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不同先賦地位之間的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五節 學生在不同先賦地位之間的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情形

一、三年級學生在不同先賦地位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情形

以 SPSS 17.0 套裝軟體執行執行交互作分析,如下表 4-16,三年級不同母親 族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0.41,p>0.05),三年級 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1.98,p

>0.05),三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

=1.62,p>0.05),三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不同性別的學生以及不同家庭 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1.58,p>0.05),結果顯示三年級學生 的三種不同天賦地位之間沒有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形。

表 4-16 三年級先賦地位交互作用的檢定

來源 SS df MS F

族群(母) 323.281 2 161.640 5.112**

性別 19.677 1 19.677 .622

社經等級 91.650 2 45.825 1.449

族群(母) * 性別 26.156 2 13.078 .414

族群(母) * 社經等級 249.783 4 62.446 1.975

性別 * 社經等級 102.443 2 51.222 1.620

族群(母) * 性別 * 社經等級 198.714 4 49.679 1.571

誤差 19761.811 625 31.619

總數 509794.000 643

*

p

<.05 **

p

<.01 ***

p

<.001

二、四年級學生在不同先賦地位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情形

以SPSS 17.0套裝軟體執行執行交互作分析,如下表4-17,四年級不同母親族 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0.61,p>0.05),四年級不

69

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0.29,p

>0.05),四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

=1.23,p>0.05),四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不同性別的學生以及不同家庭 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1.33,p>0.05),結果顯示四年級學生 的三種不同天賦地位之間沒有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形。

表 4-17 四年級先賦地位交互作用的檢定

來源 SS df MS F

族群(母) 6.758 1 6.758 .103

性別 1540.429 2 770.214 11.785***

社經等級 110.926 2 55.463 .849

族群(母) * 性別 79.290 2 39.645 .607

族群(母) * 社經等級 37.352 2 18.676 .286

性別 * 社經等級 322.210 4 80.553 1.233

族群(母) * 性別 * 社經等級 346.400 4 86.600 1.325

誤差 45289.911 693 65.353

總數 552273.000 711

*

p

<.05 **

p

<.01 ***

p

<.001

三、五年級學生在不同先賦地位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情形

以SPSS 17.0套裝軟體執行執行交互作分析,如下表4-18,五年級不同母親族 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1.90,p>0.05),五年級不 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2.63,p

>0.05),五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

=1.27,p>0.05),五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不同性別的學生以及不同家庭 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1.52,p>0.05),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 的三種不同天賦地位之間沒有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形。

70 表 4-18 五年級先賦地位交互作用的檢定

來源 SS df MS F

族群(母) 4.704 1 4.704 .078

性別 1049.195 2 524.598 8.653***

社經等級 8.839 2 4.419 .073

族群(母) * 性別 230.699 2 115.349 1.903

族群(母) * 社經等級 318.273 2 159.137 2.625

性別 * 社經等級 308.725 4 77.181 1.273

族群(母) * 性別 * 社經等級 368.877 4 92.219 1.521

誤差 45894.668 757 60.627

總數 645925.000 775

*

p

<.05 **

p

<.01 ***

p

<.001

四、六年級學生在不同先賦地位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情形

以SPSS 17.0套裝軟體執行執行交互作分析,如下表4-19,六年級不同母親族 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0.66,p>0.05),六年級不 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2.60,p

>0.05),六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對不同性別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

=2.08,p>0.05),六年級不同母親族群的學生、不同性別的學生以及不同家庭 社經地位的學生並未產生交互作用(F=1.48,p>0.05),結果顯示六年級學生 的三種不同天賦地位之間沒有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形。

71 表 4-19 六年級先賦地位交互作用的檢定

來源 SS df MS F

族群(母) 33.623 1 33.623 .474

性別 1072.304 2 536.152 7.559

社經等級 736.958 2 368.479 5.195

族群(母) * 性別 93.547 2 46.773 .659

族群(母) * 社經等級 368.759 2 184.380 2.599

性別 * 社經等級 589.497 4 147.374 2.078

族群(母) * 性別 * 社經等級 420.363 4 105.091 1.482

誤差 51210.879 722 70.929

總數 527149.000 740

*

p

<.05 **

p

<.01 ***

p

<.001

總結來說,國小三至六年級各個先賦地位變項之間並沒有存在明顯的交互作 用,也就是性別、族群、社經地位三個先賦地位變項間並沒有顯著的互相影響關 係,但研究者深入觀察 SPSS 17 所呈現的家庭社經地位與族群間的二因子剖面圖 發現,當家庭社經地位越高,原住民與漢人學生間的數學學習成就差異情形有逐 漸減緩的趨勢。詳細的從各年級來看,如下。

(一)三年級部分:漢人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在低社經地位與家庭高社經地位 間的平均答對題數上差距有明顯拉近,在家庭中社經地位時則反而有 拉大差距的現象;原住民學生與新移民學生可明顯看出隨著家庭社經 地位的增高,平均答對題數的差距逐漸減少;漢人學生與新移民學生 在家庭低社經地位時新移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但至家庭中社經 地位以後變成漢人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家庭高社經地位則拉大此 差距,如下圖4-4。在圖4-4部分可以發現漢人與新移民之線段部分產 生交錯,因此針對家庭社經地位對漢人與原住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的 影響進行分析,結果發現F=3.63,p<0.05,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對漢 人與原住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經過事後比較

72

得知,在家庭低社經地位時,漢人與新移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不存 在顯著差異(符合同質性假設,p>0.05);在家庭中社經地位時,

漢人與新移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不存在顯著差異(符合同質性假設,

p>0.05);在家庭高社經地位時,漢人與新移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

數存在顯著差異(符合同質性假設,p<0.05),可以發現當社經地 位越高,漢人與新移民的平均答對題數差異越大。

(二)四年級部分:原住民學生與漢人學生可看出隨著家庭社經地位的增高,

平均答對題數的差距逐漸減少;原住民學生與新移民學生可明顯看出 隨著家庭社經地位的增高,平均答對題數的差距逐漸減少;漢人學生 與新移民學生在家庭低社經地位時新移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但 至家庭中社經地位以後變成漢人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家庭高社經 地位則拉大此差距,如下圖4-5。在圖4-5部分可以發現漢人與新移民 之線段部分產生交錯,因此針對家庭社經地位對漢人與原住民學生平 均答對題數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發現F=1.21,p>0.05,顯示家庭 社經地位對漢人與原住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並無顯著的交互作 用。

(三)五年級部分:原住民學生與漢人學生可看出隨著家庭社經地位的增高,

平均答對題數的差距逐漸減少;原住民學生與新移民學生在家庭低社 經地位與家庭高社經地位間的平均答度題數上差距有明顯拉近,在家 庭中社經地位時則反而有些許拉大差距的現象;漢人學生與新移民學 生在家庭低社經地位時漢人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但至家庭中社經 地位以後變成新移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家庭高社經地位時又變 回新移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如下圖4-6。在圖4-6部分可以發現 漢人與新移民之線段部分產生交錯,因此針對家庭社經地位對漢人與 原住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發現F=1.78,p>

73

0.05,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對漢人與原住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並無顯 著的交互作用。

(四)六年級部分:原住民學生與漢人學生可明顯看出隨著家庭社經地位的 增高,平均答對題數的差距逐漸減少;原住民學生與新移民學生在家 庭低社經地位時新移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但至家庭中、高社經 地位以後變成原住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漢人學生與新移民學生 在家庭低社經地位時漢人學生平均答對題數較高,至家庭中社經地位 平均答對題數差距拉大,家庭高社經地位平均答對題數差距反而減少,

如下圖4-7。在圖4-7部分可以發現原住民與新移民之線段部分產生交 錯,因此針對家庭社經地位對漢人與原住民學生平均答對題數的影響 進行分析,結果發現F=6.82,p<0.05,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對原住民 與新移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經過事後比較得 知,在家庭低社經地位時,新移民與原住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存在 顯著差異(不符合同質性假設,採修正後資料,p<0.05);在家庭 中社經地位時,新移民與原住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不存在顯著差異

(符合同質性假設,p>0.05);在家庭低高經地位時,新移民與原 住民學生的平均答對題數不存在顯著差異(符合同質性假設,p>

0.05),可以發現當社經地位越高,新移民與原住民的平均答對題數 差異越小。

結果顯示家庭社經地位高低會在漢人與原住民學生數學學習成就上扮演重 要的中介角色,在新移民學生這趨勢則較不一致。

74

圖4-4三年級家庭社經地位與族群間的二因子剖面圖

圖4-5四年級家庭社經地位與族群間的二因子剖面圖

75

圖4-6五年級家庭社經地位與族群間的二因子剖面圖

圖4-7六年級家庭社經地位與族群間的二因子剖面圖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