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業成績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壹、學業成績的意義

張春興(2004)認為「學習」是指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或行為潛勢產生 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而「成就」則指個人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 結果,使得個人在某方面所表現得實際能力。Brown(1981)認為學習成就是經由正式 的課程、教學設計之特殊教育經驗所獲致的知識、理解和技能,是個體經由特殊教學 而獲致的某些訊息和經熟的某些技能。Dornbusch (1987)認為一般用以代表學業成績 者,為學校考試成績,以及由學業成績測驗上所獲得的分數。余民寧(1997)認為學業 成就、學習成就、學業成績、學業表現或學業平均成績,有時概念都是ㄧ致的。黃富 順(1974)則認為學業成績為學生在學校裡經由一定的課程、教材,透過學習後所得的 知識和技能,通常以學校考試成績或由學業測驗上所獲得的分數為代表。

針對音樂學習來說,Lehman(1996)認為音樂成就是指個人學習音樂經過一段時間 或一個階段後,在學習態度、理解力、欣賞能力及技巧等方面之進步狀況,亦包含音 樂知識等所獲得的表現能力之程度。施美合(2007)指出音樂成就測驗是指經由音樂教 育專家與心理測驗專家配合,對某一科目或項目所作之測驗,用來測知其音樂成就的 程度。李翠玲(2000)認為音樂成就測量的內容應包含一般音樂知識、音樂記譜知識、

視聽技能、聽覺技能、作曲與演奏等 6 項,測量不同的成就須用不同的方法。姚世澤

(2000)提出音樂成就測驗應用在音樂教育上,主要有以下功能:1.能測出受試者的程 度,作為輔導的參考;2.能測出受試者音樂各科的進步情形,作為教師在選擇教材、教 學法時改進的參考及補救教學的依據;3.能根據測驗結果調整課程的內容、上課時數的 增減,以適應個人才能發展的差異;4.作為行政單位在教學策略、制度、組織編制與釐 訂教學目標等方面改進或修訂的參考。

根據上述有關學業成績之意義,以具體操作之可行性,研究者採行 Dornbusch

(1987)與余民寧(1997)所提出之學業成績概念。針對音樂班學生之學業成就表現,

並考量可蒐集之具體資料,學業成績可以包含學術科總成績及主修成績之表現水準。

貳、影響學業成績的因素

王仁基(2010)於其研究曾提及,影響學業成績的因素包括能力、努力與環境,亦 即除先天智力因素外,學生內在動機、自身努力以及外在家庭、學校等環境所給予的 教育及刺激,皆為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謝亞恆(2008)的研究報告也提到,

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對於國中學生學業成績成長量有顯著影響。陳儀如(1998)也提 到,高成就學生通常不可能花所有時間於課業上,而是將時間做更有效的利用。也就 是說,學生視時間管理為生活上有計畫、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以,有效的學習管理 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時間管理策略,同時也是影響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學業成績是有 效學習的具體表現,有效學習與時間管理策略是有相關的,為達有效的學習,時間管 理是必要的時間管理策略。而針對影響學業成績之因素,研究者提出性別、年級、主修 樂器、學校、家庭等 5 方面之探討,據以作為本研究之背景變項。

一、性別

劉清芬(2010)認為性別可作為預測學業成績之參考。陳樹城(2002)研究結果指 出國中女學生之學業成績高於國中男生。陳江水(2004)的研究顯示,國中學生的學業 成績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韓梅玉(1996)的研究亦顯示,國小女資優生的國語科 成績優於男資優生。因此,性別的因素是否會影響學業成績,各家研究各有不同的看 法。

二、年級

陳樹城(2002)之研究認為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學業成績上並無顯著差異。事實 上,各年級所接觸到的課業科目不同,課業分量亦有差異,在學業成績上難免有影響 故是否可以比較還有待觀察,但從過去研究探討可知,年級不同或許將影響到學生在 學業成績上的表現。

三、主修樂器

莊惠君(1990)指出音樂性向測驗的成績與音樂學習背景、家長對子女音樂學習的 支持度,以及學生的性向別有顯著差異。然而林佩瑜(2007)研究結果則顯示,主修樂 器、音樂學習成就與音樂學習歷程等變項對於國中音樂才能班學生創造力表現,皆未

達顯著差異。因此,主修樂器的不同,對於音樂班學生之術科成績是否造成影響,各 研究之看法不一,故本研究也將針對主修樂器的不同是否影響高中音樂班學生的學業 成績進行探討。

四、學校

Finn(2001)之研究顯示,如果班級學生人數減少降低教師工作負擔,因此可提高 師生比例,進而提升學生學業成績;反之,若班級人數增加,師生比例高將分散固有 教育資源,因而影響學生學習表現與教育品質,該研究也顯示班級人數降到 15 至 20 人 時,對學生學習有正面的影響,而施行每班低於 20 人的班級,學生學業成績較優於大 班級的學生。因此可確定的是,班級學生人數多寡反映師生比率的高低,如果師生比 較高,增加每位學生與老師互動機會,較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成就,強調每位受教者 的權益,使每位學生得以適性發展。另外謝亞恆(2008)研究報告指出,學校校風對學 生學業成績成長量有直接正向的影響;劉芝伶(2006)發現學校氣氛中,學生參與決 定、紀律嚴苛等層面是學業成績的重要預測變項。透過上述文獻分析,可得知不同學 校的學生,對於獲得的學習資源或師資有所不同時,將使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所差異。

五、家庭

Coleman(1988)認為家庭背景是影響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其中包含家庭有效的 支持、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子女的數量。蔡典謨(1997)的研究發現,高成就青年的家 庭氣氛溫暖和諧,家庭關係穩定且積極,父母尊重子女,並且以關懷溫暖的態度教養 子女,提供子女支持與鼓勵,讓他們發揮潛能。陳江水(2003)的研究指出,國中學生 的學業成績因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謝亞恆(2008)研究報告提出,家庭 社經地位高,以及負面文化資本少的學生,會有較高的學業成績。陳妍穎(2002)在國 中學生生活經營能力之研究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可能對國中生對生涯發展程度、人際 關係、親子溝通情形、親子關係、時間管理與金錢管理方式上產生影響 。施美合

(2007)之研究也提到,子女的音樂學習成就會因為父母親的不同管教方式而產生差 異。因此本研究亦將家庭的社經地位列入影響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績的因素之一。

雖然目前國內有關高中生方面的具體資料尚不多見,不過我們或可根據前述之文獻,

顯示子女的成就與家庭關係相當密切,家庭背景會影響學生時間管理方式與學業成 績。

參、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

蔡尚霖(2000)之研究顯示國中資優生之學業成績具性別差異,女生高於男生。李

Britton & Tesser

(1991)

Effects of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

大學生 良好的時間管理及時間態度與學業成績之 間的關係呈現正向相關。

Lay &

Schouwenburg

(1993)

Trait procrastination, tim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behavior.

大學生 設定目標、優先順序、機械化技巧與學業成 績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表 2-7 時間管理與學業成績相關研究整理表(續) 1991)。Lay & Schouwenburg(1993)的研究則顯示設定目標、優先順序、機械化技巧 與學業成績有顯著的正相關。黃昭智(2010)的研究結果則為國中生時間管理類型、休 閒參與和學業成績有顯著差異與相關存在;且時間管理性格傾向與休閒參與對各科學 業成績有預測作用。

綜合上述所示,時間管理的能力與學業成績具有正相關。本研究將探討臺北地區高 中音樂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程度及是否能有效預測其學業成績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