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五節,分別從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重要名詞釋義、研 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等五方面加以敘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機制,而學校教育更是最具結構性 的教育體制,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社會脈動莫不與學校教育習習相關。十八世紀開 始的工業革命用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廠手工生產,造 就劃時代的生產與技術革命。為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生產所需的各項高素質人 力,促使現代學校體制的興起。為了滿足各方對於學校的期待,學校效能的追求 無疑是學校經營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在全球化及資訊化的趨勢之下,投入對教育 的改革,以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從而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是各國共同的重要議 題。

1982 年,美國聯邦教育部為了選拔傑出的公私立學校、建立學校效能指標 以為各校自我評估與改進參考,並鼓勵學校分享辦學經驗,而提出了藍帶學校計 畫(Blue Ribbon Schools Program) 。獲得藍帶學校殊榮的學校即是得到政府及 家長認可的優質象徵,不僅擠身一流學校之列,讓學校的辦學獲得肯定,也有助 於提升學校努力辦學的意願。2001 年發生的 911 事件,衝擊了美國人對國家安 全的信心及震動了世界的穩定性,美國人意識到教育在解決國家困境中應扮演更 重要的角色,因此在 2002 年提出了新的「沒有孩子落後—藍帶學校計畫」(No Child Left Behind-Blue Ribbon School Programs),強調對於每一個學生學習 機會平等的重視,以及每一所學校的成長。

英國在 1998 年開始辦理燈塔學校(Beacon Schools)選拔活動,獲選學校除 了公開表揚之外,並須將學校的辦學經驗與特色對其他夥伴學校進行分享,其中 包括辦理校際研討會、提供教師在職進修、諮詢服務、到校觀摩、課程設計分享 等,希望選拔出來的優秀學校也能協助其他學校作有利的發展。同屬亞太地區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香港也在 1999 年 6 月,推出「傑出學校獎勵計畫」,目的在表揚表現優異的學校,

從而推廣學校的卓越教育工作,培養優質的學校文化。

除了上述優質學校的選拔之外,世界各國對於學校教育與教學的調整多能也 投注許多的心力與經費,期望改革現有教育的現狀,或設立諸多特色學校,如美 國另有磁性學校(Magnet Schools)、衛星學校(Star Schools)、新美國高中(New American High Schools);英國的專家學校(Specialist Schools);日本的「日 本邁向 21 世紀教育新生計畫—彩虹計畫:七項重要策略」(The Education Reform Plan for The 21st Century-The Rainbow Plan:The Seven Priority Strategies) 等。這些先進國家無不希望在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及資訊飛速進度的時代中,能夠 提供優質的教育,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面對世界各先進國家教育改革的趨勢,並且提高國際競爭力,我國近年來對 於優質學校的推動與選拔工作,也投入許多心力。教育部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 後,為獎勵推動優質課程表現傑出的學校,辦理了 4 屆的「標竿一百—九年一貫 課程推手選拔」,選出推動學校優質課程研發與推廣的學校團隊加以表揚。其他 如「InnoSchool 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GreaTeach 全國創意教學獎」等的辦理,

都希望從中央部會的提倡,帶動全國對於優質的學校教育推廣工作之重視。

地方上臺北市創風氣之先,自 2003 年開始研議優質學校評選計畫。2002 年 吳清基先生就任臺北市教育局長,提出倡議多年的「精緻教育」理念,2003 年 即以精緻教育作為臺北市教育推動的重點工作。同年 10 月,召開「優質學校指 標」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邀請學者、專家、中小學校長等,經過數次的研議,

確立了優質學校指標。自 2006 起至 2014 年,總計在 2,122 件參選作品中,選拔 出 430 件在學校經營各向度中的優質成果,除了使用心經營的學校獲得該有的肯 定之外,同時也形成了一股風潮,讓各校的經營團隊,以優質學校評選指標,檢 視學校辦學經營的各項措施,邁向卓越優質之路。

2009 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再接再厲,推出「教育 111 標竿學校」選拔,讓 發展學校特色、扶植學生專長,並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學校,能有獲得肯定的 機會。而臺北縣(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也在歷經 4 年的研議後,於 2010 年選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一屆「邁向卓越學校認證」標竿學校。其他尚有如桃園縣與彰化縣的「特色學 校認證」、臺中市的「發展學校特色計畫」,以及各縣市的多項學校特色發展計畫 等,已讓優質學校的發展與選拔活動蔚然成風,改變以往以課程標準侷限學校辦 學,而化為競以發展學校特色,百家爭鳴的方向。

研究者於 2010 年借調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擔任研究教師一職,實際從事臺 北市優質學校評選工作,負責「學校領導」、「行政管理」與「校園營造」等 3 個向度的評選業務,對於各參選學校推動校務工作的用心與付出感受深刻,尤以 行政團隊在推動優質學校評選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感受特別深刻。即使學校 所參選的向度是在教師專業領域如教師教學、課程發展、專業發展,或是在教育 成果的呈現方面如學生學習、資源統整或學校文化,獲獎學校在通過初選,進入 到校實地訪視的過程中,對受訪學校推動優質學校的各項作為中,每一個行政措 施,各項布置與規劃,所展現出來的優質領導與行政作為尤有體會。深刻感覺到 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與行政體系,學校必能在增進學校效能的各個向度中,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至今各項研究尚缺乏以學校領導及行政管理立場對於優質學校推動,從 而追求學校效能影響之實證性研究。加以各項教育改革政策推動至今,國中各校 參選優質學校評選的比例仍低於國小各校,是否得因學校領導及行政角色的優質 經營觀點,檢視對於提升學校效能的影響,使國中各校追求優質學校教育獲得進 一步的協助,是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