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生學習情緒投入狀況

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表現有顯著的關係,不論是在初等或中等教育,均發現相同 的研究結果(Hudley et al., 2003)。關注學生學習投入能掌握學習所涉及的個人心理歷 程,與對個人行為進行觀察。

情緒在教育的過程中,是足以支撐學習過程的先決條件。情緒投入以學習動機與 興趣佔有重要的地位,且與學生的學習成果息息相關(吳舒靜,2014)。學生感興趣的 學科,能有好的學習表現,因此促使學生擁有積極的學習動機,進而培養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意願,並展現出優異的成就(William et al., 2005)。

一、 參與環境服務學習之學習動機

公園養護服務隊的學生來自於「賽維斯向前行」服務學習中的 8 位學生,課程於 第六週以面試徵選替學生分配至五個服務單位,回歸學生對於服務的主導權,以提升 學生在後續課程中主動學習的動力。

G 生與 E 生的第一志願就是公園服務隊,他們的學習動機皆是因為平時在公園活 動的過程,對於環境品質低落與破壞環境的人感到困擾,因此想要藉由參加服務隊,

與同學一起改變環境的現況。如「以前經過公園時常看到垃圾滿地,常想要把垃圾撿 起來並處理掉,但是一個學生在公園撿垃圾一定會招來異樣的眼光,所以希望能加入 這組和大家起維護公園的環境。(B1-1008AG1)」。也期望於課程後能所獲得成長與成 就感。如「因為這一組比其他組更有挑戰性,希望服務完成後能獲得成就感。也讓大 眾有更好的生活環境。(B1-1008AG2)」

其餘的學生是認同環境保護的價值性,也期望與社區居民互動後,能改變民眾的 行為,因此將公園養護服務隊排在前幾志願,如「綠化環境,用自己的手,服務社區 的情。用一雙自己的手,建構起社區里民的心。從自我出發,綠化社區也綠化自己的 心。(B1-1008AD1)」。

127

H 生對於服務課程的學習動機缺乏,「賽維斯向前行」服務學習是剛好被分發到的 志願,因此對於課程並沒有多大的期望和動機,進入公園養護服務隊單純只是想與同 班的同學同一組,如「想撿垃圾,維護整潔,希望可以撿到很多垃圾。(B1-1008AH1)」。 研究者於後續課程,介紹環境生態學的觀念,以加強學生對於環境服務的價值,增 進學生於課程中的動機。如「因為我們想說公園這麼髒,而公園是一個闔家歡樂的地 方,我們想改善這樣的情況,更何況這是一個無菸公園。(B1-1217BC1)」、「原來會去 公園的不只小孩、有老人、有動物、有嬰兒,有很多東西,我們仔細去看後,發現許 多垃圾、菸蒂,他會壞我們地球的生態。公園對人或生態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對人 來說,他是讓大家,小孩老人放鬆的地方,他是一個聚會聚集的場所,他不是普通的 地方。對動物來說,公園是他們的家。(B1-0108BD1)」。

二、 以成功經驗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與動機都可視為引起個體行為的內在原因,差異在於學習動機無法產生 持久性的學習效果,容易受到失敗經驗的影響而減少動機。學習動機如果經歷多次成 功經驗,有機會產生學習興趣,具有持久性的學習效果(黃月純、楊德清,2011)。

G 生與 E 生平時就會觀察環境品質的狀況,並選擇公園養護服務隊為第一志願,

也期許能於課程中落實環境行動,對於環境服務課程具有學習興趣,如「把一個地方 打掃乾淨就很有成就感,在公園看到亂丟的垃圾、狗屎感到很困擾,希望加入服務隊 後可以讓環境變得更舒適。(B2-1008AE1)」。

課程中,教師藉由教學活動,讓學生從成功經驗中獲得成就感,回應階段的學習 動機,培養學生之學習興趣。以下分別介紹各階段課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狀況。

(一)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始於對環境保護的認同,課程中教師以生 態課程持續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環境保 護真的是要從每一人做起,這樣才會有個乾淨舒適的地方!我覺得從小就需要灌

128

輸這個想法,每個人都有責任,把這環境弄好。不亂丟垃圾,甚至擴展到整個 地球,其實這每一個人都做得到。(B2-1022AA3)」。

然而課程在此階段中,學生實際的打掃行動,產生了成就感,以付出行動 回應了學習動機,如「今天在公園中踏查,觀察公園生態,有人不遵守規則,

垃圾太多撿不完,但是撿完垃圾之後感覺很開心。(B2-1022AH1)」。

(二)認定問題、確立問題

認定問題、確立問題階段,學生延續對於環境服務的價值性的動機,積極 的在公園中訪問遊客,期待能更認識公園,如「在公園中多看多瞭解,訪問當 地居民,讓自己更瞭解公園的事情。(A1-1022AG2)」。在分析問題、發想行動 計畫的過程也討論熱烈,對環境行動充滿期盼,期許行動計劃能對環境保護有 所貢獻,因此小組能順利發想計畫,足以回應此階段的學習動機。如「我們這 組選擇為褪色的禁菸線上漆,把禁菸標示弄得更明顯,還要防止掉色的問題,

行動之前也要跟里長討論,我們必須先擬出一份計畫書,和里長討論時我們才 不會亂了手腳,也方便讓里長明瞭我們要做的事情,一想到未來能把公園環境 弄更好,就覺得很開心。(B2-1029AA4)」。

相反的,分析問題和發想行動計畫若遇到阻礙,會造成學生情緒投入的降 低,甚至停止討論。如 B 組需要老師協助才能順利的發想行動計畫,如「決定 服務行動是一件挑戰的事情,最後我們互相討論,老師提供建議,才順利決定 計畫,我發現事情的解決過程和方法要經過詳細討論才可以讓服務內容更完 整。(B2-1029AG3)」。雖然 B 組發想過程遇到了挑戰,但最後對問題解決有個 明確的方向時,學生依然會獲得成就感,如「我覺得本次的觀察很有效,讓我 們想出可以解決蚊蟲問題的辦法。(B2-1029AH2)」。

學生在公園中訪問代賑工時,接受到不同觀點的資訊,學生感受到被否定 與拒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如「C 生小組認為公園裡有許多的垃圾是因為公 園沒有垃圾桶的關係,但是在訪問代賑工的過程中,代賑工則是表示有垃圾桶

129

才會促使公園更髒亂,以前就是這樣,有許多人會在晚上時偷倒家庭的垃圾,

結果垃圾桶滿出來,反而使公園更髒亂。C 生當下雖然感謝代賑工的建議,但 是在事後屢次說『我被打槍了』表示自己的不滿,D 生也在學習單當中寫到 C 生被嗆等字眼。(B2-1022CTA4)」。此時教師的引導可以協助學生學習多元觀點 的思考能力,從失敗的經驗中進而有正面的學習收穫,如學生事後針對垃圾問 題提出了看法「事情往往不只有表現出來的簡單,更要考慮後果。

(B2-1022AC1)」。 (三)蒐集、整理及分析資料

學生從發現問題開始,明顯感受到對於資訊的缺乏,進而產生資訊的需求 和動機。因此在課程中利用圖書館資源與網路資料蒐集資訊,也主動訪談公園 遊客、花市老闆與區公所的承辦人員,期許自己能更瞭解公園的事務,如「很 難找到符合的條件,有這些條件的植物非常之少,可能需要直接詢問植物專家。

(B2-1112AE1)」。

訪談的過程中,一樣受到許多不同觀點的否定,學生感受到灰心,情緒投 入下降,覺得自己的受到錯待。教師也針對事件適時的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能 具備理解、同理、尊重少數及異質的包容能力,如「不要跟公所和代賑工講自 己的計畫,因為他講得太銳利了,明明就不干我們的事,講的好像都是我們做 的感覺。不過還好有跟他們講,讓我們的計畫比較可以執行。(B2-0322DB2)」。

(四)產生、評量和選擇替代方案

學生藉由所蒐集的資料,再一次發想行動計劃,並選擇可行度最高的計畫,

學生對於自己的計劃能對環境具有影響力,產生此階段的學習動機,如「希望 拍新聞方式的電影可以改變現況。(B2-1119AC1)」。

但是學生因為持續與區公所溝通修改計畫,面對數次的修正,學生對於執 行計畫感到具有挑戰性,但學生並沒有想過要放棄,因為學生從小組的合作學

130

習中,彼此感受到相互支持的風氣和力量,一同度過了此次的困難,如訪談時 學生回答:

師:在課程中,你學到了什麼事情嗎?有遇到甚麼困難嗎?

E:學到有什麼植物適合種在公園當中,學會寫企劃書,以後做事情 也都會先與同儕討論,擬訂計畫後再執行。

D:剛開始覺得很困難,但是和同學們討論,事情就變簡單了。

G:計畫書一直修改,感到很困難,但沒有想過要放棄。(B2-0318BE2) (五)發展、評量和執行行動計畫

執行行動計畫前,學生因期待能親手實作而產生學習的動機,面對過程中 許多的突發狀況,學生依然想盡辦法跨越困難,行動成功後,感受到極大的成 就感,甚至回應參與公園養護服務隊的學習動機,這階段的課程也是學生印象 最深刻的課程之一,如「實作課印象最深刻,因為只有做了,才有反思。只有 作了才有難處,只有作了…才是真正的作了!!( B2-0107AD4)」,「草皮實作印象 最深刻,因為我們成功了。(B2-0107AF1)」。

(六)評量行動結果及整個歷程

評量行動結果及整個歷程階段的學習動機始於期末成果發表會,此學習動 機屬於外部的學習動機,學生是為了在台上能有內容發表,而產生動機。學生 雖然是因為要報告而產生外部性的學習動機,但在準備簡報和填寫反思學習單 的過程中,學生也看見了自己的收穫,也從其他服務隊的回饋肯定自己的服務 行動。如成果發表時學生的發言「我們總共有兩個方案,雖然好像只有一個成

評量行動結果及整個歷程階段的學習動機始於期末成果發表會,此學習動 機屬於外部的學習動機,學生是為了在台上能有內容發表,而產生動機。學生 雖然是因為要報告而產生外部性的學習動機,但在準備簡報和填寫反思學習單 的過程中,學生也看見了自己的收穫,也從其他服務隊的回饋肯定自己的服務 行動。如成果發表時學生的發言「我們總共有兩個方案,雖然好像只有一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