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校創新經營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吳清山(2004)指出當學校組織越具備學習的能力,越具有創新的能力,

越能夠推動創新經營。而探究有關學校創新經營意涵與相關研究,將提供更多 學校創新運作具體方針。

本節共分成三部分:校長科技領導之意涵、校長科技領導之層面、校長科 表 2-2(續)

30

技領導之相關研究。

壹、學校創新經營之意涵

有關學校創新經營之定義、理論基礎與內涵,闡述如下:

一、學校創新經營之定義

創新(innovation)就其字面具有改變或引進新事物的意涵(吳清山,2007)。

瑞典學者 Frankelius (2009)以詞源學來定義創新,他將創新視為具有四項特徵:

具有高層次獨創性,且不論在任何領域中,意味著打破社會(往往是市場),且 象徵革新性的事物。目前創新的概念在企業界受到重視,其有助於提高組織適應 及競爭力,而在組織經營上的創新。國外文獻探討組織創新,而學校亦是組織的 一種,是以,國內學者將組織創新概念運用在學校組織當中,視為學校創新經營,

以下就國內外文獻之定義做說明:

美國 Marshall (2000)在《領導創新學校》(Leading Innovative Schools)文章 中,認為過去 17 世紀牛頓(Newtonian)主義觀點盛行,強調的是機械以及以機 械式為基礎的領導,強調的是靜態、重複、可預測且線性的,然而,現在我們所 身處的自然世界並非機械式,而是有機的生命體,強調的是非線性、不可預測且 動態的。有鑑於此,領導者需創造一個提供學習環境,並且適用在任何年齡層,

這將給予學校成員力量、時間、發言權,更具創造力。這樣的學習社群具有以下 特質:個人化、富有彈性且連貫,強調內、外部連結,與豐富資訊和彈性多元的 學習經驗,且是跨世代的學習,以合作為基礎,並聚焦在複雜認知與問題解決上。

而創造上述的學習條件這將是創新領導者的任務,並且這是創造讓學生優質學習 的環境。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5)將創新經營詮釋為「一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服務 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發展特色,以提升組織績效的策略」(118 頁)。

而創新經營運用在教育領域中,成為學校持續進步動力,帶來更優質的教育品質,

即為學校創新經營,而以下就各家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的看法與見解,臚

31

列如下:

Hughes 和 Norris 則是提出創意的學校經營是校長與學校成員之間雙向影響 力發揮的過程,目的是希望建構滿意且具成就的行政過程,追求共享價值的實現,

主要以信任為基礎,透過學校結構、人際互動、學校微觀政治學,以及文化意義 等四個取向出發,創意的學校經營,必須考量學校的文化脈絡,提高成員的工作 意義等(引自蔡政道,2010)。

吳清山(2004,2007)將學校創新經營之界定為:「在學校環境場域中,採 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到學校的服務、產品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以發展學校特色,

提升學校效能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34 頁)。換言之,學校創新經營是以「學校 為場域,創新經營為策略,發揮效能為目標。」。簡言之,學校創新經營就是創 新與經營的結合體,以「創新」為體,「經營」為用,發揮學校教育之功能。黃 宗顯(2004)視學校創新經營為經營一所學校時,在理念思考、方案規劃、策略 實踐等所創造出的有別學校自己以往或他校已有的各種新作為。

顏秀如與張明輝(2005)則將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學校為了提昇教育績 效,營造有利於成員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化與環境,鼓勵且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 動,藉由知識系統的管理與運作,以系統化的經營策略,使創意得形成、發展及 永續經營之動態發展歷程。」並主張學校創新經營內涵乃是結合「組織創新」和

「學校經營」的理念所形成。

湯志民(2006)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係學校依循教育理念,突破傳統觀念,

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團體動能,轉化行政、課程、教學和環境的劣勢,使之成為優 勢,以創造獨特風格和組織文化,並發展學校特色之歷程」(61 頁)。他進一步將 學校創新經營理念實踐於籌建新校當中,將理論落實於教育現場中。而從目標而 言,學校之採取創新經營意在創造學校的獨特風格和組織文化,發展超越或與他 校區隔的學校特色,使學校價值提升創新。學校的領導者即是校長,帶領學校邁 向創新經營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童鳳嬌與林志成(2014)提出校長的創新經

32

營是校長為了因應社會環境變遷與教育改革的需求,以嶄新的思維理念、全新的 專業技術與更新的服務態度,提升教師專業教學,學生多元展能與學校辦學績效,

進而強化學校競爭力,所進行一系列有計畫、有策略、有目標的創新動態歷程。

綜合上述學者論述,研究者綜合歸納出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為:學校創新經 營係在學校場域中為了符應社會變遷,在經營策略上運用新觀念或新思維,其目 的是為了提升學校效能,創造出學校獨特風格,達成教育目標。

二、學校創新經營理論基礎

學校創新經營逐步受到社會大眾所重視,各家學者對於其理論背景開始有更 深入的分析探討,以下綜合各學者茲將學校創新經營理論基礎做說明(吳清山,

2005、2007;吳清山、黃旭鈞,2006;林新發,1998;張明輝,2009;顏秀如、

張明輝,2005):

(一)知識經濟理論:

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於 1996 年出版《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書指出「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ies)是直接以生產、分配和運用知識及資訊為基礎的經濟(OECD, 1996)。而,知識經濟在美國則是稱為新經濟(new economy),具有四 種特徵(吳清山,2004):第一,新觀念及新科技相當普遍;第二,人力 資源發展系統相當普及;第三,具有健全的資訊基礎建設;第四,政府以 及經濟環境支持企業發展與革新。吳清山(2007)進一步指出處於知識經 濟的學校經營,應激勵學校成員願意去嘗試和改變,活化學校生命力和創 造力,以利知識不斷產生。然而,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當中,學校所面臨 的挑戰遠比過去更為艱鉅,必須力求改革與創新,方能在激烈競爭的環境

33

下,贏得優勢地位(吳清山、黃旭鈞,2006)。

(二)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理論:

學習型組織涉及相關概念為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1990 年,

美國聖吉(Peter M. Senge)出版著名的《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一書當中提及學習型組 織理論核心有五大項修鍊,其內涵如下(吳清山,2004;林新發,1998;

張明輝,2009):

1.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系統性思考是為學習型組織修煉的精 髓。它是一套思考的架構,協助人們認清整體變化型態,以及確認問 題背後的真正形成,使人們能夠有效掌握變化和解釋複雜情境。

2.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個體不斷精益求精,以及使命感和責 任感,有助促成組織整理成長和發展。

3. 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對於自身習慣擁護的理論 和實際應用差異進行反思和探索,才能促使心智模式的開放。

4. 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共同願景是發自每個人內心 的意願,它的力量源自共同關切,能為學習提供焦點與能量。

5. 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現代社會中,學習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

團體的學習,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進而一起思 考的能力。

張明輝指出當學校組織成為「學習型學校」時,強調的是整體學校組 織成員的學習成長,因此,學校經營與管理者致力於有效帶動學習型學 校發展時,須具備良好的學習型學校領導理念與策略,而這些理念與策 略包含了:科技領導、教育領導、結構領導、道德領導、文化與象徵領 導、人力資源領導、政治領導、策略與轉型領導等等。

林明地(2009)說明了組織學習對於達到創新經營學校的貢獻為:

34

1.提升學校對環境的敏知能力,並孕育內部創新的動力。促進個人學習

「組織化」,鼓勵團隊學習。學校領導者以身作則,展現創新作為;2.精 煉成員的人際互動與資訊分享;3.改善學校的微觀政治學;4.展現學校文 化意義;5.尋求並實踐較適宜的行政運作模式,避免不具功效、阻礙發展 的行政「關鍵狹隘環節」;6.調整學校結構;7.設定學校努力目標,定期 評估成效。

簡言之,學校創新經營受到上述學習型組織的浪潮影響,學校不斷 學習吸收知識,將更能有助於創新成長,永續發展。

(三)組織創新理論:

顏秀如和張明輝(2005)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一詞源自於「創新」及「組 織創新」,並將組織創新界定為:「組織經由知識系統,系統化地採用其 認為新的觀念或行為,以局部或全面的方式,影響技術與管理系統,來提 升組織績效的過程。」(30 頁)。而學校亦屬於組織的一種,因此學校的創 新經營,即也是一種組織創新。

(四)組織創造力理論:

組織創造力在強調組織產生新觀念、產品或技術的能力,著重組織 創造與創意發展的過程,可以這麼理解,組織創造力應為組織創新

的一項要件(顏秀如、張明輝,2005)。因此,組織創造力的理論,豐富

了組織創新經營的內容,而組織有了創造力,組織的創新經營策略和手法,

就會源源不絕,此將有助於促進個人成長和組織發展(吳清山,2007)。

(五)組織發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理論:

組織發展理論自 1970 年代逐漸受到重視,George 和 Jones 將其定義 為:「管理人員利用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在他們的行動研究方案中,

以增加組織的適應力。」(引自吳清山,2007)。學校本身即是有機

體,會隨著瞬息萬變的環境也需要相對應的調適與發展,以達到永

35

續經營的目的。

(六)渾沌理論(chaos theory):

渾沌理論與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ism)質疑過去現代主義的理性思維,

渾沌理論與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ism)質疑過去現代主義的理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