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時間管理的意義、理論及相關研究

壹、時間管理的意義

時間管理的概念最常引用 Lakein(1973)提出的時間管理原則,首先為確定長期目 標;其次依據長期目標設定短期目標,依據目標決定活動,排定優先順序,列出每日 工作時間表,並按順序完成。由此可見依循時間管理的三個步驟為設定目標、規劃時 間、及執行計畫(黃天中,1998)。

時間管理的意義在各學術領域有不同的界定,國內外學者之相關研究均提出對時 間管理之界定,研究者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時間管理之界定

研究者 年代 時間管理之界定

Schuler 1979 時間管理是能使工作或職業更有效率,並順利完成任務或目標的過程。

鄧東濱 1985 時間總是按著一定的速率來臨和消失,所以時間其實是無從管理的。因此時間管理 是指面對時間時,個人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Martina &

Osborne 1989

時間管理是為達成設定的目標,學習妥善規劃時間,並加以有效運用的過程,包括 設定個人目標,考量其優先順序,決定各階段目標完成的期限,運用各階段行事曆,

協助完成各階段目標完成的期限,運用各階段計畫行事曆,協助完成各階段最優先 順序的目標,以降低浪費時間到最小的程度。

廖永輝 1991 時間管理是有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其重要的步驟有訂定目標分別等級,安排 進度並全力實行、透過協調和妥善處理每日事務,以逐步達成目標。

表 2-1 時間管理之界定(續)

研究者 年代 時間管理之界定

Moore 1994 時間管理乃是依據個人需求以及任務性質,對時間做最好的支配,以符合需求即完 成任務的策略或過程。

施宏彥 1996 時間管理乃是面對時間而進行的自我管理,使個人有效安排工作行程、充分掌握時 間、運用時間,使工作有效推動。

李光偉 1996 時間管理是一門藝術,就是管理時間的人,在宏觀上把握時間,在微觀上珍惜時間 的技能和技巧。

陳儀如 1998 時間管理有四項意義:目標設定、時間控制感知、優先順序、機械化技巧。

施美合 2007 時間管理為:時間管理即是自我管理、時間管理為一種目標管理、時間管理是一項 重要的時間管理策略、配合個人生涯規劃,做好終生時間管理。

林美慧 2008 對時間管理的定義為:時間管理的問題並不在於本身、時間管理是一套重視時間品 質運用的科學方法、時間管理是增進效能的最佳手段。

由表 2-1 所示,時間管理的意義即為自我管理,是為學習妥善規畫時間並加以有效 運用的過程,目的在於能使工作更有效率,加速達成設定目標,為一種增進效能之管理 策略。

貳、時間管理的理論與發展

時間管理是對時間進行規劃,進而有效的加以運作,讓本身能妥善的運用時間,

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利益。因此了解時間管理的理論有助於時間管理以及避免時 間浪費。在此所稱時間管理的理論,主要採自時間管理和其相關主題,如自我管理等 之文獻,研究者整理如表 2-2:

由表 2-2 所示,Britton & Glynn (1989) 提出以心理時間管理系統為探討時間管理的 行為模式。Huffstutter & Smith (1989)則認為時間管理共有四個循環:工作目標設定、遵 守每日時間表、管理時間浪費的情形及有智慧的運用自由的時間。Macan(1994)也提出 時間管理訓練對時間管理行為、壓力反應、工作滿意與工作表現的影響過程模式。由此 可知時間管理是為一種有系統、循序漸進之理論。

表 2-2 時間管理之理論

作者 時間管理之理論

Britton & Glynn (1989) 以心理時間管理系統為探討時間管理的行為模式。欲望→目標管理者→目標 優先順序→任務計畫者→任務優先順序→時間安排者→安排工作表。

Huffstutter & Smith

(1989)

對於時間管理的論點有所謂第一代至第四代之說法,此由 Stephen Covey、Roger Merrill 和 Rebecca Merril 於 2002 年合著之《時間有約》(First Things First)一書所提出,

歸納時間管理法的進程。第一代稱為即時記錄階段,約自人類誕生到 19 世紀,此階段

做值得、重要的事,如此有助於達成人生的目標,讓生命更豐富、更有意義,並創造 高品質的生活。

第四代時間管理之論點有二,第一是優先觀念兼具重要性與緊迫性;第二是時間 管理不是時間本身,而是個人管理與自我管理。

前三代的時間管理,強調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多的事,但第四代時間管理,則遵循 自己心中對事情的重視程度來行事,效果優先,效率次之。並指出多數人採用傳統的 三代時間管理法,就效率與操控能力加強內涵,第四代的時間管理,目的為創造更高 品質的生活。亦即,第四代的時間管理必須超越時間管理本身,進而探討生命的主導 權。研究者認為第四代時間管理更是強調根據自我需求與規劃,講求團體合作來進行 時間管理,這是非常適合個人進行自我時間管理的方法,且分析其精要後,大致脫離 不出諸如事先排定優先順序,設定長、中、短期目標,自我知覺時間控制,採用適當 的學習策略等。

劉燕饒(2001)歸納時間管理量表之建構因素類別計有設定目標、優先順序、機械 化技巧、知覺時間控制、傾向紊亂、傾向組織化等六個因素。再經施美合(2007)之分 析,根據方正儀(1997)等 6 位學者探討時間管理相關文獻後,發現被提及最多的因素 類別為優先順序和設定目標。林純如(2001)之研究亦提出知覺控制感可以提升對壓力 的耐受力,而在有限的時間下,壓力也常是學生學業成績差異之緣由,與時間控制感知 有關。余民寧(1997)指出時間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策略,而學習策略乃是以學生為 主體,為促進學生處理訊息技能而設之活動和計劃,此為時間管理策略。綜合上述,

時間管理相關層面可以包含工作時程排序、工作目標設定、時間控制感知、及時間管 理策略等。工作時程排序意指排定活動的順序,並按順序完成的能力;工作目標設定 為對目標、活動的設定與監控的能力;時間控制感知則屬能掌握及去除時間壓力的程 度;而時間管理策略強調做好時間管理的方法。

參、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運用

有句諺語說:「寸金難買寸光陰。」在這個講求投資報酬率的時代,對時間資源的 運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時間管理在學校或企業界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人們開始 注意到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以減少時間成本,增加工作效率與效能。各種對於時間

管理的理論與書籍紛紛出版,為何時間管理會受到如此的重視?以下列舉數位學者對

Martin & Osborne

(1989)

表 2-4 時間管理策略(續)

表 2-5 時間管理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黃昭智(2010)

時間管理、休閒參與和學業 成 績 - 以 茄 萣 國 中 學 生 為 例。

國中生

國中生時間管理類型、休閒參與和學業成 績有顯著差異與相關存在;且時間管理性 格傾向與休閒參與對各科學業成績有預 測作用。

林金輝(2011)

時間管理、課業壓力與學業 成績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 九年級國中生為例。

國中生

九年級生的時間管理與學業成績呈現顯 著正相關。以及個人背景變項、時間管理 與課業壓力對學業成績有顯著預測作用。

由表 2-5 所示,學生時間管理與其學業成就皆具有正相關,顯示出時間管理能力越 好者,其學業成就表現越高;個人背景變項不同與時間管理能力也有顯著差異。但胡雪 燕(2002)的研究結果為國小音樂班學生時間管理良寙與學習成就無顯著差異,則有不同 的看法。本研究將探討臺北地區高中音樂班學生時間管理之現況,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程 度,並探討其個人背景變項之不同於時間管理是否具有差異。

由學生時間管理之相關研究可發現,過去針對國中與國小學生之研究較為廣泛,

探討高中生的部分則僅 1 篇,亦無以高中音樂班學生為對象之研究,顯示此方面之研究 有待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