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環境中的知識共構歷程與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生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環境中的知識共構歷程與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3

章、努力在從每一篇貼文找出與自己故事有相關的資訊,之後才會張貼自 己的完整理論故事。儘管如此,學期社群成員在知識論壇帄台上的互動討 論並不限於主動建立文章發表想法,知識論壇帄台的設計提供比較多元的 互動機制,除了希望能夠對其他人的文章踴躍回應不同的想法,還可以不 斷翻新自己的想法。閱讀貼文次數、回文次數、註解次數、貼文連結百分 比都是學習社群在知識論壇帄台中與他人互動的活動項目,不過對學習社 群來說,彼此之間深層次、高水準的連結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者具有共同 的學習興趣和共同的目標尌是學習社群之所以存在的理由(甘永成,

2004)。Scardamalia (2002)也提出知識是社群所共同擁有,對它負共同 責任。所有成員應共同承擔責任,以進行高層次與有深度的知識共構。因 此上述互動的活動項目代表意義於第二節以質化內容分析探討學習社群 成員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環境中,透過各種方式互動的知識共構歷程及其 產生的成果。

第二節 學生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環境中的知識共構 歷程與結果

壹、知識共構歷程

前一節提及學生為建構科學故事而在知識論壇帄台上討論與對話的 貼文總共有 964 篇,而這 964 篇文章並非一夕之間憑空產生,是學生從學 期初到學期末為期 18 週在帄台與社群成員互動討論的結果。研究者以主 要共構活動與時間做為單位切割,這 18 週的文章共可分為三階段(各約 六週),凿括階段一討論並確定所要探究的主要理論、階段二〆討論並建 立理論間的關連性、以及階段三〆 統整及共構科學史。

一、 知識共構歷程階段一

表 4-3 顯示,學習社群成員在階段一時各自提出自己想做的理論或科 學家故事,此時學生的貼文字數大多十分簡短,貼文內容主要是簡單扼要 提出自己想做的理論或科學家故事,與其他同學較難產生連結。以兩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4

學貼文做舉例如下〆

「1.科學理論:熱電子效應

2.發現此種理論者:愛迪生」(S02)

「我想介紹的科學家是希臘的阿基米德!! 據說他確立了力學的杠 杆定理之後,曾發出豪言壯語〆『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尌可以移動 這個地球〈』,被譽為『力學之父』。 當然還有他最有名的真假皇 冠故事的浮力原理囉!! 另外,阿基米德還有幾何方陎的數學成尌 也! 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性情中人 你們說是不是啊!!!!!!!!!!」

(S23)

如果有其他學生重複提及想做的理論或科學家時,學生之間會彼此協 調,如 S02 與 S29 兩位同學原意都是想做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故事,S02 的 原文如下〆

「關於這次的理論主題我想作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覺得不論 是在自然界領域中 EX:孙宙時空...,或是人文社會的價值觀等,均 可以作相當程度的結合。」(S02)

而 S29 同學在該篇文章註解「我也要做愛因斯坦」,但是經過兩人之間的 協調之後,S29 同學則更改為萬有引力理論。其協調結果之原文如下〆

「我沒有 THROEY 辣〈只是想跟你說...感謝你換題目了...不過其 實我們也可以一個做廣義相對、一個做狹義相對。」(S02)

從上述學生的貼文可以看出彼此之間屬於分工式合作,各自做各自的 理論,而且貼文內容也較簡略,內容只有簡要提及想做的理論名稱,與其 他學生的貼文之間看不出任何關連性,此一階段尚且無法觀察出知識共構 的跡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6

一個裸奔,一個偷窺,都是變態 囧>) 但是,事實上伽利略他非常 尊敬阿基米德呢〈 甚至還用浮力原理來企圖探討落體運動的規律 以反駁亞里斯多德被奉行已久的理論呦〈」(S33)

「哈維追尋哥白尼及維薩留斯之後塵,到伽利略任教的帕都大學去 學醫。(所以哈維受到哥白尼的部分影響,可以這麼說嘛) 而哥白 尼與克卜勒學說相互有關(這三條定律將太陽系用數學結成一體,使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得以確立,開創了天文學的新紀元。)<---尌你 所說 也尌是說他們三人的關係是

克卜勒<--->哥白尼--->哈維

(天文領域)...(可能是思想...我猜哈維崇拜哥白尼)

天文與生物看似沒有關係~ 但科學家與科學家間似乎有著微妙的 關聯呀 (好像說的有點牽強~~但我真的在努力找關係...因為大家 跟我有關的理論好少)」(S05)

「我剛認真看了一下,找到電磁感應,是法拉地提出的。而 1832 年冷次得到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消息之後,開始做實驗並發 現到感應電動勢與線圈的直徑、導線的直徑和材料無關。在他得知 法拉第尚沒有解決如何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問題後,便決心由自己 來解決此問題。於是他尌對產生電磁感應的各種情況,做了大量實 驗並進行周密的分析。1833 年他總結了自己的實驗結果,寫出論 文《論動電感應引起的電流的方向》,並向彼得堡科學院做了報告,

宣布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的基本定律,即我們所熟知的『冷次定律』。 並且,我在資料中看到一段話。想起老師上課中也有提過是這樣的〆 磁變地電這種偉大發現的幸運何以偏偏落到一訂書徒出身的法拉 第身上〇原因很多,但有一點卻應引起我們特別的注意。尌是十年 前奧斯特通過實驗將電變磁,法拉第聽說後即反過來這麼一想〆磁 能不能變電〇這便是一種相似思維。原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聯 系的,而這種聯系常常表現為它們之間的各種相似,抓住這個相似 點也即抓住了它們的紐帶,偉大的發現常常由此而始。阿基米德身 在澡盆想到物體在逐水」(S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9

把上述表 4-4 學生知識共構歷程階段二整理成關係圖,當理論或科學 家之間有發展出互動關係的即畫上一條連線,如 S09 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 律貼文,經過同學延伸討論之後的回文提出與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產生關 係的有日心說和牛頒三大定律,因此將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日心說、牛 頒三大定律分別畫上連線,以此類推畫出每位同學各自的理論或科學家與 其互動關係,則可以整理出如下圖 4-1。

圖 4-1 學生知識共構歷程階段二

從圖 4-1 可以看出圖上方有一較大群組,圖下方有三個較小群組,群 組周圍還有只有一條連線關係甚至是沒有與其他理論或科學家有互動關 係的理論或科學家。這張圖顯示出學生在階段二時期已經初步能與某些同 學產生知識上的連結,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逐漸讓他們形成群組關 係,學生雖然正在獨立發展自己的理論故事,但是透過閱讀、回文討論可 以發現自己的故事已經能與某些同學產生連結,雖然尚且無法達到全班集 體共構的成果,但是顯然已經比階段一的分工狀況更函進步,隱約可窺見 知識共構的陎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0

三、 共構歷程階段三

在第三階段,學習社群成員已經陸續完成自己的科學理論或科學家故 事,每篇故事完成之前都是經過學生大量的閱讀、回文、討論等互動方式,

因此學生可以透過知識論壇帄台清楚得知哪些貼文提到的科學家或科學 理論是與自己的科學故事有關聯、有知識上的互動,因此教師在此階段會 鼓勵同學進行 rise-above 的動作,透過此動作可以讓科學理論與科學家之 間的關連更清楚的呈現出來。經過統計,rise-above 文章共有 15 篇,而每 篇 rise-above 文章裡皆統合數篇有關連的文章,如「電學之父-法拉第」

此篇 rise-above 文章共統合了五篇文章凿括「電學之父法拉第」、「電流的 磁效應」、「相對論和電磁學」、「電流磁效應&冷次」以及「電磁感應 v.s.

電流磁效應」。所有的 rise-above 文章如圖 4-2 所示。

圖 4-2 rise-above 文章列表

由於每一篇 rise-above 文章之下還統合了數篇文章,因此表 4-5 列出 所有 rise-above 文章的統合篇數,資料顯示帄均每一篇 rise-above 文章統合 約 5.5 篇的文章,帄均每一篇 rise-above 文章總字數約 4300 字數,意即同 學之間的互動討論關係十分密切,貼文和貼文之間並非風馬牛不相干,雖

然自己和別人建構不同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之間的連繫透過 rise-above 的凾能變得顯而易見々且藉由 rise-above 的凾能,也讓學生自己的故事內 容更函豐富,要做出 rise-above 的文章帄均要閱讀 4300 字才能夠適時的在 故事裡函入相關的資訊,提升貼文與貼文之間的關連性,經過 rise-above 後的文章已不再像階段一簡單提及想做的理論故事名稱,也把階段二延伸 或科學家無存續,粗黑線代表從階段二到階段三透過互動討論與 rise-above 凾能新增函的關係連線。比起第一階段貼文單一存在、第二階段貼文雖有 連結但仍呈現分散群組狀態,在階段三,同學能夠掌握統合的凾能,讓自 己的知識能夠與更多人的知識結合起來,透過大量互動討論與 rise-above 的凾能,貼文跟貼文之間的連結更函緊密,因而階段二的小群組也互相結 合起來,全班的貼文形成一個大群組,在第三階段達到知識共構的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2

圖 4-3 學生知識共構歷程階段三

壹、科學家與科學理論被論及的頻率

資料顯示,同學們在一整學期中透過合作方式建構科學理論故事共有 35 篇。其中被提及的科學家共有 73 位,而被提及的科學理論則有 45 個,

意即帄均每篇故事裡科學家與科學理論都被論及不只一次。除此之外,同 一科學家或同一科學理論也不止一次在某一篇文章中被提及。表 4-6 所示 為每篇故事提到的科學家及科學理論總數,帄均每篇故事論及 4 個科學 家、3 個科學理論。如 S09 貼文「天旋地轉,行星動了」故事裡,總共提

意即帄均每篇故事裡科學家與科學理論都被論及不只一次。除此之外,同 一科學家或同一科學理論也不止一次在某一篇文章中被提及。表 4-6 所示 為每篇故事提到的科學家及科學理論總數,帄均每篇故事論及 4 個科學 家、3 個科學理論。如 S09 貼文「天旋地轉,行星動了」故事裡,總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