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可分為模糊德懷術問卷資料處理,以及質化資料(焦點團 體座談資料及訪談資料) 之處理兩種,分別說明如下:

壹、模糊德懷術資料處理

本研究模糊德懷術問卷係以文獻探討結論為基礎進行編製問卷初稿,經由 25 位模糊德懷術專家諮詢小組成員先行審題後,正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 後,以電腦統計套裝軟體分別加以處理。

一、專家審題

本次意見調查的目的主要在於針對本研究所初構的「國民小學教育政策執行 力衡量指標之建構」調查問卷內容是否適切,進行專家效度考驗,其量化結果與 質性分析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量化結果:專家意見調查回收後,根據專家在每項衡量指標文字後之「適 用」、「修正後適用」、「不適用」不同選項的勾選結果,挑選專家認為「適用」

及「修正後適用」題目兩者合計達 80%以上者予以保留,未達者則刪除。

(二)質化分析:對於建議新增或修正之意見,將據以增加或修正題目,並經與

181

其處理方式如下(吳政達,1999、2008):

(一)建立影響因子集合

進行專家問卷編碼建立各專家對各個指標的評定值,並依照依據 Max-Min 法,計算出每項初始衡量指標的三角模糊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182

(五)建立各指標模糊函數的左界值與右界值

由最大集隸屬函數與指標模糊函數求出右界值;由最小集隸屬函數與指標模 糊函數求出左界值。

) (A u

R

x

sup [ ( )

~

x

u

A Λ

u

max(

x

)]

)

(A u

L

x

sup [ ( )

~

x

u

A Λ

u

max(

x

)]

(六)建立各指標模糊數總值

由左、右界值計算出指標模糊數的總值(即明確值)

) (A

u

T

u

R

(A )

+1-

u

L

(A )

]/2

(七)進行指標篩選

利用上一步驟所得之三角模糊數明確值來篩選指標。依據計算所得指標模糊 數總值隸屬函數(

u

T

(A )

),係代表決策群體對此影響因子評估值的共識。因此,

依研究設定之門檻值(α-截集)並透過下列之判斷式,從指標體系中篩選出最適 當的指標。

1.

u

T

(A )

≧α,接受 A 指標。

2.

u

T

(A )

<α,刪除 A 指標。

其中,

) (A

u

T =決策群體對 A 指標之共識,即總值 α=門檻值。

門檻值大小的決定,會直接影響所篩選出來的指標數目。因此如何決定合適 的門檻值全由研究者之主觀認定。若發現指標數目過少,可將門檻值降低,相反 的,若發現指標數目過多,則可以提高門檻值。而一般之研究大多取α=0.6~0.8 間篩選出最具重要性的評估指標。

貳、質化資料的處理

質性資料的分析為一系統化過程,是將資料組織成可以管理的單位,結合或 綜合觀念,發展概念、主題與理論,並闡明研究的重要發現。研究者為從大量質 化資料中尋找意義,進行下列資料分析步驟:

一、資料的轉錄

研究者於現場蒐集完資料,隨即於當天進行文字的轉錄工作,並採描述性

183

筆記紀錄方式,將訪談的內容,詳實記錄,且透過錄音的輔助,轉錄、謄寫訪談 資料。此外,為顧及資料轉錄的正確性與遵守保密原則,資料的分析與整理均由 研究者親自以電腦處理,並另存書面備份,以免電子檔毀損或遺失。

二、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質化研究之終極活動是分析、詮釋以及呈現發現結果,然而要從大量的資料 中尋找出意義之所在,減少訊息的數量,辨別出對所研究目的具有重大意義的組 型,並為展現資料所揭示的實質內容建立出架構,是進行質化研究時最大的挑戰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les 和 Huberman (1984)指出質化資料分析是一 個反覆的過程,其中包含資料簡化、資料呈現、作成結論三部分。因此,質化研 究在資料分析上並無一套特定的規準可循,研究者主要係依研究目的與焦點座 談、訪談大綱,將逐字稿內容片斷化,編碼區分成有意義的單元,並依指標層面 為主題,反覆對照不同與談者與受訪者之同一主題意見,經歸結、闡述各主題內 容後,再將焦點座談以及訪談資料併附於后,以資佐證主題擷取之脈絡基礎。

三、研究信效度

為了使本研究焦點座談與訪談結果能符合Lincoln 和 Guba(1989)所提之 精確性、適用性、一致性、中立性等概念,以提高研究結果的信度與效度,特別 參照Lecompte、Preiss1e 和 Tesch(1993)有關質化研究中,信度與效度的分類及 提高信、效度之可行策略實施:

(一)建立信度

所謂信度包括內在信度與外在信度兩種,內在信度是指同一研究中兩個以上 的觀察者觀察結果的一致程度;外在信度則指獨立的研究者在相同或類似的情境 中,能獲致相同結果的程度(陳慧芬,1997)。由於質化研究的自然情境不可能重 演與複製,無法以操控的方式來確保信度。因此,本研究提昇信度之途徑如下:

1.內在信度

(1)自剖研究者的預存立場,且在資料蒐集與觀察現場中,不斷的反省與調 整自己的主觀。

(2)輔助工具之使用:運用錄音方式,協助資料之蒐集,並恪守當天整理現 場筆記之原則,俾使忠實的記錄利於檢驗與分析。

(3)參與者查核:將整理完的現場筆記,盡可能請受訪者進行查核,並將研 究者歸納之結論與之進行討論,以確定兩者論點的一致性。

2.外在信度

(1)詳實描述研究的步驟與歷程,包括尋找研究對象、取樣程序、取得同意、

訪談的進行、問卷的編製、焦點團體座談的實施等。

(2)確實說明研究者的角色,與參與研究者關係之建立與發展。

(3)明確交代資料記錄、分析與詮釋的方法,包括記錄方法、格式或各種範

184

例。

(二)建立效度

內在效度係指經過觀察和訪談的結果能真正代表真實的程度;外在效度則指 研究結果可以適用於相同研究情境的程度。研究者採下列途徑,以提高內、外在 效度。

1.內在效度

(1)研究中的主要訊息報導人應符合實際研究所需,且能提供豐富的訊息,

因此在取樣時特別注意選取適當的對象。

(2)正確與詳實的記錄資料,避免將原始資訊事先篩選後再行選擇性轉錄,

減少研究者的主觀。

2.外在效度

(1)說明選擇研究對象的規準,並說明參與者之基本特質。

(2)詳細說明研究的理論架構、研究目的、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過程,俾 使讀者更了解研究的內涵。

(3)時時進行反省與檢核,不因主觀的偏見或框架而曲解研究情境中的訊 息,引導出不當的結果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