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安坑通谷的族群屬性與結構

第二章 清代安坑通谷的族群空間分布

第四節 安坑通谷的族群屬性與結構

清代安坑通谷的移民大多數來自中國閩南與粵東,兩地區閩、客族群犬牙交錯 分布,為確認世居家族的族群屬性與方言能力,比對林雅婷109的福建省現今閩客方 言分區圖(圖 2-10)和福建閩、客歷史方言分區圖(圖 2-11)、粵東閩、客歷史方 言分區圖(圖 2-12),可以發現福建省泉州市全境、漳州市區、龍海市、漳浦縣、

東山縣、長泰縣、華安縣均屬閩南話區;漳州市南靖縣和平和縣西側一部分、詔安 縣北半部為客家話區,其餘為閩南話區;龍岩市永定縣大多為客家話區,只有東側 一部分為閩南話區。廣東省潮州市區、汕頭市、揭陽市區、揭東區、榕城區大部分 為閩南話區(潮汕話),梅州市、揭西縣為客家話區,而潮州市饒平縣則是南部多 為閩南話區,北部約四分之一為客家話區。林雅婷110亦透過閩客式地名分布的內插 原理,找出福建、粵東閩、客家話分布交界的「語言弱界線」,並以弱界線兩側五 公里的範圍,視為閩、客雙方言區,這條線從清代至今一直屬於動態的變動當中,

在相對強勢的閩南話衝擊之下,客家話區的範圍不斷退縮。

圖 2-10、福建省現今閩、客方言分區圖

資料來源: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 29。

109 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2,頁 27-32。

110 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 27-32。

46

圖 2-11、福建閩、客歷史方言分區圖

資料來源: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 28。

圖 2-12、粵東閩、客歷史方言分區圖

資料來源: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頁 31。

47

確認閩、客歷史方言分布的區域後,因兩方言細分的音系複雜、多樣,以下依 閩、客研究習慣性的方式,將兩方言口音分為以下數種,並依據世居家族的祖籍地,

判斷其口音及族群屬性。

一、閩、客方言口音分類

1. 閩南話:漳州音系(漳州市)、泉州音系(泉州市)、潮汕音系(潮州市、揭陽 市與汕頭市,不包括饒平縣北部、揭東區西北部及揭西縣西北半部)、福老音 系(海豐、陸豐與汕尾城區)。

2. 客家話區:四縣音系、海陸音系(海豐與陸豐的內陸山區;陸河全境及揭西的 與五雲和上砂兩鎮,目前陸河縣的縣地加上五雲及上砂,約相當於清代陸豐縣 吉康都的範圍)、大埔─豐順音系111、饒平音系、漳州音系(包括詔安客話、

平和客話、南靖客話、上杭音系(永定與上杭客話等)、武平音系。112

二、閩、客族群屬性認定

依據研究區世居家族所操口音的差異及祖籍地來源,將福建的閩南音系分為兩 大社群:閩南話漳州音系社群(簡稱為「漳州閩」,以下同)、泉州閩。而永春州長 期以來歸泉州府管轄,直到雍正 12 年(1734)升永春縣為直隸州,割泉州府之德 化縣、延平府之大田縣屬之113,永春縣、德化縣居民口音仍屬泉州話,故歸類為泉 州閩。研究區的客家音系根據祖籍分布的狀況,可分成五大社群:四縣音系社群(簡 稱四縣客)、漳州音系─詔安客社群(簡稱詔安客,以下同)、平和客、南靖客、汀 州音系─永定客(簡稱永定客)。

研究區世居家族的族群屬性,大多可以透過比對其原鄉祖籍地所在的位置來判 斷,但祖籍地位於閩、客接觸地帶的世居家族,較難確認其族群屬性,若可以掌握 移民者在原鄉所使用的母語,便可以加以判斷。安坑庄家族部分來自福建漳屬四縣

(詔安、雲霄、平和、南靖縣)雙方言區,依據莊初昇、嚴修鴻114的調查,該四縣 主要通行閩南話,只有西部一些鄉鎮講客家話,但因四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均位在閩南話區、閩南人人數遠多於客家人,因此閩、客族群雙方往來多以閩南話

111 依據蘇軒正調查,臺灣東勢一帶大埔腔是大埔南部與豐順的混合腔,故本處以大埔─豐順音系表 示之。參考蘇軒正,(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2010。

112 王秀斌,《福建省地圖籍》,版九,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8。閩西南的客家次方言分類 參考王秀斌書中的分類。

113 林春敏,《新編福建省地圖冊》,頁 85。

114 莊初昇、嚴修鴻,〈漳屬四縣閩南話與客家話的雙方言區〉,頁 81-94。

48

溝通,在鄰近兩族群邊界的村莊,十歲以上的居民幾乎都會說兩種閩、客方言,但 這些居民對內交際仍是以客家話為母語,應視為客家人。

另外若族譜中有詳細記載世居家族在原鄉更早的遷移史,也可以確認來自閩、

客接觸地帶移民的族群屬性,如來自福建、粵東的閩南話區,遷至閩、客話交接地 帶再渡臺至研究區居住,視為閩南族群;來自福建、粵東的客家話區,遷至閩、客 話交接地帶再渡臺至研究區居住,則視為客家族群。像是安坑庄吳厝底的吳家,原 居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埔坪寨(今潮州市饒平縣上饒鎮),明朝末年吳正直遷居福 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至第六世吳廷祿四兄弟一起渡臺,因此判定為客家族群。

又如三峽竹崙里紫薇坑的李君實派下李因合支派入墾本地,閩西各地絕大部分的李 氏奉李火德為一世祖,李火德入墾今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至第 13 世李仲信遷至 今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镇青龍山村,第 22 世李君實於乾隆初年渡臺,因上杭全縣與 詔安縣秀篆均屬閩西客家話區,故歸類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安坑庄的張天賜派下,渡臺祖為 14 世的張盛(1769-1835),

入墾地族譜並未記載,但至遲 16 世張天賜便已定居在安坑庄,熱心地方事務。依 據張錫榮所著的《張廖同宗考源》115記載,此派張姓與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鎮的張廖 姓同為雲霄火田鎮西林村遷詔安官陂的開基祖張愿仔後代,但至 11、12 世時遷居 平和縣黃井約上峰(今平和縣文峰鎮黃井村),並恢復張姓。詔安縣官陂鎮雖屬詔 安客話區,但張姓家族渡臺前已移居純閩南話區的文峰鎮數代,足以使母語與族群 意識轉向,故依本研究的操作型定義,歸類為漳州閩。

三、安坑通谷的族群結構

根據表 2-8 世居家族的族群結構統計,整體而言研究區的閩、客族群比例各半,

以泉州閩(33.8%)和詔安客(30.8%)為多。安坑通谷西段橫溪庄與成福庄的族 群約九成都是閩南人,其中泉州閩佔有絕對優勢,比例高達 87.5%(21/24);客家 人比例不到一成,全都集中在成福庄,其入墾時間較晚,且以開墾山林資源為主,

例如竹崙里的方姓大約清末到日治初期時遷入,主要以種茶維生,後代現今仍是當 地著名的茶商。而通谷東段的安坑庄則是閩、客比例大約 3:7,其中以詔安客比 例最高,佔 46.3%(19/41),漳州閩佔 24.4%(10/41)次之。

表 2-8、研究區世居家族祖籍地資料所顯示的族群結構

115 張錫榮,《張廖同宗考源》,未出版, 1952。檢索自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家譜(網站),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index.hpg(檢索日期:2014/03/08)。

49

詔安客 平和客 南靖客 永定客 四縣客 小計 漳州閩 泉州閩 小計 合計 橫溪庄 0 0 0 0 0 0 0 11 11 11

% 0.0 0.0 0.0 0.0 0.0 0.0 0.0 100.0 100.0 100.0 成福庄

及番地 1 0 0 0 0 2 1 10 11 13

% 7.7 0.0 0.0 0.0 0.0 15.4 7.7 76.9 84.6 100.0 小計 1 0 0 0 0 2 1 21 22 24

% 4.2 0.0 0.0 0.0 0.0 8.3 4.2 87.5 91.7 100.0 安坑

外五張 4 4 1 1 2 12 7 0 7 19

% 21.1 21.1 5.3 5.3 10.5 63.2 36.8 0.0 36.8 100.0 安坑

內五張 15 0 1 2 0 18 3 1 4 22

% 68.2 0.0 4.6 9.1 0.0 81.8 13.6 4.6 18.2 100.0 小計 19 4 2 3 2 30 10 1 11 41

% 46.3 9.8 4.9 7.3 4.9 73.2 24.4 2.4 26.8 100.0 合計 20 4 2 3 2 32 11 22 33 65

% 30.8 6.2 3.1 4.6 3.1 49.2 16.9 33.8 50.8 100.0 註:新店頂城里游文昌派下及賴開發派下,皆只知為漳州人,無法判斷其族群屬性,故不予採計。

三峽安坑里游姓雖不確定祖籍地是詔安秀篆還是汀州永定,但兩地族群屬性均為客家人,故列在成 福庄客家人小計該欄。

若從個別的區域來看,橫溪庄世居家族的族群屬性全部皆是泉州閩;成福庄也 是以泉州閩最多,佔 76.9%(10/13),但因位置過渡且開發較晚,接納了部分漳州 人的移墾,其中有些是漳州客或汀州客,因此閩、客比大約 85:15。另一側安坑 庄內部也有些許差異,內五張庄大約八成都是客家人,其中以詔安客為多,佔 68.2%

(15/22),漳州閩只佔 13.6%(3/22);而外五張庄的世居家族全都來自漳州和汀州,

族群上來看以漳洲閩最多,佔 36.8%(7/19),詔安客和平和客次之,大均佔 21.1%

(4/19),其中閩、客比例大約 35:65。

比較表 2-5 和表 2-8 可以發現,橫溪庄與成福庄相對單純,世居家族祖籍地多 來自泉州,族群上屬於泉州閩,同質性較高;而安坑庄雖然也是以漳州人為主,但 內部族群較為多樣,閩南人與客家人比例 25:75,兩族群呈現混居的狀態,顯示 研究區的人群分類是以祖籍來區分,而非閩、客族群屬性,安坑庄的漳州閩和漳州

50

圖 2-13、清末研究區世居家族中閩南人比例

圖 2-14、清末研究區世居家族中客家人比例

51

圖 2-15、清末研究區世居家族中詔安客比例

圖 2-16、清末研究區世居家族中泉州閩比例

52 客在泉州人的環伺下,攜手合作抵禦外侮。

閩、客族群在四個地區族群結構的比例也有差別,閩南人勢力相對較強大,四 區域均有分布,橫溪庄、成福庄都超過八成,連比例最低的安坑內五張庄也有 18.2%

(圖 2-13);客家人則明顯集中在安坑內五張庄,高達 81.8%,外五張庄也有超過 六成,但成福庄的比例就只剩一成五,橫溪庄則完全沒有客家族群的樣本(圖 2-14)。 而閩、客方言的社群中差異比較大的社群如詔安客,明顯的集中在安坑內五張庄(圖 2-15),泉州閩族群的比例則由橫溪庄的 100%,向東逐漸遞減,到安坑外五張已完 全沒有泉州閩的世居家族了(圖 2-16)。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