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設施品質之理念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設施品質與教育成果之關係,本章擬進行相關文 獻探討,共分為四節,分別為「學校設施品質之理念分析」、「教育成果 之理念探討」、「學校設施品質與教育成果的相關研究」,以及「學校設 施品質與教育成果之模式探討」。

第一節 學校設施品質之理念分析

壹、學校設施的意義

學 校 設 施 一 詞 是 由 英 文 「 school facilities 」 直 譯 而 來 。 「 school facilities 」(學校設施)與其他常見的英文用語,如「school building」(學 校建築)、「educational building」(教育建築)、「school plant」(學校 設施)、「educational facilities」(教育設施)、「school space」(學校空 間)或是環境心理學中所稱的「physical environment」(學校物質環境)

等,意義相同。

一般而言,國內常用的是「學校建築」一詞,例如:蔡保田教授於民 國75年創立「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專事學校建築學術研究,和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理念的推展;湯志民教授的「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

是探討學校建築設施的專書。國外相關研究在早期多使用「學校建築」

(school buildings)一詞,後來逐漸以「學校設施」(school facilities)或「教 育設施」(educational facilities)取代之,例如美國的學校設施網站名稱為:

「全國教育設施情報交換所」 (the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本研究採用「學校設施」一詞,一方面與國際研究通用的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詞相呼應,另方面將探討的範圍限定在學校之中,避免有涉及其他社教機 構的疑慮。惟本研究為如實呈現文獻探討的原文字內容,並兼顧行文的順 暢性,將混合運用「學校設施」、「學校建築」、「學校空間」和「學校 物質環境」。

「學校建築」的意義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學校建築單指校 舍;廣義的學校建築則包括校舍、運動場、校園以及附屬設施(蔡保田,

1984)。其中,校舍指學校內的各類建築而言,主要作為教學、行政以及 公共服務之用;運動場,包括田徑場、球場、體育館、以及游泳池等;校 園,指除了校舍和運動場以外的校地;附屬設施,包含水、電、通訊、消 防、安全監控等設施(湯志民,2006a)。

依據美國佛羅里達州教育委員會認可的「教育設施規定2007」,教育 設施是指建造、裝置或建立的建築和設備、結構物和特殊教育使用區域,

主要是為教育目的,次要是為社區的社交和休閒娛樂目的提供服務(Florid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2009)。

Lemasters(1997)指出,學校設施包括:學校的物質環境、建造材料、

可使用的科技、學生和教職員使用的空間量、教室規模、以及促進安全的 清潔健康環境。學校校長應責任確保以上基礎建設因素受到重視,並能達 到學校設施品質標準(Agron, 2000)。

學校設施也可以用「學校空間」(school space)加以理解。學校空間係 指學校內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所組構而成的「點、線、面、體」

環境(湯志民,2006a),大至校地的區位與座落,小至實驗室設備的新舊與 教室牆面的粉刷色彩,凡學校的物質環境都屬於學校空間。學校空間的分 類,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依學生活動的動靜態性質予以區分,包括: (1) 靜態區:以教學、研究、實驗為主,包括普通教室、專科教室、圖書 館、

特殊教育班教室和幼稚園等等。(2)動態區:以體育活動為主,包括田徑場、

球場、遊戲場、游泳池、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等等。(3)中介區:以行政 管理、休憩交誼和服務聯繫為主,介於動態區與靜態區之間,具有緩衝和 聯繫之效,包括各類行政辦公室、保健室、教具室、體育器 材室、會議 室、警衛室、合作社、交誼廳、庭園水池、陽臺綠地,以及通道、餐廳、

宿舍等等。學校空間另一種最常用的分類方式,是以行政、教學、休憩、

活動的使用功能性加以區分為:行政區、教學區、活動區、休憩區、服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區、通道區、特教區和幼稚園(湯志民,2006a)。

綜言之,學校設施係指學校內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所組構 而成的「點、線、面、體」環境,大至校地的區位與座落,小至實驗室設 備的新舊與牆面的粉刷色彩,凡學校的物質環境均屬之;學校設施的主要 目的在於幫助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以達成學校教育之目標。

貳、學校設施品質的意義

基本上,品質是一種整體的表現,代表一種優良的特質,是正向、積 極、美好的,也是大家所追求的(吳清山,2002)。Oldroyd、Elsner和Poster

(1996)界定「品質」是符應一個物體、人、成就或組織之目的,並達至 其目的或標準。Harvey和Green(1993)在「界定品質」(Defining Quality)

一文中,對「品質」則有深入的概念分析,認為品質可視為特別的、完美、

適用、價值和轉化,茲要述如下,以明梗概:

一、品質是特別的(quality as exceptional)

意即不一樣(something special),有三種不同的概念:(1)傳統的 通念視品質為有特色(distinctiveness)或高級(high class);(2)視品質 為卓越(excellence),即超出極高標準,使做對的事更好(doing the right things well);(3)視品質為通過最低標準,即科學品管(science quality control)的結果。

二、品質是完美(quality as perfection or consistency)

此係強調過程和設定規格都為達到完美的地步,有二種相關的概念:

(1)品質是零缺點(zero defects),即確保每一件事都正確無誤,每一階 段都沒有錯誤發生;(2)第一次就把事做對(getting things right first time),

係強調歷程的優質文化(quality culture),不僅是對品質管制,更是對品 質負責(responsibility for quality),在優質文化中是無需檢查最後的產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並將責任從涉及的每一階段中轉出。

三、品質是適用(quality as fitness for purpose)

此係指產品或服務應符合顧客和供應者的目的,否則再完美也不適 切:(1)符應需求(meeting requirement),所謂顧客至上(the customer is sovereign),顧客的需求係產品或服務設計的決定性因素,供應者更應預 期顧客的需求,以作為量產和標準化服務之依歸;(2)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係實務上有良好的管理,以確保機制、程序和歷程有所需的 品質,它是系統導向以正確方法做對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 in the right way),並持續的每一次實現對的事(deliver the right things every time)以 符應顧客的需求,並使顧客滿意。

四、品質是價值(quality as value for money)

此係指品質來自於經濟的價錢(economy price),或所能提供的價格,

這些都暗示出低成本高標準,因此效能和效率的要求也隨之而至,其核心 概念即為績效(accountability):(1)成效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s),

可以監督和測量績效,如師生比、稅收和資本資源指數、公私立基金比、

市場分享和測驗結果等,可大略的用以衡量機構的效率;(2)顧客特許

(customer charters),係顧客對績效的具體要求,當顧客沒有好交易(good deal)時,消費者保護團體(watchdog groups)會提供一些資源,當顧客 有許多好交易時,則由聯盟(league tables)發表;顧客特許、聯盟和看門 狗團體都是設計用以創造一個擬似市場(a pseudo-market),並透過競爭 使之變革。

五、品質是轉化(quality as transformation)

此係植基於質變(qualitative change),一種形式的基本改變,猶如冰 有水和水蒸氣之不同質性,在溫度升高時冰先轉化為水,再化為水蒸氣,

當然轉化不僅限於物質上的變化,也包括認知的超越(cognitiv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ranscendence),這種論點與品質的適用觀有些關聯,係以「產品為中心」

轉到「產品為基礎」的服務品質觀,以教育為例,在歷程中會很強調學生 的參與和彰權益能:(1)激勵參與者(enhancing the participant),優質 教育使參與者改變並激勵他們,此一價值附加(value addedness)的觀點 認為教育提供者的角色,在確保學習者充分參與和促進學習歷程,使他們 有責任創造、傳遞和評鑑產品;(2)彰權益能參與者(empowering the participant),彰權益能是品質轉化的第二個要素,讓參與者有權影響他們 自己的轉化,且在轉化過程中有其自我彰權益能的機會,例如教育的轉化 會使知覺和信心增加,回頭影響參與者決定他們自己教育的轉化,進而益 增其自我信念、政治敏銳、批判意識等等,因此彰權益能必須置於教育優 質文化的核心,並超越期望參與者「第一次就把事做對」。

簡言之,品質(或優質)是一種整體優良特質的表現,係超越標準達 到卓越,追求第一次就把事做對而能零缺點,符應顧客需求及品質保證,

也是低成本高標準的績效,更強調使用者的參與和彰權益能,以建立產品 為基礎的服務品質觀(湯志民,2002)。

將上述品質的概念套用在學校設施上,湯志民(2002)定義優質的學 校環境,係指學校建築所建構的校園環境,具有優良的整體特質,其各項 設施能夠符應或超越使用者的教育、生活和學習的需求。本此,學校設施 品質(school facilities quality),係指學校內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 所組構而成的「點、線、面、體」環境,能夠符應或超越使用者的教育、

生活和學習的需求,呈現優良的整體特質;學校設施品質愈佳,愈能符應 或超越使用者的教育、生活和學習的需求。

參、學校設施品質的內涵

對於學校設施品質的描述,在不同的研究中用不同的說法來代表,如

「學校建築狀況」(school building condition)經常被使用。一如前述,學校 設施係指學校內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所組構而成的「點、線、

面、體」環境,大至校地的區位與座落,小至實驗室設備的新舊與牆面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粉刷色彩,凡學校的物質環境均屬之。學校設施的涵蓋面極廣,在實務上,

不可能將所有的學校設施特性一一納入品質評估之列。因此,研究者選擇 某些特定的物質環境特性來評估學校建築狀況,復依據評估結果的分數高 低,將學校建築狀況列為不同的品質等級,例如「低於標準」、「標準」

或「高於標準」;「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Cash,1993; Earthman, Cash,

& Van Berkum, 1995; Lanham,1999)。

在進行學校設施品質評估時,哪些物質環境特性納入品質評估指標,

以及哪些特性是被列為正面趨向,哪些特性是被列為負面趨向,對於學校 設施品質評估結果有關鍵性的影響。Lackney(1999a)認為環境品質評估有 三個重要前提,第一,品質是基於主觀經驗的一種知覺。第二,評估效標

以及哪些特性是被列為正面趨向,哪些特性是被列為負面趨向,對於學校 設施品質評估結果有關鍵性的影響。Lackney(1999a)認為環境品質評估有 三個重要前提,第一,品質是基於主觀經驗的一種知覺。第二,評估效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