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以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的提升有 壹、

顯著成效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科技創造力測驗總分的後測平均分數高於前測,並且 都達到顯著差異。但是,細究兩個分測驗和每項指標,對照組在分測驗書包設計,

是沒有顯著差異的,連裡面的的五項指標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視 覺造型,都沒有一項達到顯著差異;此外,對照組學生在分測驗字詞聯想,雖有 達到顯著差異,但在「變通力」、「獨創力」兩項指標上,進步百分比的幅度是不 大的。

反觀,實驗組學生在科技創造力測驗的總分、兩個分測驗和每項指標的前後 測,除了達到顯著差異外,進步百分比的幅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分測驗書包設計,

實驗組每項指標、總分都到顯著差異,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書包設計講究圖像設 計,剛好和微電影講究影像設計處理不謀而合,故能有此成果;此外,前後測的 時間相距十個月,整個下學期都是實驗發展期,故進步百分比勢必得有相當的幅 度,方能證明實驗教學是有效的,而無論前後測之相依 t 考驗、進退步百分比,

實驗組都有明顯的進步,由此可證,微電影製作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之科技創 造力是有正面顯著影響的。

實驗組學生相對於對照組學生在科技創造力上有顯著成效 貳、

實驗組學生相較對照組學生在科技創造力測驗上,由總分、分測驗、各項指 標都呈現顯著差異,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微電影製作教學本身已融入特定領域知 識,尤其是科技方面、美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再加上學生自製微電影,除了鼓勵 學生發揮其想像力之外,更主要得兼顧思考過程與結果,如此,才能有一部完整 的作品得以呈現,可見有實施微電影製作教學後的實驗組,在科技創造力上有明 顯優異於對照組是毫不僥倖的。

在實驗組相較對照組的後測分數領先百分比相較上,都呈現雙位數百分比以 上的領先幅度,再細究下去,分測驗上,在書包設計的領先大於字詞聯想,可見 製作微電影這類強調產品導向,又有視覺導向的教學,在針對書包設計這類強調 創造力的圖像測驗,得了解如何繪圖、規劃,如何細緻的構思出一個科技書包的 測驗過程中,研究者所發展的微電影製作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科技創造力之 產品化、視覺化是很有顯著成效的。

實驗心得,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有教過對照組一個多月的電腦課,一 直覺得對照組學生好聰明,實驗組的學生怎麼這麼笨,一直在出錯,在做完對照 組後測,並統計對照組完畢後,當時心覺不妙,怎麼對照組的科技創造力 PR 值 這麼高,而且,對照組班級秩序真好,班級運作井井有條,學生真懂事乖巧,此 外,在上學期初,高雄市有進行線上學習診斷評量(POLDPA),研究者為協助 執行者,見到對照組前段班的學生的國語、數學成績高得嚇人,PR 值超過 80 的 人數也遠比實驗組多;但是,經過下學期的實驗教學後,做完實驗組後測,並初 步統計成績,實驗組科技創造力高 PR 值學生數明顯領先對照組,讓研究者鬆了 一口氣;此外,在三次月考之國語、數學、自然平均成績,詢問過科任老師,也 都高於對照組,諮詢幾位科任老師、對照組班導師,她們都認為實驗組學生在這 下學期進步很多,從上課專注度、班級團結力上,都有感受到實驗組成長很多;

對照組班導師說她可以明確感受到實驗組學生很快樂、很活潑,會主動去學習,

若是她的孩子也會想要在這樣的班級內學習。

實驗組學生在拍攝微電影所擔任不同角色其科技創造力有顯著 參、

差異

學生所擔任的導演、演員、觀眾三項角色,擔任導演、演員角色的學生對擔 任觀眾角色的學生在科技創造力呈現顯著差異,研究者認為原因有二,原因一是 學習動機的關係,能擔任導演角色的學生都是較為主動積極的,在實驗教學初,

就開始找尋志同道合,願意共同經歷拍攝微電影之辛苦的好友、同學,能兜在一 起組成一隊,其學習動機自然比較高,相對的會更認真的學習製作微電影的技巧,

肯絞盡腦汁的互相激盪創意,是故擔任導演、演員角色的學生其科技創造力會呈 現較高的趨勢;而不想組隊來拍微電影的學生,雖然在研究者的要求下,有在課 堂中,完成一定水準的微電影作品,但其認為拍攝微電影過程,過於辛苦,不想 花費自己的額外時間,研究者也基於尊重學生意願,不強迫每名學生一定要組隊 拍攝作品,是故擔任觀眾角色的學生,其學習動機較低,主動性不高,其科技創 造力也呈現較低的趨勢。

原因二是班級環境的關係,未組隊拍攝微電影的七位學生,並不是都不想拍 攝,有部分學生躍躍欲試想組隊拍攝,無奈想法較冷門,加上平日與同學們相處 冷淡,自成一個小團體,而且班級人數不多,支持的同學也不多,在找不到足夠 的同學能共同拍攝下,只好選擇放棄拍攝。

此外,為何擔任導演角色的學生之科技創造力對擔任演員角色的學生未呈現 顯著差異?研究者認為擔任導演的學生,雖然在拍攝前期負責主要編劇的任務,

但擔任演員的學生,在開始拍攝後也會和導演討論編劇事宜,有介入部分編劇的 任務,導演本身就得是演員,演員又得分一部分導演的任務,因此導演和演員角 色間的科技創造力才差距不明顯。

實驗心得,一開始研究者認為角色的差異應該不至於影響到科技創造力的高 低,但是在口試教授的提醒,以及實驗過程中,發現肯擔任導演角色的學生們對 於組隊拍攝微電影非常的積極,學生們很早就開始布局怎麼拍攝,甚至還有請家 長出手協助,而這些學生在前測時,就已表現出高 PR 值的分數,因此,才會在 實驗課程告一段落,開始分組拍攝微電影時,默許三四位學生可以選擇不拍,而 這幾位較不積極的學生,在科技創造力上,大多落後積極的學生。

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確實能融入語文學習領域 肆、

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在國小語文領域教學中,所需搭配的教學課程就是寫電 影劇本、畫分鏡表,研究者本來認為這是很難傳授給五年級學童的,但實際教學 後,學生卻是樂趣重重的;執行面上,因為是學生分組寫作,自行找組員,一至 三人一組,共寫一份劇本作品,取代過去一人繳一篇作文,因為有同學一起思考,

大家分配分量,學生感覺壓力減輕;再來是要求學生把所寫劇本,每人分配一段 轉為四格漫畫,讓學生學習如何把文字圖像化,並且得彼此協調畫風、細節,學 生有不少人是第一次經歷,感覺很新鮮,因此,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在融入語文 學習領域是確定可行的。

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確實能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伍、

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中,所需搭配的教學課 程就資訊課,主要傳授影片拍攝、影片後製的技巧,由於這部分只在下學期進行 教學,受限於下學期活動較多的因素,只要是當週學校無重要活動,就會進行二 至三節的資訊課;而影片後製是每位學生都印象很深刻的,主因是同一部範例影 片,經過每位學生的創意巧思剪輯、變動,加上特效後,所呈現的作品會呈現各 式各樣、百花齊放的風格,彼此互相觀摩,樂趣無窮;而影片拍攝部分,是研究 者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教師節微電影競賽,由於獎金豐厚,學生們就自行組了兩 支隊伍參加,許多學生就帶著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來校找時間拍攝,而除了利用 資訊課拍攝外,也有利用綜合課程、彈性課程、午休時間,學生自己還會主動去 和相關老師溝通,例如:借時間、借場地、借道具、借人等等,甚至請老師、主 任們在影片中飾演某些角色,因此有組隊拍攝的兩組,一組七位學生,另一組六 位學生,共十三位學生,對拍攝過程,自然印象非常深刻,而沒有組隊拍攝的七 位學生,則是負責擔任觀眾、整理器材的任務,所以,微電影製作教學策略融入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