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文獻探討、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教育工 作者與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對教育工作者之建議 壹、

推廣微電影製作教學,提昇科技創造力 一、

經過這次研究,研究者發現不只五年級學生有製作微電影的熱情,許多不同 年級的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家長、社區人士各自因為不同的需求,極想跨入 製作微電影的門檻,想來製作屬於自己的微電影。因此,若是教師能培養出一批 善於製作微電影的學生,開設微電影相關的研習,並請這批學生擔任助教,如此 可減輕教學者的負擔,擔任助教的學生除了可領助教費外,更可藉著教別人精進 自己的微電影技巧,也可讓整個研習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讓提昇科技創造力成 為一個地區的活動。

實施微電影協同教學,以利效果顯著 二、

本次研究,研究者一人得負責教導劇本、分鏡圖、影片欣賞、影片拍攝、影 片後製等等,可是學校裏頭許多教師都身懷絕技,有的老師美術能力絕佳,可協 助影片欣賞,有的老師擅長跳舞,可協助肢體動作教學,如果把各具專長的老師 糾集起來成立一個工作坊,彼此協同合作,各人教各自擅長的部份,相信微電影 製作出來的效果會更上一層樓。

安排充足的拍攝時間,發揮作品創意 三、

創造力的培養是很需要時間醞釀的,而微電影的製作過程是許多學生一起激 碰火 花、展現創意的活動,尤其是拍攝活動,因為學生都是素人,並非專業演 員,因此常莫名的花費許多時間在拍攝、在修正,因此建議教學者必須考量學校 的行政活動、班級的最近狀況、同組學生的個人特質,盡量排除不必要的干擾,

安排適當的時間量,讓學生在干擾較少,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發揮彼此的創意,

使微電影作品更加盡善盡美。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貳、

在研究對象方面 一、

本研究對象所在之國小因少子化,且位於市中心,班級數偏少,實驗組及對 照組僅各一班,班級人數又都只有二十人,研究人數實在較少,因此不宜過度推 論至其他地區,建議可以在不同地區,以更大規模的學校及更多年級之學生(三、

四、六年級),甚至是國中生、高中生,擴大樣本數後,再比較教學成效,如此 應可更深入了解微電影製作教學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影響。

研究時間方面 二、

本研究可分實驗準備期、實驗實施期、實驗驗收期,整個上學期都處於實驗 準備期,除了月考週外,幾乎每週每天中午都讓學生觀賞卡通哆啦 A 夢的影片,

國語課、綜合課也都是準備和課程相關的微電影,讓學生欣賞、討論,這時期耗 費很多的時間,希望之後的研究者可找出更適量的時間來規劃,減少這部分的時 間損耗;下學期花了十六週,每週兩節課當作實驗實施期,研究者本以為時間足 夠,可是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拍電影,沒有經驗,得花很多時間在一些小細節的 部份,希望未來的研究者可從排課方面著手,增加一些彈性節數,例如連排兩節 課,可讓學生學得更完整,再排一節課教一些小細節的部份,如此,可讓老師’

學生在更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揮灑。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Ted Jones、Chris Patmore(2013)。七堂課學會微電影:全面掌握好來屋電影法 則(洪人傑、朱明璇,譯)。台北市:城邦文化。

內田一夫(2013)。微電影講堂:影片專題製作入門指南(林克鴻,譯)。台北市:

尖端。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有福(2002)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保堤(2005)。設計導向課程對國中學生科技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伍建學(2004)。網路遊戲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科技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永佳(2012)。微電影,打口碑還是賺商機。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142,

54-58。

吳怡瑄(2002)。主題統整教學,教室氣氛,年級及父母社經地位與國小學童科技創 造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政岡(2008)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應用於電腦動畫製作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 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吳慧貞(2011)。心智繪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科技創造力及學習動機提升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南市。

李大偉、張玉山(2000a)。科技創造力的意涵與教學(上)。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33(9)

,9-16。

李大偉、張玉山(2000b)。科技創造力的意涵與教學(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33(10)

,7-14。

李彥斌(2002)。從科學活動過程技能中增進國小學童科學創造潛力。國立屏東

周榕真(2011)。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優異學生與一般學生思考風格與科技創造 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市。

林彥志(2008)。國中學生科技創造力評量工具發展之研究-以科技產品類科技競 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智皓(2007)。樂高(LEGO)動手做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教學科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柳淳美、池溶晉(2012)。用 iPhone 拍微電影-你的掌上電影製片場(泡菜姊,

譯)。台北市:麥田。

洪文東(1997)。創造性思考與科學創造力的培養。國教天地,123,10-14。

洪文東(2002)。創造性兒童之思考特性與科學創造力的關聯性。屏東師院學報,

16,355-394。

洪昭榮(2001)。試析科技創造力 。2001 年 12 月 8 日,取自

http://www.ccda.org.tw/sing_up/able/teacherreport.htm

唐偉成(1998)。 開發科學創造力之教學策略研究-應用於國小自然科。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靖岳(2012)。國中生智力因素、創意認知與科技創造力表現之關聯性研究—

以創意燈具製作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世慧(2007)。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市:五南。

張永康(2010)。機器人創作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科學技術創造能力之影響。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玉山(1996)。科技教育的創造力發展功能。中學工藝教育,29(10),8-12。

張志中(2009)。國民小學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科學創造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政義(2009)。科技創造力教學模式及其實徵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項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家琳(2007)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電腦動畫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華城、洪文東(2004)。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創造力與科學創造力之相關 性與差異性。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7,25-50。

教育部 (2006)。教育基本法。中華民國 95 年 12 月 27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500182701 號令修正。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27 日台國 (二)

字第 0950030367C 號令修正。台北市:教育部。

莊宗勳(2007)。網路遊戲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科技創造力之成效評估。國立花 蓮教育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許佳琪(2013)電影創作團隊之群體創造力研究-一群深入生命彩虹的「巴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明德(1999)。創造力理論模式之探討及其在校創新教的啟示。 教育人力與專 業發展雙月刊,26(2),69。

陳亮宇(2003)。自然科多元智慧教學對國小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影響。臺中師範 學院自然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俐妤(2002)。性別、多元智能融入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應用多元智能於 自然科學習及其科技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高雄市。

陳奐宇(2000)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年級 普通班為比較。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陳昭儀 (2000)。傑出理化科學家之人格特質及創造歷程之研究。 師大學報,

45,27-45。

陳炳煌(2002)。學習單、思考風格及自我概念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之 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誼娉(2008)。專題導向學習運用在國中生活科技創造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

曾建勳(2008)。電腦化 MST 科際整合課程對國小學生科技素養與科技創造力 之影響。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珮詩(2010)。原住民學童的多元智能與科技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

學教學科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資訊領域之內涵 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1-28。

葉玉珠(2002)。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發展與其主要影響生態系統之動 態關係(NSC 90-2511-S-110-006)。台北:國科會。

葉玉珠(2005)。科技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市:心理。

劉志宏(2011)。樂高 FLL 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對提高國小資優生科技創造力

劉志宏(2011)。樂高 FLL 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對提高國小資優生科技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