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新聞發言人培訓課程規畫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校新聞發言人培訓課程規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學校新聞發言人培訓課程規畫

政府或民間企業通常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發言人角色,

教育單位也已由過往的保守單純到如今校園開放,各級學校陸續指定 相關教育人員擔任學校新聞發言人,並由各地方教育局施以培訓增能 方式,協助學校新聞發言人適時扮演溝通的角色與發揮良好功能。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成立目的,在提供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及行 政人員在職研習,辦理符應教育發展及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習活動,其 主要業務在提供教師在職進修,鼓勵教師持續專業發展、邁向教育專 業。主要任務為提升學校治理、課程發展、教學活動、教材教具和教 學資源整合之專業工作能力,以展現教師專業成長能量,開辦多種類 型研習,每年辦理政策知能、行政領導、課程教學、輔導諮商、資訊 研習、教育研究發展等六大類教師專業研習(見附錄),提供多達三萬 人天數以上之專業研習(含中心教室及各外辦班教室),研究者參考臺 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研習行事曆之統計資料,以近四年來之統計,101 度辦理270班次、37,973人天數(天數*人數);102年度辦理283班次、

40,807人天數;103年度辦理212班次、34,592人天數;104年度辦理 283班次、34,592人天數,增進臺北市教師教學、行政、研究等相關 知能。

有鑑於校園逐漸開放,一旦發生校園危機事件,需要專人對外發 言,因此,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自 2001 年起陸續辦理教育新聞處理 研習班,包括 2001 年 10 月針對學校校長辦理「高國中媒體公關與危 機處理研習班」談危機個案分析、臺北市政府危機管理機制、危機管 理的媒體處理。2002 年 6 月辦理 2 期「新聞處理基礎研習班」,研習 對象以臺北市國高中學校新聞聯絡人為主,安排如何面對媒體、新聞

4.50/4.53

(第 1 期/第 2

4.46/4.22

4.45/4.57 如何擔任稱職的學校發

4.55/4.48

案例

備註:綜合 2001、2002、2004、2005、2007、2012、2013、2014、2015 年調查 資料進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符合「溝通能力」的課程在本研習班尚未開設此課程。

三、符合「公關能力」的有 6 門課程,分別為如何面對媒體(2 次)、

面對媒體、媒體與時代趨勢、媒體公關運作(2 次)、媒體公關 運作。

四、符合「危機處理能力」的有 4 門課程,分別為危機個案分析、

危機管理的媒體處理、校園危機事件處理與媒體應對、校園危 機事件處理與媒體因應。

五、其他課程有案例分享、標竿學習、實務演練。符合「案例分享」

的有 3 門課程,分別為臺北市政府危機管理機制、臺北市教育 理念、實例分享。

六、符合「標竿學習」的課程在本研習班尚未開設此課程。

七、符合「實務演練」的有 2 門課程,如何擔任稱職的學校發言人、

模擬演練、如何擔任稱職的學校發言人、模擬演練。

以滿意度來看,統計「教育新聞培訓研習班」及「學校新聞發言 人實務研習班」27 門課程當中,扣除滿意度最高分 4.90 及最低分 3.35,

平均滿意度均在 4.5 左右,顯見有一半以上的課程研習學員是滿意的,

且有 25 門課程的滿意度高達 93%,每一類課程學員均提供建議事項,

詳如附錄。

溝通能力課程雖然在「教育新聞培訓研習班」及「學校新聞發言 人實務研習班」尚未開設此課程,但是,在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年度 研習課程,仍開設有教師溝通能力方面的課程,包括「人際關係與溝 通」、「親師生溝通技巧」、「魅力表達」、「校園危機處理與媒體 互動」、「溝通協調與衝突化解」等課程,以利學校新聞發言人另行 撥冗報名參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小 結

研究者從課程評鑑調查結果及參加學員研習建議加以歸納,並依據 本章第三節所擬定的學校新聞發言人核心能力分析如下:

一、課程規畫現況說明

(一)新聞專業能力:專業能力包含新聞專業能力及教育專業能 力,本研習班係針對學校新聞發言人開設,因此,為加強 新聞專業能力,以新聞稿撰寫、如何擔任稱職的學校發言 人、學校新聞處理注意事項、新聞聯絡人的角色與功能等 課程內容為主。

(二)溝通能力:「教育新聞培訓研習班」缺乏這方面的課程。

研習學員建議增加發言人的角色,面對鏡頭時的相關課程,

面對媒體的發言技巧等。經查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每年度 開設之各類研習班,仍有二十門溝通能力相關課程供學員 報名參加。

(三)公關能力:如何面對媒體、媒體與時代趨勢、媒體公關運 作、如何面對媒體等。

(四)情緒管理能力:目前尚未規畫,但是教研中心年度研習班 仍有開設相關課程可供新聞發言人參加。

(五)危機處理能力:危機個案分析、危機管理的媒體處理、校 園危機事件處理與媒體應對。新聞事件處理可結合危機處 理 SOP 流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習學員建議事項

1.新聞專業能力:學校新聞發言人可以撥冗參加由臺北市教師研 習中心年度辦理之教育新聞處理或新聞發言人研習班,充實專 業能力。

2.溝通能力:(1)面對媒體的發言技巧,如何發言才正確,哪些 可能 引發問題。(2)增加發言人的角色扮演及面對鏡頭時的 相關訓練。(3)增加口條訓練或演練及實務經驗分享。

3.公關能力:(1)增加公關方面的課程,多找幾家記者或邀請主 播及第一線記者分享,提供與媒體相處之道。(2)建立面對媒 體時完整 的作業流程及應注意事項。(3)一天的時間不夠,

學理的解說只是片段,建議提供新聞稿的範例手冊。

4.情緒管理能力:宜再增加情緒覺察、情緒調適、情緒表達、情 緒運用方面之課程。

5.危機處理能力:(1)宜再增加危機處理課程時間。(2)與媒體互 動的案例可多安排。(3)安排實習記者會,模擬接受採訪,練 習危機事件應答增加臨場經驗。

研究者根據「教育新聞培訓研習班」課程評鑑調查結果探究研習 學員的建議,除上述事項外,發現尚有其他建議也相當重要者:

1. 實務經驗:希望提供學校事件的新聞稿實例;事先蒐集過去校園 報導案例做研討。列舉 5-10 則學校新聞稿實例為教材,

2. 標竿學習:邀請成功案例的學校新聞發言人作分享,均有助於核 心能力的培養。

3.實務演練:可增設分組座談,藉此讓有經驗者與新手交換意見,彼 此經驗交流。加強實務練習,例如撰寫新聞稿及發言人技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架構係由研究主題「學校新聞發言人核心能力」向下發展,

從文獻分析探討學校新聞發言人設立背景與意涵,了解發言人的角色 與功能,並歸納出發言人的核心能力,並且為了進一步瞭解學校新聞 發言人核心能力,研究者根據發言人的角色與功能及核心能力,設計 訪談大綱,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並採用類屬分析法將資料整 理分析,探究學校新聞發言人的角色與功能、核心能力及其相關元 素。

研究者參考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自 2000 年起所辦理之國高中媒 體公關與危機處理研習班、學校新聞處理專修研習班、教育新聞處理 專修研習班、發言人實務研習班、學校新聞發言人研習班等,採用文 件分析法,從學員研習建議中了解課程設計需求。

最後,再將類屬分析與文件分析後所得資料進行歸納分析,作成 綜合分析與討論,並提出對研究主題學校新聞發言人核心能力之研究 結論與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為了解學校新聞發言人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研究者採用三種研 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首先是採用深度訪談法,以學校 新聞發言人的角色與功能、發言人應具備之核心能力及教師研習中心 為議題,針對專家學者及具有學校新聞發言人經驗之學校校長主任進 行訪談,蒐集資料作深入的了解與分析。

其次是採用類屬分析法,參考國內外學者之理論,將資料進行文 字化、概念化、命題化、圖表化及理論化五階段步驟之整理分析,歸 納出學校新聞發言人核心能力。並且採用文件分析法,彙整臺北市教 師研習中心辦理學校新聞發言人研習班之學員建議,以及受訪者對研 習中心培訓研習班課程設計之看法,納入結論與建議。

壹、深度訪談法

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ing),又稱質性訪談,是一種帶有目 的之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a purpose)(Burgess,1984)。訪談法是 人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此研究方法是一種不 經由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的手續而產生研究結果的方法。

深度訪談法為質性研究中甚具代表性的資料蒐集策略(吳芝儀、

李奉儒,1995)。這種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以口頭談話方式,從受訪者 蒐集第一手資料,透過雙方互相作用,共同建構「事實」和「行為」

的過程(陳向明,2003)。訪談目的在訊息的汲取,因此其內容與歷程,

均經過有意識的安排與控制;訪談過程中,訪問者與受訪者的關係並 非對等的,主要是訪問者向受訪者汲取訊息(Kadushin,1990)。

Johnson(2002)認為深度訪談中,研究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問題,深度訪談的目標;從訪談中探求深度的訊息和深度的理解。並 認為所謂深度理解的意涵是:

1.訪談者必須有同理心,抱持和該成員相同層次的理解;

2.必須超越淺層的感受,探索其潛沉在表象下所隱含的深層意義;

3.訪談者深度理解部分出自對淺層的假設,部分出自研究者的理解;

4.可以捕捉受訪者對某些活動、事件、文化及事物所表達的多元觀點

(王仕圖、吳慧敏,2003)。

綜言之,訪談法是一種以對話為主的研究方法,研究者與研究對 象間以語言為媒介,並且是目標導向的面對面溝通。因為是目標導向 的,所以談話的內容會聚焦於特定的主題,主要的目的在瞭解研究對 象的特性、經驗、感受及想法等。

訪談方式分為結構式訪談法、非結構式訪談法及半結構式訪談

訪談方式分為結構式訪談法、非結構式訪談法及半結構式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