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習投入

在教學現場中,教與受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活動,儘管教師在教學上準備豐富,但 是學生如果沒有投入於教學活動的話,學生對於學習的收穫與成果相對會減少。學生 的學習投入與學習表現有顯著關係,不論是在初等或中等教育,均發現相同的研究結 果(Hudley et al., 2003)學生投入程度是有助於教師個別指導學生及設計教學,並且 學生的學習投入會刺激教學及持續投入(Handelsman et al., 2005)。

環境教育是一門終身教育,期許學生在課後能持續的投入於環境行動中,因此研 究者特此觀察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投入程度,瞭解影響學生學習表現與持續投入行動 的因素為何。在針對課程的內容提出具體性的修改建議,以提供後續老師在設計課程 時的參考依據,以發展在環境服務學習中能培力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課程。

一、 學習投入的定義

雖然學習投入的重要性已被學術重視,但是目前各學者對於學習投入的定義皆有 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為學者分別用學生、學校、學習活動或課業等不同的面向進行 詮釋,導致學界尚無共識。然而根據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觀點,研究者認為學習投入應 以學生為觀察的重點,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的學習歷程、個人心理歷程與個人表 現行為,而此種觀點屬於「學生學習投入」(student engagement)的概念,也與本研究 所關注的學習投入面向相同。

37

在學生學習投入層面上,Kuh(2003, 2009)認為學習投入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行為、

感覺與思考之歷程,在具有教育性目標的活動中學生所花費的時間與投入的精力,而 教育活動則需藉由與他人互動來展現其意義,其中學生努力是最重要的指標。Chapman

(2003) 學生參加學校日常活動的意願,包含學生投入特定學習活動的認知、行為和 情感面向。Kearsley 與 Shneiderman(1999)則認為學習投入包含兩個方面:(一)學 生必須參與具有主動認知過程的活動(二)學生必須在有意義的學習環境和活動中主 動去學習。Kuh、Kinzie、Schuh 與 Whitt(2005)認為學習投入的關鍵要素包括:(一)

學生為獲得成功的經驗與成果而所付出的時間與努力;(二)學校提供能讓學生參與並 獲益的活動。由此可知學習投入包含心理與行為層面,並且強調活動是讓參與者具有 主動認知學習的機會,且參與者願意花費時間與努力於活動中。然而早期的研究著重 於測量學生的學習活動時間,例如寫作業的時間,而近期的研究則著重學校活動的參 與、學習活動的投入和認知策略的運用等(Angell, 2009)。

Handelsman 等人(2005)指出瞭解學生投入程度有助於教師個別指導學生及教學 設計歷程,並且學習投入狀況好的學習者,會有效刺激教學及持續投入。Skinner 與 Belmont(1993)指出各級學校的學生投入影響學生對學校成就的學習信念效應,有中 介影響,而且學生投入與教師涉入間,有交互影響的關係。由此可以知道教師瞭解學 生的學習投入程度,除了能幫助學生學習成長之外,對於自身教學課程的精進與師生 互動關係都有所幫助,清楚往後可以修正與改進的地方。

二、 學習投入的特徵

學生的學習投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收穫,這是學術上的共識,然而學習投 入的特徵,研究者經整理吳舒靜(2014)的文獻後,認為學習投入的特徵應包括學習 投入與學習表現的正相關、多元能力的成長、學習生涯的正向發展三個特色。

(一)學習投入與學習表現的正相關

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頻率愈高與投入時間愈長,學生的學習表現愈佳

(Greene, Marti, & McClenney, 2008; Kuh et al., 2005)。而學生擁有愈積極的學

38

習動機,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愈能提高其學習意願,最終愈能在學習活 動過程中展現出優異的成就(William, Williams, Kastberg, & Jocelyn, 2005)。學 生對學習付出的努力與著重學生學習策略的掌握,對學習的理解與成效有正向 影響(Fredricks, Phyllis, & Parks, 2004)。

當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投入是積極付出、高學習動機、盡心努力和著 重學習策略的掌握時,學生會有優異的學習表現和成果。除了學生的情意與行 為是學習投入的因素之外,對於學習的策略知能也是學習投入重要的元素之一。

(二)多元能力的成長

根據適合的教學方案與良好的學習投入,對於學生在非學業的能力也是有 所成效的,包括公民素養、尊重多元差異、人際關係、提升自信等,也能獲得 良好的生活技能,包括情緒調適、解決衝突、自我認同,以及增進社會意識與 人際關係技巧等(Appleton, Christenson, & Furlong, 2008)。此項所強調的特徵 與環境服務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精神相呼應,都是強調學生多元能力的成 長,與現實環境生活的學習接軌結合,以訓練學生能成為符合社會期許的公民。

(三)學習生涯的正向發展

學習投入高的學生不但對學習活動抱持積極的持續性參與行為,更會選擇 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且把握每一次的學習機會,過程當中,會表現出學習 努力和注意力,且會展現出積極的情緒,包括熱情、樂觀、好奇心和興趣(Skinner

& Belmont, 1993)。學生被吸引到學習活動當中,僅管會遭遇挑戰和阻礙,仍然 能夠持續堅持努力,並在完成後展現出喜悅的情緒(Schlechty, 2011)。藉由多 次的學習經驗,進而發展個人的學習興趣與持續力。與環境服務學習所強調的 終生學習相似,學習不該侷限在校園裡而是該在生活中持續的運用和磨練。

39

三、 學習投入的向度

Kuh(2003, 2009)認為學習投入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行為、感覺與思考之歷程,在 具有教育性目標的活動中學生所花費的時間與投入的精力,而教育活動則需藉由與他 人互動來展現其意義,其中學生努力是最重要的指標。從 kuh 對於學習投入的定義中,

我們可以發現學習投入大致可以分為行為、情意與認知三個層面,但是各學者對學習 投入概念有不同的定義和觀察,因此學習投入的向度在描述上也有些許的不同。以下 簡述主要學習投入的理論架構:

Chapman(2003)將學習投入分為認知規準、行為規準和情感規準三個指標以形 容學生學習努力的程度。

(一)認知規準:

學生對學習任務所致力和花費的精神努力程度,如努力將新知整合融入舊 知識當中,並透過認知和多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來監督引導對學習任務的理解。

(二)行為規準:

學生對學習任務的積極反應程度,如學生在教學前的積極反應,包括詢問 有關問題、解決學習任務的相關問題,並參與教師與同儕的相關討論等。

(三)情緒規準:

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投入和情緒反應程度,如對學習任務的高度興趣或積極心態。

Fredricks、Phyllis 與 Parks(2004)將學習投入分為行為、情緒與認知三種學習 投入構面。其說明如下(Yazzie-Mintz, 2010; 張鈿富,2012):

(一)學習行為投入:

行為投入強調學生在校與課後期間的學習行動與參與,包括非學術性的學 校活動、社交活動與課外活動及與其他學生的互動。行為投入著重於學生在學 校社群中的行動、互動及參與,因此也稱為「投入於學校生活」(engagement in the life of the school)。

40

(二)學習情緒投入:

情緖學習投入包含學生對學校整體運作的觀感及對學校所有成員的想法,

並考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評價,即有關學生對同儕、教師及學校所感受到的 歸屬感、認同感(identification)及彼此的關係(Fredricks et al., 2004)。這些面 向多屬學生的內心狀態,較少明顯反映於其外在的行為,因而又被稱為「內心 的投入」(engagement of the heart)。

(三)學習認知投入:

認知投入的定義主要分成兩種觀點,一是強調學生對學習付出的努力,另 一是著重學生學習策略的掌握,所以認知投入包含學生花費在學業上的努力與 心力,還有學習策略,這包括學生做了什麼,以及如何做到(Fredricks et al., 2004)。

Chapman(2003)與 Fredricks 等人(2004)認為學習投入分為行為、情緒和認知 三構面探討學習投入,兩者所界定的行為投入與學生是否積極努力、師生互動情形、

參與活動頻率等相關,學習態度則是與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認同感、專心程度等有 關,然而認知投入與學生在學習策略、認知方法、學術挑戰與抱負等相關。

四、 學習投入之相關研究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of Chattanooga(2005)指出學生學習投入程度能提供 學校改善教育現況的依據,評估學生學習投入已被視為學校教育成功的必要步驟。在 學生心理面向的研究上,以學習動機的因素最多,由此可知學習動機在學習投入中極 為的重要。Csikszentmihalyi(1988)認為人們會依照內在的驅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並非外在的因素,其優先順序會依照個人的需求而有所不同。Carroll(1963)和 Atkinson

(1957)研究指出學習動機會影響學習的持續性,高動機的學生會花費更多時間投入 及互動性較高,學習成效也會因此愈好。

41

詹志禹(2004)研究發現發明家的內在動機,如:個人的興趣、對於學習活動的 滿意度跟喜愛程度,使他們在工作中相當專注、投入、忘我、持久不懈。仲雪梅(2011)

在探究中國研究生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時,證實了內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環 境、學習滿意度等,對學習投入具有顯著影響力。

一般在研究學習投入多在學業層面的成果,然而少部分研究也指示出,良好的學習 投入有助於非學業能力上的增加,包括有公民素養、尊重多元差異、促成良好的人際關 係,提升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性(Nora, 2006),以及有助個人自我成長,獲得良好的生

一般在研究學習投入多在學業層面的成果,然而少部分研究也指示出,良好的學習 投入有助於非學業能力上的增加,包括有公民素養、尊重多元差異、促成良好的人際關 係,提升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性(Nora, 2006),以及有助個人自我成長,獲得良好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