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學生對微電影製作教學之看法

研究者為了解學生對微電影製作教學之看法,在教學方案進行完後,對實驗 班級學生共二十名進行訪談,訪談大綱共有四題:

學生組隊後,開始拍攝微電影,對於自己拍攝的過程,感到印 壹、

象深刻

許多學生是第一次拍攝,有些對話需要從不同的方向、角度取鏡,加上 NG、

忘詞、笑場,短短幾秒的鏡頭,往往都要花費數十分鐘,甚至好幾小時;絕大部 分學生對影片後製有很深刻的印象,例如:微電影的片名、主題內容、拍攝過程、

統籌計劃、腳本、布景、幕後製作,讓他們感覺樂趣重重;這些也都讓學生有機 會體認,原來拍電影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輕鬆唯美,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專業的技巧;

NG 的克服方法,大多是重新背好台詞,或多演練幾次,並請教肯協助的老師們,

提供意見,若還不行,就會換角。

經歷過這次製作微電影後,學生對自己的創造力多數自認有所 貳、

提升

共有十七位學生表達有提升其創造力,從國語課的作文題目改為寫腳本,再 把腳本轉型畫為四格漫畫,每日午餐時間看哆啦 A 夢電影,綜合課程討論電影 情節的安排、拍攝的技巧,每週電腦課的軟體是影片處理的相關軟體,例如:格 式工廠、GOLDWAVE、Youtube 下載器、威力導演等等,都讓許多學生感受到 與過去傳統課程的不同,學生對這些課程的規劃感到好奇,對於能拍攝微電影感 到非常激動;另外三位學生則認為其創造力沒有影響、變化,這三位屬於沒組隊 參賽的觀眾。

五位學生表達這次微電影製作教學後,讓他們想事情時可更快發現問題的重 點,也就是敏覺力有所提升;四位學生表達,這能讓他們想到更多的想法、概念,

也就是流暢力有所提升;三位學生表達,這能讓他們想到原來一樣的問題,還有 其他不同的方法可解決,也就是變通力有所提升;兩位學生表達,經歷教學後,

能讓他們想出更細緻的內容,也就是精進力有所提升;六位學生無意見。

學生對這學期的微電影製作教學感到興趣勃勃,多數人主動用 參、

課餘時間來拍攝,有高度成就感

有十二位學生表達這學期的微電影製作教學很好玩、很有趣,很多事情得自 己來,例如:喬場地、排時間、請老師扮演一角等等,都讓人很有成就感,而且 還可以賺到比賽獎金;因為其他班的電腦課不能上微電影製作的主題,只有我們 班可以,而且,其他班一週只有一節電腦課,我們班卻有兩到三節電腦課,在上 課的過程中,可以學到下載 Youtube 影片、把 MV 轉成一首首的 MP3、看很多 部電影、子母畫面、視訊速度加快或調慢、轉場動畫、影片倒轉等等的電腦後製 專業技巧。

此外,學生認為可跟科任老師請假,免上課,改去拍片,可避免上課無聊,

不過這時研究者也得在拍攝現場監看學生,以免出意外;另有三位學生表達拍攝 過程很辛苦,拍攝時間經常是午睡、下課時間,如次既不能午睡,也無法出去玩,

而且,同學們的經驗不足,很容易笑場,要重拍很多次,得一直重演;也有五位 學生表達,很享受和同學一隊,一起拍攝、互相幫忙、心連心共同完成作品的過 程,而且放學後,假日同學來家裡討論微電影,一起寫出劇本,這樣假日有好玩 的事情做,才不會無聊。

學生認為拍攝微電影對自己的人際關係、學校生活有正面影響 肆、

大部分學生認為拍攝微電影時,因為是分組拍攝的關係,得經常和同組同學 互動,例如:演練對話、溝通演技、討論劇情等等,讓他和同學之間有話題,大 家討論屬於自己小團體的秘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會有歸屬感,能提升 和同學的人際關係。

部分學生所製作的題目,因為有向其他老師討教,或是央請老師也來扮演一 角,因此也發現如何和老師往來的方法,和老師們的關係也變好,也更能從老師 的角度看事情;也有一位學生,在拍攝過程中,和其他年級的學生多所往來,發 現學校有霸凌的問題,高年級學生會向低年級學生勒索金錢,看到校園黑暗的一 面,因此想當作下次拍攝的主題。

綜合討論 伍、

研究者認為實驗組學生對拍攝微電影的接受度很高,是有受到學長姐們的影 響,在其上一屆學長姐四個班的畢業生還是五年級時,他們各班在當時學校的鼓 勵下,各自拍攝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微電影參加比賽,有兩個班的作品獲得全高 雄市第一名與佳作的獎勵,當時還把這些作品播放給全校觀看,獲得學弟妹、家 長們的好評,而那一屆的畢業生剛好許多其弟弟妹妹正在就讀中年級,而當時身 為中年級學生的實驗組學童,親眼看過自己的哥哥姐姐拍攝微電影的甘苦,也都 聽聞也都聽聞拍攝的流程,心裡頭非常嚮往,因此,確定能學習微電影製作的技 巧,都非常興奮,而且基於不服輸的心態,不想輸給畢業學長姐們,自己花費了 許多課餘時間來討論、製作。

研究者在課程安排上,也很早就埋了伏筆,雖然是規劃五年級下學期才進行 實驗教學,但在五年級上下學期的午餐時間,就固定播放 20~30 分鐘的哆啦 A 夢電影版,並大約每個月找一兩節彈性課,觀賞由素人所製作的微電影,並討論 之,在每週的國語課,課前會先準備幾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片,視教學狀況來 撥放,如此既能補充國語課文內容,又能間接教導學生如何把文字的描述轉化為 影像畫面;到了五年級下學期,除了進行實驗教學外,還商請綜合課老師,每週 撥出兩堂綜合課,進行以觀賞、討論電影為主軸的課程,主要是討論學生對電影 內容的感想、劇情的規劃,電影的選擇則配合綜合老師的課程需要,約兩至三週 觀賞完電影後,除了課堂的討論、分享外,綜合老師還會發學習單,了解學生對 這部電影的感想。

關於選擇人員,研究者建議不宜太早讓學生自行分組並確定組員,如此會造 成未分組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幅減少,也會造成已分組內的同學有人怠惰,此外,

實驗教學才剛開始,同學之間都還不知道誰的哪些能力之高低,讓學生早早分組,

自選組員,但卻必須保持隊員加入、退出的彈性;分組確定前,研究者要求每組 內都必須至少要有一位男生、女生,因為高年級女學童很容易搞小團體,如此可 逼迫各組盡量廣納組員,不會太過拘泥於自己的小團體,也可讓不同性別學生間 更加互相了解。

這些傳統課程外的安排,學生都感受於心,他們也了解這是自己班上才有的 課程,其他班是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也慢慢影響學生的想法,看了這麼多電影,

課堂上討論這麼多次後,學生發現電影的劇情好像有個節奏、公式,有固定的走 向,原來規劃電影故事情節,編寫劇本沒有這麼難,研究者刻意長期安排這樣的 氛圍,讓學生認為他們一定可以像學長姐一樣,製作出一部好劇本,如此,學生 就比較肯主動、有意願的拍攝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