三個班級,主要的觀察對象有 九位學生,分別從三個班級各取三位程度不同的學生做為研究對象,成績篩選的 基準是以 108 學年上學期社會學習領域的綜合平均之後,依據四分位數分別篩選 各班級的前段(Q1)、中段(Q2)、後段(Q3),由於這個部份只看成績,因此沒有將 性別列入研究變因。而國中的社會學習領域本來就是由地理、歷史、公民等三個 科目所組成,因此資料分析中會分別將三個科目的成績都呈現出來。

本研究以 108 學年下學期的兩次段考為研究時程,時間約為 14 週,下列的 表格為研究對象 108 學年的五次段考成績,上學期的教學方式是傳統的講述教學 法,下學期則使用學思達教學法。整體而言,上學期的成績起伏較大,研究者認 為是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個是教材,由於新課綱的教材編排與以往不同,尤其 本校使用的南一版更是三大出版社中變異比較大的,因此研究者在授課時對於課 程的編排有些出入;第二個是學生的努力程度不一,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對於新 環境、新教師、新的課程處於摸索階段,因此上課時會比較認真而不會搞怪,大 約過了兩個月之後就開始調皮搗蛋起來,因此上學期第二次段考的成績普遍較 低,到了第三次段考才又恢復正常表現。

依據段考成績來分析,研究者認為學思達教學法對於大部分的研究對象是 有學習成效的,尤其是低分組的成績有明顯的進步,這個結果與葉昭岑(2015)、

楊玉清(2017)的結果是相似的。以本校歷年的會考成績來看,國中會考成績社會 科拿到 C 的比例大約是三分之一,換算就是一個班級大約會有七位學生的社會 科是待加強的,與低分組的學生人數大致重疊,在實施學思達教學法之後,這些 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大幅提升,在考試測驗時會比較認真的做答,雖然還是不及 格,但是成績進步的幅度是所有學生中最多的。以下將依據各班不同程度的九位 學生進行分析,並依據各班級與個人學習程度進行各科的成績分析:

56

57

58

59

四、小結

由資料分析可以得知,在使用學思達教學法之後,九位研究對象在成績方面 大部分是有進步的,這個結果與其他的學思達研究結果是相似的,顯示學思達教 學法在國中社會領域是可行的,以下將分別說明:

1.地理科的成績進步最多

研究者認為這應該與教學者本身的專長有關,畢竟歷史與公民並非專長科 目,在從事新的教學法時,本科的專業背景仍具有優勢,不論在設計講義或引導 學生方面會比較於刃有餘一點,因此在地理科的成績,不論是 Q1、Q2、Q3 的 學生皆有大幅度的進步。

2.高等程度的 Q1 學生平均進步 10 分

雖然是各班的 Q1 學生,但是社會科的平均成績大約落在 70 左右,若是與 研究者曾經任教過的西部學生做比較的話,僅能算是中等程度,因此在本研究 中,意外讓高程度的學生也熱衷在新的教學法中,這個結果與其他的研究是較為 不同的。

3.中等程度的 Q2 學生進步最少

研究者推測可能在教學的活動中,各組為了搶分數會積極讓程度低的學生 (梅花)去回答,因此有時候會忽略了中等程度的學生(愛心、方塊)。而這樣的現 象也是研究者想去改善的部分,詳細的做法留到下一節再進行說明。

4.低程度的 Q3 狀況不穩定

整體而言各班的 Q3 是進步的,但是進步幅度不如預期(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低 程度的學生進步最多),而且成績的高低落差太大,研究者推估有兩個原因,一 個是教學流程的改變讓低程度的 Q3 學生上課態度有了改變,但是考試時是一個 人的孤軍奮戰,因此學生仍會有亂猜的現象;另一個是導師的帶班風格差異,尤 其一班導師是屬於傳統型的高壓管理方式,只要學生不讀書成績差就會被嚴厲責 備,相反的若是表現好則會得到物質獎賞,因此該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會為了獎勵 而努力讀書。

貳、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轉變

記得第一次使用學思達教學法後的下課時間,有一位平時上課總愛破壞秩序 的學生跑來跟我說以下這段話:

老師這節課好好玩喔!以後也會這樣上課嗎?(學晤 200225)

研究者來到當下聽了雖然內心充滿了澎湃,但是仍保持鎮定僅以微笑並 說:「之後的上課模式應該會像今天這樣做!」學生聽完就蹦蹦跳跳地跑出教室 了。研究者來到東部地區教書已經三年了,下課鐘聲一響大部分的學生就會坐立 難安只想著要下課,對於剛才的課程是否有瞭解根本不在乎,而下課後會來找老

60

師的只有小老師或是來聊八卦的。在課堂中會從頭到尾都都認真聽課的學生大約 只有十分之一,剩下的學生都會分心或無心於課程。而使用學思達教學法後之 後,研究者最明顯感受到的是上課不專心或是趴睡的學生幾乎不見了,以下將從 九位研究對象的晤談進行探討:

一、

只要自己好轉變為樂於教導他人

程度好的學生通常有很高的自制力與學習能力,因此比較適合使用傳統講 述法,由教師整理大量資料後有系統的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的做法雖然快速有 效,但是學生常常會有「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擾出現。藉由學思達教學 法裡的分組合作,鼓勵高程度的學生教導其他人,雖然一開始有些微的反彈聲 音,但是學生在實際操作後發現教導他人也可以讓自己變好。

一開始我不喜歡老師改變上課方式,而且還要我教其他人,我怕他們的分數會比我 高,但是為了小組的成績我還是教啦!而且到了後來我發現我的成績好像也沒有變 差,甚至比以前更高一些了,所以現在我很樂意教同學。(學晤 200401)

除了對課程內容再進行一次複習外,也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對於課程中的盲 點,以往只能透過考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熟之處,現在透過小組討論,也可以讓 高程度的學生在除了幫助他人以外,同時也是幫助自己。

要解釋給同學聽的時候,我發現到有一些我好像懂,可是要告訴別人時卻說不出來,

然後我就會再看一次課本複習一下,而且教過別人的部分我會特別有印象。(學晤 200406)

二、

消極抄寫轉變為認真填答講義

一般而言,教師在課堂中最先注意到的學生不是最聰明的就是最搗蛋的,

對於中等程度或比較安靜的學生所給予的關心相較之下就會減少許多。而學思達 教學法裡的「自學」步驟是高程度學生(黑桃)展現實力領導小組的時刻;而「表 達」的機會則多半是低程度學生(梅花)的舞台,畢竟上台或發表就可以為小組得 到四分;對於中等程度的學生而言(愛心、梅花)總是少了一點什麼,因此研究者 會透過主持人的角色與課後的講義批改給予這些學生回饋,讓學生知道老師也是 對他們有很大的關注。

雖然我不能代表我們組進行回答,但是我會把我的答案寫在講義上,老師批改時就 會對我的答案給予回饋。(學晤 200413)

社會領域的上課節數有限,再加上研究者並非導師,無法張貼撰寫優良的講 義在教室的公告欄,因此透過社群網站創立上課專屬的社團,將認真撰寫的講義 掃描起來發佈到網路,讓學生可以利用課後之餘在網路上觀看其他人的講義,除 了有表揚的意思外,也讓學生有模範對象,透過競爭關係讓學生的講義越寫越好。

61

看到我的講義被放在網路上覺得很害羞,但是也很高興,我覺得我的認真被老師看 到了。(學晤 200505)

三、

上課放空轉變為積極搶答

誠如前文所述,研究者採用異質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 模式,為了搶奪分數,學生多半會指派程度最低的學生(梅花)進行回答問題,畢 竟梅花的一次回答可以為小組得到四分,而回答的學生也可以藉此得到班上同學 的尊重,進而增加自信心。。

我只要舉手搶答,我們的組員就會很高興,我也覺得我很厲害。(學晤 200409)

低程度的學生除了讓小組得到比較多分數外,在舉手「表達」的過程也會 加深對課程的印象,在成績方面也是有一些幫助的。

我們的組長會讓我直接抄他講義的答案,舉手回答也是他在旁邊告訴我答案的,

但是我發現我在考試的時候居然也看得懂一兩題耶,所以現在考試時我會試著看一下 題目,會的就寫,不會的再猜,至少不像以前整張考卷都用猜的了。(學晤 200501)

在這樣的機制下,各組的梅花會受到該組黑桃的照顧與全組的支持,不再是 教室裡孤苦無依的學生。相較於西部的國中生,東部的學校裡成績弱勢學生特別 多,甚至需要教師進行一對一教學才能在教室內靜下心來,採用學思達的分組教 學,不僅可以發揮分工合作的優勢,更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舞台空 間。雖然程度低的學生在成績方面仍是不及格,但是進步幅度之大遠勝於其他 人,而且在上課態度方面積極主動,已經不再是「教室裡的客人」了。

在這樣的機制下,各組的梅花會受到該組黑桃的照顧與全組的支持,不再是 教室裡孤苦無依的學生。相較於西部的國中生,東部的學校裡成績弱勢學生特別 多,甚至需要教師進行一對一教學才能在教室內靜下心來,採用學思達的分組教 學,不僅可以發揮分工合作的優勢,更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舞台空 間。雖然程度低的學生在成績方面仍是不及格,但是進步幅度之大遠勝於其他 人,而且在上課態度方面積極主動,已經不再是「教室裡的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