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過程經驗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包含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 與後續未來研究等三方面之建議,說明如下: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持續推行補助科技設施

本研究結果發現,新北市校長科技領導之「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層面與 學校創新經營之「資訊科技創新經營」的平均數得分為最高,顯示新北市國民

126

中學在數位科技設施上良好,而教育科技設施往往並非單單仰賴學校原本經費 所能負擔,此外,學校創新經營當中之資訊科技創新經營層面平均較高,因 此,在政府教育行政機構仍宜持續推行補助科技設施之設施,讓縣內有充裕資 源發展科技資源,並確保資源公平且合理分配。

二、訂定有關科技領導之評鑑準則與鼓勵進行研究

本研究顯示科技領導在評鑑與研究層面平均得分最低,這也與秦夢群、張 奕華(2006)和張明智(2009)研究相符,而有關科技相關評鑑層面,較難單 仰賴學校層面努力研發評量標準。因此,建議政府配合教育科技政策推行,考 慮著手進行訂定相關科技教育指標,目前國內並無相關準則,建議可參酌美國 國際教育科技協會(ISTE)對於學生、教師、行政者、教練與電腦科技教師均 有提供教育指標,可提供我國作為相關評估參考。另外,教育科技領導研究,

則是可以獎勵學術單位或是實務現場教師進行學術研究或是行動研究,改善相 關科技教育相關理論與實務。

三、政策可優先考慮小規模學校施行

本研究顯示,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層面,多數在小規模學校(30 班以下)程度表現優於大型學校(61 班以上),換言之,未來在推行有關教育 科技或學校創新方面,小規模學校在運作上較彈性,可優先考量做為推行相關 政策的先行學校。

四、透過強化校長科技領導,邁向學校創新經營

根據本研究結構模式獲得良好支持,學校創新經營方能締造學校競爭力,

提升教育品質,而學校創新經營可透過校長科技領導的方法,有效促成學校組 織創新,有鑑於此,科技領導的五大層面務必須確切落實,例如:在願景、計 畫和管理層面,優先建立學校明確願景,接著,形塑學習型組織;在成員發展 與訓練層面,校長可適時引進校外專家或科技公司講師;在科技與基本設施支 持層面,積極爭取校外計畫性補助經費來改善學校設施,或者是定期維修科技

127

設備,降低師生挫折感,提升科技使用率;在評鑑與研究層面,鼓勵學校教師 從事科技創新的行動研究,將科技訓練列入相關評量指標之一;在人際關係與 溝通技巧層面,建立暢通的溝通資訊平台,重視組織內外的溝通互動關係。

貳、對學校單位之建議

一、加強學校的外部之關係

本研究中學校創新經營之外部關係創新經營層面平均最低分,可能為創新 層面往往在校內或教師個人進行。因此,校長除了持續加強組織內的人際溝通 之外,處於開放系統當中的學校亦須領導者面對新公共關係積極與外部互動,

例如:與家長和社區定期舉辦活動來維持良好的互動,或是可考慮跨校公開分 享創新經營成果,並與中央機構或縣市政府爭取經費與公開成果的機會。

二、校內政策可先從行政端或資深人員推行

本研究顯示,校長科技領導在年齡較資深人員(40-49 歲)知覺程度較高,

且多數層面上在擔任主任一職在知覺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程度較高,

因此,學校校內推行科技領導或學校創新策策可優先考慮資深人員或行政端推 行。

參、對後續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方法方面:建議可延伸量化研究,做質性訪談作深入探討變項背後的 意涵。

二、研究對象方面:採取增加樣本數量,擴大研究範圍至全臺或是研究不同階 段(如高中職或大專院校),有助於研究推論。

三、研究工具方面:就研究量表上,思考量表的向度與題目增修。

四、研究變項方面:考量是否有中介效果之影響。

128

12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春助(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4)。教育小辭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名詞:科技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71,195-196。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e辭書(二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黃旭鈞(2006)。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有利條件、困 境、功能與策略。教育研究集刊,52(2),33-65。

吳清山、黃旭鈞、賴協志、高家斌(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建構 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3(4),71-105。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 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8-74。

林明地(2009)。學校創新經營:組織學習的觀點。載於張鈿富(主編),教育 行政:理念與創新(282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彥宏(2009)。科技領導對學校行政管理創新之影響--以台北市國民中學 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64,98-125。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130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LISREL/SIMPLIS原理與應用(二版)。臺 北市:雙葉書廊。

唐錦超(譯)(2006)。創新的擴散(原作者:E. M. Rogers)。臺北市:遠 流。

秦夢群(1995)。 渾沌理論在教育行政上之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18,83-102。

秦夢群(2013a)。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13b)。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張奕華(2006)。校長科技領導層面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教育與心理 研究,29(1),1-27。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 期刊,2(3),123-150。

馬信行(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高上倫(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芳全(2013)。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張明智(2009)。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行政創新管理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臺北市:學富。

張奕華(2003)。美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趨勢--科技領導。教育研究月刊,

114,147-159。

張奕華(2010a)。校長科技領導--模式、指標與應用。臺北市:洪葉文化。

張奕華(2010b)。學校科技領導與管理:理論及實務(二版)。臺北市:高等 教育。

張奕華、吳怡佳(2008)。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 究與發展期刊,4(1),171-193。

131

張奕華、張敏章(2009)。數位時代中提升學校效能新途徑:科技領導與 DDDM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88,112-122。

張奕華、許丞芳(2009)。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行 政與評鑑學刊,7,23-48。

張盈霏(2005)。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tpde.tchcvs.tc.edu.tw/creativity/

download/%E5%89%B5%E9%80%A0%E5%8A%9B%E7%99%BD%E7%9A%

AE%E6%9B%B8.pdf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ws.moe.edu.tw/001/

Upload/3/RelFile/6315/6926/97.08%E6%95%99%E8%82%B2%E9%83%A8%E 4%B8%AD%E5%B0%8F%E5%AD%B8%E8%B3%87%E8%A8%8A%E6%95

%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取自http://case.

ntu.edu.tw/CASEDU/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2/db/%E4%B8%AD%E 8%8F%AF%E6%B0%91%E5%9C%8B%E6%95%99%E8%82%B2%E5%A0%

B1%E5%91%8A%E6%9B%B8%E7%9B%AE%E9%8C%84.pdf。

教育部(2016)。2016-2020資訊教育總藍圖。取自 http://ws.moe.edu.tw/001/Up load/3/relfile/6315/46563/3d9a977d-cd20-429f-a5d0-a17a68e86199.pdf

陳易昌(200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鈞泓(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科技領導、組織學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敎育研究,145,59-72。

湯志民、湯為國、蔡坤良、蔡念芷(2009)。臺北縣市國中小學校創新經營策略

132

之研究(精簡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 97-2410-H-004-030),未出版。

童鳳嬌、林志成(2014)。卓越領導與創新經營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 教育。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 月刊,124,52-58。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建翔、吳清山(2012)。臺灣近十年學校創新經營研究之分析與展望:以期 刊與學位論文為主。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3),1-30。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靖文、方翌(2014)。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組織學習之中介 效果。教育學誌,31,39-79。

楊振昇(2009)。組織變革與組織發展之內涵。臺北市:高等教育。

葉連祺(2003)。科技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2,151-152。

蔡政道(2010)。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 之研究(未發表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瑞倫(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發 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崇趁(2011)。教育經營學導論--理念、策略、實踐。臺北市:心理。

謝傳崇(2007)。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

(3),28-52。

133

魏勇剛、龍長權、宋武譯(2010)。量表編製: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貳、外文部分

Anderson, R. E., & Dexter, S. L. (2000). 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cidence and

impact. Teaching, learning, and computing: 1998 national survey, report #6.

Retrieved from ERICdatabase. (ED449786)

Anderson, R. E., & Dexter, S. L. (2005). 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valence and effe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0(1), 49-82. doi:10.1177/0013161x04269517

Aten, B. M. (1996).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Aten, B. M. (1996).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