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教育政策執行力的指標建構

本節旨在探討有關學校教育政策執行力的衡量指標,先就指標基本意涵包括 功能、特性、分類、建構方法、建構歷程與發展方式進行敘述分析,然後再依據 相關研究結果的綜合歸納,分從政策與環境知覺、組織能力、經營策略、營運管 理等不同層面,進行衡量指標的建構與分析。

壹、指標的基本概念與內涵

教育指標的發展,究其根基,主要是始於六○年代晚期以至七○年代時的社 會指標運動(Odden,1990),對其研究主要也是從計量科學的角度探討教育的發 展狀況與趨勢,並藉由客觀量化數據分析教育問題或教育現象。教育指標係晚近 教育政策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的一環(孫志麟,1998)。

張鈿富(1999)指出,指標是表示某種變數隨著時間或地區的不同,相對於 基數的變化情形,是一種統計的測量,能反映重要層面的主要現象,並對相關層 面進行加總或分化,以達到研究分析的目的;田振榮等(2002)亦認為指標是一 種統計測量,以此反映研究者所感興趣事物的重要層面,並測量出事物的質性與 量性特徵,因此,指標應有比較參照點,方具有意義。基此可知,「指標」是某 項決定或判斷的準則、標尺,故衡量指標乃指判斷受評對象優點或價值的依據,

而此指標的建立將影響衡量結果的公信力(吳政達,1999)。 一、指標的功能

Oakes(1986)以為教育指標所能達到的功能有:1.報導並比較教育狀況;2.

監測教育變遷;3.解釋教育狀況與變遷;4.預測未來教育可能的改變;5.剖析教 育系統的強勢與弱勢;6.提供決策者最有效的改進途徑。

Cuttance(1990)認為教育指標的主要用途有九項:1.評估改革的衝擊;2.

提供決策者改進教育最有效的訊息;3.解釋教育現況與變遷的成因;4.協助決策 與管理;5.刺激並集中教育人員努力的焦點;6.確保績效責任;7.界定教育目標;

8.監測教育標準與趨勢;9.預測未來的變遷。

Nuttall(1990)分別以決策者的角度以及研究者的角度來看教育指標的功 能。對決策者來說,教育指標可以:1.監控與評鑑;2.發展政策的選擇方案。對

134

研究者來說,則可以:1.模擬教育系統,深入了解教育現象;2.比較研究分析的 起點。

王保進(1996)則認為教育指標的功能有以下六點:1.說明或擬訂教育政策;

2.檢視教育制度之變遷;3.扮演政府與大學溝通對話之工具;4.提供教育評鑑的 客觀標準;5.分類教育制度;6.分配教育資源之參考。

張鈿富(1999)認為教育指標有下列五種功能:1.作為政策的聲明;2.監控 教育系統的變化;3.可以顯現出教育系統的特色;4.教育系統的分類;5.作為建 立基準的意見或依據。

郭昭佑(2001)指出教育指標的主要功能有:1.陳述教育期望;2.管制與評 鑑教育品質;3.提供教育決策的資訊;4.提供教育消費者選擇所須資訊。

吳政達(2007)另從公共政策的衡量角度,認為指標乃是利用公共統計數值 於公共政策議題分析的一種衡量工具,其目的不僅可與衡量政策成效相結合,形 成重要判斷資料,更可利用公共部門的統計數值,來協助政策利害關係人制訂妥 適的政策。

綜合上述可歸納得知,教育指標具有以下功能:1.解釋當前教育現況;2.

提供教育變遷可能的成因;3.協助評估改革所帶來的衝擊;4.政策方案決策與管 理的參考;5.監測政策影響效果;6.進行教育表現之比較與分類;7.教育資源分 配之參考;8.檢視教育發展趨勢及預測教育未來變遷。

二、指標的特性

良好的統計指標在於能利用少數的統計量,把整體現象的特徵作完整的呈 現,以收取化繁為簡的功效,藉以了解現況與作為未來決策之依據(蔡惠瑜,

1999)。基於此,指標之建構應能就整體研究現象作全盤了解,方能清楚傳達與 描述當下環境之現象;而建立指標的目的在於將事物化繁為簡,藉由操作型定義 及透過工具測量來反映出重要的現象,以作為分析、判斷問題及提高決策品質的 依據。

Johnstone(1981)認為指標可分為量化指標(quantitative indicators)與質化 指標(qualitative indicators)兩種,其中量化指標可反應出一個可數值化的結果,

而質化指標可用來確認數量的相對卓越程度,據此,指標通常具有下列特性:

1.能指出普遍的狀態,但未必具有高度的科學精確性。

2.指標在整合相關變項的概念與意義,以呈現出制度的縮影。

3.指標是可量化的數字,應依所建構的原則,解釋其意義。

4.指標是理論發展的起點,經操作型定義轉化形成可測量的變項,藉蒐集的 資料所建構的指標,可為理論研究奠基。

5.指標數值的適用性是暫時的,會隨時間變遷而有所變動。

Fortuin(1988)認為選定良好績效指標的必要條件:1.對指標使用者而言,

績效應定義明確、簡單、易懂、可以立即應用;2.績效指標應可顯現目標達成程 度;3.一旦達到某個目標值就應該設定新目標;4.績效指標應具攸關性,也就是

135

指其涉及的事務或參數必須是能控制的;5.指標的供應者和使用者必須同意其所 代表的意義及攸關性;6.改良績效指標時必須將最重要的指標濃縮至五到十個指 標。

黃政傑等(1996)指出,一個好的指標應符合下列標準或特性:1.指標之選 定應依據理論 2.指標應反映現象的核心與重要特徵;3.指標應能被眾多的人所 瞭解與採用;4.指標應有共通的「操作型」定義;5.指標所測量的應是可觀察且 能賦與數學運算的現象;6.指標的數據應能符合各項規準,尤其在有效性、可靠 性、穩定性、可用性、反應性、量表性、分割性、代表性、與其他指標的重合等 方面;7.指標應具中性之屬性;8.指標的種類眾多(如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

每一指標均具有其推論上的可行性與限制,避免只憑使用單一指標去測量某一現 象。

李建華(1999)也提出選擇績效指標時要考慮是否符合下列要求:1.完整性:

所採用的績效指標要能反映受衡量單位的全部績效;2.客觀性:衡量者應以充分 客觀性資料衡量,以避免太多主觀因素;3.可控制性:績效衡量項目應為此單位 所控制因素,不會受上層或其他單位影響;4.比較性:如同一指標可對各期間加 以分析,或同期間各有關單位比較;5.目標融合性:績效衡量除能代表個別績效 外,又能與組織總目標相配合;6.符合長期利益:重視個別利益外,更應能重視 組織未來發展。

楊錦洲(2002)指出績效指標須符合下列幾項標準,才能稱做關鍵績效指標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1.影響到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價值;2.能夠形 成組織核心競爭力,產生競爭優勢;3.有助於組織的獲利與成長;4.能改善組織 的經營體質;5.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組織文化。

余亞瓊(2003)提出績效指標須依照其個別性或整體性有不同的判準:1.

個別績效指標的選擇判準有可掌握性、可比較性、可行性、明確性、客觀性及重 要性共六類;2.整體績效指標的選擇判準有可及性、均衡性、完整性及因果闌聯 性。

黃明達、林東毅(2005)研究歸納指出,在建構優良績效指標時可考量以下 因素:1.結合組織願景策略目標-績效指標應符合企業經願景、目標,互相搭配,

以制訂出可以測量的量化指標,方能發揮其衡量績效的效用;2.可量化-在訂定 衡量指標時須注意衡量項目是否可以量化,當指標無法量化,就難以掌握,建議 所選取的衡量指標都能訂出計算公式,若為質性指標,可以用調查或問卷進行量 化,以確保衡量性;3.定義清楚-要清楚定義出每一個指標所確切代表的意義,

並且這些定義要為全體團隊所認可。同時,也必須兼具實際與可行的,否則難以 施行;4.可及性-要達到人力、成本及時效等前提下,設定具有複雜度、困難度 極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但也不要設定難以達成的績效指標;5.完整性-績效指標 應能充分反映出受衡量單位/組織的完整績效,所考慮的範圍應是周延且完整 的,具有洞察事物的能力,不能只重視功能面(function-based)的績效評估;6.認 同與信任性-績效指標必須獲得所有參與者(包括管理階層、員工)的認同與信

136

任,否則無法順利推動;7.權重分配-選定之績效指標若有不同重要性之分,則 可賦予一權重,以區分其彼此間的重要性差異。

表 2-14 教育指標的特性

Johnstone (1981)

Fortuin

(1988)

黃政傑等

(1996)

李建華

(1999)

楊錦洲

(2002)

余亞瓊

(2003)

黃明達、林東毅

(2005)

理論性 ˇ

完整性 ˇ ˇ ˇ

客觀性 ˇ ˇ ˇ ˇ ˇ

比較性 ˇ ˇ

穩定性 ˇ

重要性 ˇ ˇ ˇ

可行性 ˇ ˇ ˇ ˇ

明確性 ˇ ˇ ˇ

關連性 ˇ ˇ ˇ ˇ

代表性 ˇ ˇ ˇ

可控制性 ˇ ˇ ˇ ˇ ˇ

其 他 ˇ ˇ ˇ ˇ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可知,指標乃是一種指示量數,用以測量事物的品質或數量,藉以作為 不同時間或地區的比較,反應當前教育思潮與政策方針,除了解其變化情形或相 對地位外,並可提供價值判斷的參考。從事指標建構之研究時,應注意指標之擬 定應能反映出相關現象的重要層面,表現出各變項間之關聯性,並且了解指標會 因時空變遷而有所改變,需不斷加以探討修正。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進行有關國民小學教育政策執行力衡量指標的建構與驗 證,因此,對於精確掌握衡量指標的意涵、指標的特性,以及建構指標應有的設 計原則,都將於研究過程中予以重視。

三、指標的分類

教育指標的類型,在學者的眼中是相當多元且看法分歧的,可能因為使用目 的、研究旨趣、思考向度、以及所依據的觀點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較常見的 分類如下:

1.依指標成分分類可分為單一統計指標(single statistics indicator),如教育 總支出、班級規模,以及綜合統計指標(composite statistics indicator),如師生

1.依指標成分分類可分為單一統計指標(single statistics indicator),如教育 總支出、班級規模,以及綜合統計指標(composite statistics indicator),如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