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生的聆聽辨誤歷程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進行聆聽辨誤施測的用意,在於瞭解聆聽記憶與聆聽辨 誤之間的關係為何。誠如本章第一節所說,聆聽記憶與聆聽辨誤之間的關係密不 可分,如果聆聽記憶出現問題,便無從辨誤,學生無法完整抄寫句子,就可能會 漏失重要的訊息,便無法進行辨誤。

研究者根據施測結果,歸納出幾個學生在聆聽辨誤歷程中所產生的現象:第 一個現象,根據語意或語法規則的辨誤;第二個現象,憑直覺辨誤;第三個現象,

根據個人經驗的辨誤。第四個現象,更改關聯詞的情形。

壹、根據語意或語法規則的辨誤

中年級學童已具備初步的語法概念,例如句子的結構、複句類型等等,在聆

聽辨誤的過程中,自然會使用到語法規則去辨別句子的錯誤。在此列出的例子,

聆聽記憶的呈現皆為完整而正確的,因為聆聽記憶是聆聽辨誤的基礎,能夠完整 的記憶聆聽內容,才能夠進一步討論聆聽辨誤的現象 。

例一:

◎他要失業,才能養家活口。理由:失業是指沒有工作做,所以不能養家活口。

(III-5-6-C-s17)

◎每當看到照片,我就想起以前美好 時間。理由:時間是代表現在幾點。

(III-1-6-C-s6)

s6 和 s17 都是就意義上來判斷用詞適切 與否,能不能掌握語意,對辨誤歷程 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例二:

◎雖然這裡人很多,卻很乾淨。理由:乾淨的地方,人當然喜歡,這句是轉折複 句,可以改成骯髒。(II-1-3-C-s18)

這個題目的正確答案為「雖然這裡人很多,卻很安靜」,s18 寫下的答案雖 然不是研究者預設的正確答案,但是由 s18 的作答,可以知道他在進行辨誤和理 解的過程中,已有具體的句型概念,這代表連結分句之間的關聯詞對 s18 來說是 有意義的,也是辨誤時考慮的重點之一 。

例三:

◎蕈狀岩風吹雨打要經過幾萬年才形成。理由:唸起來不順,改成要經過幾萬年 風吹雨打才形成。(III-4-3-C-s18)

「s18 作答的速度快,大概一題尚未播放終了,就已經完成該題作答。」(觀 -I-2-21~22)

,正確答案為「蕈狀岩要經過幾萬年風

吹雨打才形成」。因為「語序」不同,所形成的意義也會不同,學生能夠察覺到 這個句子的語序有異,前提就是必須要有良好的聆聽記憶,並理解句子的涵義,

始能進行語法規則的校正、找出句子中的錯誤。

例四:

◎他ㄉㄧㄝˊ倒,卻受傷了。理由:卻受傷了應該改成卻沒受傷,因為ㄉㄧㄝˊ 倒本來就會受傷了。(II-5-2-C-s2)

「是因為『卻』後面的意思,應該是要和前面那一句的意思不太一樣,所以受傷 改沒受傷比較對。」(II-5-2-訪-s2)

s2 在訪談中提到「卻」的前後意思要不一樣,也就是說,他在辨誤時考慮 到關聯詞的特性,和 s18 一樣都有基本的文法概念,只是 s18 的表達能力較佳,

用詞較一般學生聚焦。

例五:

◎因為颱風登陸,所以要做好防震準備。理由:防震是防地震,颱風是防災。

(I-3-1-C-s26)

◎晚上停電,所以媽媽把點亮蠟ㄓㄨˊ。理由:我們的念法中是把蠟ㄓㄨˊ點亮,

不是把點亮蠟ㄓㄨˊ。(I-4-4-C-s26)

s26 在辨誤時,掌握語法概念,也就是說,他能夠察覺到語序的問題 ,所以 他會指出「我們的念法」。以下再舉一例說明。

例六:

◎因為下了很多雨,所以水庫ㄑㄩㄝ水。理由:因為既然下了很多雨,那水庫就 不會ㄑㄩㄝ水了。(I-5-1-C-s26)

s26 提到「既然下了很多雨,那水庫就不會缺水」,他所推論出來的「不會 缺水」和題目中的「所以水庫缺水」的結論是相反的,故 s26 能分辨出句子中的

「不合邏輯」之處,也就是說,他能夠掌握語意並加以辨誤 、校正。

雖然他很ㄑㄩㄥˊ,卻很快速。理由:有些人ㄑㄩㄥˊ,但是他們卻很快樂,所 以要寫快樂。(II-1-4-C-s26)

「快速」這個語詞和整個句子在語意上沒有任何關聯 ,於是 s26 以「窮」為 出發點,思考「有些人窮,但是他們卻很快樂」的概念,以進行辨誤,也可以說 s26 在聆聽整個句子的時候,首先會察覺到語意上的不通順 ,記憶複句之後,找 出錯誤的地方「快速」,再確認「窮」和「快速」缺乏關聯性之後,便能夠進行 校正。其中牽涉到學生對語意的掌握。

本研究中以三種不同句型的病句為題目,進行聆聽辨誤測驗,故複句句型為 施測題目編制時的重要依據 。若學生將題目中的關聯詞更動 ,例如:「卻」改成

「所以」,那麼,整個複句的句型將會完全不同,但是學生對於句子的辨誤與理 解卻是正確的。舉例如下:

例七:以題目「他沒有地圖,卻迷路了。」(II-5-1)為例。

◎他沒有地圖,卻迷路了。理由:沒有用卻的話,語意會不順,因該要用所以。

(II-5-1-F-s2)

s2 回答:「在這邊用『卻』很怪,聽起來就覺得不順。」(II-5-1-訪-s2)s2 在「聆聽」時就發現句子不通順,卻無法找出錯誤;又因為更改了關聯詞,使「轉 折複句」變成「因果複句」。透過 s2 的作答可得知,雖然他無法準確的回答研究 者所預設的答案,他的思考方向是正確的,因為「沒有地圖本來就可能會迷路 」。

例八:以題目「他跌倒,卻受傷了。」(II-5-2)為例。

◎他ㄉㄧㄝˊ倒,卻受傷了。理由:改成所以(II-5-2-F-s11)

◎他跌倒,卻受傷了。理由:我覺得要改成所以。(II-5-2-F-s19)

s19 也更改了關聯詞,將「轉折複句」改為「因果複句」,理由是「跌倒大 多數都會受傷,而不是『卻』受傷」(II-5-2-訪-s19),s19 認為「跌倒」就是造成

「受傷」的原因,所以使用「卻」是不恰當的。所以可以說 s19 的辨誤過程,也 是受到語法概念的影響。

歸納以上的例子可得知這些學生在回答時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以「因果式」

的思考模式進行辨誤。例如:「因為」努力,「所以」大家就會欣賞他;「因為」

沒有地圖,「所以」會迷路;「因為」跌倒,「所以」會受傷;「因為」遲到,「所 以」應該要道歉。造成這種現象可能的原因是學生最熟悉、也最常使用的的複句 類型為「因果複句」;另外,這些題目都屬於「轉折複句」,顯示學生對於「轉折 複句」的辨誤較易遭遇困難,但是學生思考、辨誤的理由仍然是正確的 。

貳、憑直覺辨誤

學生在辨誤時,以「怪怪的」、「很奇怪」、「不順」等形容詞表達聆聽後和聆 聽後複述的感想,也就是說不管是用聽的或是用唸的,能夠感覺到句子有異,卻 又無法具體說出錯誤在哪裡 ,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憑直覺辨誤」的情形。

例ㄧ:

◎路上車子很多,所以過馬路要 關心。理由:用關心怪怪的,可以把關心改成小 心。(I-1-5-C-s2)

「用關心是比較怪,應該也可以用,但是我覺得改成小心會比較順 。」(I-1-5-訪-s2)

首先要說明的是「關心」在此處是不適用的,所以 s2 說「應該也可以用」

顯示他對詞義不了解或是概念比較模糊,所以在他認為不恰當的地方,代入自己 慣用的或一般人常用的說法 ,聽起來就會比較「順」。

例二:

◎每當上體育課時,就會大家很幸ㄈㄣˋ。理由:不順。(III-4-5-F-s24)

「聽起來好像不太順,可是……可能是要刪掉什麼字比較好。」(III-4-5-訪-s24)

此題的錯誤在於「就會大家很興奮」的語序有誤,s24 的回答是「聽起來好 像不太順」,察覺到他所指出的部分似乎有錯 ,卻無法具體說出為何錯誤 ,亦無 法進行校正。s24 在「語序」方面的概念仍須再加強。

例三:

◎s22 雖然這裡人很多,卻很乾淨。理由:1、多改成少。2、乾淨改成好吃。

(II-1-3-F-s22)

「我也不曉得,就覺得好像可以這樣改。」(II-1-3-訪-s22)

從 s22 的回答「就覺得好像可以這樣改」可以很清楚知道學生的辨誤並不是 根據語法規則,而是憑「感覺」,在這樣的情況下,s22 寫下的答案使題目原本 的意思完全改變,偏離辨誤題目的主旨—找出「用詞不當」的錯誤,也就是「乾 淨」改成「安靜」,不過,學生的作答並不符合研究者預設之答案 ,但 s22 所校 正過的句子仍是符合文法的 ,只是和題目原本的意思已經完全不同了 。

例四:

◎「他很努力,可是仍拿不到大家的欣賞。」X(II-1-1-F-s2)

學生沒寫出理由,只覺得「『可是仍拿不到』怪怪的,可是不知道哪裡怪怪的,

是「唸起來」怪怪的」(II-1-1-訪-s2),而無法分辨出「用詞不當」的錯誤。

參、根據個人經驗的辨誤

研究者發現,有一部分的學生在進行辨誤時 ,會受到個人經驗與認知的影

響,而不以語法規則進行辨誤 。 例一:

◎雨ㄌㄧㄢˊ下了一個期其七天,很多地方都ㄧㄢ水了。理由:下了七天因該是 非常多。(I-2-5-F-s24)

「因為下了一個星期會有非常非常多地方淹水 ,所以用很多不夠多。」

(I-2-5-訪-s24)

「是正確的,因為一個星期有七天。」(I-2-5-訪-s24)

s24 認為連續下了七天的雨,會造成「非常非常多地方淹水」,所以「很多」

是不足以形容的,但他卻忽略了句子中「語意重複」的錯誤。

例二:

◎下雨了,我卻沒帶錢。理由:下雨了,應該是帶雨傘,不是帶錢,所以錢要改 成傘。(II-3-1-C-s2)

「大家下雨的時候都是帶傘 ,帶錢很奇怪吧!」(II-3-1-訪-s2)

s2 舉一般人的行為,來解釋為什麼他認為「帶錢」是錯誤的。

例三:

◎論語和格林童話都是中國古代的經典,我卻從沒讀過。理由:格林童話是美國 的作者寫的,不是中國古代的經典。(II-3-4-C-s17)

格林童話的作者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並非美國的作者所寫,不過 s17 對於「格 林童話不屬於中國古代經典 」這一點有相當清楚的概念,也是幫助他順利進行辨 誤的因素之一。

例四:

◎他遲到了,卻向我道歉。理由:遲到了本來就要道歉,所以要改成沒遲到。

(II-5-3-C-s17)

例五:

◎雖然這裡人很多,卻很乾淨。理由:我覺的改成安靜比較好。(II-1-3-C-s9)

「因為一般人很多本來就會很吵,所以他是要講安靜。」(II-1-3-訪-s9)

例四和例五都是學生在作答時,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認知去判斷並解釋句子的 錯誤,所以訪談時他們會使用「本來就……」來回答,因為這是他們從週遭環境 和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 。

肆、小結

研究者從觀察學生的聆聽辨誤歷程,所歸納出的四個現象,發現學生本身是 否具備清楚的語法概念,對於辨誤結果是有明顯影響的;想進一步探討聆聽辨誤 的歷程,則必須以完整的聆聽記憶為必要條件,因此以下經由分析整理得到的結 果,皆是立於聆聽記憶正確完整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的 。

一、根據語意或語法規則的辨誤

一、根據語意或語法規則的辨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