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習風格

一、學習風格的定義

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起源於 1940 年代,著重在心理學對於認知風格 (Cognitive Styles)的研究;到了 1970 年代,才有因為研究認知風格結果指出在教 育上具有應用的價值,進而慢慢演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風格理論。

學習風格係指每個學習者在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會有其特定慣用與 喜好使用的學習方式。指得是一個人會有運用其能力的偏好方式,是一種習慣、

一種喜好,沒有好與壞的差異;但是一個人可能會終其一生都是在某一種特定的 風格類型中。Keefe(1982)認為學習風格就是學習者的知覺與學習環境的互動,及 對學習環境反應中的一種穩定指標,評量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就可以了解學生環境 中所表現的行為。簡而言之,學習風格是指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偏好,也就 是達成有效學習的習慣性反應傾向。了解學習風格的目的則主要是以改善學校教 延伸式訊息:

日期時間

擴增實境 實驗操作畫面

延伸式訊息:

竿影變化 延伸式訊息:

台灣的晝夜變化

學為主(張春興,1995),希望能藉著了解事實,有助於改進學校的教學活動,

Fleming & Mills (1992)

Sternberg (1995)

風格是指個人篇好的習性、思考態度,非智力才能,無好

從上述資料可歸納出學習風格的定義可以歸納出重點如下:

(一)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在學習環境或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與反應。

(二) 學習風格是具有一致性、持久性、穩定性的慣性或習慣。

(三)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與學習活動之間的交互行為,包括學習者對於知識、情意、

技能等方面的學習特質。

在本研究中,以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作為教學媒體的學習情境,將學習風格 的定義於:學習者會怎麼以各種感官的訊息接收來學習,此次研究所關注的主要 是針對學習的感官通道之學習風格加以整理,了解不同感官接收通道的學習風格 的學習者在延伸式擴增實境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與反應。

二、學習風格類型(The Learning Style Models)

國內外學者都有不同派別的研究,許多研究學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與模 式,其中歸納出比較著名且被廣泛使用的模式有:Kolb, Gregor, Felder-Silverman, Fleming, Dunn,除此之外還有 Entwistle, Reid, Honey and Mumford 等模式。而吳 百薰(1998)將國內外學者定義的學習風格內涵加以分類為五種,分別為「學習情 境取向」、「行為模式取向」、「策略取向」、「情意取向」、「多元取向」。 如下表所 示:

表2-2-2學習風格的五個取向

學習風格取向 學習風格理論

學習情境取向 Hunt (1979)

行為模式取向 Kolb (1976)、Charles (1980)、Butler (1982)、

McDermott & Beitman (1984)

策略取向 Pask (1968)、Claxton & Ralston (1978)、Gregorc (1979)、

Renzulli & Smith (1979)、Entwistle (1981)、Schemeck (1982) 情意取向 Bennett (1979)、Garger & Guild (1984)、Canfield (1988) 多元取向 Dunn & Dunn (1978)、NASSP (1979)、林生傳(1985)、郭重

吉(1987)、張春興(1995)

再進一步針對各個學者所提出的學習風格理論之內涵與模式中,與學習者的 感官通道及科技情境學習有關的理論,加以整理如下表所列:

表2-2-3 學習風格類型

研究者/年份 學習風格內涵/分類 量表

Witkin, Oltman, Raskin & Karp

(1971)

1. 場地獨立(Field Independent)

2. 場地依賴(Field Dependent)

團體藏圖測驗(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GEFT)

Gregorc Style Delineator

Felder & Silverman (1988)

Index of Learning Style(ILS)

Kolb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KLSI) Honey & Mumford

(1989)

1. 行動型(Activists)

2. 思考型(Reflectors)

3. 理論型(Theorists)

4. 實用型(Pragmatists)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Felder & Soloman

(1991)

1. 主動型(active)/反思型(reflective) 2. 感官型(感覺型) (sensing)/直覺型

(intuitive)

學習風格問卷(ILS)

3. 圖 像 視 覺 型 (visual)/ 口 語 聽 覺 型 Silver & Hanson

(1998)

Fleming & Mills (2001)

1. 視覺(Visual) 2. 聽覺(Aural)

3. 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 4. 動覺(Kinesthetic)

The VARK Questionnaire

茲將歸納個學者所提出之學習風格理論之內涵與模式,其中提及感覺通道的 學習風格理論有,Felder & Silverman (1988)學習風格理論中學習方式向度分為感 覺型和直覺型,學習感官向度分為圖像視覺型和口語聽覺型。Reid (1984)、Oxford (1991)、的理論中分類中包含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等三種與感覺通道有關連 的類別。接下來 Clark(1995)提出的 VAK 學習風格理論就是依照感官的喜好將 學習者分類為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ral)、動覺型(Kinesthetic)。在 Fleming &

Mills (2001)的 The VARK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則再加上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成為 VARK 四種學習風格。本研究針對從擴增實境教學媒體的特色將學 習時所接收到的感官訊息來探究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採用 Fleming &

Mills (2001)的 The VARK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的學習風格理論。

三、The VARK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一) VARK

Miller (2001)的研究中認為,辨別不同學習風格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方式 就是依據感官區分,最早是從 Clark (1995)提出的 VAK 模型,將學習風格分 為視覺型、聽覺型和運動知覺型。在學習的過程中,讀與寫的感官也影響著 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 Fleming & Mills (2001)學者建立了一個學習模式,學 習者在學習時所產生的偏好,觀察學習者透過何種感覺通道來進行溝通與學 習,共四種類型;分別為視覺(Visual)、聽覺(Aural)、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

動覺(Kinesthetic)四種類型。Fleming 也同時設計了完整的學習風格測驗量表 (The VARK Questionnaire) (http://www.VARK-learn.com,2011),依照學習者 選項總數,將學習者分為以下 3 種型別,15 種風格:3 種型別分別為單一型 別、雙重型別及複合型別。15 種風格則為單一型別中細分,V、A、R、K 型;雙重型別中細分,VA、VR、VK、AR、AK、RK 型,複合型別中細分,

VAR、VAK、ARK、VARK 型共 15 種。

(二) VARK 四種類型的學習特徵

本研究參考 Fleming & Mills (2001)提出的學習風格理論,這個理論將學 習者透過何種感官通道來接受訊息、溝通與學習,共分為主要的四種風格特 徵,分別為 V、A、R、K,分別說明如下表:

表2-2-4 VARK學習風格與學習特徵

VARK 學習風格 學習特徵

偏好視覺(Visual) 的學習者

偏向用看來學習,透過看照片、圖片、示範及觀 看影片來學習事物,在設計數位教材時就可以多 應用學習者觀看的教學策略,及選用視覺化的媒 體來呈現內容。此型學習者偏好資料以圖像、圖 片、圖片或符號的形式表達,來增加學習的印象。

偏好聽覺(Aural) 偏向用聽來學習,他們喜歡透過聽錄音帶、演講、

的學習者 提問、辯論、討論及口語化的教學來學習事物,

在設計數位教材時就可以多應用刺激學習者聽覺 的教學策略及選用有聲多媒體來呈現內容。

偏好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的學習者 以 Fleming & Mills(2001)的學習風格理論,以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延伸式擴 增實境教學之間的學習成效關聯性。

四、學習風格與學習上的應用,如表 2-2-5 所示。

表2-2-5 學習風格在學習上的應用

研究者/年份 學習上的應用

Crocker,Bartlett &

Elliott (1976) 不同類型的學生會偏好不同的教學策略。

Gregorc (1979) 研究指出當教師的教學能配合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時,學習

Bowers(1987) 當教師使用不同學習風格的教學策略,課程內容多樣化,

學習者的學習態度比傳統教學更持正面態度。

Felder & Silverman (1988)

提出教學中教師要具備教學技能外,也要了解學生個別差 異。對不同學生學習方式給予不同的教學,以能夠在適當 的教學下得到最大的學習成效。

Dunn,Dunn &

Price (1989)

非大多數的學生均非聽覺型學習者,有些學習者靠觸覺,

有些學習靠整個身體體驗學習,或是有些學習者是透過兩 者或以上的感官結合,才能學得更好。

More(1993)、

Thomson &

Mascazine (1997)

教學須注意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協助學生以多樣化的學 習模式建構知識,教師擴展教學策略以增加學生依據符合 自己的學習風格活動中建構學習的意義。

Clark (1995)

學習者對不同學習任務可能會呈現不同風格分類偏好,或

Sternberg (1997) 學生往往會以自己偏好的思考風格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 活動。

吳百薰(1998)&陳

慧珍(2008) 研究結果顯示學習風格與學業成就表現有差異存在。

Francisco & Elaine (2000)

以研究大學生發現學習方式、思考風格和學業成就間存有 相關。也認為沒有一種教學策略是全然可以適合所有的學 生,只有教學符合個別差異及學習風格時,學生才能獲得 最佳的學習成效。

Buxeda & More (2000)

了解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程的偏好學習風格類型,並依據結 果設計合作學習的方式,刺激學生主動學習,加強學生問 題解決技巧及溝通能力。

Searson & Dunn (2001)

參考,也可以做為課業輔導的依據。

1992;Piccoli,Ahmad & Ives, 2001)。本研究採用「學習成績」、「學習滿意度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