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以環境服務學習中進行環境教育課程,建構問題解決能力與關注學生的學 習投入狀況,在實施過程與結果上可以發現人有待改進之處,在此針對課程與未來研 究者進行環境服務學習時,提出教學與研究上的幾點建議:

一、 對課程之建議

(一)課程設計根據教學時間與教學目標

問題解決能力屬於多樣能力的集合,每一個能力皆能獨自設計成一整系列 的教學活動,如荒野保護協會的綠色走讀行動計畫,其中踏查環境的階段可以 被設計成一個學期的課程,帶領學生藉由走讀環境的過程,發現社區的問題。

因此設計課程的老師可以根據課程時間設計問題解決階段所分配的課程時間,

學生將會因為更階段的教學時間不同,而磨練不同的問題解決能力。如本研究,

因研究者觀察學生能藉由合作學習獨自跨越認定問題、確立問題與蒐集、整理 和分析資料階段,因此花費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與重新評估問題,

導致評量行動結果及整個歷程的課程時間過少,只能評量學生的學習成長,無 法於課程時間中進行行動結果的評量。

140

(二)問題難易度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投入與問題解決力的程度

課程中採取的是小組合作學習,當小組需要合作一同完成學習任務時。組 員內的貢獻程度差別,將會由學習投入程度的高低影響學生工作的多與少,越 是積極投入的學生工作也越多,但在學習收獲也比其他的同學也來的多,進而 會影響學生在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上的差異。如 G 生在學習投入上擁有高度的學 習動機,甚至學習興趣,因此課程後,依舊會將問題解決能力應用於他的生活 當中,主導安排假日至海灘出遊的行程規劃與持續參與公益旅行的比賽。

每一位學生於課程中的學習投入程度皆不同,承受挫折的程度也不同。課 程因為是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學習,因此課程中,學生陸續會遇到各種大小不 同得挑戰和挫折感。當問題的難度太高,學生所得到的挫折感高過於學生願意 投入高度的學習時,學生將錯失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機會或是學習收穫因此降 低。如 A 組在公園訪談的過程中,認為公園有垃圾是因為沒有垃圾筒的立場與 代賑工相左,導致事後獲得了挫折感,並在情緒投入層面受到了影響。因此在 問題的選擇上,目前並沒有正確答案的議題型問題,建議教師可先評估學生心 智發展程度,避免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會得到過大的挫折感,促使未來沒有意 願投入於行動當中。

(三)成立學校社團,提供學生課程後能持續學習投入的團體

本研究課程時間為一學期,學生於課程中藉由多次的成功經驗滿足學習動 機,進而培養學習興趣的影響有限。學生若是課程後,依然抱持著高度的學習 動機,而有意願持續參與環境服務的行動,學校社團將是適合的團體。能以學 校與社區環境為教學場域,進行環境行動,持續促進學校與社區的連結,共享 彼此的資源。

141

(四)透過教師的協同教學,提供多元環境知識

本研究學生必須自行探索與詢問教師來獲得認知上的提升。若想讓修課學 生於問題解決的歷程中,有更周全的想法和規劃行動計畫,教師可在課程前安 排相關的教學活動,以不同科目的教師和社區資源進行課程,讓學生有多元的 學習,也減少教師備課的負擔。

二、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不同的研究對象與區域

本研究選定高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校園社區的鄰里公園作為教 學場域。雖然學生人數只有八位學生,但對於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歷程、問題 解決能力與學習投入等研究結果亦能提供其他研究者相關省思與建議。建議對 環境服務學習有興趣之研究者能選定不同對象、不同區域甚至不同主題。進行 相關研究教學研究,作為成果比較與學習交流之參考。

(二)擴大研究對象與研究時間

本研究受到課程設計的限制,僅能以參與課程的 8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而 課程時間也以一個學期為限,雖然較能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但在量化資料上的 說服力與研究結果的代表性也較低。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設法增加學生人數,

以增加研究結果之推論能力。並增加課程時間,以觀察學生在長時間課程下的 學習表現,建議可觀察學生學習興趣的建構歷程,以瞭解課程是否能對學生造 成較持久性的改變。

(三)尋找偕同教學、研究之教師

本研究中,研究者兼任課程教學者與觀察者的角色,雖然能夠對課程設計、

研究設計、資料蒐集等方面有更加確實的掌握,但因為研究者在多重角色的影 響下,容易忽略學生的表現或資料的蒐集,或是造成研究推論的偏見。建議相 關研究者能尋求偕同教學、觀察或研究之夥伴教師,以分擔教學與研究等工作,

以確保研究實施的成效。

142

中文參考文獻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育昭(2011)。我的秘密花園~幼兒參與學校環境服務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38-45。

王順美(2004)。臺灣地區國高中全校式經營環境教育現況之探討。師大學報:科學教 育類,49(2),87-106。

王順美、梁明煌(2008)。環境服務學習案例初探:花蓮女中根與芽社團活動個案研究。

環境教育研究,5(2),131-168。

石雅玫(2002)。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實施模式。教育研究資訊,10(2),

145-163。

仲雪梅(2011)我國研究生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東師範 大學,中國上海市。

朱敬先(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米高.奎因.巴頓(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臺北縣:桂冠。(原 著出版年:1990)

吳芝儀(2004)。服務學習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之研究。九十三學年度師範校院教育學 術論文發表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舒靜(2014)。臺灣大專校院學生學習投入對學習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宋淑慧(1994)。注意力異常與評量。高市鐸聲,4(2),21-26。

李聰明(1989)。環境教育。臺北市:學生書局。

沈六(1997)。服務學習。公民訓育學報,6,43-59。

沈六(1999)。美國的服務學習。訓育研究,38(4),91-103。

周儒(1998)。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現代教育論壇(三):環境教育國小階段之角

143

色探討,18-21。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佩璇(2000 年 1 月)。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研討會會議,

中正大學。

林思伶(2003 年 10 月)。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態度與認知調查研究。第二屆「服 務-學習」研討會與實務工作坊。輔仁大學管理學院,臺北縣。

林崇德(1995)。發展心理學。中國北京:人民教育。

林崇德(主編)(1995)。高中生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印。

林靜嫻(2006)。國民中學推動環境服務學習歷程與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參與 2005 年我 的家鄉寶貝社區生態服務學習計畫中的六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33-127。

洪儷瑜(1998)。ADHD 學生的教育與輔導。臺北縣:心理。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蒐集 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

孫敏芝(1986)。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 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教育研究所集刊,

28,443-458。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12-21。

張民杰(2006)。服務學習在師資培育應用之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7)。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莞珍(1997)。大臺北地區成人職業進修班教師教學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社會 教育學刊,26,261-282。

144

張鈿富(2012)。大學生學習投入理論與評量實務之探討。高教評鑑與發展,特刊期 March,41-62。

張鈿富、林松柏、周文菁(2012)。臺灣高中學生學習投入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資料 集刊,54,23-57。

張德永(1994)。中學生物學實驗大全。中國上海:上海教育。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

中等教育,52(2),52-75。

許書維(2005) 。國小童軍團水環境服務學習。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維文(2009)。大專院校通識課程應用數位學習平台進行校園環境議題探索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瑞雲(1999)。人際問題解決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生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效 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曾慧媚(2002)。臺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市。

馮怡君(2008)。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

馮怡君(2008)。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