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學習滿意度

壹、學習滿意度的定義

學習 (learning) 是生物與生俱來的能力與必經歷程,也同時是教育心 理學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指的是學習者透過練習或先前經驗使個體產生 持久改變的歷程(張春興、林清山,1989)。康自立(1990) 則認為學習 的定義是人類所有的活動就是學習活動,其認為學習是動態的 (dynamic)、

活動的 (active)、創造的 (creative) 的歷程,所以學習是由於經驗、練習或 特定刺激重複出現所造成學習者行為上的永久改變。蕭芳樺(2010)則指 出學習包括了知識與技能的增進,必須透過重複的練習或過去的經驗以產 生持久改變的歷程。

在滿意度 (Satisfaction) 的部分,滿意度為對程度、內涵或狀態感到滿 足。Tough (1979) 指出滿意是一種對活動的態度,正面積極的態度為滿意,

負面消極的態度則為不滿意;Martin (1988) 認為滿意指以個人的經驗對所 獲得的期望與實際得到結果之間的差異,若差異越小滿意度越高,差異越 大則滿意度越低。張春興(2006)認為滿意有兩種定義,其一為生理、心 理動機的傾向行為,亦是個體追求目標所產生的內在狀態,其二為尋求滿 足的心理狀態。

各家學者對學習滿意度的定義不盡相同,整理如表所示。Knowles (1970) 指出學習滿意度係指個體對學習活動的愉快感受或態度。嵇慶生

(2004)認為在學習歷程中若對學習活動感到符合或超出期望,則會滿意,

Domer、Carswell &

Spreckelmeyer

(1983)

學習滿意度取決於學習者對於自身的期望水準與 實際獲得結果互相比較後的差異。

Biner, Dean &

Millinger (1994)

透過學習滿意度可以了結課程上的疏失並加以改 善,增進學習者的權利,引導課程發展方向。

Small & Venkatesh (2000)

貳、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於學習滿意度的研究已有許多,不同的研究主題在構面 的設計上有會有所差異,相關研究整理如下所述:

Flammger (1991) 的研究將學習滿意度的構面分為教師教學、課程教 材內容、支持系統與學習收益四個構面。郭裕庭(2010)大學生學習動機、

任教意願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師院改制後之大學教育系為對象,

將學習滿意度分為教師教學、課程內容、學習環境、行政支援、學習成果、

人際關係六個構面。廖淑秦(2014)在科技大學餐旅群學生學習動機、學 習滿意度與生涯發展關係的研究中以課程教學、職場學習及學習環境作為 學習滿意度的構面。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學習滿意度將會考慮教學活動內容、教師教學及 學習成果三個面向,探討在使用即時回饋系統輔助教學下與實用性價值及 認知負荷之間的相關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