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聆聽記憶與理解

研究者在本章中將依序分別就複句、病句與辨誤,以及聆聽記憶與理解三個部分 的定義、相關文獻以及相關研究進行探究,期能在此章節中為本研究中的測驗,

建立起一個具體且穩固的理論基礎 。

第一節 複句

「語言是工具」,這是一個比喻,是就功能而言的。一般所謂的工具指的大 多是具體的、觸碰得到的。語言包含了聲音,所以也是一種物質,但是看不見、

摸不著。見到的是人在說話和說出來的話 (程祥徽、田小琳,1992)。雖然說出 來的話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經由聆聽的過程,這些話語產生的意義在人 與人的溝通上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句子是語言的使用單位(程祥徽、田小琳,1992),也是一種動態單位,在 社交活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句子如此重要,是因為在談話內容一定會使用 到句子,也因為句子比詞彙更能夠表示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孫全洲、劉蘭英,

1998;羅肇錦,1998;黎錦熙,1982),這也說明了上述提到的語言的功能性與 重要性。

蕭振民(2012)提到,句子是交談與敘事中主要成分,也是語言分析上一個 重要的單位。在一般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大多是以句子為「完整表達想法」

的單位,例如:「我買了數學、國文參考書」,這個句子可以清楚的告訴聆聽者 , 說話者買了哪些種類、什麼功用的書籍,如果只說「買了書」或是「買書」,在 句子不完整的情況下,聆聽者也會聽得迷迷糊糊、一頭霧水,至於是誰買了書,

又買了哪些書,都無法從不完整的句子中獲取相關資訊 。

在交談與敘事中,句子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而詞彙或短句只表達一些 簡單的概念(關之英,2003),如果想要讓對方清楚了解我們想表達的主旨 ,就 必須顧及句子的完整性。

靳洪剛(1994)認為,由於句子可以表現語言的結構特性,所以本研究中聆 聽辨誤測驗的重點除了分句之間的關係,語序也是測驗的重點之一,因為語詞的 排列、組成都有其順序,其中牽涉到的範圍和語法相關 。

語法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第一是語音,即語言的聲音系統;第二是語義,

即語音的意義系統;第三是語法,即規定語音與語義如何結合的系統 。

人們對句子的理解是和他們本身的文化背景以及知識基礎有直接的關係,除 了從語文教育所得到的知識,更發展出延伸句子「絃外之音」的能力,而這種理 解句子的能力來自人們理解語言意義的知識。故從「語法」和「語義」方面來看,

必須先釐清複句的定義,以及複句的類型有哪些,就更能了解本研究題型設計的 目的何在。

壹、複句的定義

句子依照漢語結構來分,可以分為單句和複句,除了複句的結構,在複句的 分類上也必須考慮到語意的表達。下列為研究者參考各學者對「複句」的定義,

並依資料的年份排列所作之整理:

表 2-1 複句的定義

複句的定義 資料出處

許菱祥(1965) 是兩個以上的單句所合成 。這種單句叫子 句。子句有平列、正副、子母三種。

《中文文法》

(宏揚圖書有限公司 2006 年再版)

表 2-1

複句的定義(續上表)

複句的定義 資料出處

許世瑛(1990)

凡是兩個詞結,或兩個以上的詞結一個組合

(1992)

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單句,前後銜接,組

(1995)

以兩個或幾個意義上密切關聯、結構上互不 包含的單句形式為結構單位組成的句子叫 複句。

《現代漢語教程》

(中國書籍出版社)

邢福義(1996)

複句是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的句子:凡 (1997)

將句子分為簡單句 、包接句、無連詞複合

表 2-1

(1998)

複句是由兩個以上的單句形式構成的。構成

(1999)

把一些意思上有密切聯繫的簡單的句子併 在一起說,表示某種比較複雜的意思,這種 結合在一起的句子叫複句 。

《語法初階》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六平(2000)

複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句拼合而成

張靜(2000)

複句是有兩套或兩套以 上彼此不作句子成

(2000)

簡單地說,複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

馮志純(2006)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密切相關,在結

成,分句與分句之間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邏輯關聯性 ,在詳細探究之下,可以將這 些定義再歸納成以下三大類:

一、大多數的學者認為複句是由兩個以上單句或分句組成的 ,是以句子的結 構來定義複句。

二、部分學者認為,複句除了結構上需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句(分句),

還需使用關聯詞。

三、亦有學者在定義複句的時候,除了結構之外,亦強調句子之間的邏輯關 係。

程祥徽、田小琳(1992)對於複句的看法中,也提到了關聯語詞的使用、複 句形式以及邏輯關係:「複句的分類,要看所用關聯語詞所起的語法作用 ,但歸 根究底是邏輯事理的分類。各種複句形式和形式邏輯的判斷、推理形式都有密切 的關係。」

總而言之,複句在結構上至少包含兩個半獨立性的分句,而且,分句與分句 之間皆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存在 ,分句之間的邏輯事理關係通常依靠連接詞來表 示,有時連接詞是可以省略的,例如:「因為我沒帶傘,所以全身都被雨淋濕了」

可以寫成「我沒帶傘,全身都被雨淋濕了」,雖然略去「因為……所以」,仍不影 響它原本的複句類型。

貳、複句的類型

漢語語法中的複句形式大多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在複句的分類 上,各家學者也不盡相同,內容如表 2-2 所述:

表 2-2 複句的類型

複句的類型 資料出處

許菱祥(1965)

複句中的子句分為平列 、正副和子母三種,所以複

何永清(1987)

將複句分為兩大類,即平等類型複句和主從類型複

何永清(2001)

何永清進一步將複句更清楚的歸類為二大種類 ,每

(1992)

(一)並列關係:分句間彼此相關但不構成因果關

表 2-2

張靜(2000)

複句分為聯合、偏正兩大類:

邱燮友等(2008)

複句依照意念關係分為聯合複句和偏正複句兩大

陳銘磻(2009)

(一)並列關係、(二)承接關係、(三)遞進關係、

類中的「子母複句」則是以子句的功能性來作分類,這一點是和其他學者的分類 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不過,許氏認為正副複句和平列複句可以互相包含 ,如:正 副複句可再包含正副或平列複句,而平列複句也可再包含平列或正副複句,如此 一來這兩項類別的區分容易混淆不清 。

何永清、邱燮友等學者所提出的複句分類雖然詳盡,但是在書籍中所列舉的 例句多數為文言文,或者是類似大陸用語,若是缺乏當地或該時代的文化背景知 識,恐怕在閱讀例句時就會先遭遇到困難 。

張靜則是從單句與複句間的對應關係,列出句型種類,並沒有例句從旁補充 說明,較不易理解。

程祥徽、田小琳舉出十二種常見的複句結構,以及陳銘磻列出的十種關係的 複句,這兩種分類方法相近,亦比較切近目前國小語文課程中包含的複句種類 , 亦符合本研究中所欲探討之複句類型 。

不過,就研究對象在三年級時所使用的南一版第五冊、四年級時所使用的南 一版第七冊為例,因果複句、遞進複句、轉折複句、目的複句、並列複句、選擇 複句和假設複句七種類型是相當重要的 ;而且,在這兩冊教材中,以因果複句、

轉折複句、條件複句三種出現頻率最高,故研究者在進行試探性研究時,題型的 設計上以上述三種複句類型為主 。

參、複句相關研究

吳幸純(2009)在《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句型修辭研究 》中,探討國小高 年級國語教科書中複句句型的分布狀況,以及與句型修辭相結合的可行性。吳幸 純在比較三種版本的高年級國語教科書時發現,三種版本的教科書句型均偏重在 並列複句、遞進複句、條件複句與轉折複句,後兩者符合本研究中所欲探 討的三 種句型其中兩種。條件複句與轉折複句對於中年級學童來說較難,即使到了高年

級階段,學習的複句句型增多,但條件複句與轉折複句仍然是句型教學重點 。 廖陳時(2008)以遊戲結合電腦輔助教學的方式,針對提升自閉症學生複句 表達能力進行研究,但研究中只求自變項和依變項之間的關聯,並沒有特別針對 特殊情況加以討論,且其研究乃專以特殊學生為研究對象,無法推論到一般學生 的普遍學習情形,但可供本研究在探討學生出現特殊情形時作為參考 。

蕭振民(2012)針對一到三年級學生進行口語及書寫敘事的句型發展與比 較,結果發現隨著年級增長,學童使用的複句次數也隨之提升,單句使用次數下 降,亦能夠使用更複雜的句型,由此可知複句在語文教學上的重要性,亦可看出 句型教學的偏重類型是隨著年級不同而有所轉變的 。

上述關於複句相關研究中資料的取得大多是經由書面文字為來源,其中蕭振 民(2012)在研究中比較口語敘事和書寫敘事句型,分別利用錄音和學童書寫練 習取得資料,整理與分析資料的過程可見研究者的用心。但是,單向的錄音擷取 學童口說句子的資料,沒有考慮到學童是否產生「語病」的情況,對於學童是否 真正理解自己所使用的句子也沒有深入討論 ,著實可惜。

如果想真正瞭解學童在複句使用上的情形,只是探討句子書寫字數多寡或是 使用句型難易程度,並無法代表學童真正明白他們所使用的句型的功能和意義 ; 故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所探討的聆聽(接收)和回應(輸出)的過程,對於釐清學 童聆聽理解複句的情況將有更大的幫助 。

第二節 病句與辨誤

在本研究中,欲探討聆聽「病句」並進行「辨誤」,首先必須先了解什麼是

在本研究中,欲探討聆聽「病句」並進行「辨誤」,首先必須先了解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