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校效能之理論與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二節 學校效能之理論與研究

本節將從學校效能的定義與內涵、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及學校效能的相關研 究取向等三方面來加以探討。

壹、學校效能的定義與內涵

學校效能是學校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學校效能的展現除了須有高品質的行政 效能外,還須有卓越的教學成效與優異的學生成就。

一、效能的意義與內涵

「效能」(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是兩個極易被人混淆的 名詞。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對於「效能」一詞所下的定義,「效 能」指的是貢獻才能與智慧;而「效率」指的則是所付出之能力與所獲得之功效 的比率,因此,效率較為具象,而效能較為抽象,難以用實際的事物與之比擬。

吳清山(2004)表示,效能的定義,一般研究組織學者都同意,它並不是一個「概 念」,而是。「構念」(construct),「構念」是無法由現實世界的具體事件,直接 接觸而來,而必須經過高層次的「抽象化」推衍。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於《有效的主管》書中指出:「效率」(Efficiency)

是「把事情做正確」(Do the thing right);「效能」(Effectiveness)則是「做 正確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張寶誠,2010)。楊念湘(2008)認為,效 率與效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後者則是組織成員需求 的滿足,且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效能比效率更重視內在的改進與外在的應變,

所以有效率的組織不一定是有效能的組織,有效能的組織也不完全是有效率的組 織,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換句話說,效率只是效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 件。國內學者李詠吟、張新仁、潘慧玲、許殷宏等(1998)認為,歸納而言,效能 不同於效率,前者係指成果和目標的關係,強調目標的達成,實踐組織的價值,

由於組織一切作為都是以達成效能為目的,因此,對組織而言,效能的重要性大 於效率;後者則係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著重以最少的資源達成組織目標,

亦即經濟及資源的有效利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張慶勳(2001)曾就兩者進行比較,其要點如表 2-8 所示。

表 2-8 效能與效率之比較

效能 效率

強調組織目標的達成 強調組織成員個人需求的滿足 強調資源運用的結果 強調資源輸入與產生結果的比值 考慮輸出-運作過程-產出的循環 考慮輸出-產出間的關係

強調做對的事 強調把事做對

強調領導策略的運用 強調管理技術的層面 兼顧組織內外環境的要求與標準 強調組織內部的狀況 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偏向解決問題的經濟層面 對有限資源做最佳的利用 保護資源

追求利潤 降低成本

講求績效 負責盡職

資料來源: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頁 233

由上可知,效能與效率有顯著的差別,組織不只應該注意效率的追求,更應 該注重效能的達成。張盈霏(2006)認為,效能並非全有或全無的問題,而是多寡 良窳的問題,含有客觀測量與主觀評價的成分在內,而且,效能是多層次、多層 面、多元呼啊的構面,必須審度系統的特性,透過主要的效能層面和具有代表性 的效能指標予以呈現及描述。

綜合來說,組織目標的達成要考量的要素很多,除了考慮表面上數字的達標 之外,更要思考組織存在的價值是否達成,因此,必須設定分項目標與實施策略,

只有在這些符合組織價值性的目標與策略達到標準後,才算是符合組織「效能」; 而各項措施與努力是否達成各項目標與策略,其所付出的努力與方法是否能經濟 有效,才是「效率」所關心的議題。

二、學校效能的意義與特徵

效能在教育上的展現,要比一般企業更加複雜許多,因為學校所追求的不只 是學校招生的多寡,或是學生畢業後的升學與就業情形,學校尚且負有更多的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會責任。尤其在臺灣邁向現代已開發國家的今日,對優質學校的追求,讓我們更 加注意對學校效能的追求。

(一)學校效能的意義

有關學校效能的相關論述頗多,許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及研究者君曾對學校效 能進行相關研究或論述,並給予定義。

吳清山(2004)對學校效能的定義為,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 好的績效,它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

學校文化和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劉春榮(1993)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為了達成教育目標、增進教學效果、

強化行政效率、滿足學生需求、促進教育成長及學生良好成就表現的預期成果。

張慶勳(1996)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領導者能應用領導策略及有效的途徑,

從學校外在環境中獲取必要的資源,並統整學校組織靜態、動態及生態的層面,

透過組織的運作,以達成學校目標、教職員工需求與增進組織發展。

侯世昌(2001)則指出,學校效能係指學校中的各個成員,能建立共識及齊心 努力,使學校在目標計畫、教師素質表現、教育工作滿意、校園設施規劃、校長 領導、行政運作、學生表現、外部評價等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與表現,進而 能達成學校預期的教育目標,並滿足學校內組織成員的需求。

吳清山(2004)對學校效能的定義為,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 好的績效,它包括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

學校文化和價值,以及教職員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定的目標。

蔡炳坤(2007)認為,學校在學校目標的指引下,發揮行政分工的力量,有效 率的運用各項資源,兼顧組織目標及個人需求的達成,並能適應內外在環境的變 遷,綜合而成的整體績效程度。

顏弘欽(2009)則認為,學校效能係學校經由行政領導與管理、成員的專業與 行動、資源的投入與支持,使學校在經營運作、教師表現、學生學習、組織氣氛 與文化等方面,均能符合相關利害關係人的目標或期待,而能有良好且持續的績 效表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綜上所述,可以歸納學校效能的定義為,學校為了達成教育目標,在校長、

行政人員及教師的努力下,在行政領導、教師教學、學生表現、環境規劃、社區 關係等各方面,都能有傑出優質良的表現,以達成社會及國家的期望。

(二)學校效能的特徵

學校教育是一個環境單純,但效能難以評論的領域,綜合各方研究,學校效 能的特徵有下列的論述:

Hopkins 和 Ellis(1991)認為,有效能的學校具有下列特徵:1.以課程為中心 教學領導;2.校內支持的氣氛;3.注重課程與教學;4.清晰的目標及對學生的高 度期待;5.績效與成就的監視;6.成員的專業發展與進修;7.家長的參與與支持;

8.教育行政機關的支持。

張德銳(2000)認為,有效能的學校具有下列特徵:1.重視學校環境的維護;

2.學生紀律良好,老師能有效的控制教室秩序;3.教師及行政人員皆能體任學生 學習的重要;4.學生的學習成就與教師的教師成就受到肯定;5.行政人員與教師 享有專業自主權;6.良好和諧的學校氣氛;7.學校能提供學生自治、參與校務及 服務的機會;8.強調家長參與校務。

Brown(2002)認為,有效能學校的特徵為:1.強勢的領導;2.高度的期待;

3.學校文化;4.定期的評量;5.社區的支持;6.共享願景;7.清晰的任務使;8.

適當的課程安排。

吳清山(2004)指出,有效能的學校具有下列特徵:1.強勢的領導;2.和諧的 學校氣氛與良好的學校文化;3.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習得;4.對學生有高度的期 待;5.教師有效的教學技巧;6.經常督導學生的進步;7.教職員的進修與發展;

8.妥善的學校環境;9.社區、家長的參與及支持。

綜合歸納具備學校效能的特徵為:

1. 在行政領導上:領導團隊都能以身做責、溝通與互動密切、公開民主地進行 決策、能做充分授權、關心成員的需求。

2. 在教師教學上:優秀的教學與評量方法、優良的班級經營、注重學生的個別 差異、教師同儕合作密切、持續參與進修研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3. 在學生表現上:學生學習表現積極認真、具備良好基本學科能力、生活常規 良好、勇於嚐試與探索、對外比賽屢獲佳績。

4. 在環境規劃上:整體校園環境乾淨、設備能充分提供教學需求、設施設設有 專人管理維護、注意校園美化綠化、校園能進行長遠規劃。

5. 在社區關係上:與社區機構團體互動良好、重視與社區建立和諧的夥伴關係、

與學生家長及社區人士保有良好的互動、主動向社區行銷學校的辦學理念、

家長對學校的教學與辦學績效給予肯定。

貳、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

歸納了學校效能特徵,各專家學者即以轉化為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

吳清山(2004)引述霍伊和米斯格的研究指出,評量學校效能的指標有四個:

1.適應力(包含彈性和革新,是指專業教育人員感受變遷力量,推展新政策和實 務,以適應緊急需求的能力);2.成就(主要有兩種方法:(1)生產功能研究;(2) 組織研究);3.工作滿足(教育人員評估其工作角色的一種現在和過去取向的情緒 狀態);4.主要生活興趣(個人對某些喜好活動的偏好程度)。他並就學校效能的 特徵,建立國內評量國小學校效能指標有十項,包括:1.學校環境規劃;2.教師 教學品質;3.學生紀律表現;4.行政管理溝通協調;5.學生的學業表現;6.教師 工作滿足;7.學校課程安排;8.學校家長彼此關係;9.師生關係;10.校長領導 能力。

張盈霏(2006)歸納出六個層面及其特徵如下:1.行政領導(校長與行政人員 之間、與教師間或學生間,能以各種資訊及溝通管道,進行相互瞭解、接納並彼 此支持);2.校園規劃設施(學校之硬體、軟體及人事之規劃及運用情況,並能做 有效管理與規劃,建築規劃具有前瞻性,重視綠化及美化,符合學生之需求);

3.教師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以各種形式的方式,將所知所學教給學生瞭

3.教師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以各種形式的方式,將所知所學教給學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