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教育政策執行力的相關理論

儘管學校教育政策執行力著重於組織的具體實踐,然因學校組織的性質與一 般企業或行政組織仍有許多差異,因此,單就企業組織執行力的理論論述並無法 清楚了解學校執行教育政策的精神與運作。

而依據與學校教育政策執行力較為相關的理論和研究,包括政策執行力理 論、目標管理理論、策略領導理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全面品質管理理論以及 績效管理理論等,其中,政策執行力理論主要包含第一節之「政策」及「執行力」

的相關內涵,故本節不再贅述。以下簡要論述目標管理理論、策略領導理論、人 力資源管理理論、全面品質管理理論、績效管理理論之理論要旨,及其對於學校 教育政策執行力之相關啟示。

壹、目標管理理論

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行動來爭取成果的思考方式。企業組織推行目標管理,其

65

所設定的大目標及單位個人之目標,即為管理階層釐訂各項營運計畫及運用與分 配資源的基礎,而其最終目的也在於追求營運成本的降低,並經由經營管理績效 的提高來健全企業整總體的體質(黃憲仁,1999)。學校教育政策執行力從執行 歷程而言,亦為一種期望以行動的具體行為,來獲取政策整體最後效力的實現,

因此,對於政策原定的大目標如何透過行動計劃的轉化,重新設定各種方案目 標,並且做進行有效的管理,如此,目標管理的理論要義將對教育政策目標的執 行有所助益。

一、理論要旨

以下僅就目標管理的意涵、實施歷程、功能與限制,以及其對政策執行力的 啟示,分項加以析述。

(一)目標管理的意涵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始見於 Drucker 在 1954 年所撰 寫的《管理實務》(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中,旨在提倡自我控制觀念 與目標管理方法,以糾正專案化、層級化及個人主義與本位主義的可能缺失,進 而促進組織內部層級間、個人間的溝通與聯繫,使組織成員皆有努力的方向。所 以目標管理亦可稱之「整合管理」(management by integration)。由表 2-6 各專家 學者對目標管理所下的定義中可知,因研究或觀察的角度不同,諸如目標設定、

參與向度、控制向度、激勵向度,以及綜合的觀點,實難有一致的見解。然而,

從表列學者的定義,目標管理的意涵可歸納以下幾項重點:

1.重視參與式的管理

目標管理是藉由組織上、下層級管理人員共同來確定目標,並界定組織每一 成員的責任範圍,並鼓勵各級主管、部屬及同僚間經由溝通、互動、激勵、分權、

共同參與的過程,建立個別的工作目標。因此,目標管理即為參與式的管理。

2.強調有系統的管理過程

目標管理不僅強調目標的設定,而且更重視目標完成過程的管理或控制,其 過程要素包括:目標設定、參與、回饋。如果只是設定目標,卻没有善加管理,

那絕不是真正目標管理的真諦。

3.以結果為取向的管理制度。

目標管理乃是組織為有效完成其目標、增進其效能所採用的一種管理技術,

它是一種手段(或工具),它所關心的是最後的「結果」,亦即目標有無達成、績 效有無提升、效率有無增進等執行價值。

4.對人性的看法是正面的。

推行目標管理的組織,對人性的看法通常都持比較寬容、信任、關愛的態度。

基本上,目標管理對人性的假設是:(1)人皆希望能有機會親身參與;(2)人皆 希望能享受自己職務上的滿足;(3)人皆希望有個人的成長機會,以及希望擔負

66

較大的責任;(4)人皆希望獲得讚許,獲得獎勵。

5.彰顯成員的自我控制與自我評鑑

在目標管理的制度下,組織及個人的目標均由組織上、下層級之成員共同參 與確定,每位成員即根據其目標而獲得適當的授權。成員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

以自我控制與自我評鑑的方式,對自己的工作進度及目標的達成程度,作自我檢 討、改進及評鑑,上級主管僅從旁協助、輔導,期能建立成員主動負責的精神。

析言之,目標管理具有以下特性:

1.層級性:目標管理是以行為科學為中心,各階層、各單位的工作目標會逐 層轉化為下一層的子目標,使組織成員努力朝向基本目標努力。當向上目標達成 時,在創造新猷意識下,人會設定更高的目標,自我期許、自我挑戰,從而促成 潛能的激發,主動地工作。

2.明晰性:事先擬定具體的目標,有助於發展未來具體實施計畫,日後績效 衡量評估標準,可收確實的控制效果。

3.參予性:目標管理係藉目標之設定,由共同商討而使員工參與規劃、決策 及執行,增進員工責任與榮譽感,激發其工作潛能。

4.自主管理性:由於目標之訂定是由上、下層級雙向溝通所達成,對於各級 管理者會產生較大動機力量,以目標做為激勵的工具,並採取自我控制與自我檢 討的自主管理方式努力完成目標。

表 2-6 「目標管理」的定義

研究角度

學者 年代 目標管理之定義 目標

設定 參與 向度

控制 向度

激勵 向度

Drucker 1954

目標管理是以更確實有效的內在控制代替 外在監督,激勵員工因了解本身之客觀需要 而努力,而非因他人的指示和說服才工作。

目標管理建立在人性活動、人性行為與人性 動 機 的 觀 念上 把 客 觀 的需 求 變 為 個人 目 標,以確保績效的獲得。

ˇ

Jun 1976

基於同樣的觀點,認為在目標管理的過程 中 , 組 織 的 大 目 標 ( goal ) 和 小 目 標

(objective)係經由組織成員的參與而共 同設定的。

ˇ

(接下頁)

67

68

69

關係;2.掃除集權控制的弊害;3.發揮成員內在潛能目標管理;4.維護人的人格 尊嚴;5.啟發員工自動自發精神;6.鼓勵協商;7.提高達成目標的可能性;8.

培養各階層主管獨當一面的能力;9.提供良好的工作績效評估基礎。

許道然(1998)和顏國樑(2004)提出,目標管理的實施不管就組織或個人 而言,都可獲得相當的好處,在組織方面可 1.促進組織的分權;2.組織目標明 確;3.強化組織規劃能力;4.促進組織的溝通;5.提高士氣。而在個人方面則可 1.激增工作動力;2.啟發員工自動自發的精神;3.激發員工潛能;4.培養主管人 才。

吳清山、林天祐(2001b)認為,目標管理不僅是一種理念,而且也是一種 行動。就其優點而言主要具有:1.組織目標明確;2.促進組織授權;3.績效責認 任清晰。但目標管理的實施同時也會面臨:1.目標設定時間費時,內容固定不易 適應變遷;2.目標管理需要很多文書作業或文件資料添增成員的工作負擔;3.

過於重視目標和績效反而造成成員之間的不和諧等缺點。

綜合上述論點可知,目標管理將能為企業團體或學校組織帶來下列功能:

1.激勵員工士氣:目標管理鼓勵所有人員對組織目標作承諾,而經由授權、

員工參與和雙向溝通,給予員工責任感、成就感,使每一個人都有受到尊重的感 覺,這種對組織目標的認同感,使組織成員心有所依,對組織整體士氣的提昇助 益甚大。

2.開發員工潛能:目標管理強調員工的自我控制,透過授權,讓員工有設定 自己的目標,自己控制執行的進度和方向,享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可以使員工的 能力發揮到極至。

3.活化組織運作:目標設定後的執行與控制,亦授權各部門負責,此一各司 其職、各盡其責的作法可使各部門靈活地因應市場情勢的變化,使組織的運作靈 活而有彈性。

4.滿足個人需求與企業目標:企業中員工的目標是追求生理、安全、社會及 自我實現等需求的滿足;企業的目標則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獲利並成 長。目標管理制度透過授權、員工參與等手段,在追求企業目標達成的同時,可 以滿足員工的個人需求。

然而,儘管目標管理參與式的觀點,以及其對人性趨於正向的假設,足以令 人感到鼓舞、興奮,但不見得每個假設在實際情境運作都那麼理想,也可能會遭 遇到實施的困境與限制。顏國樑(2004)研究指出,目標管理在實際運作上可能 會遭遇 1.目標管理制度並不適合變遷劇烈的環境;2.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難以 相互配合;3.容易流於書寫目標的形式主義;4.主管對於部屬缺乏信心;5.成員 配合意願低落;6.考核的標準難以建立;7.考核的結果未能妥善運用;8.太強調 量化的目標而難兼顧品質等諸項問題與限制。

70

(三)目標管理的實施歷程

目標管理僅僅作為一種制度將是毫無意義的,必須要配合企業的需要及實際 操作,全體員工一致去推展,才能提高全體員工之工作意願。換言之,目標管理 本身即是一種實踐工具,必須藉由實際的操作才能獲得應有的功能。綜合言之,

目標管理實施的步驟,可分為目標設定、行動方案及執行、自我控制及定期檢視 四個步驟(如圖 2-16)茲將四個步驟說明如下(王忠宗,2001;吳宗立,1992;

林公孚,2007;顏國樑,2004)。 1.目標設定

目標管理首重目標的設定,因為目標確定員工才會有努力的目標。因此,在 設定目標之前,應先從事「需要評估」(needs assessment)工作,以確實瞭解與 掌握組織當前的工作條件,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需要。此外,也要藉由有關人員 的參與與商議,共同設定組織之長期目標、整體目標、各部門層級目標及個別工 作目標,以利組織連貫運作。

2.行動方案及執行

不論高階主管、中階主管或基層員工在目標確認後,勢必要擬訂一套可達成 目標的執行方案及計畫,否則便流於空談。執行時也應強調(1)主管必須有正 確的領導方式;(2)建立有效的報告制度;(3)主管應提供協助;(4)重視期中

不論高階主管、中階主管或基層員工在目標確認後,勢必要擬訂一套可達成 目標的執行方案及計畫,否則便流於空談。執行時也應強調(1)主管必須有正 確的領導方式;(2)建立有效的報告制度;(3)主管應提供協助;(4)重視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