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學生的聆聽記憶受到本身接收訊息的能力和外在環境的影響

一、學生接收訊息的專注程度影響記憶內容的完整程度

學生在聆聽複句時,有些表現出專注的神情和態度,聽到什麼就立刻記下,

記下來的內容大多完整且正確;有些則待錄音檔播放了一段時間,才突然回過神 來開始動筆,記憶的內容通常有闕漏,或是乾脆放棄不記了,針對此種情形,學 生回答的理由大多為「我聽不懂」、「我來不及記」。

「聽不懂」可能是不了解句子表達的意思,或是聽不清楚,因此在訪談過程 中,研究者亦會詢問學生「聽得清楚嗎」,學生皆表示肯定,因此本研究中錄音 檔的音質清晰程度,不至於影響學生聆聽接收上的表現 ;「我聽不懂」則牽涉到 學生對於語意的初步理解 。

所以,學生在選擇訊息的接收時,會先「注意」到聲音的存在,「聽」的時

候如果「聽得懂」就能專注的繼續聽,並且「記下來」,記憶的內容便能完整的 被呈現;「聽」的時候如果「聽不懂」就無法專注的聆聽,表現出來的記憶便會 殘缺不全。雖然「專注力」是「聆聽記憶」的重要條件,但初步的「理解」能力 也可以幫助記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因素 。

二、外在環境的影響

學生接收語音訊息時,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當外在環境出現了干擾 , 能否持續專注的聆聽,除了干擾的因素是否過於強烈,和學生本身的專注程度也 有關係。例如,遇到全校性廣播時,測驗就必須暫時中斷,否則學生完全無法聆 聽到錄音檔的內容。而週遭環境的噪音則會影響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使其無 法完整接收訊息,聆聽內容的呈現便不完整、或是無法呈現,因為在吵雜的環境 下,聆聽者只能依賴較大的語言單位 ,藉以補足或增進語音的辨識 (馬行誼,

2011),這也可能是「用詞不當」答題正確率最低的原因,因為施測地點周圍陸 續進行施工,環境噪音無可避免;另外,由於測驗有時間上的限制,時間上的壓 力也可能是造成學生較難分辨出 「用詞不當」錯誤的原因。

「概念」的組成需要依賴前後分句,例如:「不論是玫瑰或是百合,都是我喜 歡的動物」(III-3-5),如果聆聽者已經有「玫瑰、百合屬於植物」的先備知識,

那可以判斷出「都是我喜歡的動物」中的「動物」是錯誤的概念。當句子中可用 以辨誤的資訊越多,則辨誤的成功機率越高。在施測題目中置入的五種錯誤類型 包括:用詞不當、語意重複、概念運用不當、語序不當、不合邏輯。其中以「概 念運用不當」類型的題目辨誤正確率最高,為 23.3%;「用詞不當」類型的題目 辨誤正確率最低,為 15.4%。如下列表 5-1 所示。

表 5-1

聽記憶的表現優劣,直接影響了聆聽辨誤的成功或失敗 。

二、在聆聽記憶表現良好的基礎上,學生能掌握語意、具備清晰的語法概念,

有助於正確的辨誤

學生在辨誤時,若能了解句子涵義並具備清楚的語法概念,便能分辨出句子 中包含的錯誤類別,例如,根據語詞的意義判斷出用詞不當、語意重複,或是概 念運用不當;根據邏輯關係判斷出不合邏輯的錯誤;根據句子的結構,判斷出語 序不當的錯誤。若單憑直覺和個人的經驗或偏頗的觀察,則會讓學生被錯誤的認 知所混淆,而在辨誤方面就會產生阻礙。

再者,學生對不同複句的熟練程度也和辨誤歷程是否順利有關 ,在本研究中 所使用的三種複句類型中,以學生最熟練的「因果複句」的題目辨誤正確率最高,

為 35.7%;「轉折複句」的題目辨誤正確率最低,為 26.8%。如下列表 5-2 所示。

表 5-2

複句類型答案正確率統計 複句類型

題次 因果複句 轉折複句 條件複句

1 6 6 14

2 23 5 22

3 25 27 21

4 26 27 20

5 24 6 23

6 19 19 26

7 26 20 23

8 26 20 27

9 23 17 26

10 27 11 26

11 17 3 11

12 25 26 9

表 5-2

複句類型答案正確率統計 (續上表)

複句類型

題次 因果複句 轉折複句 條件複句

13 26 24 25

14 24 11 17

15 26 4 25

16 22 8 24

17 27 24 20

18 25 17 26

19 19 23 21

20 27 17 26

21 26 13 22

22 24 25 25

23 25 25 25

24 25 25 23

25 22 8 27

26 22 7 26

27 26 25 24

28 26 24 26

29 25 22 22

30 24 19 24

總計次數 708 508 676

正確率 37.5% 26.8% 35.7%

參、聆聽記憶和聆聽辨誤影響聆聽理解,但聆聽理解不一定影響聆聽 辨誤

學生的聆聽記憶、聆聽辨誤的表現,與學生對於聆聽內容的理解之間有 相互 影響的關係。

聆聽記憶表現佳,與理解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例如,學生將聽到的內容完整 記下來,但是只能理解句子中的片段,而有些學生能夠正確且完整的記憶,則是

因為學生能夠連結舊經驗,根據聽到的「字音」提取對應的字詞,這其中也牽涉 到了理解;能夠記憶和辨誤,也不代表能夠完全掌握聆聽內容的意義,因為有些 學生記憶力佳,卻可能因為缺乏訓練,所以其理解能力須再加強。另外,能夠辨 誤有時候是憑個人經驗或直覺,誤打誤撞答對了,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理解句子的 涵義。

一般認為在聆聽之後必須先記憶,再進行辨誤,才算是真正的理解,然而,

本研究發現這樣順序並非必然,如同前述提及的,能夠記憶聆聽內容,不代表學 生就能夠辨誤,而能夠辨誤也不一定表示學生真正理解句子的涵義,因為這些不 同的現象還牽涉到理解層次的深淺 ,也就是字面的意義和弦外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