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宋元華嚴義學對念佛法門的改造

在文檔中 華嚴學對淨土宗的影響 (頁 87-92)

第三章 華嚴義學對淨土宗的影響

第三節 宋元華嚴義學對念佛法門的改造

到 了 宋 代 , 淨 土 法 門 在 士 人 之 中 很 流 行 , 僧 眾 中 有 極 大 影 響 力 的 , 一 定 要 說 到 宋 初 的 省 常 大 師( 959-1020)99,他 依 據《 華 嚴 經‧淨 行 品 》來 弘 揚 淨 土,建 立「 淨 行 社 」,由 於 他 融 合 了 華 嚴 信 仰 與 淨 土 信 仰,在 當 時 的 佛 教 界 與 社 會 各 階 層 都 有 深 遠 的 影 響 。 士 人 們 於 太 宗 、 真 宗 與 仁 宗 三 朝 , 入 淨 行 社 者 眾 多,活 動 頻 繁。由 於 省 常 是 蓮 宗 七 祖,本 身 並 不 是 華 嚴 學 者 , 其 學 說 也 不 是 建 立 在 華 嚴 宗 的 理 論 基 礎 上,所 以 這 裡 僅 是 略 述 其 時 代 背 景。

那 麼 宋 代 是 否 有 對 社 會 上 普 遍 流 行 的 淨 土 信 仰 有 正 面 回 應 的 華 嚴 學 者 呢 ? 有 的 , 宋 初 子 璿 與 義 和 即 是 。

子 璿 ( 965- 1038) 100, 幼 年 出 家 , 先 從 兼 修 天 臺 華 嚴 的 僧 人 洪 敏 法 師 學 習 賢 首 教 觀,後 從 臨 濟 宗 汾 陽 善 昭 系 下 的 琅 琊 慧 覺 習 禪。代 表 作 是《 首 楞 嚴 義 疏 注 經 》二 十 卷,另 於《 金 剛 經 》著《 刊 定 記 》六 卷,於《 起 信 論 》 著 《 筆 削 記 》 二 十 卷 , 又 講 〈 法 界 觀 〉、《 圓 覺 經 》、《 十 六 觀 》 等 。 傳 中 說 他 的 《 義 疏 》:「 是 中 修 治 止 觀 , 參 合 天 臺 , 揀 辨 心 識 , 圓 收 宗 鏡 , 理 該 教 觀,文 通 經 論,性 相 審 諦,悟 解 詳 明,學 者 宗 之,號『 長 水 疏 』,誠 為 百 代 心 宗 之 祖 也。」101據 此 可 知,他 是 融 合 兼 攝 華 嚴、天 臺 與 禪 宗 的 大 家,當

9 7 見 志 磐 , 《 佛 祖 統 紀 》 卷 二 十 七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四 十 九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276 下 。

9 8 見 懷 感 , 《 釋 淨 土 群 疑 論 》 卷 二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四 十 七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38 下 、 39 上 。

9 9 見 志 磐 , 《 佛 祖 統 紀 》 卷 二 十 六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四 十 九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265 上 。

1 0 0 見 明 河,《 補 續 高 僧 傳 》卷 二《 卍 續 藏 經 》冊 一 三 四( 臺 北: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92),

頁 57 下 。

1 0 1 見 了 德 , 《 賢 首 宗 乘 》 ( 法 鼓 山 中 華 佛 學 研 究 所 , 〈 無 邊 剎 海 現 微 塵 - 漢 傳 佛 教 中

的 華 嚴 學 歷 程 〉 ) , 查 詢 時 間 : 2014.2.20。

83

時 賜 號「 楞 嚴 大 師 」。現 在 要 討 論 的 是,他 對《 首 楞 嚴 經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的 釋 文 。 先 看 經 文 :

若 眾 生 心 , 憶 佛 、 念 佛 , 現 前 當 來 , 必 定 見 佛 , 去 佛 不 遠; 不 假 方 便 , 自 得 心 開 。 如 染 香 人 , 身 有 香 氣 ; 此 則 名 曰 : 香 光 莊嚴 。 我 本 因 地,以念 佛 心,入 無 生 忍;今 於 此 界,攝念 佛 人,歸 於 淨土。 102

《 圓 通 章 》 在 印 光 法 師 提 倡 後 , 被 淨 土 宗 行 者 視 為 「 淨 土 五 經 」 之 一 , 所 以 子 璿 對 此 章 的 釋 文 ,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意 義 。 一 般 認 為 , 這 段 經 文 , 所 提 的 佛 即 是 阿 彌 陀 佛 , 憶 佛 、 念 佛 , 講 的 即 是 持 名 念 佛 , 如 果 眾 生 能 夠 如 母 憶 子 般 懇 切 , 心 心 念 念 接 續 不 斷 地 去 念 這 一 聲 佛 號 , 必 定 能 見 佛 , 證 無 生 法 忍 。 儘 管 有 其 他 的 見 解 , 但 不 是 本 文 的 重 點 , 今 從 眾 解 。 子 璿 的 解 釋 是 :

念佛 入 無 生者,初 即 以 生 滅 心 緣念 佛 之 相 好,專 注 一 境,心 無 間 然 。 見 佛 相 好 光 明 莊嚴 依 報 眷 屬 一 一 樂 事 , 如 對 明 鏡 自 見 面 像, 周 眸 遍 覽 無 非 佛 果 。 然後 復 觀 所 念 之 佛 諸 有 境 界 , 俱 為 虛 妄 , 本無 自 性 。 以 從 念 想 之 所 現故 。 能 念 之 心 已 起 , 未 起 自 何 而 有 ? 不 見一 法 , 畢 竟 空 寂 , 以 心 不見 心 無 相 可 得 , 斯 則能 所 俱 寂 本 來 離 念 。離 念 相 者 等 虛 空 界 無 所 不遍 , 法 界 一 相 , 即 是如 來 平 等 法 身 。 此 則由 念 相 好 見 法 身 佛 , 即 無生 念 也 , 故 云 以 念 佛心 入 無 生 忍 。 我 既 得度 , 眾 生 法 身 與 我 無 異 , 無 異 之 性 互 相 關 涉 , 故 念 佛 者 我 皆 攝 取 , 故 云 攝 念 佛人 歸 於 淨土 。 103

子 璿 以 為 , 念 佛 者 是 以 生 滅 心 緣 佛 相 好 , 即 專 注 於 佛 號 上 , 心 無 間 斷 , 但 縱 使 得 見 佛 相 好 , 也 是 如 同 鏡 中 佛 一 般 , 能 念 所 念 , 皆 是 虛 妄 , 其 中 並 無 一 法 可 得。要 知 不 見 一 法,體 性 空 寂,原 本 就 是 離 念 與 相,既 是 離 念 與 相 , 即 與 虛 空 界 同 樣,是 無 所 不 遍 的。果 能 體 悟 此 層 次,念 佛 心 即 與 法 界 同 相 , 即 是 如 來 平 等 法 身 , 才 能 被 稱 為 無 生 忍 ! 從 子 璿 的 解 釋 , 可 以 了 解 到 他 以 華 嚴 學 來 詮 釋 《 楞 嚴 經 》 的 理 路 , 也 是 否 定 持 名 念 佛 , 以 為 這 只 是 方 便 法

1 0 2 見 般 剌 蜜 諦 譯 , 《 大 佛 頂 如 來 密 因 修 證 了 義 諸 菩 薩 萬 行 首 楞 嚴 經 》 卷 五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十 九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128 中 。

1 0 3 見 子 璿 , 《 首 楞 嚴 義 疏 注 經 》 卷 五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三 十 九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902 下 。

84

門 , 不 認 為 這 是 最 終 的 圓 證 法 門 , 最 多 只 能 達 到 法 界 一 相 的 境 界 , 尚 不 及 賢 首 宗 究 竟 的 法 界 觀 。 儘 管 如 此 , 由 子 璿 對 《 首 楞 嚴 經 》 的 重 視 , 經 淨 源

104的 肯 定 與 推 崇 , 對 以 後 華 嚴 與 淨 土 二 宗 的 影 響 , 是 極 具 時 代 意 義 的 。 義 和( ? - 1165+ )105號「 圓 澄 」,世 稱「 圓 證 大 師 」,他 奏 請 將 華 嚴 宗 典 籍 編 入 大 藏 經 , 並 自 高 麗 蒐 集 回 智 儼 與 法 藏 的 著 作 , 重 新 刻 版 流 通 , 畢 生 致 力 於 華 嚴 典 籍 的 收 羅 與 弘 揚。他 著 有 一 卷《 華 嚴 念 佛 三 昧 無 盡 燈 》,

其 書 已 佚 , 現 僅 存 義 和 自 序 與 范 成 大 跋 文 於 《 樂 邦 文 類 》 卷 二 中 , 雖 不 能 完 全 了 解 他 的 想 法 , 但 可 以 看 出 其 梗 概 :

至 於 善 財 證 入 法界 , 參 諸 知 識 。 最 初 吉 祥 雲 比 丘 , 教 以 無礙 智 慧 念 佛 門 ; 又 解 脫 長者 , 教 以 唯 心 念 佛 門 ; 又 普 遍 吉 淨 光 夜 神, 教 以 觀 德 相 念 佛 門 。 其後 華 嚴 諸 祖 , 慮 念 佛 者 , 莫 得 其 要 , 於 善知 識 解 脫 門中 , 復 設諸 門 。 106

從 這 一 段 可 以 看 到 義 和 著 論 的 動 機,他 在〈 入 法 界 品 〉看 到 三 種 念 佛 法 門 。 我 們 雖 無 法 知 道 他 對 這 三 種 法 門 的 釋 論 , 但 從 他 的 語 意 , 我 們 可 以 知 道 , 不 管 是 無 礙 智 慧 念 佛 門 、 唯 心 念 佛 門 或 是 觀 德 相 念 佛 門 , 都 不 是 他 現 在 要 說 的 法 門 。 他 要 說 的 是 華 嚴 眾 位 祖 師 , 擔 心 淨 宗 學 人 , 未 能 體 解 運 用 三 法 門 中 所 楬 櫫 事 事 圓 融 、 極 圓 極 頓 的 道 理 , 另 外 建 立 的 法 門 。 這 一 個 法 門 , 自 然 不 會 是 宋 代 流 行 的 持 名 念 佛 法 門 、 也 不 是 觀 想 觀 像 法 門 , 而 是 實 相 念 佛 法 門 。 在 志 磐 《 佛 祖 統 紀 》 卷 二 十 九 中 記 載 , 說 他 是 「 以 《 華 嚴 》 部 中 未 有 顯 揚 念 佛 法 門 者,乃 著《 無 盡 燈 》,以 此 經 宗 旨 遍 讚 西 方 為 念 佛 往 生 之 法 ( 文 見 樂 邦 文 類 )。 」 107其 實 是 相 符 合 的 。

那 麼 , 他 的 法 門 的 目 標 在 何 處 呢 ? 他 自 己 評 論 道 :

意 使 諸 佛 與 眾 生 交 徹 , 淨 土 與 穢 土 融 通 , 法 法 彼 此 該 收 ,塵 塵 悉 包

1 0 4 見 明 河,《 補 續 高 僧 傳 》卷 二《 卍 續 藏 經 》冊 一 三 四( 臺 北: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1992),

頁 69 上 。

1 0 5 見 志 磐 , 《 佛 祖 統 紀 》 卷 二 十 九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四 十 九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294 上 。

1 0 6 見 宗 曉,《 樂 邦 文 類 》卷 二《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冊 四 十 七( 臺 北: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169 下 。

1 0 7 見 志 磐 , 《 佛 祖 統 紀 》 卷 二 十 九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四 十 九 ( 臺 北 : 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294 上 。

85

遍 法 界 , 相 即 相 入 , 無 礙 圓 融 。 儻 得 其 門 , 則 等 諸 佛 於 一朝 ; 不 得 其門 , 則 徒 修 因 於 曠 劫 。 108

這 一 段 文 字 , 可 見 義 和 本 身 的 華 嚴 思 想 。 他 企 圖 以 華 嚴 學 中 的 事 事 無 礙 、 一 即 一 切 的 道 理 , 來 取 代 盛 行 的 持 名 念 佛 法 門 , 他 以 為 若 能 透 得 此 門 , 則 等 同 諸 佛 現 前 , 現 前 即 是 淨 土 , 若 不 懂 此 門 , 累 劫 修 念 佛 也 是 徒 勞 而 已 。 充 分 顯 現 出 他 對 當 時 淨 土 行 者 的 不 以 為 然 。 他 所 創 法 門 的 中 心 思 想 , 就 在 這 語 句 :

諸佛 心 內 眾生 , 新 新 作 佛 ; 眾 生心 中 諸 佛 ,念 念 證 真。 109

義 和 謂 他 遍 搜 淨 土 典 籍 論 讚 與 傳 錄 , 都 未 能 發 現 此 一 華 嚴 圓 融 念 佛 法 門 , 只 有 這 一 門 華 嚴 觀 行 , 能 夠 頃 刻 間 得 至 圓 無 上 功 行 , 在 娑 婆 世 界 一 華 一 葉 之 間 , 見 到 重 重 無 盡 諸 佛 國 土 ! 這 一 觀 點 , 首 見 於 澄 觀 《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願 品 疏 序 》, 原 文 道 :

事理 交 徹 而 雙 亡,以 性 融 相 而 無盡;若 秦 鏡 之 互 照,猶 帝 珠之 相含 ; 重 重 交 光 , 歷 歷 齊 現 ; 故 得 圓 至 功 於 頃 刻 , 見 佛 境 於 塵 毛。 諸 佛 心 內 眾 生 , 新 新 作 佛 ; 眾 生 心 中 諸 佛 , 念 念 證 真 。 一 字 法 門, 海 墨 書 而 不 盡 ; 一 毫 之 善 , 空 界 盡 而 無 窮 。 語 其 定 也 , 冥 一 如 於無 心 , 即 萬 動 而 恆 寂 。 海湛 真 智 , 光 含 性 空 ; 星 羅 法 身 , 影 落 心 水 。 圓 音 非 扣 而 長 演 , 果 海 離 念 而 心 傳 ; 萬 行 亡 照 而 齊 修 , 漸 頓 無 礙而 雙 入 。 雖 四 心 廣 被 , 八 難 頓 超 , 而 一 極 唱 高 , 二 乘 絕 聽 。 當 其 器也 , 百 城 詢 友 , 一 道 棲 神 。 明 正 為 南 , 方 盡 南 矣 ! 益 我 為 友 , 人 皆友 焉 。 遇 三 毒 而 三 德 圓 , 入 一 塵 而 一 心 淨 ; 千 化 不 變 其 慮 , 萬 境 順通 於 道 。 契 文 殊 之 妙 智 , 宛 是 初 心 ; 入 普 賢 之 玄 門 , 曾 無 別 體 。 失其 旨 也 , 徒修 因 於 曠 劫 ; 得 其 門 也 , 等 諸佛 於 一 朝 。 110

1 0 8 見 宗 曉,《 樂 邦 文 類 》卷 二《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冊 四 十 七( 臺 北: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169 下 。

1 0 9 見 宗 曉,《 樂 邦 文 類 》卷 二《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冊 四 十 七( 臺 北:新 文 豐 出 版 公 司 ,

1983) , 頁 169 下 。

1 1 0 見 宗 密 , 《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願 品 別 行 疏 鈔 》 卷 一 《 卍 續 藏 經 》 冊 七 , 頁 808

上 。

86

所 以 筆 者 推 斷,亡 佚 的 義 和 華 嚴 念 佛 法 門,即 是 普 賢 行 願 ! 即 是 十 大 願 王,

導 歸 極 樂 ! 義 和 自 詡 這 一 個 法 門 可 以 讓 見 聞 的 修 行 者 , 不 假 方 便 即 可 淨 土 現 前;不 須 持 名 念 佛,不 經 思 量 即 可 證 同 彌 陀 境 界 ! 持 名 念 佛 法 門 只 是「 下 里 巴 人 」,而 華 嚴 念 佛 法 門 是「 陽 春 白 雪 」。范 成 大 亦 讚 說:「 世 但 以 音 聲 為 佛 事,此 書 既 出,當 有 知 津 者。」111但 是 我 們 同 時 也 看 出,義 和 對 淨 土 的 有 認 同 與 傾 向 , 才 會 在 晚 年 鑽 研 淨 宗 典 籍 , 希 望 找 到 融 攝 華 嚴 與 淨 土 的 法 門 。 他 所 崇 敬 的 , 是 雖 說 佛 佛 道 同 , 但 接 引 眾 生 願 力 偏 重 , 普 賢 行 願 獨 指 的 是 本 師 彌 陀 !

宋 代 淨 土 宗 在 士 大 夫 與 民 間 流 行 , 讓 華 嚴 學 者 必 須 去 面 對 , 態 度 也 漸 有 轉 變 。 從 唐 代 的 否 定 , 演 進 為 融 攝 化 導 , 希 望 華 嚴 學 能 協 助 念 佛 人 , 穩 當 而 迅 捷 地 成 就 , 但 自 己 並 無 求 往 生 的 意 願 。 即 便 如 此 , 他 們 所 提 出 與 研 究 的 《 首 楞 嚴 經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與 《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願 品 》, 在 現 代 的 淨 土 宗 , 均 已 成 為 重 要 的 典 籍 , 影 響 著 每 一 個 念 佛 人 。 元 代 由 於 採 取 崇 奉 藏 傳 佛 教 與 尊 教 抑 禪 的 政 策 , 讓 密 宗 僧 人 掌 管 全 國 僧 眾 事 務,在 華 嚴 學 上 較 無 新 的 發 展,對 淨 土 宗 的 評 論 也 少;但 學 在 華 嚴 、 行 歸 淨 土 的 僧 人 , 較 以 往 為 多 , 其 中 較 有 名 聲 的 , 北 有 寶 集 寺 妙 文 , 南 有

宋 代 淨 土 宗 在 士 大 夫 與 民 間 流 行 , 讓 華 嚴 學 者 必 須 去 面 對 , 態 度 也 漸 有 轉 變 。 從 唐 代 的 否 定 , 演 進 為 融 攝 化 導 , 希 望 華 嚴 學 能 協 助 念 佛 人 , 穩 當 而 迅 捷 地 成 就 , 但 自 己 並 無 求 往 生 的 意 願 。 即 便 如 此 , 他 們 所 提 出 與 研 究 的 《 首 楞 嚴 經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與 《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願 品 》, 在 現 代 的 淨 土 宗 , 均 已 成 為 重 要 的 典 籍 , 影 響 著 每 一 個 念 佛 人 。 元 代 由 於 採 取 崇 奉 藏 傳 佛 教 與 尊 教 抑 禪 的 政 策 , 讓 密 宗 僧 人 掌 管 全 國 僧 眾 事 務,在 華 嚴 學 上 較 無 新 的 發 展,對 淨 土 宗 的 評 論 也 少;但 學 在 華 嚴 、 行 歸 淨 土 的 僧 人 , 較 以 往 為 多 , 其 中 較 有 名 聲 的 , 北 有 寶 集 寺 妙 文 , 南 有

在文檔中 華嚴學對淨土宗的影響 (頁 87-92)